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4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哟,刚还说等封了国公,才考虑纳妾,这一转眼,替人家小蛮谢上了?”

    李沂脸色通红,道:“陛下都说话了,臣敢不应吗?”

    “活着回来。”李沐收敛起笑容,“多想想你儿子,多想想娘,回来朕封你国公。”

    李沂眼睛湿润,应声道:“臣谨记。”

    次日,李沐与李孝恭、李沂率大军开拔,去往陇州。

    邠州城被李沐留下的禁军封锁。

    在陇州,与李孝恭另一卫会师之后,分成两路,一路向北,一路向西。

    李沂率领原段志玄麾下那两卫向西。

    李沐与李孝恭率两卫和李沂带来的两万神策卫骑兵向北。

    。

    如今的长安城,气氛非常诡异。

    连房玄龄、李靖一个首辅,一个辅弼都不知道李沐究竟是生是死。

    派去的信使被李沐的禁军强硬挡回。

    房玄龄、李靖有心亲自前往查探,却被太后一言否决。

    其实太后郑观音心里也是没底。

    这么十来天过去,说她不担心,那肯定是假的。

    可她很清楚,如果李沐活着,那就肯定会回来。

    如果李沐真死了,那么,这死讯能多拖一天,就好过一天。

    郑观音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和疲惫。

    李沐要是真没了,这大唐天下还是大唐天下吗?

    才过了一年多舒心的日子,难道上天真就这么残忍吗?

    哪怕是当年夫君和膝下五子暴猝,也仅仅是一天的功夫。

    可现在,她每天都要承受心灵沉重的煎熬。

    皇长子,实在太小了。

    小到让很多大臣,无意识地忽略了他的存在。

    郑观音天天守着皇子和五位后妃,她担心这种沉重的压力,会使得后妃产生不该产生的想法。

    特别是对二崔妃,她更看得死死的。

    在郑观音看来,象闻香、秦玉这样出身的女子,更能让人放心。

    可二崔妃则不同,她们身后是博陵和清河。

    这样的日子,可谓是度日如年。

    好在,常绿云回来了。

    可看到常绿云身上的白服,郑观音瞬间晕厥过去。

    当郑观音悠悠醒来时,身边仅有常绿云和孙华在侧。

    常绿云跪拜道:“太后宽心,陛下安好。”

    郑观音精神一振,“噌”地窜起,问道:“此话当真?”

    “当真。”

    “那你为何穿着孝服,你你太放肆了。”

    常绿云道:“回太后,臣这是尊陛下旨意。”

    “是陛下吩咐的?”

    “是。”

    “为何?”

    “陛下说,朝中依然有居心叵测之人,若他回来,那些人出于恐惧,就隐下去了。只有如此,那些人才会跳出来,方可一网打尽。”

    郑观音明白了,这又是一个局,她是怎么也无法想象,是怎样的心思和经历,才能让那个还未及冠的天子,有如此深的城府。

    郑观音嗔道:“他倒是自在了,可有想过哀家这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

    常绿云于是将当日发生的一切,一五一十地对郑观音说了一遍。

    郑观音听了倒吸一口凉气,想到在那种千钧一发的时候,皇帝还在耍弄着他的诡计,郑观音勃然大怒。

    “皇帝疯了,你也跟着疯?”郑观音一巴掌扇在常绿云的脸上,“常护卫,你太放肆了。”

    大唐朝野,还敢称常绿云为常护卫的人不多了,就两个,李沐和郑观音。

    但李沐从不称常绿云为常护卫。

    所以,其实只有一个。

    常绿云挨了郑观音一记耳光,但她不生气。

    爱之深,则恨之切。

    常绿云心里反而高兴,高兴于郑观音的大怒。

    “太后容禀,臣劝了,可太后应该知道陛下的心性,臣实在无能为力。”

    郑观音急喘着道:“那你就不会将他硬拉出城?”

    “陛下所言有理,当时出城,必被叛军追上,到时身处野外,就真无险可依了。”

    郑观音心知,常绿云所说在理。

    她冷哼道:“亏得苍天护佑,否则,这一屋子的孤儿寡母,叫哀家怎么去见先皇?”

    常绿云起身,轻轻地为郑观音抚背。

    半晌郑观音问道:“陛下可有地说他要何时回来?”

    “陛下说少则两月,多则三月,只要安排妥当对突厥作战事宜,便会回京。”

    “与突厥作战?”郑观音一怔,“与突厥作战何须他去?”

    常绿云低声道:“陛下要的,不是击退突厥,而是灭亡突厥。”

第931章 当然得留下。() 
ps:和尚向书友们作揖了,替新书汉明求点击收藏推荐票。

    “难道他疯了?”郑观音惊叫起来。

    吸了一口长气,郑观音压低声音道,“如今朝堂之上,人心浮动,他不想着回来稳定朝局,反而去征讨突厥,这这真是荒唐!”

    常绿云不敢接话,沉默不语。

    郑观音冷哼道:“他以为这样就能瞒过那些人精?你回来,就没有人问你陛下的情况?”

    常绿云答道:“臣一回到京城,内阁、军机阁诸臣就将臣堵在朱雀门外询问,只是臣有陛下手谕,除太后之外,可以不答任何人的询问。陛下没有认为能瞒过朝中大臣,陛下想要的,只是让他们猜测、难受、不安,然后憋不住,跳出来。”

    郑观音眼神一闪道:“这么说,哀家就不必再理会宫外之事,任由着他们去胡闹?”

    常绿云揖身道:“太后尽管放心,既然臣已经回来,有长林卫在,他们,反不了天。”

    。

    李大亮和李师重复地看着手中的密信。

    眼中流下了欣喜的眼泪。

    陛下没事,就好,太好了!

    城外的突厥军队,已经增加到二十万人,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加。

    这个时候,再没有比接到李沐的信,更能让二人欣喜的事了。

    十天以来,唐军伤亡已经过二万人。

    但二人率唐军终究顽强地顶住了突厥大军轮番的进攻。

    可二人的心中,却是虚悬的。

    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冰冷的机器。

    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想很多与战争无关的事。

    他们会想到,如果李沐遭遇不测,那么新君登基之后,他们会有怎样的结局。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前途尚在其次,关键在于,今日的战功,或许将成为来日的罪证。

    政斗从来不分对错,只论成败。

    站错队,功劳也能成为罪过。

    可现在,他们不自禁地挺起了腰杆。

    李沐在,那么就算一切成烟,亦可重头再来。

    李沐给李大亮的信中说得很简单,只有一句话,“且战且退,诱敌深入。一个月后,朕在凉州相候。”

    李大亮初时不解,李师也很不解。

    陛下既然安然无恙,为何不率大军来援?

    西北军团明明已经抗住了突厥人轮番的进攻,只要援军一到,突厥人就会感到胜利无望,这场战争就会结束。

    可皇帝却不派援军,反而要让大军且战且退,退至凉州?

    为什么?

    舍弃西域十余州之地,要知道,这两年以来,大批的唐人向西域移民,在这条丝绸之路上,甚至唐人比原住民还要多。

    为什么?

    李大亮和李师都不解。

    但李大亮深信,李沐不是那种荒唐之人。

    李李大亮眼中,李沐更象是个商人,没有好处的事情他不做,亏本的生意,免谈。

    他的眼睛看向作战地图。

    皇帝说一个月,这一个月皇帝要做什么?

    什么事,值得皇帝用八州之地和数十万西域唐人的利益去换。

    李师也在看地图。

    当他的手指划过昆仑山一线,划过图伦碛一线时,李大亮和李师几乎是同时惊呼出声。

    天哪!

    二人面面相觑,惊呆了,这太疯狂了。

    除了疯狂二字,李大亮再也想不出更能表达心中感受的词了。

    辗转数千里,这可不是大唐疆域内的直道,而是荒芜人烟的沙碛。

    去的人少了,根本无济于事。

    去的人多了,非战伤亡将到达一个惊人的数字。

    皇帝,是真疯了。

    可李大亮不认为这是错误的,他认为这险该冒,如果真以数万唐军的生命换取大唐灭亡突厥,这将是大唐之福,天下汉人之福。

    从今往后,唐人再不用担心每年秋冬,胡族人南下劫掠了。

    李师也不认为这是错误的,他从追随李沐的那一天起,就被李沐的无状所熏陶。

    战争本就是突发的,无规则可寻。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从古至今,奇袭往往改变着历史的走向。

    死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了人之后,结局是不是值得。

    李师认为,这个方略,值得。

    李大亮从眼神中领会了李师的心思,二人相视微笑起来。

    想到今后的历史,将在他们共同的参与下发生改变,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人血脉贲张的呢?

    李大亮、李师随即头抵头,趴在案上,对着地图研究起来。

    既然认可了皇帝的战略。

    接下来就是如何完成皇帝布置任务的战术安排。

    其实这个时候,二人心里很清楚。

    要想完成皇帝布置的任务,就得有人去死,不是几个人,而是很多很多人。

    多到数不清,多到无法估算。

    唐军与突厥两军之间,已经胶着。

    想撤,就得有人殿后。

    而殿后者,还不能太少,太少瞒不过突厥人的眼睛。

    骗不了突厥人,那所有付出的一切,就将白费。

    李大亮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李师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李大亮头也没抬,直接说道:“李师,看来你得留下。”

    李师头也没抬应道道:“末将遵命。”

    随意、干脆,但坚定!

    倒让李大亮有些吃惊起来,他慢慢地抬头看向李师,“你可知道,留下意味着什么?”

    李现笑得很灿烂,“我比都督更想留下。”

    李大亮的眼中有些潮湿,不,他的鼻子有些发酸。

    “你说得没错,本都督确实很想留下。但,西北军团需要本都督号令、调动。所以,只有你留下。”

    李师脸上笑容更浓,“都督放心,陛下说过,我最懂得趋福避祸,我死不了。”

    李大亮的心被狠狠地揪了一把,他如何不明白,李师在皇帝心中的位置,他无法想象皇帝得知李师被自己留下,会是怎样的愤怒。

    可李大亮没有别的办法,西北军团,李师调动不了,神机卫,自己无法得心应手。

    皇帝递来的旨意说得很明白,一个月,且战且退,诱敌深入。

    没有付出怎么得到?

    没有诱饵,奸诈如朱邪克勒,如何上当?

    李师,神机卫,无疑是最好的诱饵。

    也只有神机卫,才能以一当十,用一、二万人打出十万人的气势。

    李师,当然得留下。

第932章 李师殿后() 
“十天。”李大亮咬着腮帮,对李师说道,“只要坚持十天,你就可以撤退,本都督会在西州或者伊州留下策应军队,朱邪克勒和他麾下大军要经过这二州到达玉门关,至少需要八天时间,然后,本都督会在玉门关一线,布下重兵,阻挡突厥大军十天,由玉门关至凉州,至少得得三五天,如此,陛下交待的一个月任务,就可以完成。”

    李师摇摇头,道:“十天不成。龟兹、焉耆经过两年的整固,尚无挡住突厥的胜算,西州、伊州没有经过修筑,根本拖不住突厥大军,依我之见,都督可率军直接撤回玉门关,如此既可能避免我军产生大的伤亡,又能稳固玉门关防御。所以,我必须要将突厥人拦在伊州以西十六天以上。”

    李大亮饶是对生死别离司空见惯,此时也不禁滴落了一滴英雄泪。

    “好!你若不死,本都督在玉门关,候你大驾。”

    “都督保重。”

    “保重!”

    。

    朱邪克勒并不在乎突厥大军的伤亡。

    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三、四万人的伤亡,他能够接受。

    朱邪克勒已经清楚地感受到了对面唐军的顽强。

    唐军甚至不计死亡地以步兵硬抗他麾下的骑兵。

    虽然唐军有火器为依仗,但朱邪克勒并不担心。

    火器,自己有过,数量还不少。

    用过之后,朱邪克勒就发觉,再强大的火器,都有一个弱点。

    那就是火器没了怎么办?

    这不象人,用光了力气,休息一个晚上就又活蹦乱跳了。

    可以继续拎着弯刀砍人。

    所以,朱邪克勒不止一次,当着过往向他纳税和大唐商人骂过,骂李沐就是个黑了心的奸商。

    那一万枚火器,刮光了他的钱。

    唐军不计损失的抵抗,这说明了什么?

    朱邪克勒也在思考。

    唐军士气强盛?

    唐军有后援?

    不,不对。

    照道理,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三天。

    李沐到现在还没有现身,这说明那个跳染小丑李恪很可能真的得手了。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李沐的失约。

    而对面唐军顽强的抵抗,不是因为士气强盛,而是李大亮明白,一旦龟兹、焉耆失守,沙州玉门关以西,就再无抵挡自己大军的关隘。

    想到这,朱邪克勒笑了。

    李大亮,你虽然可称得上有勇有谋,但你不是大唐的主宰,你没有资格成为我的对手。

    因为,我是突厥的可汗,而你,只是一个将。

    就算是名将,也只是个将,永远无法成为我的对手。

    “来人,传令,即刻起,不分昼夜,进攻!”

    。

    李沐给李大亮的密信是在陇州送出的。

    事实上,李沐并没有觉得他的冒险之举有大的成算。

    但李沐觉得,这险,可以一冒。

    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