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确实,李泰身上兼职太多了,多到已经记不清了,单大都督、刺史的职务就有二十二个之多,还有左武候大将军、雍州牧等等。

    这次一时兴起,派了八百暗中招募的人手,袭击了李家庄,本意是想趁李沐护卫营不在,给他一个教训,同时顺手拿点庄子里的火器,人不知鬼不觉的,让李沐吃个哑巴亏。

    就算李沐猜到是自己所为,没有证据凭他又能把自己怎么样?

    可李泰不知道李家庄里还有三百庄丁,更想不到三百庄丁的战斗力这么强。

    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愣是将李泰的八百人手啃下一块肉来,此战八百人手折损了一半还多。

    虽然抢了一批香皂、钢铁等物资,可这些用钱就能买到的东西,对李泰来说不值一提,关键的天雷却是连踪影都没见到。

    李泰倒不是心痛折损的人手,对于他来说,手下人的性命只是个数字,大不了日后再花钱招募就是了,他是担心折损的人手会在李家庄留下活口,近五百人伤亡啊,而从付出的消息得知,李家庄仅伤亡百余人,这个数字比例差点让李泰吐血。

    这究竟谁是进攻者,谁赢了谁输了?

    重点在于这四百多的伤亡中,有多少人是受伤被俘了。

    只要有一人还活着,吐露出一些与他有关的线索,那就是滔天大祸。

    滔天大祸指得不是袭击了李家庄,而是暗中蓄养死士,其罪可论谋反。

    李泰并不怕李沐报复,他怕的是李世民知道他蓄养死士。

    李泰坐立不安,找来死士头领,令他再去李家庄一趟查探,如果发现真有活口留下,不计代价也要灭口。

    正象李世民暗中担心的一样,李泰开始出昏招了。

    。

    当李沐的马蹄进入雍州地界的时候,朝廷已经得知了。

    出迎的阵容是超规格的。

    大唐太子李承乾率一应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在金光门外迎接。

    上万长安百姓列队在道路两侧迎接。

    这可以说是大唐建国以来首次超豪华阵容。

    百姓们主要是看热闹,但其中不乏护卫营将士的亲属朋友。

    所以,气氛非常热闹。

    李世民给予李沐这种优待原因有三,一则李沐确实立了大功;二则是李沐押解敌酋拓跋赤辞回京,李世民怀有向长安百姓和周边列国显摆武功的心思;三则是对李沐知进退让首功的补偿。

    最后就是李世民对于李沐庄子被袭击,而产生的一点歉意,因为以李世民的心机,约摸已经猜到此事就算不是李泰所为,也与李泰脱不了干系。

    如果李沐不闹,能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是万幸,李世民实在不舍得去为难他的青雀儿,要知道,李世民喜欢李泰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

    有一次,一日未见李泰,他就专门写信,派信使前往越王府询问,这一日,信使来往皇宫与越王府之间多达三次。

    可见李泰在李世民心中的份量。

    不仅如此,李泰因受宠飞扬跋扈,朝中三品以上官员没有不被他训斥过的,连象房玄龄、长孙无忌这等皇帝近臣,李泰也是想骂就骂。

    这性格倒是与李沐当殿骂韩仲良有些相似,只不过李沐针对的是韩仲良一人,而李泰是不分人等,一杆子打翻。

    一众老臣不甘受辱,纷纷李世民告状,可李世民不但不为他们做主,还薄责他们与一个孩子一般见识,实在是令人无言以对。

    李承乾望着李沐将要出现的方向,心中思绪复杂。

    打心底里来说,他对李沐并无好感,也无恶感。

    正确的来说,李沐的任何举动,都不足以进入李承乾的视野。

    这就是太子与亲王的区别。

    但因为李泰的迅速崛起,已经对他产生了威胁,李承乾只能被动应战。

    不对,不该说是应战,只能说是防御,被动防御。

    李世民对李泰的宠溺,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让李泰甚至敢当面让李承乾下不了台阶。

    李承乾做为太子兼兄长,还不得不展现他的仁慈和包容。

    显示他孝敬君父、兄友弟恭的形象。

    这让李承乾异常的郁闷。

    幸好苏勖无意间为自己铺垫了一条扭转形式的道路。

    想到苏勖,李承乾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娶了太子妃之后,早就想拉拢苏勖到自己麾下了,不想这次苏勖主动为自己献上了这份重礼。

    其实李承乾完全可以直接向李世民举报袭击李沐庄子是李泰所为。

    可李承乾再三思虑,不想那么干。

    因为那样虽然简单直接,但会在李世民心中留下自己兄弟相残之嫌。

    自己腿疾之后,父皇对自己是越来越冷淡了,这一点不但群臣知道,自己也能清楚地感受到。

    放一些线索出去,然后等李沐回来之后,让他去找李泰的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如此自己就可进可退,还不用担干系。这是李承乾思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李沐啊,你可别令本宫失望啊。李承乾望着远处在心里嘀咕着。

    李沐在路上已经接到朝廷的通报,知道太子李承乾率文武百官代表皇帝出城相迎。

    以李沐的性子,如果不是进入雍州地界前接到了常玉的密报,得知杨氏没有受伤,只是受了些惊吓,并且损失不大,恐怕现在早已直接去了庄子,哪有心情与这些官僚们枉费唾沫。

    急促地马蹄声渐渐响起。

    所有的眼睛望向西面的官道,期待着胜利之师凯旋。

    在这一刻,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甚至是李承乾,对于李沐及护卫营的凯旋都是真心诚意欢迎的。

    护卫营驰近至五里地时还未减速,这样的速度,恐怕再不减速就会酿成大祸。

    文武官员们脸色渐渐变了,或是因为恐惧,或是因为担心,亦或者因为别的。

    负责维持秩序的禁军们开始有意无意地将手移向刀柄,并慢慢往李承乾前方移动,以防范护卫营冲撞太子。

    李沐一马当先,李沂紧随其后,近五百钉着铁马掌的战马如阵风般刮来,带来翻滚的烟尘和大地剧烈的震颤。

    到相距仅一里地时,靠前的官员已经开始不约而同地向后退却。

    禁军将士已经作势欲发。

    唯有太子李承乾昂首而立,脸上没有一丝动容。

    李沐看着心中大感佩服起来,没想到这个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太子竟有这等气度。

    李沐自然不会莽撞到去冲撞李承乾太子车驾,他只是急着赶路,也信任护卫营将士的令行禁止能力。

    在一里地时,李沐猛地举手示意,然后一勒缰绳,“唏咧咧”一声,战马猛地止步,因为惯性,瞬间人立起来。

    而后面李沂及护卫营将士同一动作,马匹同一反应。

    万众一心、如臂使指。

    李沐率先跃下马来,转身整队完毕。

    率护卫营大步上前。

    “咔咔咔”铁后跟与地面的摩擦声,犀利而沉重。

    加上经过此次血战之后,护卫营士兵的气势与出发前相比更增加了几分,数百人整齐的步伐让所有迎接的人都感到压抑,喘不过气来,连禁军将士都心惊胆颤。

第71章 童谣() 
直到行军至距离李承乾车驾十步外,李沐及护卫营将士齐刷刷地单膝下跪,才让戒备的禁军将士松了一口气,暗中抹了把汗,庆幸没出什么事,实际上禁军将士已经心寒,这真要出事,出迎的三千禁军哪是这群虎狼的对手?

    不过现在想想也是,李沐和他的护卫营怎会在这种时候有不规的举动?

    说来好笑,相比于如临大敌的禁军将士,远处围观的百姓们都无畏惧之意,他们欢呼雀跃着,庆贺着大唐的又一个胜利,在百姓心中,只要是胜利,他们就能安居乐业,不用担心朝廷因兵败而增加他们的税,自己的孩子、丈夫就不用再被征募上战场。

    更重要的是胜利让百姓们有了尊严,哪怕这份荣耀实际上并不真正属于他们,自古百姓就不是荣耀的主人,可就算如此,也不影响着百姓的自娱自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唐人。

    李沐护卫营强悍的出现,让百姓们心中那份自尊心上涨到了极点。

    他们用尽全身的力量欢呼着。

    “臣长安县子、交通监司监、宣抚使李沐率护卫营回京,特向皇上交令。”按规矩李沐跪的是李世民,李承乾只是代李世民出迎。

    所以李承乾受礼之后,下了车驾,上前几步回道:“长安县子、交通监司监、宣抚使李沐及麾下护卫营击破党项逆贼、擒获敌酋拓跋赤辞,功在社稷,皇上有旨,交割俘虏之后,李沐立即进宫面圣,不得拖延。另护卫营将士暂回李家庄整修,待朝廷论功行赏。”

    “臣等遵旨。”

    这时李沐方才起身,与李承乾重新见礼。

    “臣拜见太子殿下。”

    “沐弟太见外了,路上辛苦,不必多礼。”李承乾很谦逊,直接上前扶住李沐。

    李沐此时抬头看向李承乾,只见李承乾额角上汗水淋漓,眼神中还有一丝残留的惊惧。

    原来你丫也不是不怕,李沐心中暗笑腹诽,恶作剧地想道,估计李承乾腿脚不便,跑不起来才勉强站着,也好表现出勇者无惧的姿态吧。

    “敌酋拓跋赤辞就在后面,请太子殿下派人交割,臣这就进宫面圣。”李沐急着回庄子,不愿与李承乾多费口舌,浪费时间。

    李承乾僵笑道:“沐弟说得是,本来今日我还想设宴款待沐弟,既然父皇有旨,那就不留你了,待过几日,我再派人上门相邀。”

    李沐拱手道:“多谢太子殿下盛情,沐届时定会前往拜访。”

    交割之后,李沐让李沂带护卫营回庄,自己只身去了皇宫。

    李沐及护卫营的离去,没有降低着围观百姓的狂喜心情。

    特别是与护卫营有着千丝万缕关系之人,他们载歌载舞着,在他们看来,护卫营的荣耀就是他们的荣耀,颇有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自觉。

    有好事之人还编出了童谣,

    “昔日姑臧郎,今时鲁县男。

    朝堂骂韩相,无罪反升候。

    一战吐谷浑,次屠党项奴。

    麾下护卫营,个个英雄郎。

    。”

    李沐一进承庆殿,就见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还有李道宗四人笑嘻嘻地望着自己。

    “儿臣叩见皇上。”

    “起来吧。好你个李沐,又立新功,朕没看错你,哈哈。”李世民待李沐施礼后,笑着夸赞道,“来,赐坐,好好与朕说说是怎么击败党项人的?”

    于是李沐将此战的前因后果详细地叙述了一遍,当然略去了从常玉处得知吐蕃进军党项的消息。

    李世民四人听得如痴如醉,大有以身相代的意思。

    “皇上,此战之后,党项已不足为敌,但吐蕃对党项虎视眈眈,朝廷不可不备。”

    李世民闻言点头道:“朕知道了,只是眼下还不是与吐蕃开战的时机,且待来日吧。对了,你在奏折中建议在无名峡谷建造城池之事,朕与诸位大臣商议之后觉得可行,只是依照原先的造城法太费时间,想用你的水泥建造,对此你有何建议。”

    李沐想了想道:“水泥用于建造城墙,其主要还是在于使用大量钢铁做筋,此时儿臣庄子里钢铁产量估计已够建造一座小型囤兵军寨,可以一试。”

    李世民大喜,道:“好,那此事就这么定了,回去之后写个折子呈上来。”

    “儿臣遵旨。”李沐想起答应李道彦的事,便趁机道:“儿臣另有一事禀告。”

    “讲。”

    李沐便将与李道彦的谈话和怀疑大致复述了一遍,然后总结道:“皇上,李道彦所说,虽然没有证据,但儿臣判断吐谷浑与党项私下勾结之事宁可信其有。另外李道彦虽然有罪,但对皇上对朝廷的忠心还是可以肯定的,儿臣以为吐谷浑刚降,驻守伏俟城的李大亮都督身边也缺帮手,李道彦毕竟是久经沙场的战将,不如让他流放去伏俟城戴罪立功。不知道皇上意下如何?”

    李世民闻听心中甚慰,深感李沐就是他的心腹,自己早就有意赦免李道彦,只是为众臣所迫,无法为之周旋,如今李沐的建议正中下怀。

    李世民板着脸,看向房玄龄等人,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房玄龄等人在李世民身边这么久了,粘上毛比猴都精,哪会领会不到李世民的意思?

    “臣等附议。”

    李世民道:“那就如李沐所奏,将李道彦流放伏俟城戴罪立功。”

    “至于李道彦所言,党项与吐谷浑勾结之事,朕以为如今吐谷浑已平,李沐又克党项,就不必再费心追究了。”

    李沐听懂了李世民的言外之意,如今吐谷浑、党项已经不足为虑,而李道彦也已经伏罪,加上西边吐蕃环视在侧,需要吐谷浑和党项做为与吐蕃的缓冲之地,就算查明真有此事,恐怕也无法追究。

    果然,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都没有出言反对,而是一致赞同李世民的意见。

    如此政事,自然不是李沐区区一个县子能插嘴的,就算能插嘴,李沐也不乐意,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李世民见众人并无异议,于是道:“接下来再议议敌酋拓跋赤辞如何处置,诸卿都说说吧。”

    李道宗出列道:“拓跋赤辞阳奉阴违,屠杀我数万大军,其罪不可恕,臣以为当斩。”

    长孙无忌道:“斩是容易,可拓跋赤辞一死,党项各部落纷乱遂起,如何抵挡吐蕃的进袭?”

    李道宗争辩道:“朝廷再另选一人进行册封便是。”

    长孙无忌毫不相让,道:“另选一人?李尚书可有人选?又如何保证新选之人能服众?”

    李世民见二人有争吵起来的苗头,连忙开口对房玄龄道:“玄龄可有良策?”

    房玄龄原本不想说话,这时见李世民垂询,倒也不敢藏拙,说道:“臣以为辅机与承范所言皆有道理,拓跋赤辞屠我军民,与国威而言,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