《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房玄龄原本不想说话,这时见李世民垂询,倒也不敢藏拙,说道:“臣以为辅机与承范所言皆有道理,拓跋赤辞屠我军民,与国威而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可与国家利益而言,却是杀不得。”

    长孙无忌二人受不了房玄龄和稀泥,皆准备出言反驳。

    李世民追问道:“那依玄龄之见,杀还是不杀?”

    房玄龄思忖道:“臣以为还是训诫一番,使其服罪,然后放他归去,令其为大唐抵挡吐蕃东进。”

    房玄龄的话引起所有的不满,不但李世民使劲摇头,就连不同意斩杀的长孙无忌也不同意。

    长孙无忌皱眉问道:“玄龄此谏,老夫不敢苟同。如此轻易放其归去,朝廷颜面何在?”

    李道宗更是愤怒,他责备道:“中书令所言,实是羞辱我大唐军威,皇上,切不可采纳。”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道:“朕明白爱卿所言,也是为了朝廷,可承范所言也在理,放拓跋赤辞回去确实不妥。”

    房玄龄叹道:“臣知道所言欠妥,可皇上与诸公细想,如果杀了拓跋赤辞泄愤,那党项必乱,党项一旦生乱,大唐边境必被波及,更重要的是,如果吐蕃趁此东进,一部分党项部落惧怕吐蕃兵势,就会俯身投靠,如此一来,吐蕃东进之势就会势如破竹,不可阻挡啊。”

    此言一出,殿中一片沉寂。

    长孙无忌和李道宗也在深思,这确实是个难题,不是大唐惧怕吐蕃,而是大唐还没有做好与吐蕃一战的准备。

    单纯从两国国力上来比较,大唐与吐蕃就象是一个穿鞋的一个光脚的。

    以国力,大唐足以辗压吐蕃,可问题是,从来都是光脚不怕穿鞋的。

    大唐承平二十余年,可以说是国泰民安,那就担心战争会打碎这种安逸。

    李世民见众人都不说话,一时也思索不出良策,这眼角的余光里正好蹩到那个正在悄悄打哈欠的混小子,气便不打一处来。

    “李沐,你倒是说说,拓跋赤辞该如何处置?”

    李沐猝不及防,他正无聊地打算告退,却被李世民突然袭击。

    “这。”李沐脸上露出一丝为难。

    “有话直说,朕不追究你妄言之罪。”

    有李世民的这话保底,李沐胆子就放开了。

第72章 祭奠李渊() 
“既然皇上有旨,那儿臣就妄言一番了,还请诸公见谅。”李沐谦逊地先向长孙无忌三人告罪。

    长孙无忌等人的眼光都落在了李沐身上。

    “禀皇上,儿臣以为司空、中书令、李尚书三人所言都对,拓跋赤辞不能杀也不能放。故,以儿臣看来,不妨封他个官,赐他座宅院,然后让他在长安安享福贵,然后再封他的儿子拓跋把利为党项之主。”

    李沐的话让长孙无忌三人连连点头,心中暗赞道,这小子的计策确实可行,软禁拓跋赤辞,扶他的儿子上位,没杀拓跋赤辞反而给其封赏,安抚了党项人,也让党项人投鼠忌器。不放其回去也无损朝廷的颜面,关键是拓跋把利做了党项之主,拓跋赤辞和党项人就算吃了个暗亏也无话可说。

    而拓跋把利威望肯定不足以压服所有部落,那就只能仰仗大唐对他的支持,如此一来,大唐就可以通过拓跋把利控制党项人了。

    那李世民问道:“诸卿以为李沐所献之策可行乎?”

    长孙无忌三人相互对视一眼,一起躬身道:“臣等附议。”

    李世民闻言击掌叫好道:“好,好,此策甚好,那就照此策办吧。”

    “陛下圣明。”

    “来人,拟旨。封拓跋赤辞为西平公,赐宅邸一座;封拓跋把利为西戎州都督,隶属松州都督府节制。”

    解决了此事,李世民笑着对李沐说道:“此番松州一战,你又立了大功,虽说你将功劳让于了别人,可朕总不能让你吃亏。说说吧,想朕赏赐你什么?”

    李世民这次是真心的,他此时是太喜欢李沐识趣了,真打算补偿些什么给李沐。

    李沐答道:“回皇上话,此乃儿臣本份,不敢讨赏。只是儿臣有两个请求,望皇上恩准。”

    “讲。”

    “一是儿臣希望朝廷不要薄待了护卫营将士。”

    李世民随手一挥说道:“此事勿须担心,朕已关照兵部,对护卫营将士一律从上限论功。”

    “谢皇上。二是儿臣希望速查袭击李家庄的凶手,查到之后,依律严惩。”李沐路上就猜到此事必定是有身份之人所为,单从歹徒的数量上就不可能是寻常盗贼所能为的。

    提出这个要求,是为了以后不管查到谁,也能让李世民能秉公处理。

    “这。”李世民被李沐逼到了墙角上,这些天他令暗卫密查,心里已经大致有了数,从蛛丝马迹看,所有矛头都指向了李泰,李世民也暗恨李泰私下招募死士,可真要让他对李泰下手,这实在是舍不得的。

    “李沐啊,朕已经令刑部尚书李道宗、雍州府长史杨恭仁主办此案,着左武候中郎将苏定方调北衙飞骑协查,想来不日就有头绪,你别急。”

    “儿臣恳请皇上恩准,让儿臣全程督办此案进展,早日缉拿凶手,替庄中无辜死难者报仇。”李沐知道此时不能退让,于是坚持道,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意。

    李世民为难起来,“这。”双眼向长孙无忌二人望去。

    不想,长孙无忌早就将头低下,而房玄龄则将头转向边上,哪看得到李世民示意?

    李世民知道这二人是故意的,可又不能说破,心中大恨,这两混帐老儿,竟不知道替君分忧么?

    这边李沐满眼期盼,巴巴地看着自己。

    李世民心想,此案进展由自己掌握着,料来不会出什么岔子,李沐毕竟是苦主,想要督办那就督办吧。

    于是李世民应道:“朕准了你就是。”

    李沐马上拜倒在地,这是在板上再钉上一钉,“谢皇上,儿臣替庄中无辜死难者叩谢皇上恩典。”

    “你快起来吧。”李世民无语了。

    “儿臣听闻太上皇仙去,心中哀痛,欲前去祭拜,请皇上允准。”

    李世民心中一暖,这小子还真是个忠良之人。

    “去吧,你有这份孝心,也不枉上皇临终前还念叨你的名字。”

    想到李渊临终时,拉着自己的手,让他善待李沐,让李世民心中有些许疑惑。

    如今见李沐也是牵挂李渊,以为只是二人几次见面后投缘,倒也不疑有它。

    “儿臣心忧庄中母亲,若皇上没有别的吩咐,儿臣祭拜太上皇之后,就直接回庄了。”

    “唔去吧,好好抚慰你娘。”

    “儿臣遵旨。”

    李渊驾崩在垂拱殿,病危时李世民终究念及父子亲情,令人将李渊移进大内。

    李渊死后,灵柩停在垂拱殿前殿。

    除了前三日李世民和宗亲还有大唐三品以上官员前往祭拜,之后就很少有人进垂拱殿了。

    李沐在小黄门的陪伴下,直入大内,到了垂拱殿。

    本来外臣进大内手续十分繁琐,但一则李沐是李世民正经义子,入了宗籍的,二是李沐才十岁,还不到男女设防的年龄。

    加上李沐手中的御赐金牌,所以一路畅通无阻。

    一进垂拱殿门,李沐就感到一阵阴冷。

    此时虽已是秋天,但天气依然炎热。

    李渊贵为大唐开国皇帝,死后哀荣也关乎李世民的颜面,所以停尸时间没有三五年至少也需要一二载。

    为了尸体不腐,已经由太医用药水整个涂抹浸泡,然后入殓装扮。

    再在灵柩周围囤积大量冰块降低温度。

    所以,整个垂拱殿前殿的温度都非常低。

    进去之后,李渊的灵位、灵柩停在正中处,四周除了守灵的太监宫女,也就只有李渊生前的近侍孙华了。

    见李沐前来祭拜,孙华一时没有控制住心情,泪如泉涌。

    李沐没有顾得上注意孙华神情,大步来到灵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行叩拜大礼后,嚎嚎大哭道:“太上皇啊,义祖父啊,您答应要等孙儿回来的啊,还要去孙儿庄子游玩。您怎么就这么去了啊。”

    李沐的哀伤并非做假,所谓骨肉相连,就算李沐知道自己是穿越者,可血脉感应无法割舍,加上两次见面,李渊确实对李沐不错。

    一时间,稚嫩的哭声引得周边的太监宫女们眼眶发红,都心想这义孙远比亲孙还悲恸,那些个亲孙们面上装着哀伤,可一转身就是笑脸聊天,实在是不当人子。

    待李沐哭了大概一柱香的时间,边上偷偷抹泪的孙华上前,搀扶起李沐,泣道:“沐县子,上皇临终之时,还念叨着沐县子,特意叮嘱皇上要善待于你,老奴此生陪着上皇数十年,从未见上皇对哪个外臣这么上心过,如今见沐县子如此悲恸,方才知道上皇识人不淑啊。”

    李沐拍拍孙华搀扶自己的手问道:“敢问内官,太上皇去得可安详?”

    “上皇去得很是安详,除了叮嘱皇上善待你之外,也就只见了皇后等人,所有孙辈一个未见。”

    李沐心中一阵感动,眼泪禁不住涌出。

    或许是亲情所致,血脉相连,李沐此时竟生出无数哀思,悲恸不已。

    孙华看着婆娑流泪的李沐,快到嘴边的话硬是咽了回去,他知道殿中人多言杂,加上李渊的叮咛,孙华心中叹了口气。

    许久之后,李沐回过神来,与陪着他悲伤的孙华聊了一会儿,问道:“太上皇仙逝了,内官之后是如何安排的?”

    孙华忧郁地回答道:“还能怎么安排,老奴随上皇久了,现在年纪也大了,等上皇入陵后,老奴便依惯例去为上皇守陵,了却残生。”

    李沐心中一动,孙华已经第二次自称老奴了,第一次以为是口误,可这连续二次就有些不对了,但心中有些同情孙华,看他也就六十岁左右,从此就是守着陵墓过日子了,或许口不择言也说不定。

    于是安慰道:“内官若是不反对,待太上皇入陵之后,我向皇上求情,让内官告老返乡,颐养天年吧。”

    不想孙华苦笑道:“老奴哪还有家,沐县子心意老奴领了,能多陪陪上皇也是老奴福分,此事就算了吧。”

    这下可好,一开口三个老奴,李沐有些狐疑起来,莫不是孙华悲伤过度,脑子不好使了吧。

    只是不便相问,而且孙华说得可怜,李沐安慰道:“也罢,不过内官若不嫌弃,往后每年节庆,李家庄都会送上一份礼物,有朝一日,内官想要颐养天年,就来沐的庄子,李家庄永远会向内官敞开大门。”

    孙华真的被李沐感动了,他颤抖的手紧握着李沐的手,抽泣道:“老奴谢过沐县子了。”

    几次劝慰之后,孙华才收拾起心情。

    李沐这才与孙华告别,回了李家庄。

    回到庄子里,天色将黑,李沐先去见了杨氏。

    请了安,杨氏才对李沐哭诉道:“沐儿啊,要不是娘那天早早睡下,娘差点就见不到你了。”

    “娘,孩儿知道庄子被袭之事了,害得娘担惊受怕,是孩儿的不是。”

    “沐儿,究竟是谁这么狠心,要对咱家下手?可怜啊,死了三十七个,伤了近百人啊。”杨氏显然是吓怕了,脸上也看不见在凉州时那种女中豪杰的英气。

第73章 试探李道宗() 
“娘放心,孩儿这次回来,就是要查出是谁在害咱家,然后十倍返还。”李沐狠狠地说道。

    杨氏一把拉着李沐的手,又一把拉住李沂,泣道:“娘老了,只想你兄弟二人平平安安,你们要好好的。”

    李沐安慰道:“娘放心,孩儿一定照顾好弟弟,不会有事的。”

    宽慰一番之后,李沐带着李沂出来,去了自己的书房。

    “二弟,庄中损失如何?”

    “我查过了,除了人员损失之外,有数个工坊遭到洗劫,幸好每三日产出进库一次,工坊中所囤产出不多,不过汇总之后损失也高达五万贯。”

    李沐点点头,恨恨说道:“不打紧,损失钱财好过别的,总有一天,咱会连本带利讨回来。死伤的庄丁抚恤了没有?”

    “天气热,尸体不宜久放,我已经下令入土为安了。至于抚恤,尚未发放,还待大哥决定。”

    李沐沉吟了一下,“死者每户发放一百贯,伤者每户六十贯,今天就发下去,不可冷了将士的心。”

    “是。”

    “二弟,工坊匠人可有折损?”

    “这倒没有,贼人是半夜后袭击的,匠人们都是回去睡了,没有人被害。”

    李沐吁了口气,相对于这些熟练的匠人来说,损失的钱财已是微不足道了。

    “你有了解当晚被袭的经过吗?”

    “了解过了。据庄丁述说,当晚过了子时,巡逻西面的一队庄丁见庄墙上有动静,便上前盘查,不想歹徒此时突然发起了攻击,这队庄丁防备不及,几乎全军尽没,幸好庄丁及时吹响了警哨,增援迅速赶来,才击退了那伙歹徒。只是由于最先的那队庄丁没有挡住,有很大一部分歹徒闯进了工坊。阵亡人数也是这队人占了大半,不过歹徒也没占便宜,虽然抢走了些财物,但也留下了四百多条性命,想必现在已经知道咱李家庄不好惹了吧。”

    李家庄三百庄丁,原是李沐为替补护卫营准备的,说是庄丁,但训练和待遇都不比护卫差。

    平常是白天每隔一个时辰巡逻一圈,晚上半个时辰换班。

    而此次李沐去松州公干,为了安全,特地将巡逻时间提高了一倍。

    否则,如果晚上还是半个时辰一次,恐怕这段时间间隔中,歹徒早已得手全身而退了。

    “看来还得加大巡逻力度,吩咐下去,从今日起,加强警戒,凡是不听劝阻擅闯李家庄者,就地格杀。”

    “是。”

    “有活口么?”

    “这。”

    “有什么就说,别吞吞吐吐的。”李沐皱眉责怪道。

    “是。原先有不少活口,不过庄丁们心恨歹徒,审问时下手太狠,加上本来就有伤,所以。”

    李沐闻言大怒,他娘的就不能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