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4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实上,李沐并没有觉得他的冒险之举有大的成算。

    但李沐觉得,这险,可以一冒。

    拿数万将士的性命为赌注,与朱邪克勒赌上一把,李沐并不觉得自己残忍。

    战争,总会有伤亡。

    军人,本就该死在最后一枝箭下。

    这是他们的宿命。

    李沐认为,自己能做的,就是让他们的死有价值。

    这才是真正地爱护士兵。

    其实李沐自己都不知道,他在改变。

    无论从心性上,还是观念上,都发生改变。

    只是李沐自己没有发觉。

    很多时候,不能发现自己的改变。

    因为,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李沐虽然知道此举的成功机率不大,但依旧一意孤行地实施了这个计划。

    不是他真地因李恪、段志玄叛乱,而变得疯狂。

    而是李沐真心认为,这是个好机会。

    就象之前他对常绿云说的,这是天意。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天意如果要成就自己,那么加上谋事,就是必胜。

    李沐甚至因此派出了李沂。

    说他是孤注一掷,也有道理。

    在李大亮收到李沐密旨的时候,李沐和李孝恭刚刚到达凉州。

    此时李沐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以李孝恭之名,封锁凉州。

    唐人不许出,胡人不准进。

    南北就此隔绝。

    李沐第二道旨意,是令李孝恭率他的两卫进驻甘州,作为凉州的屏障,同时严令李孝恭,不得派一兵一卒离开甘州,支援李大亮部。

    李沐自己则率二万神策卫骑兵囤于凉州,准备接收大唐商团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粮草和物资。

    凉州再次成为西域大门前的一座补给重镇。

    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等待。

    等待李沂能够率军成功穿越图伦碛。

    等待李大亮能够顶住突厥大军一个月,并慢慢将突厥大军引向凉州。

    。

    李大亮十天前就已经率军向东撤退。

    按李师之前对李大亮的承诺,还需要再坚守五天,然后再撤,加上路上的行军时间,如此基本上可以完成既定目标。

    可李师知道,龟兹已经守不住了。

    北城外的突厥大军越聚越多,人数显然已经到达了一个可怕的程度。

    自己麾下两万神机卫,这十天高强度的作战,已经到了将近崩溃的极限。

    人员减员很大,除去失去战斗力的重伤员,只有一万三千余人。

    占损已经超过三成。

    再拖下去,或许还能守上一两天,但一旦被突厥大军突破,那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最关键的是,火器消耗得已经差不多了。

    火器用于守城,至关重要。

    如果不是因为囤积着大量的火器,二万神机卫绝对挡不住这十天。

    不能再这么守下去了,李师打算变,变则通。

    相对于突厥二十多万大军而言,一万多的神机卫属于小船。

    船小好调头嘛。

    城墙上,李师看着漫山遍野林立的突厥帐蓬。

    眼神里有的不是焦虑和不安,反而是一种兴奋、一种疯狂。

    他绝不象外表那么儒雅,他就是一个天生的战场狂人。

    为战场而生。

    李沐曾经说过,如果双方兵力相等的情况下,与李师在战场上相遇,他能做的,就是撤退,以游击去拖垮李师,让李师没有任何条件和时间去思考战法。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有五成胜算。

    天赋很重要,就象李师的父亲,就没有这种天赋。

    以至于李靖宁可培养孙子,也懒得在儿子身上浪费功夫。

第933章 李师的阴谋() 
卓越的天赋加上李靖的培养,还有这些年追随李沐南征北战。

    今日,李师已经成熟,不,应该叫娴熟。

    指挥大军随心所欲,如臂所指,举重若轻,是为娴熟。

    城内已经是座空城,除了和李师在西城墙上矗立的一千人,还有西城门口不足三千的骑兵,再也找不出一个神机卫士兵。

    李师要重演传说中的空城计,不让古人专美于前。准确地说,是被他改造过的空城计。

    一万大军从凌晨天未亮时,就已经被李师派出。

    大军由东城门出城。

    分为两路,南北两路各五千人,都是骑兵。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南北迂回至西城外,等突厥大军再次强攻西城门时,以强硬的姿态,由两翼冲击正西方向的突厥阵营。

    只求突破、击溃,不求杀敌。

    这两路带着城中仅存的火器,用完这些,就得用长槊和横刀了。

    而李师带着一千人站在城楼,只是为了迷惑突厥人。

    只要突厥人一攻,西城就会陷落。

    李师在赌,赌朱邪克勒忌惮神机卫的战力。

    二十多万大军,围攻西城十天不落,这世间没有人敢不忌惮神机卫。

    李师还在赌,赌朱邪克勒自大,自大到不会防到唐军这时还敢弃城反击。

    这很矛盾。

    确切地说,李师赌朱邪克勒的这两点,本身就是个矛盾。

    既忌惮神机卫战力,又自大地认为神机卫不敢出击。

    但往往就是矛盾,才反映出人心,人性。

    李师是个疯子,甚至比李沐还疯。

    李沐的疯,建立在强大的实力基础上,疯,只是外人不了解李沐真正的实力,而造成的低估和错觉。

    可李师的疯,在他的骨子里,他不考虑他的实力和对手的实力。

    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就象现在,他就想要再守五天。

    为此,他可以不择手段,哪怕全军覆没,哪怕他会因此被俘,甚至被杀,都在所不惜。

    突厥前军开始蠕动了。

    上万人开始向城墙涌来。

    冲锋,登墙,被击退。

    再冲锋,登墙,再被击退。

    突厥人经过十日,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

    可今天,似乎有些不同了。

    城上没有射出箭矢?

    唐军的火器也没有扔下?

    甚至连城墙上都没有了人影?

    唐军逃了?

    想到此处,所有突厥人都欢呼起来,胜了!

    胜利来得太突然,以至于所有人忘记了继续登墙。

    连后面的突厥大军都欢呼起来。

    朱邪克勒也不例外,他知道会有这一刻的到来,只是提前了些罢了。

    不,不应该是提前,反而是延迟了。

    在朱邪克勒看来,城内唐军只是在勉力支撑。

    到了今天,朱邪克勒很肯定李沐已经出事了,虽然不能肯定李沐已死,但必定没有在长安。

    否则,长安的眼线,肯定会传来消息。

    如今一丝消息都没有,这只能说明,大唐在封锁消息。

    为何要封锁?

    很简单,李沐出事了。这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问题。

    加上唐军不要命地抵抗,朱邪克勒更断定事情在向对他有益的方向演变。

    龟兹城一落,唐军士气一泄,再要重振,恐怕就难了。

    朱邪克勒哈哈大笑道:“传令,进城!”

    可就在这个突厥人欢庆的时候,异变就这么发生了。

    发生在突厥伯眼鼻子底下。

    “隆隆”地震动响起,由远至近,从模糊而清晰。

    每个突厥人再清楚不过,这是什么声音了。

    可问题是,因欢庆而松懈,因松懈而慌乱。

    骤然遇袭,突厥大军是按攻城而布防的。

    二十几万人,延绵数十里,哪能说调动就能调动的?

    突厥人的骑兵在后面,虽然也护着中军两侧。

    可问题是,因为欢庆,阵线上都乱套了。

    当然,中军以及以后的突厥大军是不乱的。

    可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突厥前军的溃兵足以冲垮中军。

    再带动中军冲垮后军。

    朱邪克勒也有些慌了,难道是自己估算错误?

    唐军援兵到了?

    难道李沐根本没有出事,就为着给自己突然一击?

    想到这,朱邪克勒大急,对于李沐他自认还是了解的,如果真是刻意给自己设下这个阴谋。

    那么,李沐一定会有后着,如果是神机、神策两卫,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经过之前凉州一战,朱邪克勒太了解释那十二门火炮的威力了。

    如果这两年,唐军造出了更多的火炮,那自己之亏就吃大发了。

    而唐军造出了更多的火炮,是绝对可能的。

    想到此处,朱邪克勒下达了一个他现在自认是最正确,但事后他后悔了一辈子的命令,撤。

    打不过就撤,这不丢人。

    你大军来我就退,你一退我再来。胡族南下,一直就这么干的。

    李师在突厥人靠近城墙的那一刻,转身走下城墙。

    西城门口,除了二千多骑兵,还有一千战马。

    这就是为李师和他身边的一千士兵准备的。

    城外那南北两路骑兵,不是重点,至少李师认为不是重点。

    这个时候,李师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因为他是主帅。

    李师认为自己才是今日主角。

    准确地说,是他和他身后的三千多骑兵。

    骑兵一旦冲锋,就很难再停下来。

    除非是发生对撞或者阵亡。

    南北两路的神机卫骑兵斜插突厥阵营,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但突厥中军纹丝不同。

    这不难理解,人数太多了嘛。

    一柱香的时间,两路骑兵冲锋二、三十里地,可如果此时从城墙上看去,也仅仅是啃破了突厥大军的一层皮,还没伤到核心。

    这在李师的预料之内。

    所以,他认为自己和身后的三千多骑兵,才是今日真正的主角。

    李师不担心突厥人回过神来。

    因为突厥人终究会回过神来。

    可回过神,和能不能组织起有效防御,是不搭界的两件事。

    这就象明知道纵马冲下山崖会死,可马已经失控,你就算知道,也无力去做什么一样。

    你能做的,除了跃下马,让马去死,或者和马一起,去死。

    李师很肯定,朱邪克勒一定会选择跃下马,让马去死。

第934章 我有儿子了,知道吗?() 
ps:感谢书友“酷酷杰少”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没错,朱邪克勒确实就是这么干的。

    一声撤退,让突厥大军顿时陷入了极大的混乱,这时不但是前军乱,连中军也乱了。

    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军,这在数百乃至数千人中,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

    但在数十里的大军里,这就是一场灾难。

    要知道,那可是人挤人的阵线。

    当李师率三千多骑兵冲出城门的那一刻,没有人再怀疑败局已定。

    没有去理会李师所部身后还有没有骑兵。

    李师的那三千多人只列了三道骑兵线,后面根本没人。

    可这已经够了,足够让突厥人更混乱。

    李师的心意不在突厥军队。

    他的目标是朱邪克勒。

    都说人有多大胆,就有多大产。

    李师的胆子够大,大到近接上狂妄。

    南北中三路骑兵加起来,不过一万三千多人,他的目标竟是突厥中军朱邪克勒。

    还别说,真就差点让他得逞了。

    但朱邪克勒杀兄夺位,从数百人发展到今日,登上突厥大可汗之位,岂能是有勇无谋之辈?

    从唐军又一路骑兵冲出城门这一刻,朱邪克勒就意识到必须挡住这路骑兵。

    因为如果被上、中、下三路唐军骑兵合击,那今日就不是撤退,而是溃退了。

    不但自己跑不出去,而且一战就将折腾光自己近十年攒下的家底。

    所以,几乎是本能的,朱邪克勒翻身上马,率领他身边,还能指挥得动的亲兵,向李师部迎击过去。

    李师远远地看到这一幕,心中一叹,果然是成名者无虚士啊。

    双方迅速对撞在一起。

    疯狂地厮杀起来。

    “朱邪克勒!”

    “李师?!”

    李师找得是朱邪克勒。

    朱邪克勒找得同样是李师。

    可李师武力及不过朱邪克勒。

    李师此时发现自己算错了一件事。

    那就是这个谋划中,少了一员虎将。

    自己终究称不上虎将。

    要是李沂在,就好了。

    李师心里微微一叹,这个时候,他太想念李沂了。

    面对着朱邪克勒的猛攻,李师力不从心。

    几轮抢攻下来,李师被朱邪克勒一铁棍震得双手发麻,根本无法使劲。

    如果不是李师身边神机卫士兵拼命相护,恐怕李师真得折在朱邪克勒手下。

    朱邪克勒愤怒了。

    这一番缠斗,让朱邪克勒清楚地看到了唐军的真实面目。

    区区数千人,敢冲击自己的中军?

    朱邪克勒有种暴走的感觉。

    “李师,我要将你碎尸万断!”

    这显然是做不到的,就象李师看着近在咫尺的朱邪克勒,一样无计可施。

    朱邪克勒被他身边的亲兵团团包围着向西退去。

    只是狰狞地眼神,令李师心悸。

    南北两路唐军骑兵已经开始合拢,朱邪克勒的中军跟随过来的不过数千人。

    朱邪克勒之前的一声撤退,令所有突厥将士反身西去,乱作一团。

    如果再不撤退,一旦南北两路骑兵合拢,就很有可能真的被李师得逞了。

    朱邪克勒死死地盯着越来越远的李师。

    一万多人,将自己二十多万大军击的溃逃?

    而自己竟下了撤退的命令。

    “哇”地一声,朱邪克勒喷出一口鲜血。

    他嘶吼道:“李师,三日之后,我亲手取你首级!”

    李师无声地坐在马背上,抬手制止麾下骑兵追击。

    他明白,最佳的时机已经过去。

    看着朱邪克勒越去越远,李师长叹,世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

    等两路骑兵正式合拢,与李师部会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