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4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时候,武铃感到蚀骨的冰寒。

    完了!

    “你是在怨恨朕吗?”

    一个低沉的男人声音响起。

    武铃如同被雷霆轰击了一般,整个人都麻木起来。

    她在颤抖。

    她在流泪。

    她不用转身也知道,来的是谁。

    霍地转身,看着那张刻在心里的脸。

    武铃突然发现,自己恨不起来。

    恨了三千个日夜,可今日才发现,她恨不起来。

    这就象一只大雁仰望着辽阔的天空,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如同一只蚂蚁仰望着高山。

    如同一条离岸的鱼,回首那片一望无垠的大海。

    原来一切、所有,都是自己的妄念。

    心灵突然的崩溃。

    武铃拜伏在李沐脚下,嚎嚎大哭着。

    这个哭声里,仅剩下委屈和无助。

    李沐轻轻地叹息着,看着嚎哭的武铃,没有制止,没有安抚。

    这个女人,是李沐心中最忌惮的人之一。

    不关着她,李沐心中不安。

    可李沐不忍杀她,杀了就象斩断了自己对另外一世的记忆。

    这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半晌之后,武铃渐渐收声,转哭为泣。

    李沐伸手,将她扶起。

    “朕知道你在恨朕。”

    “臣妾万万不敢。”

    “其心可诛这四个字,终究不能成为律法,就算朕是皇帝,也不能。你心中有恨,朕能理解,今日朕来,只是想告诉你,你自由了,随时可以出宫。”

    武铃震惊了,她惊愕地看着李沐。

    自由了?

    出宫?

    从豆蔻之年入宫,到今日十几年过去,要离开了吗?

    那自己这一生,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不,不!

    “不!”武铃真得喊出来了,“不!臣妾恳请陛下收回成命,臣妾不求别的,只求在宫中为奴为婢,侍奉陛下。”

    李沐悠悠地叹了口气,“朕不是不好女色,朕也不是不喜爱你的容貌。但父妾子继、弟妇兄及之乱人伦的事,朕做不出,也不想做。为一时之欢愉,得万世之骂名,朕不为,朕不敢为。大唐已经有了坏的开头,朕好不容易扭转过来,不能为你而坏了清名。”

    武铃绝望了,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趴伏在地上,簌簌发抖。

第969章 拥立太子?() 
ps:和尚向书友们作揖了,新书汉明正在试水推,求点击收藏推荐票。

    李沐不能留下她,这种女人太可怕。

    此时的蛰伏,为得就是日后的跋扈。

    她可以为私欲,不顾一切。

    “起来吧。朕言出必行,不能更改。幽禁你八年之久,朕知道你心中有恨,可朕这是为你好,若非这八年,朕担心会忍不住杀你。原本朕还想多禁你几年,可朕不忍了。再过几年,你便再不可能享受天伦了。”

    “走吧!朕赏赐你万贯,去天下任何一处,都可安渡后半生,找个正经的平常男子嫁了。过普普通通的人生,也是一种幸福。”

    说完,李沐转身而去。

    身后传来武铃凄厉地喊叫,“陛下开恩,陛下求陛下赐死臣妾吧!”

    李沐微微顿足,随即快步而去。

    次日,武铃离宫,从此再无音讯。

    有人曾说在长安崇福寺见她出家了。

    有人说她就在杭州西湖边隐居。

    也有人说,在南美洲见过她。

    但李沐,自那日之后,就从未再见到过她。

    。

    树欲静而风不止。

    如今大唐四边平定,朝政清明,天下承安,百姓安居乐业。

    这么好的江山,这么好的时代。

    本该珍惜。

    可总有刁民出现。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

    再清明的朝代也避免不了争斗。

    这是人心使然。

    大唐如今在李沐的改革下,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不良的弊端。

    改革,本质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打倒既得利益集团,产生一个新的利益集团,或者是两个、三个。

    眼下大唐最强的势力集团有三个。

    文官、武勋、大唐财团。

    文官集团中又分为两个小集团,既有的旧臣集团和变革产生的新兴文官集团。

    武勋稍复杂一些,旧臣、新臣,还有降臣。

    降臣产生于各个被大唐吞并的小国。

    这无可避免,总不能杀尽屠没吧?

    而大唐财团,却是三个集团中看起来最弱的,实际上却是最齐心的。

    它的前身是被李沐打残的世家豪族。

    它有着先天的凝聚力。

    特别是从人才储备上而言,它的底蕴超过了文官、武勋。

    它的扩张力无可匹敌。

    它渗透于文官、武勋之中。

    这天下有跟人过不去的,可没见过和钱过不去的。

    名为财团,自然有钱。

    钱能使鬼推磨。

    大唐财团的构成是天下世家士族,可真正的灵魂是博陵和清河二崔。

    二崔在李沐登基前和过程中,都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崔对李沐是忠诚的,特别是李沐登基,掌控天下之后。

    不代表着他们知足常乐。

    人啊,总是不知足。

    这是天性,无可厚非。

    都说贪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嘛。

    大唐从灭突厥,吞并西域之后,周边再无敌国。

    这是好事,但对于大唐财团而言,等于失去了扩张的机会。

    当然,突厥刚刚平定,消化需要时日。

    矛盾还没有激化到暴发的程度。

    但世家的底蕴在于未雨绸缪。

    他们需要一个目标,一个希望。

    李沐是他们的效忠对象这不假,但李沐已经给不了他们超极限的回报了。

    不仅如此,李沐还在刻意削弱大唐财团的实力。

    李沐当初创建大唐财团的用意有二,一是转移国内矛盾,在剥夺世家豪族占有国内大量土地的同时,消弥逼反的可能性。二是聚集民间财力,治理被占国,降低朝廷对统治被占国的支出。

    可如今,这两个使命已经基本完成。

    李沐自然要给这只怪兽套上一个笼子。

    李沐太清楚这只自己创造出来的怪兽的威力了,只要不想让大唐未来成为一个商人之国,那么就必须约束这只怪兽。

    李沐首先动的是军火交易。

    大唐财团有着合法军火交易的权利,这是当初李沐授于的特权。

    世人都知道,最暴利的贸易就是军火,特别是象大唐这样一个世间最先进国度的军火。

    那可是一本万利。

    简单地说,大唐财团的收入分三块。

    货物交易,将各被占领国所产的农产品和矿产动回国内,经过加工之后,再销往原产国,还有将大唐各地制造的奢侈口销往各国,谋取暴利。

    人口交易,与贩卖人口有些不同,大唐财团卖的是户籍和劳力,也就是劳力输入、输出。

    再就是军火交易,这项收入甚至超过前两项之和。

    李沐其实在灭亡室韦、靺鞨之后,就想削除大唐财团的这项特权。

    可考虑到骤然取消,会使得国内工坊所产钢铁制品和火器囤积,引起大乱,才迟迟没有下决心。

    但这次挟灭突厥大胜之威,李沐决意改变现状。

    禁令一下,大唐财团就受不了了。

    倒不是说李沐将他们逼到了绝境,要造反。

    真要揭竿子造反了,李沐反而可以吁口气了。

    因为杀人需要理由,再不讲理,也不能不教而诛不是?

    何况是天子杀人。

    可二崔不想造反,他们甚至依旧忠诚于李沐。

    但,忠诚是有选择的。

    他们在忠诚于李沐的同时,更忠诚于财富。

    忠诚二方,并不冲突。

    二崔开始布局,他们不造反,因为他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拥立!

    拥立谁?

    这还不是造反吗?

    不,他们的拥立不是造反,而是忠诚的表现。

    因为他们拥立的是太子。

    名正!言顺!

    可大唐无太子。

    所以,他们首先要逼李沐册封太子。

    一朝天子一朝臣。

    就算是父子,便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

    性格、喜好不同,决策自然不同。

    将宝押在太子身上,就是二崔更好的选择。

    二崔自然知道只凭他们无法左右皇帝的意志。

    所以,他们要拉上所有人一起逼皇帝册封太子。

    李沐如今有三子四女。

    皇长子李春风,生母德妃许青云(长孙明月)。

    次子李诚,生母淑妃崔秀。

    三子李阳,生母长林卫大将军常绿云。

    皇长女李亦纯,生母昭容闻香。

    次女李清岚,生母昭媛秦玉。

    皇嫡女(三女)李偲,生母皇后韩琼。

    四女李玥,生母贤妃崔颖。

    只有皇嫡女李偲,从出生就已被李沐册封为永嘉公主。这是李沐为安抚皇后,其余皇子、帝女皆无封号。

第970章 孤家寡人() 
ps:感谢书友“hugo”投的月票。和尚向书友们作揖了,新书汉明正在试水推,求点击收藏推荐票。

    对于文官、武勋而言,二崔的提议正合他们的心思。

    国不可一日无主,不管皇帝今年才二十多,立太子之事,宜早不宜迟。

    不过,文官、武勋也有自己的考虑,他们拥立的对象不同。

    譬如文官,他们首先选择的是皇长子李春风,一是立长不立幼的传统,二是皇长子生母德妃出身本就是医学院祭酒,更能契合文官集团的利益。

    武勋的考虑就不一样了,他们认为长林卫大将军所出的皇子,更能代表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的选择是皇三子李阳。

    二崔并没有反对,他们的用意不在于拥立谁,虽然他们也有拥立的目标,那自然是崔尚的嫡孙女崔秀所出的皇次子李诚。

    在二崔看来,现在重要的不是拥立谁,而是尽快册立太子,赶在皇后生出嫡子之前。

    只要册立了太子,那么就算皇后诞下嫡子,那也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正因为二崔的极力推动,还有文官、武勋的支持。

    一场前所未有的,浩浩荡荡的请愿潮暴发了。

    金陵皇宫承天门外,数万臣民叩阙向皇帝请愿,恳请皇帝顺应天下民心,册立太子,以安天下人心。

    这场骚乱来得突然,突然到连各地狼牙卫和京城长林卫都在事发时才知晓。

    李沐更是措手不及。

    面对着如此汹涌的舆情,李沐是既惊喜又愤怒。

    惊喜是因为自己播下的种子开始萌芽。

    民智渐开,敢于集群向皇帝请愿了。

    愤怒的是有人居心叵测之人在煽动利用这刚刚苏醒的民智。

    李沐并不反对册立太子。

    做为一个父亲,特别是一个刚当父亲的男人。

    绝不会抗拒把家业传给儿子。

    李沐原本是想,等儿子们再大点,给自己一个选择的余地,也给大唐天下一个选择的余地。

    皇长子都才三岁,其余二子还在襁褓之中。

    选一个合适的继承者,足以让大唐少走一些弯路。

    此时册立太子,与江山社稷何益,与天下苍生何益?

    李沐清楚地意识到,这背后必定有人在策划,鼓动。

    可面对着朝野上下一片的呼声,李沐确实无从着手。

    朝堂之上,口若悬河、唾沫横飞的原内阁大臣孔颖达,满口的子曰。

    华丽的骈文词藻,李沐用心听了半晌,都没听明白啥意思。

    郁闷得李沐就想脱下朝靴扇他一个大耳刮子。

    不过这也就是想想,真要这么干了,这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真能光着膀子跟自己干。

    有道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李沐可不想开这个头。

    其实李沐清楚孔颖达心中对自己的怨恨。

    将孔颖达的位置给了孔惠元,以县公的爵位退居二线,孔颖达肚子里憋着火。

    都道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儿子、孙子也一样。

    孔颖达不服老,认为自己能象房玄龄一样,再干上一届。

    奈何李沐已经启动换新血的程序,房玄龄是个特例,孔颖达排不上号。

    这个孔夫子后人终于喷累了。

    让李沐心中安慰的是,自己一手提拔的这批年轻人,没有一个附和。

    当然房玄龄和李孝恭也没有附和。

    这二人的身份不一样,他们如果出言,代表着内阁和军机的决议。

    在没有得到皇帝点卷的情况下,他们一旦出言,就代表与皇帝摊牌。

    万一意见与皇帝不合,那么就是又一场君臣对抗。

    李沐面无表情地站起身来。

    很多官员都不由自主地小小倒退一步。

    这就是君威,哪怕是叫喊最响的孔颖达,也不禁微退一步。

    许多人都在心里偷笑着,他们位卑言轻,但这不影响他们吃瓜看热闹。

    其实册立太子对他们而言,真得不象说得那么重要。

    他们从来都不是指挥者,他们只是追随者。

    可李沐站起身之后,只说了一句话,“此事容后再议。”

    说完,拂袖而去。

    满殿哗然。

    可他们没有办法,皇帝说后议那就后议,谁敢阻拦?

    他们也有办法,皇帝说后议,那他们就等。

    在哪等?

    承天门外静坐。

    李沐是真不明白了,难道静坐抗议就是这么来的?

    紫宸殿。

    是李沐的上书房。

    相当于长安甘露殿。

    这时,李沐手中有书,心中无书。

    他蹩着眉头,冲躬着身的房玄龄、李孝恭发火。

    “堂堂内阁首辅、军机辅弼。朕都让人堵在宫中了,你们连是谁策划了此事都没查出。这还是请愿,若是造反呢?”

    房玄龄、李孝恭弯腿下跪请罪,“臣等有罪,请陛下责罚。”

    “都起来吧。动不动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