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4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吐蕃不同的是,倭人更容易管理。

    从倭国皇族全灭之后,倭国没有发生过一起上千人的叛乱,局势一直很平稳。

    被大唐册封的二十四个倭国新贵族,已经彻底被倭国人认可。

    唯有天山山脉一线,唐军与突厥的军事演练月月不断。

    虽然大唐断然拒绝了金匮可汗朱邪克勒的求婚。

    但谁都明白,这仗一时打不起来。

    而大唐在册的人口,一年之间竟多了一千八百万,达到了五千六百万人。

    这可不是凭空生出来,也不完全是大唐新增四个道,入籍的新增人口。

    至少有六百万人,是被国内各地世家豪族隐匿的黑户。

    也就是为奴者。

    如果说之前,李沐发动的土地价格之战,砍掉了世家豪族的双臂,那么,大唐商团构想的实施,打垮了世家豪族最后一丝幻想。

    唐人太贵了。

    一个唐人的价值,相当于国内二十亩以上的良田。

    相当于十个,甚至二十个新设四道的百姓。

    对于商团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唐人,只是人,能种田、做工的人。

    所以,不用朝廷发话,他们便放出隐匿的黑户来。

    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呢?

    况且,还能在李沐面前,做个顺水人情。

    武统三年春天,李沐决定南巡。

    说是巡视,准确地说,应该是微服私访。

    朝堂无人反对。

    相对于李沐的强势,内阁、军机大臣们,更需要的是自由。

    在李沐眼鼻子底下,他们过得太憋屈了。

    李沐能一言废一个内阁大臣,谁会不心惊肉跳?

    唇亡齿寒的道理,做为臣子都懂。

    而郑观音更没有理由反对,因为李沐此次巡视的方向,是江南。

    对于抱孙心切的郑观音来说,江南是她抱孙梦想的首要之地。

    长孙明月,待产了。

    这事,整个长安除了李沐、常绿云、郑观音之外,无人知晓。

    说它是皇室最隐讳的秘密,丝毫都不为过。

    特别是一后四妃都无所出的情况下,这事就成了绝密。

    所以,不管是朝堂,还是禁宫,所有人对李沐的出巡都持赞同态度。

    唯一都不满的,是李沐微服私访,皇帝出巡,没有个上千依仗,上万甲兵随行,焉能显出天子的威仪?焉能彰显大唐的强盛?

    但谁能阻拦李沐?谁敢劝谏?

    想来这大唐还找不出这样的人来。

    常绿云被勒令留在长安,因为她是长林卫大将军。

    如果说李沐可以放心离开长安,那么常绿云及她掌控的长林卫,就是皇权的最后一道屏障。

    宫中后妃,李沐身边只带了闻香和秦玉。

    在李沐看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带上兵甲,岂不坏了此行的韵味?

    江南东道,李沐做为吴王时的龙兴之地,去江南李沐何惧之有?

    烟花三月下杭州,带上闻香、秦玉,那才叫个应景不是?

    。

    李沐离开长安的当天晚上。

    润王府书房内,李恪与段志玄相对而坐。

    段志玄语气急促地说道:“殿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陛下微服南下,身边只有数十禁卫,只要在运河随便哪个隘口进行阻击,便能一战毕其功啊。”

    李恪意动,他端着杯子的手簌簌而抖,直到杯和杯盖“嗒嗒”作响,茶水从里面溢出,李恪才将杯子放下。

    深吸了一口气,李恪道:“段军机麾下两卫新军刚刚组建完毕,还未经训练,人心恐怕不齐啊。”

    段志道急道:“要在运河阻击陛下,何须动用大军?只须派臣麾下数百亲卫,足矣。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殿下还须当机立断才行啊!”

第900章 这是陛下设下的局?() 
这几天在忙新书签约的事,码字也不在状态。今天总算将合同寄出了,呼呼,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码字了。

    ps:感谢书友“这世道真戳”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李恪沉默了许久。

    段志玄已经急得坐不住了,起身在书房内转起了圈。

    “段军机以为,陛下如今是真信任你我吗?”李恪突然幽幽问道。

    段志玄急走的脚步,因李恪这句话,骤然停顿了下来。

    他看向李恪,问道:“殿下此话何意?”

    李恪喟叹道:“陛下能从一个凉州军户之子,登上大宝,岂会轻易信人?况且你我之前的身份,更难取信于陛下。而如今,他却不带随行禁军,微服南下。段军机难道真猜不出,陛下之意吗?”

    段志玄惊愕地张大了嘴巴,他颤声问道:“殿下的意思,难道难道这是陛下设下的局?用来引我等入毂?”

    李恪仰头长吁一口气,“父皇就是这么折在他手里的,本王岂能不引以为诫?”

    段志玄大为失望,“可这么好的机会殿下就打算这么放弃了?”

    李恪点点头道:“这或许是个好机会,但风险太大,你我没有退路,一击不中,便永无翻身之日。所以,就算要发动,也须有十足的把握方可行事。”

    段志玄终究心中不服,问道:“以殿下看来,如何才算十足的把握?”

    李恪答道:“等段军机收拢两卫军心,训练出一支精兵,那时就算是有把握了。听本王的,只有握在手中的实力,才是真正能令自己放心的。”

    段志玄郁闷地摇摇头道:“可到时,恐怕没有那么好的机会了。”

    李恪嘿嘿笑道:“不会。一个人在宫中待久了,有了出巡这个借口,那就再无阻拦了。陛下可以出巡一次,就会有两次、三次。他在明,你我在暗,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说到这,李恪的眼神变得犀利起来,“只要段军机能真正控制住手中军队,就算陛下不出巡,本王也可逼他出巡。”

    段志玄先是一愣,而后恍然,“殿下是说,由突厥出兵,逼迫皇帝前往西北?”

    “本王为金匮可汗提供了那么的情报和物资,他自然应该回报本王些什么。”

    段志玄点点道:“殿下说得是,那臣就听从殿下的安排。”

    李恪道:“段军机尽管安心训练新军,凡事不可与苏烈、李勣争一时长短,韬光养晦,静待本王号令。”

    “是。”

    。

    其实,李恪确实错过了他复仇最佳的一次机会。

    李沐心里虽然不信任李恪,但此次南巡,确实不是为了给李恪挖坑。

    说句不中听的,李沐心中,还远没有将李恪抬举到做为对手的高度。

    李沐此次南巡,最大的目的有三个,一是为了即将诞生的皇长子,二是为了华亭港的造舰大业,三是要布局即将开始的春耕,安南都护府万石稻种已经运至江南,需要安排大规模的试种,然后在次年进行推广。

    再有一个就是,李沐也想巡视江南这个曾经的龙兴之地,切实看看,自己曾经播下的种子,是否已经茁壮成长,成长为攀天大树。

    所以,李沐根本就没有去考虑,将会遇到居心叵测者的阻击。

    他南巡的第一站,是华亭港。

    如今的华亭港,经过五年时间的发展,早已工坊林立,人潮涌动。

    国内各道而来的,和从南海方向而来文单、缥国、天竺,及至大食等国的商人,皆云集于此,进行货物的交流。

    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说它的繁荣已经几近与长安并肩,一点也不过份。

    而华亭港的造船坊更是港口的灵魂。

    方圆五、六十里的造船坊,说坊确实已经不甚合适。

    江南造船厂集中了三千多大唐最顶尖的造船工匠,辅助的雇工达到了五万余人。

    每天因日常所需来往的商贩、家眷,更是数不尽数。

    说它是一个独特的小王国,也不是没有道理。

    在姜行本、杨务廉的引领下,李沐登上了刚刚下水的一艘大舰。

    与三年前那两条每舷四门火炮,可装载五、六百人的船相比。

    如今这条大舰,已经每舷六门火炮,舰首主炮和舰尾尾炮遥相响应,一舰已经有十四门火炮配置。

    而可乘载舰员也上升到了八百人之众。

    三层阁楼状的上层建筑,让整个舰船有一种强大的威压感。

    高耸入云的旗杆,更让人想要放声大吼。

    指着舷门火炮,李沐问道:“舷炮射程多少?”

    姜行本答道:“最远可至五、六里。”

    “速度能有多快?”

    杨务廉上前答道:“寻常时,每个时辰可达百里,如果在紧要之时,可加速至一百八十里。只是会损耗锅炉的寿命。”

    “每个时辰可达百里,如何测算出来的?”

    杨务廉答道:“在海岸选一平直处,约三十里地,当大舰均速通过这三十里所需要的时间,反推而得。”

    李沐点点头,心底大致一算,每个时辰可达百里,折合五十公里计算,一天十二时辰可达六百公里。

    那若持续航行一个月,理论上就能到达一万八千公里。

    算到这里,李沐突然醒悟到原来远航美洲已经成为可能。

    有了这个醒悟,李沐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强烈地冲动。

    他不自禁地向船首方向奔跑,对着远方大洋深处,大呼一声:“美洲,我来了!”

    所有人都不明白皇帝在喊什么,只是被皇帝的肆意举动吓了一大跳。

    姜行本、杨务廉,还有刘仁轨赶紧追了上去,心中庆幸,好在皇帝没有一跃而下,否则,这华亭港,将会被鲜血淹没。

    李沐依旧沉浸在他无所抑止的冥想之中。

    他当然明白,就算舰船理论上能航行到美洲,可真正做到,还遥不可及。

    先不说大洋上的风暴,就说大唐数千万人中,也找不到一个领航者。

    但,无论如何,远往美洲的硬件已经齐备,需要做的,就是训练出一批可靠的海员来。

    “陛下没事吧?海风蚀骨,还望陛下保重圣躬。”刘仁轨望着迎风而立、意气风发的李沐,小心翼翼地劝道。

    李沐连头都没回,“刘爱卿,可知道朕组建新军,为何没有让你去统领一卫吗?可知道为何朕也不派你去西北军团吗?”

第901章 朕的目标是大海() 
ps:新书汉明已经上传。和尚恳请书友们,点击、收藏、投推荐票。另外,新书可以投资,只要看十分钟就算投资。已经签约,每人至少有几十币奖励,虽然不多,但麻雀虽小也是肉啊。

    刘仁轨沉默了一会,答道:“陛下自然有陛下的道理。”

    要说刘仁轨不怨,那是假的。

    做为石见总督,驻守石见五年之久,刘仁轨劳苦功高。

    特别是倭军打算登陆半岛时,刘仁轨采纳李义府的建议,在石见唐军兵力不足的情况下,组建“和平军”,主动阻击渡海倭军,获得海战完胜。

    这份功劳,绝不下于苏烈以五千骑兵,驱赶靺鞨、室韦大军两千里地。

    李沐虽然授了刘仁轨兵部右侍郎之职,特晋军机阁候补大臣。

    但终究没有让他再领兵。

    对于一个习惯了疆场的宿将而言,不领兵,勿宁死。

    刘仁轨更加焦急,他正当壮年,不想在长安领一份俸禄,浑浑噩噩地过完下半辈子。

    所以,李沐这一问,问得了他的心坎上了。

    刘仁轨眼里,瞬间红了。

    李沐听出来了,他回过头来,看着刘仁轨道:“朕确实有朕的道理。你在石见做得很好,特别是海上阻击倭军一战,令朕深感惊喜。你是一个大唐不可或缺的水军帅才。”

    刘仁轨闻听大喜,“谢陛下夸奖。那臣还能领兵吗?臣哪怕只做一卫将军,也心甘情愿。”

    就算是神机、神策两卫中,一个卫将军也不过正五品军职,就算是一卫大将军,也不过正四品衔,让一个兵部右侍郎,特进军机阁候补大臣去做一卫将军?

    李沐斜眼看着刘仁轨道:“你以为朕这个大唐天子,就是个不识人,用人的昏君?”

    刘仁轨心里一急,暗想这怎么说变脸就变脸啊?

    “陛下恕罪,臣万万不敢作如此想?”

    李沐见刘仁轨确实有些急了,也就不再逗他了,遂道:“朕早些年,就有心打造一支海军,只是心中一直没有合适的主帅人选,刘卿在白江口海战,还有海上阻击倭军之战,令朕心中有了抉择,这海军主帅之位,非刘卿莫属。不知刘卿意下如何?”

    刘仁轨有些愣了。

    海军主帅?

    这眼前的这些舰船确实能唬人,但刘仁轨经历过海战,对唐水军有多少人还是比较清楚的。

    早先三条主力舰船,后来又造了一条,加上现在的这条,五条主力舰船。

    每舰船往大了说,舰员每条不超过五百人,也就是说,满打满算,二千五百人就是极限了。

    这海军主帅听起来威风,实际上,还不如一个卫将军,卫将军麾下还有一万大军呢。

    所以,刘仁轨心里是万般不愿意,但问题是,他能把这想法说出来吗,敢说吗?

    “陛下,臣陛下臣。”

    李沐哪会知道刘仁轨所想?

    他还以为刘仁轨是担心如何治军,毕竟,唐水军基本上没有出过蓝海,说难听点,还不如象大食、天竺商人海上驾船时间多。

    “刘卿不必担心,大唐沿海一带,多有善水之民,朕打算先向民间征募一万水手,按神机、神策两卫的军饷标准,想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刘仁轨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他脑子满满都是如何回绝掉这份“美差”,然后恳求皇帝允他去新军带兵,那可是十二万大军啊。

    等等,刘仁轨突然听到一万人,呃先征募一万人?

    这就说是,皇帝还要征募比一万人更多?

    等等,按神机、神策两卫的军饷标准?

    刘仁轨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有皇以来,历朝历代的水军,都是正军兼的,还没有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