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4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960章 惩罚() 
ps:感谢书友“泪落尘间”、“萌流天涯”投的月票。和尚向书友们作揖了,新书汉明正在试水推,求点击收藏推荐票。

    “他什么都不做,甚至三个月就没出过门。连投贴前去拜访的官员,都被拒之门外。”

    李沐喟叹道:“都说李治木讷,其实这才是大智若愚啊,不象有些人,自以为羽翼丰满就跃跃欲试。”

    将手中名单递还给常绿云,李沐说道:“等朕与首辅商议之后,再做处置。”

    次日一早,李沐在甘露殿召见房玄龄。

    “臣叩见陛下,臣恭贺吾皇灭亡突厥,建不世之功。”

    “房卿多礼了,起来吧,自己找个凳子坐。”

    房玄龄默默地接过孙华递上的锦凳,向孙华点点头,表示谢意之后,在李沐御案左侧坐了下来。

    “知道朕为何单独先见首辅吗?”

    房玄龄哪会不明白,只是这不能直说,于是道:“请陛下示下。”

    李沐道:“李恪死了,死于自杀。首辅以为,该如何诏告天下?”

    “润王谋反,论罪当斩。既人已死,当夺官除爵,废为庶民。”

    “段志玄举兵谋反,当如何处置?”

    “论罪,杀!诛三族。”

    “程知节伙同李恪、段志玄谋逆,该如此处置?”

    “论罪,杀!诛三族。”

    “诛三族就算了吧。”李沐用手指点点御案,“程家三子在朕麾下用命,这么年一直忠心耿耿。”

    房玄龄道:“那就将程处弼列在之外。”

    李沐颌首道:“首辅所言在理,朕准了。就按首辅的意思办。”

    房玄龄心中一抽,这哪是自己的意思,分明是你的意思啊。

    可这话是绝对不能说的,房玄龄只能背锅。

    “朕听说之前京城骚乱,是首辅下令廷尉和京兆府强压下去的?”

    房玄龄心中一咯噔,暗想难道那场骚乱真是李沐暗中授意的?这是要是借机责罚吗?

    “回陛下,确实是臣下的令。”

    “唔!很好,此事还得首辅领头,继续查下去。”

    房玄龄是真想不懂李沐了,难道真不是李沐授意的?

    迟疑了一会,房玄龄试探着问道:“陛下,真要一查到底吗?”

    李沐扫了一眼房玄龄,肯定地回答道:“查!不管是谁,按律处置。”

    “臣遵旨。”

    喝了口茶,李沐道:“首辅还须会同兵部,议一议诸将士的功绩,那么多人为国捐躯,不能让他们流血还流泪,知会兵部,赏赐之事宜高不宜低。”

    “臣遵旨。”

    “朕这还有一份名单。”

    常绿云将名单递给房玄龄,房玄龄吃惊地接过,当看到上面的名字时,房玄龄的手剧烈的颤抖起来,他心中更是惊悚,生怕自家孩子也在名单之上。

    他屏住气,迅速地从头看到尾,没有看见房家人,他都暗暗吁了口气。

    “首辅啊,这份名单上的人,这三个月可没干好事。首辅以为,朕该如何处置他们?”

    房玄龄为难了。

    他能猜到这些人会干出什么事。

    这些人都是李世民时期的既得利益者。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沐登基之后,他们就失去了往日的尊荣。

    所以,做些出格的事,在情理之中。

    不过他们这些人,无非是聚在一起骂骂人,发泄心中的不痛快,再有就是依仗家中的家奴,凑在一起闹闹事,真要象李恪那样造反,还没那个能耐。

    可如今皇帝郑重其事的抛出这份名单来,显然这事无法轻易了结。

    房玄龄想了想道:“有爵者削爵,无爵者逐出长安。”

    李沐脸色平静地问道:“首辅能保证削去爵位的人,留在长安能安份守己?”

    这话说的,房玄龄哪敢替这些二世主保证?

    于是房玄龄只能道:“臣以为陛下所虑甚是,那那就一并逐出长安。”

    “就按房爱卿所说的办。”

    房玄龄略一迟疑,问道:“陛下,高阳、房遗爱二人已经拘禁数月,敢问陛下,当如何处置?”

    李沐抽抽嘴角道:“宗正寺、大理寺可有定议?”

    “回陛下,没有!”

    “既然没有,那就放了吧。”

    “放了?”

    “难道房卿还想大义灭亲?”李沐惊愕起来,拿眼瞪着房玄龄。

    房玄龄一肚子的牢骚,谁他x的想大义灭亲来着,可这种艳事,传得天下比知,说抓就抓,说放就放,不明不白的,怎么抑得住天下悠悠之口?

    “陛下,这总得有个说法才好吧?”

    李沐眼一瞪,喝道:“什么说法?查无实证就是说法。朕堂堂一国天子,岂能将时间浪费在这等痴男怨女之风流韵事上?”

    “可就这么完了?”

    李沐想想也是,于是道:“那就判二人和离吧,反正二人感情淡漠,和离之后,郎娶女嫁,各不相干。”

    房玄龄听得张口结舌。

    疯传了半年之久的风流案,就这么被李沐一言而决了。

    这让长安城中那些吃瓜众觉得很不过瘾。

    好在朝廷没有定论,只是以查无实证,四个字作了结案陈词。

    于是,坊间的传言变得越来越离谱。

    都道房遗爱的头上绿色深重。

    高阳罗裙底下藏的可不只有辩机一人,到后来连道士都传出来了。

    二人的和离,让房家终于从漩涡中摆脱出来。

    而高阳终于解脱,不过奇怪的是,她至世不曾再嫁。

    辩机被勒令离开京城,永世不得回京。

    日后有传言,辩机在碎叶城作了住持,也有传言说辩机去了倭国。

    各有各的说词,各有各的证据。

    。

    三日后,名单上的百余人及家眷,共计千余人,被禁军押送,逐出长安。

    经内阁和兵部审核议功,呈报皇帝允准。

    李沂以功晋国公,册封为荣国公。

    李师以功晋郡公,册封为长乐郡公。

    席君买擅离职守,功减一等,受封县公,即日离京返回逻些城。

    各军将士校尉以上者官升一级,校尉以下者官升二级。

    所有士兵论功赏赐钱财、布帛。

    伤亡将士按律抚恤之外,各加五成赏赐。

    被俘朱邪克勒的金匮可汗封号依旧保留,暂住长安,没有旨意不得离京。

    十二万多的突厥俘虏,归入交通监,即日起修筑玉门关至碎叶城直道,期限为三年,修成之后,皆可释放,恢复自由身。

第961章 功成身退() 
军机阁七臣中,因段志玄、程知节谋逆,空出了两个阁臣位置。

    在与军机诸臣商议之后,晋李大亮、李沂入阁,李师被选定为军机候补大臣。

    二十岁的李沂,正式成为大唐最年轻的军机阁臣。

    前无古人,更或许后无来者。

    之后,朝廷正式将西域之地划入版图。

    依以天山为界,南北设置两个都护府。

    天山以北为北庭都护府,东至庭州,西至碎叶城,驻所庭州。

    以南为安西都护府,东至沙州,西至疏勒,驻所龟兹。

    同时在疏勒设置疏勒都督府,在于阗设置毗沙都督府,应对西域胡族偶发暴乱。

    移驻西北军团进行驻囤,在西域各州派驻流官。

    大唐版图瞬间扩大了三成。

    。

    新一年最大的喜事是突厥终于被大唐灭亡了。

    最大的悲事是国丈韩仲良的去世。

    可最诡异的事,非李靖的请辞莫属。

    七十有四的李靖,按年龄确实该荣养了。

    事实上这几年,李靖也没有领兵出征。

    不过,李靖的身体依然健康,除了时有足疾复发,别的毛病没有。

    按理说,这样一位有功之臣,在军机阁再干上三五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李靖有功,对大唐前后三朝皇帝,功劳人人称道。

    可李靖从李沐回京处理完琐事之后。

    一声不吭地连续三日递上三道折子,一意坚持退隐。

    虽然李沐在前两次严词拒绝了。

    可第三道奏折,李沐不置可否,搁了下来。

    这种情况,让原本以为李靖只是因年老做做样子的人,都瞠目结舌。

    难道卫国公真有去意?

    难道李靖与皇帝私下有了间隙?

    想到之前李恪伙同段志玄的叛乱,莫非卫国公与李恪也有牵连?

    一时间,朝野猜测之声响起,人心浮动,物议纷纷。

    。

    卫国公府后院。

    重伤初癒的李师,此时跪在祖父的膝前。

    “祖父,师儿是真不明白,祖父为何要执意请辞,莫非这其中有误会?真要有误会,孙儿即刻进宫,向陛下解释清楚也就是了。”

    李师是真有些惶恐,在他心里,祖父就是神,李沐也是神。

    这二人对于他来说,就是人生的全部。

    可这二人要是起了纠葛,就让李师这伤养不成了。

    李靖脸色如常,轻轻抬手,拂去面前一片绿叶上的尘埃。

    “误会?呵呵!”李靖一声笑,却全无笑意,“君臣之间,有何误会可言?”

    这话说得对,只有那些愚民才会觉得君臣之间会有误会。

    君臣之间,只有旨意和服从。

    何来误会二字?

    李师不敢接话,李靖的语气和神情,让李师感觉到君臣之间,真有误会。

    因为二人从来不只是君臣。

    李师自认自己与李沐之间,也不仅是君臣,他们之间还有,情,意。

    李靖回过头来,看着他钟爱的长孙。

    “你还年轻,有着远大的前程。”李靖微笑起来,二十二岁的李师,已经以军功晋为大唐郡公,以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假以时日,国公之位指日可待。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长辈舒心的呢?

    “祖父老了,就不该挡你的路。”

    这句话道出了李靖的心酸。

    也引出了李师的泪。

    他突然明白了祖父的用意,不是君臣之间起了杯葛,也是祖父在为自己让路。

    大唐军机阁,七个阁臣,卫国公祖孙占两席?

    李师心中大恸,“祖父,孙儿不用你如此,真不用如此。”

    李靖瞪眼道:“哭什么?如今大唐四周,都已被陛下扫平。或许日后会有星点叛乱,但这对大唐而言,已经是肘腋之患。天下要承平了哎!”

    这一声叹息,让人听得心酸。

    李靖不是在叹息天下承平,而是在叹息,自己老了,再无用武之地。

    天下承平,人人高兴。

    可没人能体会到那些从军数十年老兵的心境。

    时代不再需要他们了。

    谁都知道,太平盛世,军人的荣誉和权利,都会降到最低。

    裁撤军队,减少支出,朝廷财力转向民生,是题中之意。

    历经三朝的李靖,岂能不明白?

    这不是谁,某一个人能阻挡的。

    皇帝也一样。

    李靖舔了舔并不干燥的嘴唇,说道:“你不必觉得愧疚,祖父请辞也不完全是为你让路。”

    李师抬着泪眼看向李靖。

    “陛下是个雄主,年轻圣明,之前是外有强敌,内有叛乱,不得不将前朝旧臣留任使用。如今外敌已尽,接下来,便是整治朝内。”

    李师有些听不明白,问道:“要政令通畅,自然该整治朝廷重臣,可这,和祖父又有何干系?”

    “傻小子。”李靖笑骂道,“任何变革,总有一个人或一件事,做为开端。祖父得大唐三朝帝王恩宠,自然该为大唐尽一份力。”

    李师听懂了,祖父这是甘愿做那只警猴的鸡啊。

    这时,府中侍卫匆匆来报,“陛下陛下微服来访,已经进了中厅。”

    李靖笑了。

    李师急道:“祖父,快迎啊。”

    “不必了,朕已经来了。”李沐微笑着进来。

    “臣等恭迎陛下,不曾远迎,望陛下恕罪。”

    “免礼,都起来吧。”李沐随意地坐在这亭子石凳上,指着李师道:“朕一大早就打了好几个喷嚏,想必是你在心中骂朕吧?”

    李师连忙否认道:“臣哪敢!”

    “敢不敢,只有你心里明白。”李沐意味深长地说道,“就算你心里骂朕,朕也不能凭着揣测而降罪于人,对吧?”

    李师一惊,他突然明白,李沐的话不是冲他说的,而是冲祖父而去。

    他开口道:“陛下容禀!”

    李沐挥挥手道:“朕要和卫国公聊聊,你且先退下吧,好好养伤。”

    李师看看李靖,李靖微微颌首。

    李师躬身道:“臣遵旨,那臣在院外静候。”

    李沐不置可否,随意地挥了挥手。

    园中只剩下李沐二人默默相对。

    “卫国公就这么认为朕无容人之雅量?”

    李沐打破沉默,经过一夜的思考,李沐自信摸准了李靖的心思。

    李靖微微欠身道:“臣知道瞒不过陛下。”

第962章 老兵李靖() 
李沐叹道:“旧臣新臣的更替,朕其实一直在做。为何不潜移默化地去完成此事呢?京城中千多人的朝官,有半数年龄已近花甲。就算等上十年八载,也该乞骸骨了。”

    李靖平静地说道:“陛下在登基之前,就立意改革。如今各项新政已经在各州铺开,可新政施行的成败,在于新人、新观念。用旧臣施新政,弊大于利。人的观念很难转变,特别是象臣等已经活了大半辈子的人,陛下若真有意让大唐翻天覆地,何不趁此时灭突厥之威,一战毕其功呢?”

    李沐心里有些触动,李靖说得对,长疼不如短疼,改变得越快,大唐受到的创痛越少。

    其实李沐从段志玄叛乱平息之后,向朝廷隐瞒自己生死消息,绕过朝廷发动这一场国战,就有这个想法。

    “只是如此一来,就委屈卫国公了。”李沐一叹。

    这话没错,从李沐设内阁、军机,文辅政,武辅弼,李靖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样的位置,说退就退,何等坦然,何等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