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4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打这场仗,李沐原本是想再拖两年。

    无非是想以突厥人来吸引朝野的注意力,自己可以有两年的时间来准备迁都。

    可这次李恪、段志玄的叛乱给了李沐一个很好的借口。

    而突厥人的意外参与,让李沐发现了朱邪克勒的一个破绽。

    那就是碎叶城。

    朱邪克勒敢倾囊而出,依仗的是李沐已死。

    既然如此,自己何不死一次?

    李沐不奢望朝中大臣会信,但李沐很肯定,只要自己不露脸,那朱邪克勒一定会信。

    鉴于自己对朱邪克勒心性的了解,李沐还是可以肯定的。

    朱邪克勒不仅不傻,反而很聪明。

    典型的扮猪吃老虎,往往在人被他那憨厚直爽的外表所迷惑时,就是朱邪克勒亮出獠牙之时。

    但朱邪克勒也有个缺点。

    那就是他太过自信。

    任何人如果走得太顺,就会生出强大的自信。

第941章 我没错() 
ps:和尚向书友们作揖了,新书汉明正在试水推,求点击收藏推荐票。

    一个人的自信会不断地自我强化。

    由此在心里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我真得很强大。

    自信有时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和抵抗挫折的勇气。

    但很多时候,就是迷失自我的毒药。

    人,贵在自知之明。

    朱邪克勒显然不自知。

    所以,李沐将计就计,下了征伐突厥的决心。

    虽然仓促,但李沐还是有所准备的,未战先虑败嘛。

    整个布局之中,西北军团和神机卫遭受的压力最大。

    但李沐绝不认为,朱邪克勒所率二十多万大军,再强大也不会使得西北军团和神机卫不敌而崩溃。

    这不是主观判断,而是以实力为依据。

    只要西北军团和神机卫不崩溃,那么局势依旧在李沐的掌握之中。

    损失无非是丢掉凉州以西的土地。

    这算不得什么,一年之内,大唐又可以征召数十万大军,继续西进,收复失地。

    但,这个局中,有一个人是意外。

    也是李沐心中最大的不安和内疚。

    这个人就是李沂,原本李沐没打算派李沂率两卫叛军穿越沙碛。

    但李沐不回京城,就无法抽调京城诸将。

    况且从周边诸藩国驻军抽调,时间上也来不及。

    英国公李勣毕竟已经年迈,打几场趁手的战,让他达成心愿,荣养归老也就罢了。

    真要将李勣派去率大军穿越沙碛,那就是将这个计划,陷入鸡肋之地了。

    李沂很适合,无论是心性还是能力,最关键的是李沂对自己的忠诚。

    率军穿越数千里的沙碛,这非常凶险。

    不仅与人斗,还须与天斗,与风沙斗。

    这是一场没有刀光剑影的战争。

    可以肯定地说,只要顺利穿越图伦碛,那么转头向北进攻碎叶城,就可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朱邪克勒的大后方。

    到时,朱邪克勒带来的军队越多,死得就越快。

    从这一方面来说,其实李沐是很希望朱邪克勒从后方多征召大军东进的。

    西去大军,将面临的敌人,是施虐的风沙、缺水的干渴,还有无边无际的孤独。

    人到了绝境,往往会生出许多原本不会产生的古怪想法。

    同时也会让命令,变得不可靠。

    试想,在那种恶境中,命都无法保全,命令还有多少作用?

    这是最不可控的,派别人去,李沐真的不放心。

    李沐无法预测,这样一支军队,能不能忠诚地执行李沂的命令,历尽艰险完成任务。

    他只知道,李沂此去的危险是不可估量的,他率领的不是他的嫡系神策卫,而是一支刚刚被平定的叛军。

    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死局。

    李沐不担心那支军队的结局,只担心李沂的生死。

    而事实上,李沐都已经做好了穿越图伦碛失败的准备,这就是一场以三万多人,数千里穿插、包抄以奇胜的大冒险。

    。

    “你错了。”

    这是李大亮见到李师时说的第一句话。

    李师的眼神很平静,脸色沉稳如水。

    他的回答是,“我没错。”

    李大亮轻叹道:“从龟兹直到伊州,你做得都很好!但这场伏击,本可不用打。近万将士喋血饮恨于伊州城外你真的错了。”

    李师依旧平静道:“我没有错。”

    李大亮有些惊愕,“陛下的旨意是一个月,且战且退,令我等率军退至凉州会合。你原本应该率一万三千人撤至此与我会合,以玉门关之险要,阻挡突厥大军十天,并不困难。可你却生生将这万人葬送在伊州城外,他们死得不值。”

    李师面容有些轻微地抽搐,但他的眼神依旧镇定,“我没错。”

    “你可知道,陛下的用意,并非是要击退朱邪克勒?”李大亮有些不耐起来,“如果因你在伊州城外一场伏击,打痛了朱邪克勒,使得他知难而退,那就令陛下所有的布局都落空?你你还是好好下去反省吧!”

    “我没错。”李师大声道,“相信都督也清楚朱邪克勒的心性。我率二万神机卫在龟兹城硬抗二十多万大军十天之久,如果这一退,就退至玉门关,都督以为朱邪克勒能不生疑吗?朱邪克勒心性狡诈、多疑。都督当时也在龟兹率军生生挡了突厥大军十天,可突然就撤退了,我如果不打这一仗,恐怕朱邪克勒就会疑心到我军撤退有诈。”

    李大亮的眉头微微蹩了起来。

    他觉得李师的话似乎有些道理。

    人心本就复杂,往往得不到的越想得到,太轻易得到的,反而会去怀疑。

    从这一点上来说,李师说的是有道理的。

    唐军前倨后恭,从拼死抵抗,到一退二千里,这本就是个很大的破绽。

    仅仅以李沐生死不知,引起唐军士气低落而撤退,这理由并不充分。

    “你能保证朱邪克勒会紧随而来?”李大亮问道。

    李师露出一丝讥讽的笑意,“我不死,朱邪克勒就必定会来。”

    李大亮懂了。

    但凡是领兵之人,一再在同一个敌人手里吃过大亏,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从此谈虎色变,闻风而逃,哪怕对方处于劣势,也无胆一战。

    另一种就是拼命地寻找机会与之一战,战胜对方,从此解开心结。

    朱邪克勒无疑会是第二种。

    战胜李师,等于战胜心中的魔。

    所以,正象李师所言,只要玉门关有李师在,朱邪克勒就一定会来。

    李大亮点点头道:“有道理。那你就领残部在此休整吧。”

    李师摇摇头道:“不,我要回凉州。只有我回凉州,朱邪克勒才会拼命地进攻玉门关,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在所不惜。如此,都督才有因不敌,而放弃玉门关的理由,朱邪克勒才会深信不疑。”

    李大亮想了想道:“有道理。也罢,你就回凉州吧。只是陛下那,你可想好如何应对了吗?”

    李大亮这话出于善意,就算李师再得李沐信任,此战几乎让整整一卫神机卫覆没。

    这,无论如何都得有个说法。

    神机卫,是李沐的依仗和根基啊。

    李师道:“实话实说。陛下应该能明白我的。”

    李大亮轻叹道:“但愿如此。”

第942章 诚信友爱,坚韧敢死() 
ps:和尚向书友们作揖了,新书汉明正在试水推,求点击收藏推荐票。

    李师说得没错。

    朱邪克勒已经陷入了一种自我欺骗,自我强化的循环。

    三十万大军,到玉门关时,除去伤兵,能战的只剩下十六万余人。

    这绝对是出乎朱邪克勒意料的。

    这种战损失,照理肯定需要撤退、休整,至少也该原地驻囤下来。

    但朱邪克勒不准备休整,这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突厥大军的编制和构成与唐军有所区别。

    他们是许多部落或者被征服小国一支支小军队集合起来形成的。

    除了听从朱邪克勒由上至下的命令之外,相互间互不统属。

    仗打到现在,这剩下的十六万人,很多连一次战斗都没有参加过。

    前军的失利,除了在士气上有些影响,其它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其二,前军和朱邪克勒所率五万中军的覆没,是在一个特定的,几乎没有与后军联系的区域,后军甚至还不知道当时的情况。

    朱邪克勒已经在大言不惭地宣扬他此战的胜利。

    他是这么宣扬的,从龟兹一路逃窜的大唐精锐神机卫近二万人,被自己追上之后,双方暴发了激烈的战斗,而后,唐军援兵至少有五万人,由玉门关方向而来。

    在经过殊死拼杀之后,自己全歼了敌军五万精锐,只有少部分援兵逃回玉门关。

    苍天为证,这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只要再打这么一场胜仗,玉门关就会洞开,凉州就在我军的兵锋之下。

    饮马黄河的日子就在眼前!

    突厥大军被朱邪克勒煽乎地如痴如醉。

    完全忽略了被朱邪克勒收拢的残部和伤兵。

    大军在向玉门关进发之时,朱邪克勒向碎叶城派出了使者,勒令驻防碎叶城的五万大军,迅速赶往玉门关,与自己会合。

    这五万人,是朱邪克勒最后的家当。

    朱邪克勒这是打算孤注一掷了。

    。

    见到李师,李沐的眼睛一热。

    一脚踹出,生生将李师踹倒在地。

    “二万人,你就这么给丢在了伊州?”

    “他们跟了我多少年,你不知道?”

    “你就这么想得到军功?伊州城外那一万条人命,什么样的军功能抵偿?五万突厥人吗?”

    李师被一脚脚地踹着,默不作声。

    他希望李沐踹得更重一些。

    心里对那些死去的人的愧疚,在他的心里已经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

    纵然不悔,但,痛!

    李沐终于累了,他狠狠地瞪着李师。

    上前去,拥抱着他,“能回来,就好!”

    是啊,能回来,就好!

    李师的泪终于落下,那上万条人命,却回不来了。

    虽说战争总会有人死,但如果真是从自己的手上送走,任凭再合理的理由,都是一种心理负担和创痛。

    李师的哭声响起,渐渐声大,以至于侍卫纷纷探头,以为里面发生了不测之事。

    李沐看着李师嚎嚎大哭,没有阻止。

    这种心情,李沐有过。

    当年百济的夜里遭遇战,李沐到今日依旧记忆犹新。

    这世上没有战神,战场的形势,千变万化。

    没有人可以掌控一切。

    在很多时候,主帅只能凭着本能和猜测,去指挥军队。

    数万条人命,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什么都可能发生,什么都没有绝对。

    李沐在听闻这场伏击战时,一直担心李师缓不过来。

    能哭出来,就好。

    李沐心里很痛,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一股能护佑自己、护佑大唐的中坚力量。

    那么非神机卫莫属。

    十年了。

    当年追随自己的三百护卫营士兵,活着的已经不多了。

    时光就如大浪淘沙,总会有新陈代谢。

    可当年护卫营的军魂却一直在。

    这个魂,是当年李沐亲手种下的。

    那就是诚信、友爱、坚韧、敢死八个字。

    当年护卫营刚刚成立,将士们对李沐这个主帅并不看好。

    如果不是李沐有钱,出手大方,好肉好饭地招呼着这群大爷,或许那三百人中,很多人都跑了。

    发生第一次转变,是李沐给了他们上战场、立军功的承诺。

    之后,松州之战。

    李沐兑现了承诺,带着护卫营和当时的禁军骑兵,在松州以西一处无名峡谷,以少击寡,完胜了党项人,并擒获了敌酋拓跋赤辞。士兵心中,有了第二次转变。

    但真正让士兵能对李沐产生信任,是李沐将松州之战的首功,拱手让于了当时以六千人死守松州近月之久的韩威所部。

    这让士兵知道了,李沐是个可以托付之人。

    一个能对素不相识的同袍都坦诚的人,怎么可能对自己人不好呢?

    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而让士兵真正领悟到敢死二字,还是百济的那场遭遇战。

    从那样一场地狱般地恶战中幸存下来,让他们明白了,敢死才能不死的道理。

    这只队伍一直秉承着这种军魂。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只要一人尚在,军魂不死。

    李沐可以将自己的后背,交于神机卫。

    可现在,一战就是近乎于全灭。

    李沐的心焉能不痛?

    他有心责罚李师,可他明白,李师绝对不会比他好受。

    李师是从三百护卫营时,就追随自己的。

    李沐还清楚的记得,当年李靖带着李师来到自己家里的情形。

    清楚地记得,李师称自己为主将的窘迫。

    清楚记得李师将李靖数十年作战心得交给自己的情景。

    这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就算距离相隔再远,彼此都一样心有灵犀。

    。

    李大亮确实没有想到,朱邪克勒会来得这么快。

    任何人都想不到。

    刚刚折损了五万精锐的朱邪克勒,居然连一日都不休整,行军数百里,兵临城下。

    李大亮对李师的判断,产生了一丝佩服。

    或许将与将,帅与帅之间的彼此了解,才是成为一代名将的基础吧?

    突厥大军的进攻很疯狂。

    李大亮抵抗得很累。

    虽说双方如今的兵力相差并不多。

    李大亮麾下西北军团还有五万多人,加上还有三万神机卫。

    加起来,尚有八九万人。

    而城外突厥,此时也不过十六万人。

    可李大亮明显感受到这次的压力,甚于龟兹城。

第943章 唐人果然狡诈() 
ps:感谢书友“书友170114203503013”、“小夜夜的铭哥哥”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