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4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旨一宣,群臣面面相觑。

    不是太后监国,首辅辅政吗?

    房玄龄微微一叹,心道,原来,皇帝早有安排。

    李恪恍然回过神来,挥袖道:“这不过是陛下离京前的旨意,可如今陛下被段公围困于邠州城,想必此时早已身死,这旨意有何用?本王是唯一的亲王,理应由本王监国。”

    “润王。”李靖轻叹道,“难道你到现在还看不懂,陛下早已防到你居心叵测吗?”

    李恪脸色惨白,突然嘶声道:“那又如何?他死了,还能治本王罪不成?没了皇帝,你们总要选个人坐在那个位置上的对吧?我,你们看看本王,正合适是不是?”

    所有大臣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同情和可怜。

    到了这个时候,谁都明白了。

    皇帝既然防备到了,就不会被李恪得逞,哪怕李沐真在邠州遇害,李恪也无法得其所愿了。

    李恪看见诸臣的眼色,心中的愤怒、不甘、恐惧已经将他击垮。

    “本王说的绝非虚言,朱雀门大军已经整装待发,只要本王一声令下,你们还有你们还有你李靖。都得死,都得死,明白吗?”

    李靖悠悠道:“秦王说李恪类我,确实没错,你们父子连失败都相同。李恪,你难道就没想过,大军围困朱雀门这么久了,为何没听见宫外守兵前来禀报?连个内侍都没有来,你不觉得奇怪吗?”

    不用说李恪感到奇怪,连殿内所有人都在奇怪。

    房玄龄虽然猜到了,但依旧想不通,李靖、马周是怎么做到的?

    李靖转向程知节叹道:“宿国公啊,你你不如令郎啊。”

    程知节的脸色狰狞,他自然是知道李靖口中的令郎,不是程处嗣、程处亮,而是程处弼。

    可到了这一步,程知节自觉已经无路可退,他厉声道:“李靖,谁胜谁负,此时尚未定论,大不了,拼个鱼死网破,我死了,你们你们都得陪葬。”

    李靖摇摇头道:“朱雀门叛军,皆已被长林外卫控制,宿国公还有什么凭仗,不妨都拿出来吧。”

第924章 杀!() 
ps:感谢书友“北骞”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程知节呵呵笑道:“长林卫长林卫,十八年后,又遇长林卫,天意如此。李靖,某麾下还有三百人随润王入宫。就算朱雀门大军覆没,某也有一拼之力。”

    马周突然开口道:“宿国公,罢手吧。陛下既然防到了你们会有动作,又怎会不防备宫内呢?难道宿国公不记得长林内卫了吗?”

    李恪嘶声道:“长林内卫在承天门内,陛下有明旨,内卫不得出宫。如今陛下不在,长林内卫怎么能出承天门?谁能调动长林内卫?”

    这个时候,李恪想到的竟然是李沐定下的规矩,不得不说,过于讽刺了。

    “我能。”

    一个声音传来。

    李恪急忙回头。

    只见太后郑观音从侧门姗姗而来。

    “陛下要哀家监国,又怎会不把长林内卫交于哀家呢?”

    是啊,这道理很简单,宫内与宫外,势必要形成平衡。

    否则一旦宫外朝臣勾连,宫内岂不任人宰割?

    李沐之所以在李世民发动宫变之后,没有加大宫城的军力,其实原因很简单。

    长林内、外卫足矣。

    外控文武,内因宫禁,禁中稳如泰山。

    李恪涕泪交横,颓然坐倒在地。

    而程知节却转身冲向殿门口,他明白,郑观音说得是真的。

    自己只能拼死一搏,可如今手无寸铁,唯一的希望,就是冲出殿去,与带来的三百甲士会合,这样或许还有一搏之力。

    程知节甚至连李恪都顾不得了,一头冲出了殿门。

    郑观音、李靖、马周就这么平静地看着程咬金跑出去,没有阻拦,连声都没出。

    过了一会,李靖才转向郑观音道:“请太后示下,程知节该如何处置。”

    “杀!”

    一言而决。

    “请太后示下,润王李恪当如何处置?”

    郑观音斜了一眼已经摊在地上,如同烂泥的李恪。

    有心杀,但终究犹豫了。

    倒不是因为不忍心杀,对于郑观音而言,李世民一脉皆可杀。

    只是郑观音考虑到李恪终究是李沐钦封的亲王。

    想了想之后,郑观音道:“既然首辅已经决定将李恪押解邠州,交给陛下处置,那就按首辅之令去做吧。”

    房玄龄心中一震,他想到的是,郑观音已经定了李恪的下场。

    如果李沐逃出生天,那面对李恪的将是天子之怒,焉有生还之理?

    把李恪送去邠州,等于给了李沐下手的机会。

    在京城,李沐下旨杀李恪,或许还会被非议为虐杀宗亲,可去了邠州,那任何可能都会出现,譬如落马,譬如坠崖,又譬如染了风寒。

    可房玄龄不明白,要是李沐死了呢?

    他没仅是心里这么疑惑,嘴里同样问了出来,“敢问太后,若陛下有不测之事,那又当如何?”

    郑观音垂目,眼神冰冷地看着房玄龄道:“首辅之前做得不错,不象有些人趋利避害。那就继续好好做下去吧。”

    说完,扭身依旧从侧门姗姗离去。

    房玄龄懂了,真懂了。

    李沐死,李恪自然不能活。

    。

    邠州城外,延绵十数里的火光。

    不知道过了多久,或许是人的精力尽了。

    高亢的情绪渐渐冷下来,便是无尽的恐惧。

    半个晚上的疯狂,无数的人已经精疲力竭。

    这时,一个将军军服的汉子拎个血肉模糊的人头,踉跄着走向邠州城门。

    距离百步,“唰”地一排箭矢整齐地插在他的面前。

    他不得不停下了脚步。

    将军原本麻木的脸上,瞬间泪如泉涌。

    他僵硬身体,突然双膝一曲,跪了下去,哭喊道,“陛下陛下,这是段志玄首级,末将给你取来了。陛下,数千人死了呜!”

    李沐的眼中一热,可随即脸色阴沉下来,“很好!你叫什么?”

    “末将八卫左将军裴行俭。”

    李沐一怔,这名字似乎在哪听过,想了会,回忆起曾经苏定方向自己推荐过此人。

    说起来,裴行俭还是苏定方一手带出来的。

    他还是自己首肯钦定的八卫左将军。

    “裴将军,朕任你暂行两卫大将军之职,回去整肃军队,待明日天亮朝廷大军到来,朕再论功行赏。”

    “末将遵旨。”

    “裴将军。”

    “末将在。”

    “仔细甄别军中叛兵。传朕旨意,令两卫将士互相举报,但凡有谋反之事者,朕授你专擅之权。”

    裴行俭脸上泪如雨下,他岂能不明白,这道旨意之后会是怎么的血腥?

    甄别?叛军何须甄别?

    全军坑杀也不为过,可这却是四万条人命啊。

    裴行俭知道,他没有资格说情,因为他,也是叛军中的一员。

    他强忍着心中的痛楚,哽咽道:“陛下末将遵旨。”

    李沐在城墙上,看着他踉跄地走了。

    没过多久,城外大军方向,不断地有哭嚎声响起,不过不再象之前那样混乱了。

    而是有序地屠杀。

    那种凄凉地哀鸣声,让城墙上的李沐、常绿云心悸,连老尼的手,都不禁颤抖着。

    他们,本不应该死在这里,而是该死在西域,与来犯突厥人的战场上。

    常绿云扯着李沐的衣襟道:“叛乱已经暂时平定了,你又何必再下这么一道旨意?”

    李沐紧闭着双眼道:“反叛,有过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一个人,只要动过一丝谋反的念头,这个念头就将伴随他一生,朕再怎么怀柔都不管用。只要一有机会,这个念头就会象泡了水的种子一般,施虐在他的心里。所谓忠诚不容亵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那毕竟是四万人啊,难道你想让他们都死光吗?”常绿云是真急了。

    李沐脸色如冰,就算被火把映得通红,常绿云依然能感受到那阵阵冷意。

    她不明白,二人相伴了那么多年,自认为都彼此了解。

    可今日她发现,李沐的心竟硬到了如此地步,难道坐上了那个位置,真就变成孤家寡人了吗?

    在她心里,李沐一直是个仁义之人,哪怕这些年用了许多不堪的手段,常绿云都认为这只是对待敌人。

    可现在她发现,李沐对自己人,竟也变得心硬如铁。

第925章 心狠吗?() 
ps:和尚向书友们作揖了,替新书汉明求点击收藏推荐票。

    “朕很累。”李沐的声音显得空洞,“朕真的很累了。绿云,朕知道,你在怪朕狠心,朕自己也在怪自己,变得心狠。”

    说到这,李沐抬手指着前方道:“许多时候,一件事就会改变整个历史,如果今日,他们得手了,朕死在了邠州城内,你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吗?”

    “朝廷会拥立新君,绿云你知道吗?朕可能肯定,现在朕的那些肱股大臣们,就在商议朕死了之后,该拥立谁为帝。”

    常绿云惊骇地看着李沐,“不,不会的,陛下还好好地活着呢。”

    李沐嗤道:“敢不敢和朕打个赌,朕赌明日一早,长林卫就会来报,朕的内阁、军机诸臣,会选谁继承大统。”

    常绿云脱口而出,“自然该是皇长子李春风。”

    李沐回过头来,笑得有些诡异,“换作是你,你如果没在这陪着朕,而是留在京城,你会选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为帝?”

    “呃。”常绿云发觉自己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

    李沐回转头去,看看对面大军的方向叹道:“人心啊。不能试探,一旦试探了,最后你会发现,其实伤得不仅是对方,伤得最重的,是自己。”

    “朕若今日死了,朝廷中便会分成数个阵营。李沂是肯定不会答应拥立除皇长子之外的人的,而如程知节、唐俭等投效的旧臣,必定会拥立李世民之子,或李治或李恪。只是朕还猜不到房玄龄会怎么选。”

    李沐恨声道:“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朕数年的心血都将白费,刚刚推行的新政,便会废止。西北突厥朱邪克勒一旦听闻我的死讯,势必挥师南下。时局便会变成一片糜烂,大唐会因此死多少人?你说,朕能饶了对面这支叛军吗?”

    “他们今日死在此地,朕不下旨株连已是仁慈。”

    常绿云沉默了很久,终究还是呐呐道:“能少死些人,总是好的。他们也很无辜。你就当为皇长子和今后的皇子积福了,好不好?”

    李沐身形一震,积福?

    这两个字,如同阳春三月的日头,化开李沐心中凝结成坚冰的恨意。

    李沐随即长叹道:“来人,去向裴行俭,传达朕旨意,甄别到此结束。”

    城外的哀呼声慢慢停了下来。

    常绿云抹掉脸上的泪,展露出一丝笑意道:“你终究是个好人。”

    李沐被这黑色的幽默逗得苦笑不止。

    他知道常绿云说得是真心话,但,李沐自己明白,他不是好人。

    因为,好人不长命。

    。

    次日,天色大亮。

    裴行俭再一次来到城下请见。

    李沐答应了,准他攀绳入城。

    “末将拜见吾皇,末将代两卫将士叩谢陛下仁慈。”

    “免了吧。朕不仁慈,更不会对叛军仁慈。你和他们得以活命,是你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所以,你不必谢朕。”

    裴行俭抱紧地跪着,不敢接话。

    李沐问道:“城外伤亡如何?”

    听到这一问,裴行俭眼睛一红道:“末将携段志玄首级来见陛下时,两卫伤亡三千余人。之后,末将奉旨甄别,斩杀五百叛兵。”

    李沐听了用力地一闭眼睛,问道:“如今两卫军心如何?”

    裴行俭道:“修整了两个时辰,倒也没发生骚乱。只是士气低落,人人惶乱。”

    “你回去转达朕的旨意,就说朕选择了相信他们,但他们须自证清白。”

    “敢问陛下,当如何自证清白?”

    “杀敌。”

    裴行俭一怔,问道:“陛下说得可是突厥?”

    “正是。待朝廷大军赶到,你便率两卫前往西北,听从李大亮总管的调遣。”

    裴行俭激动地说道:“臣遵旨,臣谢陛下隆恩。”

    “不忙着谢,能不能自证清白,尚在未知之数。”

    “末将愿立军令状,但凡两卫有一人活着,必与突厥死战到底。”

    “唔去吧。”

    。

    之后,长林卫的信使赶到了邠州。

    正如李沐所说,长安乱了。

    大臣们忙着串联,准备拥立新君。

    甚至连人选,都和李沐预料的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李沐没有猜对房玄龄的选择。

    当然,也不能说李沐没有猜对,因为昨日李沐说的是,不清楚房玄龄的选择。

    常绿云近乎以看神一样的目光注视着李沐。

    不过常绿云有些不满,“你既然已经知道李恪居心叵测,为何不多带些兵?”

    李沐苦笑道:“我什么时候说过我已经知道李恪居心叵测?我不是神仙,也无法预知段志玄会起兵谋反。我只是给了李靖和马周一道密旨,让他们防备不测。”

    常绿云道:“那你也该多带军队才是。”

    李沐摇摇头道:“若带上四、五千,与一千有何差别?若带上三、两万,段志玄怎敢动手?如果在引诱他们出手和冒险之间选择,我宁愿冒险一搏。”

    “你这是以身犯险,你就是个疯子。”

    李沐佯怒道:“你敢和辱骂朕?”

    常绿云委屈地泣道:“如果昨日叛军真攻城了,你我现在都已经死了。还得捎带上我师父。”

    李沐一愣,忙转向老尼道:“这说起来,还真是差点害了师太。不过朕发誓,真没有预判到段志玄敢起兵反叛。否则朕就算要以身犯险,也不会带绿云来,更不会请师太下山。”

    老尼合什道:“陛下多虑了。老尼说过,生死由命,陛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