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4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沐额首道:“大善,便如首辅所言。韩爱卿继续。”

    韩瑗再问道:“陛下在江南东道开创免费教育之先河,学童学费全免,且每日提供一顿午餐,敢问陛下,新学也全部继承吗?”

    房玄龄突然道:“陛下,免费教育臣不反对,但每日提供一顿午餐,恐怕不太妥当。”

    “哦为何?”

    “如果为学童提供午餐,那势必那得雇佣厨子,这厨子又如何授官?再则,又如何监管厨子提供的饭菜合乎陛下想要达到的标准?此事太过繁琐,很难确立一个标准。故,依臣之见,不提供午餐,若陛下垂怜天下学童,可将这顿饭折合成钱,分发下去,如此既可保证学子日常所需的营养,也可避免此钱被不法厨子侵吞。”

    李沐点点头道:“首辅此乃老成谋国之言。但朕以为,首辅所言也有弊端,朕提供一顿午餐的用意,并非想要沽名钓誉,而是想到贫穷人家孩子,吃不饱饭,造成长不高,长不强壮。如果按首辅所言,折合钱财分发下去,首辅又怎能肯定,这钱会吃到童子腹中去呢?朕也是苦出身,在凉州时,还不算家境太差,看到很多孩子都会忍受饥饿之苦。朕不怀疑天下父母会无故侵占这笔钱财,但一家子如果穷到了极点,很可能挪用别处。首辅以为然否?”

    房玄龄有些惊愕,许久方点头认可道:“陛下圣明。”

    李沐想了想道:“首辅所言也有道理,这顿午餐很有监管,那么何不定下一个标准,让天下执行呢?譬如这顿饭,一个带壳鸡蛋、二两猪肉、三两绿菜,米饭管饱,如此诏告天下,厨子就算不法,还能从中侵占多大的油水呢?或许鸡蛋大小有别,肉有肥瘦,米有新陈,但只要按此标准执行下去,童子日常所须营养,还是可以兼顾的。”

    诸臣面面相觑,随即起身拜伏道:“陛下圣明。”

    李沐的顺口一言,被当成金科玉律地执行下去,史称“一二三标准”。

    这也影响了日后大唐的一系列标准,如准确地数量去衡量规则。

    韩瑗回过神来,“如此,那便可推算出新学每年所耗费大致银钱。一所新学,先生至少须二十名,其俸禄加上增补,每人每年约二十五贯,二千所新学合计一百万贯。学童每顿按六文计算,一月一百八十文,一年约二贯有余。五十万学童,一年耗费也是一百万贯。综上,朝廷将每年支付二百万贯,以养活二千所新学。”

    李沐有些惊讶,建造才花一百万贯,养活每年需要二百万贯,这真是买车不累,养车贵啊。

    看着内阁诸臣面露异色,李沐叹了口气道:“如此,这钱便由朕的内帑出吧。”

    而此时,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第889章 房玄龄正式效忠() 
ps:新书汉明已经上传,穿越南明,反清复明。向为民族抗争至死不悔的英烈致敬!

    和尚恳请书友们,点击、收藏、投推荐票,谢谢支持。阿米陀佛!

    房玄龄突然拜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学童乃大唐之学童,朝廷乃大唐之朝廷,若此举,动用陛下内帑,臣与内阁诸臣还有何颜面,面对天下芸芸众生?望陛下收回成命。臣以为就算停发天下官员的俸禄,也要承担这笔耗费。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李沐有些动容,许久叹道:“朕今日庆幸,当日没有杀卿。”

    房玄龄闻言饮泣道:“先有明君,后有名臣。臣以行将就木之躯,能追随明君,开创大唐万世基业,便是幸运。臣甘为陛下骥尾。”

    说完,三磕九拜,令在场所有人惊愕莫名。

    李沐懂,他能懂。

    房玄龄这不是在称颂,而是在表明心意,这是房玄龄正式决定效忠自己。

    李沐起身搀扶道:“朕不敢自称圣明,但朕希望卿能达成宿愿,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士。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朕与诸公共勉。”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经过这一日,李沐的声望达到了鼎点。

    从古至今,皇帝与大臣之间,从没有过真正的和平共处。

    双方的权力既是互补,又是对立。

    君权和相权,从来都是此消彼涨、你进我退的态势。

    就象李世民曾经对李沐说过,防火防盗防臣子。

    李沐的一系列动作,都看在房玄龄眼中。

    可以说,大唐朝堂之上,如果只有一个人真正了解李沐所为,那就是房玄龄。

    都说真正了解自己的,一定是“敌人”。

    房玄龄从李沐身世暴露时,就是真正的敌人。

    所以,房玄龄最清楚李沐的一举一动,可以说,这八年中,房玄龄无时无刻都在揣摩李沐的心思。

    正因为熟悉,所以了解。

    虽然李沐行事莽撞,举止无状,目无礼法,一切规矩都敢践踏,一切礼法都敢破坏。

    但房玄龄都清楚,李沐是在做事,真正地在做事,为大唐天下做事,而事实证明,往往李沐所为都是对的。

    曾经李世民也在做事,为大唐做事,但房玄龄也一样清楚,李世民更多的是为标榜自己的圣明,为自己涂指抹粉。

    而今日,房玄龄确实是震惊了。

    制造低端纸、活字印刷、简化字横向排版,创办二千新学,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大唐将有百万学童入学,学得是皇帝创建的简化字和皇帝想要他们学的东西,百万天子门生啊!

    百万学子十中取一,将是十万生员。

    十万生员十中取一,便是一万官员。

    关键是,这只是一届,四年之后,又会有一万新官员出现。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浪淘沙。

    所有被世家豪族视为禁脔的,都将化为灰烬。

    恢宏之气,势不可挡。

    君临天下,谁与争锋?

    一切阻挡,都将被滚滚车轮辗碎。

    房玄龄深深明白,这种变化,不是自己能阻挡的,就算李世民复活,依旧如蚍蜉撼树、螳臂挡车。

    可谓神挡杀神,佛挡弑佛。

    如今的大唐天下,谁能挡?谁敢挡?

    既然不能挡,便不去挡。

    故,房玄龄选择效忠。

    在决定的那一刻,房玄龄有一种如释重负、想痛哭的冲动。

    他突然发觉,自己以前一切都是错的。

    正象李沐所说,士之才德盖一国,可谓国士!

    李沐所为,看似荒诞,可从全局去看,却会发觉,脉络清晰。

    无论是减免农税、军制改革和科举改革,还是现在制造低端纸、活字印刷、简化字横向排版,创办二千新学。

    其布局之深远,谋划之严密,古今罕见。

    从建设直道、创办很行到组建神机卫,再到与天下豪族前所未有的土地价格一战。

    看起来都是率性而为,可深思起来却是一脉相承。

    聚集财富,培植势力,以武力维护既得成果,最后挥刀相向,一战毕其功。

    这套路一直贯穿于李沐自凉州至长安再到杭州最后再回长安的始终。

    主要的用意无非是粉碎旧势力,打垮既得利益者。

    世家豪族是既得利益者,李世民同样是既得利益者,而满朝文武,包括自己,何尝不是既得利益者呢?

    房玄龄自认善谋,但他发觉,与李沐相比,他的谋略就如同蒙学孩童在与一个饱学鸿儒坐而论道,荒谬得可笑。

    。

    李沐在李家庄的旨意,被迅速地推行下去。

    房玄龄的效忠,代表着一切阻挠势力的崩溃。

    大唐朝堂再无一人胆对李沐说“不”。

    而国帑,也不象之前刘弘基所说得那般不堪,事实上大唐国帑前所未有的充盈。

    李世民退位之后,手中的直道股份和皇家银行股份都被李沐大手一挥,入了户部。

    加上户部原有的直道股份和皇家银行股份。

    准确的说,此时的户部已经成为真正掌控直道和钱庄的最大股东。

    这二者每年的分红都在四百万贯以上,户部一年可从中得到近千万贯的红利,占整年岁入的两成多。焉能不充盈?

    而李沐的内帑,收益分为三块,首先一成直道股份,每年的红利在一百多万贯;再有就是二成皇家银行的股份,收益在三百多万贯,最后一份是李家庄的烟花爆竹,因为是受管控的特许生产,其收益一年可达七、八十万贯。

    总计一年的收益在五百万贯以上。

    至于水泥的生产,在二崔女入宫前,被李沐以赠送的方式授于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一来是对二崔多年支持的回报,二来是拥戴之功的奖赏。

    而琉璃的生产,同样被李沐以赠送的方式授于荥阳郑氏,这是对郑氏在当初李沐与李世民争夺户部和皇家银行控制权时,郑氏立下功勋的奖赏,当然,也是郑氏是太后郑观音娘家的照顾。

    最后那些如家具作坊、平康坊酒店和莳花馆等全部被李沐置于三个长公主的名下,做为嫁妆。

    所以,不管是李沐还是朝廷,其实手头都是宽裕的。

    这也是李沐左思右想,打算同意韩琼请求的主要原因之一。

    仅一个月的禁足反省,韩琼五女还不急,太后郑观音是真急了。

第890章 那就捏捏吧() 
ps:新书汉明已经上传,穿越南明,反清复明。向为民族抗争至死不悔的英烈致敬!

    和尚恳请书友们,点击、收藏、投推荐票,谢谢支持。阿米陀佛!

    闭门反省,皇帝自然不能去临幸,否则那还叫禁足反省吗?

    可不临幸,皇子从何而来?

    于是郑观音急了,是真急。

    这天,李沐本是想去李家庄再巡视一下书籍印刷的。

    却被郑观音带人硬堵在了甘露殿。

    “皇帝,你这是想做什么?”郑观音嗔怒地喝斥道,郑观音向来称李沐是沐儿或者我儿,很少直称皇帝,想来是真的急了。

    如今大唐天下,敢如此声色俱厉喝斥李沐的,恐怕也仅郑观音一人。

    李沐却对此甘如食饴。

    他深信一句话,人,总得有所敬畏。

    自己不敬天,不敬地,身边又没有父兄、师长可敬重。

    此时唯有这个母亲,值得他敬重。

    “母亲,先消消气,有啥事,咱坐下慢慢说。”李沐牵着郑观音的手,回到了殿中坐下。

    郑观音其实心里很明白,后妃确实是错了。

    这错,称为罪都不为过。

    但如果让她在错与皇子之间选择,那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皇子。

    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皇家更是如此。

    这不,皇帝都快二十岁了,册封了皇后,纳了四妃嫔,加上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常护卫、常大将军,照理早该有子嗣的消息了。

    可世事往往不尽如人意。

    皇帝无子嗣,天下震动,人心难安。郑观音做为太后,岂能坐视?

    不用说郑观音了,如果不是李沐太过强势,估计朝堂之上,朝臣早就拿此事做为要挟皇帝的筹码了。

    听着李沐的软语,郑观音有气发不出来。

    这天下,皇帝毕竟不是真的受命于天,可以长生不老。

    就算皇帝再圣明、勤政,可若是没有子嗣,便就会让臣民觉得这天下的传承,还是未知之数。

    许多想从龙、拥立的有心人,便会从李氏宗室中挑选合适的人,暗中辅佐。

    而天下从来不缺少这样的人。

    最为关键的是,李世民还有十个儿子活着。

    郑观音平了平心气,责怪道:“沐儿啊,先帝一脉仅剩下你了,如今朝堂刚刚稳定下来,若是你再无子嗣,恐怕又会平生波澜,不得不慎啊。哀家听闻你下旨,令皇后和皇妃们闭门反省三个月,若真如此下去,那如何得了?”

    李沐宽慰道:“母亲放心,孩儿今日就撤了之前的旨意,放她们出来就是了。”

    郑观音见李沐服了软,这才缓和了脸色,看了看李沐的脸色,她神色怪异地问道:“沐儿啊,要不,让御医来替你诊断一番?”

    李沐先是一愣,而后回味过来,不禁苦笑道:“母亲想哪去了,孩儿身子康健,母亲放心就是了孩儿这就去清宁宫,母亲还请先回吧。”

    说着,也不管郑观音话说完了没有,就让孙华送郑观音回了。

    等郑观音离开后,李沐古怪地看着常绿云,把常绿云看得先是莫名其妙,渐渐地脸色大红起来。

    常绿云嗔怒道:“关我什么事?”

    关她什么事?

    李沐苦笑着摇摇头,是啊,这关她什么事啊?

    李沐从来没有认为过自己有问题,况且,他很清楚金胜曼都已经诞下王子了。

    这证明自己应该没有问题。

    这时候,李沐变得多疑起来,难道自己真有问题?

    那金胜曼的孩子怎么说?

    隔壁老王家的?

    李沐使劲地摇摇头,不可能!

    先不说新罗王位的传承,必须是圣骨,也就是说必须讲究血脉。

    寻常男子根本经不起新罗王室的考究。

    如果金胜曼想以孩子来获得大唐对新罗的让步和额外的利益,那这次自己前往新罗,也不见金胜曼提出更多的要求啊。

    可为什么就是不见后妃有孕呢?

    李沐的脑子里一片混乱。

    用力甩了甩头,李沐大声道:“来人,摆驾清宁宫。”

    。

    关闭了一个月的清宁宫宫门,被缓缓打开。

    皇后韩琼双膝跪在李沐面前,双目看着李沐,泪眼朦胧,令人生怜。

    “皇后反省一月,可有什么话要对朕说的?”

    “陛下,臣妾知错了。”

    “哦?错在哪了?”

    “臣妾不该恃宠而骄,擅自替陛下拿主意。”

    “唔,能认识到这点,朕心甚慰。”李沐点点头道,“皇后可记得大婚之夜,朕与你说过什么?”

    “臣妾记得。陛下要臣妾敲打国舅,不可生不该生的念头,以防外戚祸国。”

    “嗯,如今朕要对皇后讲,皇后自己也须谨记,不可生不该生的念头。”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