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4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道理说到哪都是真理。

    李沐是个讲道理的人,不过他从来只讲自己的道理。

    自己的道理,顾名思义,就是与自己有利的道理。

    但这次,李沐也怒了,他可以赦免李师任何罪责,但有一点无法赦免,因为李师违背了他的嘱咐,自己再三嘱咐李师不可造成太大伤亡,结果仅逻些城一战,伤亡了六万人。

    战争总有伤亡。

    但需要问,值不值得。

    李沐的战略根本没有想要灭了吐蕃,因为吐蕃以西,如泥婆罗、象雄、迦莫路等西域小国,那等着吐蕃去占领。

    明明可能假手于人的事,如今却要亲历亲为,这不符合大唐的利益,也不符合李沐的战略构想。

    不仅如此,吐蕃这次被唐军迅速攻破都城,并不代表着吐蕃整个势力的覆没,大片的疆土都控制在吐蕃各个部落手中。

    没有三五年时间,唐军很难真正控制吐蕃。

    而这,更需要朝廷投入大量的兵力和精力。

    很显然,李师把这一切都搅乱了。

    这就象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原本不去想的,如今放在了面前,想拿怕烫手,丢掉太可惜。

    这让李沐,乃至内阁、军机诸臣都陷入了为难中。

    面对诸臣一致要求惩诫李师的陈请,李沐看向李靖。

    “卫国公意下如何?”

    李靖脸色波澜不惊,甚至没有起身,他安坐锦凳,答道:“削爵去职,勒令其限期回京自辩。”

    李沐闻听,微微一笑,“重了,重了。削爵倒不至于。”

    虽是笑言,但已一语定性。

    所有大臣都已经清楚,皇帝还不想惩诫李师。

    没有人敢反对。

    就算魏征也一样。

    李沐靠自己夺取天下,手中掌控大唐最精锐两卫,不需要去讨好任何一个势力。

    这就是实力。

    无欲则刚。

    言出法随。

    “诸公都知道,临阵换将,是为大忌,朕可不能因一些小节,去惩罚刚刚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一方主将。这不等于打自己脸吗?”李沐悠然说道。

    “但功过要分清,李师并无擅专抗旨之罪,是朕回京之前,授于他临机决断之权。至于拒绝吐蕃求和之事,也在这临机决断权力之内,李师毕竟没有阻拦吐蕃派往长安的议和使团。李师的枉杀罪名,朕觉得也可分开来说,毕竟此战是吐蕃先入侵大唐西南,致西南十数州生灵涂炭,王师讨伐不义,如佛家当头棒喝,有慈悲,也须有雷霆之罚。”

    “但,李师攻逻些城,致使六万唐军伤亡,打乱朝廷整体布局之罪,不可饶恕。”

    李沐扫视了一圈,“故朕以为,派使前往逻些城,训斥李师,令其收敛心性,积极进行善后。待局势稳定,再召回论罪处置也不迟。诸卿以为如何?”

    如何?还能如何?

    皇帝都已经将大半罪责揽到了自己身上,不能如何?

    仅凭一个伤亡巨大的过错,要将刚刚立下灭国之功的一方主将,削爵去职,这不符合常理,更不合李沐的脾性。

    于是,诸臣互视一眼,起身应道:“陛下圣明!”

    最后经过几轮商谈,与吐蕃来长安议和的使团商议之后,朝廷决定,赦免芒松芒赞、大相禄东赞及所有吐蕃官员,芒松芒赞生母蒙洁墀嘎入唐,赐宅留居长安。

    册封芒松芒赞为西海王,文成公主为王太后摄政,大相禄东赞辅政。

    内政一应皆由吐蕃自治。

    大唐在逻些城驻兵五万,只为卫戍逻些城,保护文成公主和吐蕃唐人的安全。

    驻军不干涉内政,但驻守唐军的耗费、军饷皆由吐蕃提供。

    吐蕃使团随即奉旨返回逻些城。

第854章 朕不宽仁,但不缺德() 
回到清宁宫时,已近子时。

    皇后韩琼迎上前来,一身大红金银丝鸾鸟朝凤绣纹服,牡丹薄水烟逶迤拖地长裙,头上龙凤花钗冠,饰花饰前后二十四树,腰间白玉双佩,玄组双六彩大绶,长二丈四尺,五百首,广一尺。

    端正华贵,堪比天人。

    “臣妾恭迎陛下。”

    “免了,免了。国事繁忙,竟让皇后久等了。”

    韩琼闻听脸色一红,竟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

    李沐见其脸红,才回味到自己的话竟有别种意思。

    于是“呵呵”一声尬笑。

    摘去了头冠,往随行太监手中一抛,然后双手张开。

    便由四个宫女急步上前,服侍李沐卸去满身的礼服、佩饰。

    看着近身上前的韩琼,李沐道:“这些劳什子太烦人,每天穿上脱下就得花上一柱香的功夫,皇后也卸了去吧。”

    韩琼咬着嘴唇应了一声,便由宫女们卸去了冠服。

    李沐扭了扭脖子,晃了晃腰,“穿戴这些一整天,比商议一天国事还累,朕总有一天,要废了这等冠冕。”

    韩琼掩嘴笑道:“陛下是天子,君临天下,自然得有天子的威仪。”

    李沐想了想道:“样子是威仪了,可朕以为威仪在乎的是人心,而不是外表、样子。”

    韩琼低声道:“陛下之威,已在天下人心,若能外表、样子同显威仪,岂不更好?”

    李沐哈哈大笑道:“皇后之言在理。”

    说完,李沐上前挽住韩琼的手,轻轻拍了两下她的手背,“一天仪式下来,皇后怕也疲累了吧,该入寝了。”

    韩琼咬着嘴唇,任由李沐拽着往里而去。

    一名太监、四个宫女低头跟随。

    进了帘子,李沐转身翻着白眼喝道:“朕已大婚,尔等还要陪侍不成?还不退去?”

    太监躬身道:“回陛下,此乃规矩。”

    李沐大声喝斥道:“朕是天子,朕的话便是规矩。出去,到殿外候着。”

    太监和宫女没有办法,只能恭身而退。

    韩琼掩嘴轻笑道:“陛下好大的威风。”

    李沐瞪眼道:“皇后是在讥讽朕?”

    韩琼收住笑意,福身道:“妾不敢。”

    李沐突然展颜一笑,上前轻扶韩琼的手臂,吃吃笑问道:“你去宗正寺学了些什么?”

    韩琼一愣,“言行举止、宫中礼仪呃。”

    说到此处,韩琼突然脸红起来,这才醒悟到李沐问得是什么。

    她嗔怪地回眸一白,款款行至榻边。

    李沐偷笑着上前,搂住韩琼纤腰,“说嘛,学了什么?让朕参详参详。”

    “还请陛下自重!”

    “自重个屁。”李沐随口爆粗道,“闺阁之内,又不是朝堂之上,朕扮了一整天的明君,还不准我回宫自在一番了?”

    “你是朕的皇后,不是太后。”

    说完,李沐往榻上一倒,拍拍身边的空处,眯着眼笑道,“皇后,且上来服侍朕。”

    韩琼闻声,红着脸咬着嘴唇坐在了李沐身边。

    李沐的大手不再安份,开始流移起来。

    韩琼不堪忍受,使劲用双手按住李沐不规矩的手,抿嘴道:“陛下,妾有一事不明,还请陛下赐教。”

    李沐随口道:“问吧。”

    “陛下先有常绿云、闻香、秦玉三人,后有崔秀、崔颖二女,虽说常绿云、闻香、秦玉三人出身卑薄,不足以为后,可崔秀、崔颖二女却是出身名门望族的嫡女,陛下为何最后会选了妾身为皇后?”

    “自然是皇后温良娴熟,天人之姿呗。”

    “陛下!”韩琼有些受不了李沐大手的作怪,嗔怪道。

    李沐这才认真起来,“梓童以为,朕何以得天下?”

    “陛下仁德兼备、威加四海,乃皇室正统,又有高祖皇帝的遗诏,得到了一干群臣拥戴,自然可得天下。”

    “大谬!”李沐只正经了一会,又开始动作,“天下有德者居之,此论实为大谬!”

    韩琼咬着嘴唇,身体被轻薄得簌簌发抖,她双手用力使劲按着李沐的手,眼神迷蒙如水,言词恳切地低喊道,“陛下!”

    李沐停止了躁动,“自古以来,有德者从无得到过天下。有德之人,首崇仁义二字,如何诛不忠伐不臣?朕与你初识于微末,初见于平康坊勾栏之地,试问你当时可想到过,有一日我会得天下?你会以成为我的妻子?”

    韩琼不解地摇摇头。

    “朕之所以能得天下,最主要的不是皇室正统、皇祖父遗诏,也不是如李靖、魏征等重臣的拥戴。”

    “那是什么?”

    李沐伸出手来,慢慢握拢。

    “拳头?”

    “对,拳头,也就是力量。朕不怀疑李靖等人对皇祖父、对大唐的忠诚。但如果朕手中没有实力,或许他们会保护我,但绝对不会豁出身家性命来拥立我。正因为从一开始,我的手中有护卫营,这给了那些大臣足够的遐想空间,他们才会真正地拿身家性命来支持朕。

    而李世民之所以迟迟不动手,任由我从一个小县男到今日之势,并非他不想杀我,而是他同样忌惮我手中的神机卫。这也是他冒险启用李沂的真正原因,但他没有想到,他耗费内帑扩编的神策卫,最终为我作嫁衣裳。”

    “你以为朝中数百朝臣,真没有人看破李沂假意投靠李世民?呵呵,看破李沂用意的多了去了,可他们却没有一人向李世民谏言,反而在李世民下嫁李明达于李沂时,一起恭贺。为何?因为他们心中非常明白,神机、神策两卫一旦在我手中,大唐就再没有人可能阻挡我夺取天下,今日他们戳穿了李沂,那么来日就要承受我的熊熊怒火,所以他们一致选择闭嘴。这就是所谓的人心所向。

    其实从古至今,世间就从未真正讲过道理,只讲拳头,谁的拳头硬,谁就能得天下。当然,如果在拳头之外再讲些仁德,那就是锦上添花了,就象朕现在一样。朕不宽仁,但不缺德。闲瑕之余,朕还是愿意和那些有德之人,聊聊仁德二字的。”

    哈哈,李沐说完忍不住大笑起来。

第855章 是为外戚之祸矣() 
韩琼的眼神,那就象看到了怪物一般。

    李沐的话刷新她的人生观、价值观。

    她从小所受的教育,被李沐一番话完全颠覆了。

    不可否认,李沐说的有那么点道理。

    她同样明白,就算没道理,但李沐如今是皇帝,没道理也就成了道理。

    规矩向来是人定的,现在定规矩的人便是李沐。

    李沐不管说什么,就是规矩,自然就都是道理了。

    “可陛下还是没有回答妾身的问题,为何会选妾身为皇后。”

    “朕说过了啊,自然是皇后温良娴熟,天人之姿呗。”

    “陛下!”

    “好吧,当然还有别的原因。譬如说,令尊稳重,令兄持重。”李沐说得很肯定。

    但,韩琼不信,她佯作嗔怒,瞪着李沐。

    “好吧,还有一个原因。”李沐无奈道,“你家人少。”

    我家人少?这也能成为册封自己为皇后的原因?

    “噗”韩琼忍俊不禁,这一笑着实让李沐眼睛一亮,平康坊初见,李沐就感慨,可惜那男子长得太娘娘腔。

    韩琼不依,轻晃着李沐的手道:“还有呢?”

    李沐正容道:“没了。”

    “就因为我家人少?”

    “正是。”

    “这是什么理由?”

    “这就是最好的理由。”

    “我不明白。历来皇族选妃,都选世家望族,一是出身高贵,二是希望以联姻来稳固皇权,可以从外戚中得到支持,二崔女出身名门望族,正是陛下良配。妾身父亲虽是朝中重臣,家世却不显赫。可陛下却偏偏选了妾身。”

    “哎。”李沐轻叹,“你说得没错,但你可能还没明白,有得必有失,朕今日借助了外戚,来日所偿还的,远甚于今日所得到的。”

    “我方才说了,我得天下,凭得是手中的实力,其它的都是辅助,得之亦喜,失之不悲。如今普天之下,皆是朕的子民,朕不需要依仗外戚,更不需要讨好任何势力,反之,各方势力都得向朕伏首,他们会想尽办法靠近朕、讨好朕,以求取他们想要的。”

    “但凡离朕越近之人,在世人眼中,便越能代表朕,于是,朕手中的权力就会渐渐分散,朝堂之下,令出多门。更有甚者,借朕之名,为非作歹,祸害天下。是为外戚之祸矣。”

    “所以,朕需要一个没有家人的皇后,但这显然是不可能,没有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故,朕退而其次,选一个家中人口少的皇后。二崔女虽然家世显赫,但朕已经不需要崔氏的帮扶,朕不想将来大唐朝堂之上群臣,十之七八皆姓崔。朕这么说,你可明白。”

    韩琼自然是明白了,因为她原本迷蒙的眼睛已经回复清明。

    她脸上原本的通红,也渐渐褪去。

    “妾身明白。”

    “真明白了?”

    “回陛下,妾身真明白了!”

    看着韩琼的眼睛,李沐笑了,韩琼冰雪聪明,自然是真明白了。

    李沐轻轻揽过韩琼,“你今日成为皇后,令尊便是国丈,令兄为国舅。该他们得的,朕一样都不会少,但有些他们触碰不得的,万万不可染指。令尊稳重,朕很放心,但令兄正是而立之年,已经晋为一部主官,入职内阁,难免会生出一丝骄纵来。朕希望皇后能时时提点于他。”

    韩琼颌首道:“妾身谨记。”

    李沐展颜一笑,凑近韩琼耳后,轻轻吐气道:“那么现在,梓童可愿与朕一起参详参详,你在宗正寺所学?”

    说话的同时,李沐的手指轻轻地弹抚那温软之上的突起。

    “嘤”地一声,韩琼脸色腾地红起,将螓首深深埋入李沐的怀里。

    。

    一个月之后。

    吐蕃接受了大唐的所有条件。

    同时接受了大唐的册封。

    他们没得选择。

    要么同意,要么死。

    在横刀之下,人间没有道理可言。

    讲得只能是大唐的理。

    大唐再无理的条件,在横刀之下,就是至理。

    大唐再难懂的要求,在铁蹄之下,吐蕃都能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