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4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话没错,从李沐设内阁、军机,文辅政,武辅弼,李靖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样的位置,说退就退,何等坦然,何等胸襟?

    李靖呵呵一笑道:“陛下言重了,臣是唐想,为大唐计,实属应份,何来委屈二字?能看着大唐在陛下手中,威加四海,臣何等荣幸?臣不委屈!”

    君臣二人相视而笑。

    一笑尽释疑。

    。

    李靖都能想到的,房玄龄自然能想到。

    从李沐在邠州对朝廷封锁消息那一刻,房玄龄就猜到了李沐的用意。

    可房玄龄不想离开朝堂。

    从李沐登基时的主动请辞,到现在不想离开。

    中间经过了怎样的改变,房玄龄自己也说不清。

    甚至在李世民时,房玄龄都主动退隐。

    不过那时是因为急流勇退,保全一世英名。

    但有一点房玄龄可以肯定。

    他首辅当得很开心。

    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舒畅感。

    还有什么能看到大唐的强大和万邦臣服,更让为官者,特别是首辅者更畅快的呢?

    心中的成就感,心灵的自豪感,这让房玄龄不舍离开。

    所以,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起此事。

    所以,房玄龄装傻。

    房玄龄自认不是贪恋权力。

    他是想看着大唐千古盛世。

    新政地铺开,国内繁荣已经初露征兆。

    大胜之势下,民众人心所产生的强烈自豪感急剧上升。

    连一个坊间小厮,面对身着貂皮裘袱的胡商,也能直起腰杆告诉对方,咱是唐人!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自豪感?

    这是一种对祖国什么样的认同?

    这次李靖三次请辞,房玄龄自然明白李靖的用意。

    说实话,房玄龄很触动、很感动。

    卫国公的隐忍,一直是他所认同和钦佩的。

    可房玄龄依旧不改。

    他对自己说,卫国公老了,可他还不老,二人差九岁呢。

    再怎么着,自己还能再干上几年。

    可房玄龄心中清楚,李沐批准李靖请辞,那么,朝堂的变革就此开始了。

    房玄龄决定向李沐明言,为自己求得接下来几年的连任。

    当房玄龄奉诏来到甘露殿。

    面对着李沐跪下道:“臣恳请陛下,让臣再任一届。臣并非恋栈权位,只想为这天下,再尽一份心,再尽一次力。望吾皇成全!”

    李沐心里震动了。

    说实话,他确实考虑过换掉房玄龄。

    不,应该说,从一开始,李沐就想让房玄龄做为一个过渡。

    可用过此人之后,李沐发现,房玄龄做得真不错。

    最让李沐欣赏的是,房玄龄有一种识人善用和懂得分寸的本事。

    分寸二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既要尽职,又要不僭越。

    这没有数十年的浸润,根本无法掌握。

    都说培养一个高官需要很长的时间。

    世间有才之人多了去了,培养什么?

    就是培养分寸二字。

    该做的一样不少做,不该说的,一字不多说。

    是为,分寸。

    如今房玄龄可以说,不顾颜面向自己挑明了。

    李沐启口道:“房爱卿立足朝堂二十年有余。虽说行事极有分寸,但这二十年下来,门生故旧想来不少。朕是担心,卿到时抹不开脸啊。”

    李沐的话,不管是语气,还是意思,都听不出应承来。

    可房玄龄反而感动了。

    身在官场沉浮数十年,应对敷衍之道,见识得太多了。

    拒绝人,就是官员最首要的修练之道。

    李沐若要敷衍,尽可说得更堂皇些。

    能这么说,表示李沐在向他交心。

    房玄龄岂能不感动?

    他泣声道:“臣不敢保证不徇私,但臣能保证,一切皆按律法行事,若有一事枉法,臣自缚双手,向陛下请罪。”

    这话也是实话。

    让官员不徇一丝私情,那就不是人了。

    那是神。

    首先是人,再是臣,而后是官员。

    是人这有七情六欲,再清的官,也是人。

    譬如说亲朋好友犯了法,依法处置是一回事,徇私枉法是另一回事。

    可依法处置中也有一个度。

    就象盗窃,可以笞责,也可流放,甚至重则可处以极刑。

    这个度就是官员的权力范围。

    同样是流放,有一千里、三千里。

    一千里是依法处置,三千里也是依法处置。

    房玄龄的意思,表达的很清楚,那就是我做不到不徇一丝私情,但我能保证,不超过这个度。

    度,就是分寸。

    房玄龄敢这么说,就是相信李沐一来认可他的品性,二来,房玄龄认为李沐务实。

    能从一个凉州无名小子,登上大唐的至尊之位,仅仅靠热血是不行的。

    还得有肚量。

    忍人所不能忍,就是肚量。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是为城府。

    李沐有城府。

    他知道水至清则无渔,更知道房玄龄此话,用意还在于提醒自己,人,无所求,则不可用。

    完人,可以捧,却不可以用。

    这道理,李沐也懂。

    帝皇心术,在与李世民无数次地奏对中,李沐无师自通。

    看着一脸至诚的房玄龄,李沐问道:“以卿之见,在卫国公退隐之后,该由谁来入主军机?”

    房玄龄躬身应道:“臣不知道,也不敢置喙,若陛下问臣内阁之事,臣当仁不让。”

第963章 传说中的孙思邈() 
李沐哈哈大笑道:“这么说来,卿对首辅之职,是志在必得了?”

    房玄龄拜伏道:“臣不奢望陛下信任臣的品性,但臣为大唐江山社稷之心,昭昭可见。臣观朝堂上下,可为首辅者,屈指可数,可臣比他们有优势,臣不贪恋权位。这一点陛下想必清楚的。”

    李沐点点头道:“朕信,既然如此,朕就允了房卿所奏。朕只有一个要求,革新!”

    革新。

    革旧迎新。

    打破既有利益集团,生成新的利益集团。

    在这个过程是,重新分配利益,将利益输送的过程中,向天下平民倾斜。

    这就是李沐的目的。

    。

    轰轰烈烈的革新就此开始了。

    继卫国公李靖之后,李孝恭成为大唐第二任军机辅弼。

    原本李沐是有心让李道宗接任的,可思忖再三,还是选了李孝恭。

    这二人相比,李道宗沉稳,李孝恭更为激进。

    如果在战时,李道宗更适合。

    可对于眼下,外敌已经无忧,对付国内,李孝恭更具霹雳手段。

    军机七臣分别为李孝恭、李道宗、李勣、苏定方、薛万彻、李师、李沂。李孝恭为辅弼大臣。

    内阁七臣分别为房玄龄、马周、唐俭、韩瑗、崔敦礼、李义府、孔惠元。房玄龄为首辅大臣。

    大唐总计在册官员一万一千八百九十六人。

    千万别小看了这个数字。

    也不要认为这数字相较于后世数千万的公务员,甚至连个尾数都达不到。

    这是有原因的。

    一来是后世人口基数庞大。

    二来是此时的民智未开,民风纯朴。

    就象在长安城中,人口已经达到四百万人之众,可鲜有听闻偷盗之事。

    这不仅仅是因为长安是京都,更因为民风。

    民风正,则路不拾遗。

    短短一年时间,在册官员被替换者,超过六成。

    无数新晋士子被输送地各县为官。

    被黜落的官员们敢怒不敢言。

    有着为期不远的李恪、段志玄为榜样,谁敢言?

    他们只能屏息静气,夹着尾巴避在一旁。

    敢螳臂挡车者,必被滚滚巨轮辗碎。

    一年之后,如同换上了新的配件,焕然一新的大唐朝廷更紧密地团结在李沐的旗下。

    每一道政令,从上而下顺利地执行下去。

    盛世,已经在大唐显露出头角。

    。

    这时,长安来了一个人。

    引起了朝野轰动。

    当常绿云的师父领着他来到李沐面前。

    李沐也惊呆了。

    “老道拜见吾皇陛下。”一个油腻老头稽首之后,还曲膝下跪。

    李沐哪能让他跪下,连忙离座搀扶道:“孙老神仙这是做什么?朕不过是人君,你可是如神仙般的人物。免礼,免礼就是。”

    老道叫孙思邈,早已过了百岁。

    可从脸相看,更象是个不修边幅,浪迹人间的混子。

    哪有一丝传说中的仙风道骨?

    李沐也是从常玉,也就是常绿云的父亲口中得知,自己生母当年怀有身孕时,父亲还请孙思邈诊过脉。

    不想,常绿云师父口中的道友,竟是孙思邈。

    李沐心中感慨,这世界确实太小了些,碰上的,竟都是这一群人。

    不想,敢当老道却执意要跪,“若是一般人君,老道自然是不跪了。可在老道看来,陛下可不是一般人君。陛下不是人。”

    这话一出,殿中一片肃静。

    老尼也急了,连忙道:“陛下万万不可动怒,道友老糊涂了,说话颠三倒四的。”

    李沐确实一惊。

    孙老道却呵呵笑道:“陛下及冠之年,便领大唐平定四边蛮夷,如今唐国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最可贵的是,天下孺子皆有书可读。若论文治武功,连秦皇汉武都望其项背,这等千年不出的人物,怎会是人?应该是神才对。”

    所有人长吁了一口气,纷纷庆幸这老道总算不昏馈。

    李沐也哭笑不得,原来人活久了,拍马屁的功夫也见长啊。

    “老神仙过誉了,朕可不敢与秦皇汉武相提并论。”

    转过头去,对孙华道:“快去禀告太后,对了,还有朕的后妃们,今日朕要在宫中设宴,款待孙老神仙。”

    “老奴遵旨。”

    一会儿,太后引着皇后和五位皇妃前来。

    果然,在宫中吃斋念佛的太后,见到孙老道那是一个惊喜。

    “老神仙,哀家今日要好好向你请教长生之道,你可千万不要藏私喔?”

    孙老道呵呵笑道:“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云起云散、日起日落,都是变化。唯有体悟到其中滋味,方可让己身随着这种变化而变化,如此将身心寄于山川、河流,方可长生。不是老道藏拙,长生之道,贵在自身体悟,非传授而可得。”

    郑观音有些失望。

    孙老道打量了一下郑观音的气色,“太后放心,观太后面容,当可有百岁之阳寿。”

    郑观音转而为喜,“老神仙此话当真?”

    “当真。太后苦去甘来,自然心宽气爽,活过百岁,那是轻而易举之事。”

    李沐在边上听着孙老道的满嘴跑火车,也不觉得恼,反而觉得有趣。

    这个时代,人能活到百岁之上,那已经是祥瑞了。

    而且这老道真得很风趣。

    “老神仙,朕听闻你医术出神入化,今日见老神仙,可得好好请教一番,没得让朕入宝山而空手回啊。”

    孙老道听了一怔,“吾皇陛下也精通医术?”

    李沐连忙摇摇头道:“朕不识岐黄之术。不过朕的德妃却是名医之后,还请老神仙指教一二。”

    “哦,陛下皇妃也有为人诊治?”

    “当然。德妃原是医学院祭酒,不仅为人诊治,还向学子教授医术。”

    孙老道感叹:“陛下果然是神仙人物,居然肯让皇妃为子民诊治。这么说来,老道若再藏拙,那可就真说不过去了。不知德妃是哪位名医之后?”

    李沐指着许青云道:“德妃的祖父是常州义许胤宗。”

    不想孙思邈竟点点头道:“老道与小许有过一面之缘,相谈甚欢。不想今日在此得见小许的孙女,可见缘份呐。德妃若不嫌弃,老道有一册这几年新编撰心得,可赠于德妃。”

第964章 朕不是这世人() 
孙思邈从胸口摸出厚厚一摞的书册来,递向许青云。

    李沐赶紧道:“德妃,还不向老神仙行拜师礼?”

    许青云福至心灵,遂曲膝下跪道:“弟子许青云拜见师父。”

    原本这是皆大欢喜的事。

    不想孙思邈偏不接受,他见许青云下跪,就象受惊的兔子一般往边上一窜。

    连连摇手,口中道:“老道散淡惯了,数十年都没收过弟子,更不敢收皇妃为弟子。还请陛下体恤。”

    李沐一听,大叹可惜。

    不过也没勉强,于是挥挥手道:“既然老神仙不愿受羁绊,德妃此礼就算是拜谢老神仙赠书之恩吧。”

    孙老道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侧身受了半礼。

    此时宴席已经准备妥当。

    李沐便邀孙思邈一同入席。

    不想,孙思邈又出妖蛾子了。

    他一见宫女斟的是黄酒,就大叫起来,“陛下太过吝啬,可否替换白酒,老道自从当年饮过陛下所酿的白酒,就再没有喝过别的酒。”

    李沐原本是好心,想这孙老道这么大年纪,白酒太烈,生怕喝出事来。加上一起赴宴的都是女子,也不好喝烈酒。

    可不想好心被当成驴肝肺,倒被说成了吝啬。

    “孙华,替老神仙换酒,取朕珍藏的七蒸酒来。”

    孙老道听了眉飞色舞,口中嚷道:“多谢,多谢。”

    还真别说,这七蒸酒一到,老道也不谦让,连饮三杯之后,啧啧数声,满口交赞。

    “陛下,这酒果然是好酒。那今日老道就要喝个痛快了。”

    李沐连忙劝阻道:“老神仙,这可是烈酒,多饮伤身。你若想饮,朕送你一坛就是,你回去慢慢饮。”

    孙老道呵呵一笑道:“生死由命,老道自知大限在即,或许就在今日,若是眼下少饮,岂非终生之憾?”

    这话让所有人心中不快起来。

    不过众人已经知道这老道喜欢胡言乱言,嘴上没个把门的,也就当作没听见了。

    可李沐却听出了一些不同寻常。

    “老神仙似乎话里有话?若是有,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