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4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简化字不但继承了原有汉字的蕴涵,同时减少六七成以上的笔画。

    而减少笔画不仅仅是便于书写,最大的意义在于,识字变得更容易了。

    这对于天下不识字的孩童来说,就是最大的福音。

    象常绿云还好些,毕竟她不太明白简化汉字的意义。

    象韩琼和二崔女,那是太清楚其中的意义了。

    这不是普通的字体改进,而是彻底颠覆了她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书写习惯。

    她们是知道当初李沐曾经改进算术的方式,如果说古怪的阿拉伯数字将大唐的明算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那么现在李沐的汉字简化,将彻底为天下不识字的人打开了一扇便利的窗。

    而这种连脑子都不动,就可以简化汉字的速度,在她们看来,那就是圣贤,不,就算是圣贤,恐怕落笔之前,也得想一想吧?

    套用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来说,这时韩琼诸女眼神中,对李沐的敬仰之情,那是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啊。

    可不管韩琼诸女如何以崇拜甚至敬仰的目光看着李沐,李沐此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翻译着。

    对李沐来说,能让大唐真正强大起来的绝不是那么满口仁义之人,而是日后读简化字,学算术、格物的学子们。

    想到几年之后,自己有无数的天子门生,李沐就忍不住地偷乐。

    那可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啊。

第880章 红袖添香伴读书() 
ps:感谢书友“杀遍天下猪”、“宋代大侠”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一皇一后四妃加上常绿云打打下手,可谓是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

    经过半天一夜,李沐愣是将简化字给搞出来了。

    当然,真正做到简化的,不过六千五百多字罢了,其余的字,李沐就算认识了,也一时半会想不起来。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汉字的“同”和“通”。

    许多字根据音和义可以通用。

    被简化出的六千多字,基本上已经足够使用了。

    当韩琼誊抄完毕时,李沐伸了个懒腰。

    看着诸女略黑的眼圈,李沐拿手指点点道:“皇后、众爱妃,昨夜你们与朕一起所做的事,将改变历史,史书将记载这一夜的丰功伟绩。来,大功告成,再与朕亲个嘴吧。”

    。

    魏征病了。

    年纪大,总是会时常微恙,这不足为怪。

    只是原本告假修养的魏征,在听闻房玄龄述说之后,再也坐不住了。

    新皇登基或者旧皇封禅,还是编撰史书。

    为得都是惩前毖后,更为得是彰显太平,标榜盛世。

    这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不但不用指摘,还得奉迎。

    毕竟谁都希望天下太平,称颂盛世。

    李世民登基之后,魏征也替李世民修过隋书,房玄龄编过晋书。

    这很正常,一般皇帝都为视此为自己文治之功。

    但这次少年皇帝太过火了,居然要简化汉字。

    这可不是简单的修史,而是一项浩大、系统的工程啊。

    修史,最多也就是几十个学士凑在一起,据经考典,收拢囊括,添加注释等等。

    花上几年或者十几年的功夫,也就差不多了。

    可简化汉字,那就需要无数人,还须系出同门之人,否则简化出的汉字,就会有不同的风格。

    这对国帑的耗费太过巨大了。

    先不说它能不能干成,合不合圣贤之道,就说皇帝这么个半吊子文人,也敢妄言修字?

    魏征有种义愤填膺的激昂。

    于是,魏征以抱恙之身,率御史台三十六御史,会同内阁七大臣,击鼓叩阙而进。

    这太隆重了,真的,就算是李沐在太液池一夜御四女,内阁和御史台闻知,也没敢有一丝声响。

    今日这场面,可以说连李世民贞观朝,也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阵仗。

    这已经不是寻常奏对或者劝谏了,而是死谏。

    文人嘛,总会有文人的风骨。

    皇帝可以统治他们的身躯,可他们内心还是独立、强大的。

    他们今日难得地统一起来,为圣贤而战。

    因为皇帝亵渎了他们视为生命的尊严。

    粗通文墨之人怎可妄言修字?

    真要修,也得让我们来嘛。

    可我们就是不愿意,不是因为没信心,而是因为怕浪费了国帑。

    当然,这些话只是心里说说、想想罢了。

    他们今日的口号是“扬先贤之功德,正天子之视听。坚决反对耗费国帑修字。”

    今天不是大朝会,但整个长安都被登闻鼓的响声惊动了。

    有品的官员穿着朝服拾阶而上,没品的官员入承天门旁听,好事的百姓就等在承天门外凑堆吃瓜,图个热闹。

    好嘛,这一通鼓敲得,让刚刚搂着皇后睡下的李沐,雷霆震怒。

    睁着朦胧的睡眼,李沐怒喝道:“还有没有天理了,还让不让人睡觉了。那谁赶紧报官。”

    报官?!这世间还有比你更大的官吗?啊,不,你是批发官帽的官家。

    同样睡眼朦胧的韩琼噗嗤一声笑出声来,“陛下就是官家。”

    李沐眨巴了两下眼睑,晃了晃昏沉的脑袋,“啊,对!皇后说得没错。那就将击鼓之人砍喽。”

    韩琼一愣,显然被李沐的话惊到了,“陛下,这还真杀不得。”

    “为何?”

    “但凡击鼓之人,必是重臣。按律,登闻鼓一响,陛下当即刻上朝。”

    “皇后也满口胡吣。”李沐皱眉道,“朝中重臣要进谏,只管通报便是,还击什么鼓啊,朕猜测,必是哪个不知死活的痞子在敲鼓。”

    韩琼道:“陛下,登闻鼓可不是谁都能敲的,虽说高祖沿续前朝惯例设立此鼓,为得是民间冤屈能上达天听,可自设立起,此鼓就从没响过。”

    “哦?这倒是奇闻了,这天下真有如此海晏河清不成?”

    韩琼掩嘴笑道:“陛下可知登闻鼓有多少禁军看守?”

    “多少?”

    “一百五十人。”

    “有这事?”李沐皱眉,一百五十人正好就是一队的编制,这么多人守卫一个从不响的鼓,也太浪费了吧?

    当然,一百五十人事小,李沐没空理会,可今日吵了自己睡觉,那就得管管了。

    说不定哪天自己有正事在忙,这破鼓突然响起,岂不惊扰了自己。

    万一有个不测,得个那萎啊、泄啊什么的,找谁说理去?

    想到这,李沐拔身而起,“皇后先歇着吧,朕去治治这帮混帐。”

    。

    李沐要治这帮混帐,这不过是因为睡梦被吵醒,心中不爽,嘴上说说罢了,其实也没真打算将这帮子大臣怎么滴。

    虽说李沐这些年来性格有些睚眦必报的趋向。

    但终究还是讲些道理的。

    做为一个后世人,他明白,真要将天下搞得以言获罪,那可不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李沐不是一个勤政之人,也不想集所有大权于一身。

    否则也就不会设内阁和军机了。

    李沐还是比较崇尚有限度的无为之治的。

    前提条件就是开启民智,如果天下百姓还是愚民,那放权等于断送如今的大好形势。

    简化汉字,只是第一步,为得就是让天下百姓方便识字。

    所以,李沐在赶往太极殿的时候,心里并不认为今日会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

    在他看来,大臣们可能是误会了,就象韩琼诸女一般,以为简化汉字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那么,只要将误会说清楚了,事情也就撸顺了。

    所以,李沐的脸上还是带着笑容,进的太极殿。

    坐在龙椅上,李沐很没品地打了个哈欠。

    好在朝臣们已经习惯了这个不讲点天子礼仪的皇帝,不过在底下窃窃私语,倒也没人上前指摘李沐的不是。

第881章 房玄龄称颂() 
ps:感谢书友“巴图喀”、“戴霏”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诸爱卿,可知道朕劳累了一天一夜,天微亮时才刚刚睡下。”李沐不傻,未言先叹苦,谈判之道也,让对方先心生歉疚,便可先弱了对方气势。

    正常情况下,皇帝这么一说,朝臣们就该先施礼请罪的。

    魏征也不傻,可他就是愣当作是没听见。

    李沐见没什么反应,无奈之下只能切入正题,早了早回去,还能睡个回笼觉不是?

    “今日可不是大朝会,诸爱卿这么早进宫,想必是有要事,说说吧。”

    魏征身为御史台之首,自然当仁不让,他横跨三步,立于殿阶中央,“臣有奏,听闻陛下要简化汉字,不知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

    “臣以为,大唐天下刚刚平息战乱,百姓正需修养生息,朝廷如今应该做的,是无为而治。陛下简化汉字确是彰显文治武功之盛举,但此举耗费人力物力甚巨,臣以为眼下还不是时候。望陛下三思。”

    房玄龄随即出列道:“陛下,臣以为魏大夫所言甚言,请陛下三思。”

    于是,一众朝臣都揖首齐声道:“请陛下三思。”

    李沐不生气。

    不知者不罪嘛。

    李沐微笑道:“诸位爱卿今日就只为此事而来?”

    魏征答道:“正是。此事关乎国政,关乎来日朝廷施政方向,不可儿戏。”

    这话让李沐听了有些恼意,儿戏?这是在说朕儿戏呢。

    不过李沐自认大人有大量,没有喝斥魏征无状。

    “魏爱卿和诸位爱卿想必是误会了。”李沐平静地说道,“此事也怪朕,事先没有说清楚,其实简化汉字不需要耗费人力和物力,因为朕已经完成了。”

    此话一出,满殿众臣都惊呆了。

    简化汉字,就这么完成了?

    是自己耳朵出问题了呢,还是自己的脑子出问题了?

    不是一个两个,满殿的官员都四处张望着,想从别人的脸上验证自己的耳朵和脑子正不正常。

    李沐看着这群已经失了神智的大臣们,心中叹了口气,这还真怪不得这些大臣。

    是人都不会相信自己能一天一夜之间,简化出汉字。

    “诸位爱卿,朕确实已经完成了此事。孙华,将译好的字交于首辅、魏卿和诸公过目吧。”

    当房玄龄等人用颤抖的手,从孙华手中接过那叠纸时。

    “呼啦”,满殿群臣就围了上来。

    这时候他们自己也已经顾不得为臣的礼仪了。

    这一看,所有人的脸上只有两个字——震撼。

    他们看向李沐的眼神中,流露得是四个字——惊为天人。

    简化汉字已是不易,不,准确地说,是太难了。

    而要让简化出的字,能让人一目了然,就更加不容易了。

    可从这些纸上,众人一眼看过去,居然能认出其中十之八九,那就说明这些经过简化的汉字,能被绝大多数人接受,并且一旦使用,就再也没有人想重写古字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古字会被淘汰,而古字的淘汰,就会使得许多耗尽一生,引以为傲的学问,将会成为无用功。

    一时间,群臣的脸上阴睛不定,或红或白,变幻不定。

    李沐有些奇怪,他是真不明白,误会已经解释清楚了,群臣们不该跪倒膜拜,交口称颂吗?

    事实上,李沐还是有些沾沾自喜的。

    虽说这简化字确实不是自己的功劳,但能经过自己推行天下,改变这个时代,开启民智,李沐自认,自己还是功不可没的。

    可问题是,殿阶下的诸臣显然没有这种称颂的觉悟。

    虽然有些失望,但李沐还是不生气,他认为,或许自己走的这第一步,还没有使得众臣意识到自己将给这个时代带来怎样的变化所致。

    “咳字也给诸公看了,诸公担忧的耗费国帑之事就不必担心了。既然误会已解,那就散朝吧,朕是真困了,先回宫了。”

    就在李沐站起身时,魏征几乎与房玄龄等超过一半的大臣跪倒在地。

    “大哉圣人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陛下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修字之功!”

    房玄龄如歌似唱,而后跪在殿中的群臣附和一片。

    李沐从震惊,而后恍然。

    说实话,他是真没听明白房玄龄在唱什么。

    不过从字里行间,和群臣的神色上,李沐还是可以判断出这唱的肯定是好话。

    这个时候,李沐心里是无比畅快的,这世上没有人不爱听好话。

    被众臣在太极殿交口齐声称颂,无论何朝何代,都不多见,这将被记入史册的。

    好嘛,李沐施施然重新坐回龙椅,享受起圣明之主的荣耀来。

    房玄龄是个新附之臣,他不是憎恨李沐,事实上他对李沐一直是非常欣赏的。

    从李沐初入长安,房玄龄都是青睐有加的。

    至于二者为敌,是因为房玄龄一直想成为国士,事实上他的地位早已经超过国士,但房玄龄一直自认还没有达到国士的标准。

    这其中原因很复杂,有些说不清楚。

    房玄龄崇尚从一而终,但李世民最后发起的宫变失败,让房玄龄清楚地认识到,李世民确实逊于李沐一筹。

    不管是从大局观,还是从内心对这天下的责任感,房玄龄都觉得,李沐如同初升的太阳,而李世民已经日落西山。

    而这还不足以让房玄龄真心去效忠李沐,一个人活到了七十岁,很多事情就很难改变。

    如果说房玄龄没有参与李世民之前宫变,是因为李道宗临行前那一拜。

    那么这次称颂,房玄龄是真心诚意的。

    他很明白这几卷简化汉字会给大唐带来怎样的改变。

    开启民智,有皇以来,只有圣明君王才想着去开启民智,庸人、暴君只想着愚民、牧民。

    只是圣明君王虽有心,却从没有成功过。

    如今,千年的明主都想做却做不成的事,将在李沐手中实现了,这其中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