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3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魏征与其余四人不一样,他原本在李建成麾下是个谋臣。

    他并不善于治理和内政,而李世民发动宫变之后,他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言官谏臣。

    更多的时候,他为反对而反对,以此来搏取诤臣之名,用于自保。

    自从他回归到李沐麾下,脱离了李世民给他安上的枷梏。

    便不愿再扮演一个诤臣,魏征更多得是想回归自己的本来面目——做一个谋臣。

    只是可惜,十余年的言官生涯,让魏征潜移默化地习惯于言官模式,为反对而反对。

    当然,魏征没有坏心,他从李沐的回答中,也意识到,如果内阁真如李沐描述地那般,必会使得君权旁落。

    所以,魏征本能地想要劝阻。

    李沐道:“朕要的是,朕的意志能绝对地贯彻下去,直到每一州每一县,乃至每个小镇。魏公追随朕时日已久,应该明白,朕的决心和意志,朕就问你一句话,支持亦或者不支持。”

    魏征脸色阴晴不定,迟疑了半晌,终究是应道:“臣支持。”

    搞定了四个,李沐心中吁了口气,转向马周。

    马周没等李沐开口,就道:“陛下放心,臣一定支持。”

    李沐一怔,而后突然笑道:“我倒是忘记了,宾王还兼着工部尚书一职,这么说起来,你便是辅臣之一。”

    马周正色道:“陛下应该懂臣,臣只想为大唐修直道,是不是辅臣,臣不在乎。”

    李沐拿手指点点马周道:“直道总有修完之日,宾王有为国为民之心,自然该参与到国政上来。”

    得到这五人的支持,李沐心中大定。

    “诸公,今日就留在宫中饮宴,一来朕要答谢诸位对朕的支持,二来,有些事还得与诸位商议。”

    “臣等遵命。”

    李沐离开,去了禁内换了身稍微轻快点的衣服,然后去最北面承香殿,向郑观音请安。

    。

    宴席就布置在两仪殿中。

    当李沐进来时,魏征等人皆站起身来,躬身道:“恭迎陛下。”

    “诸位爱卿不必拘礼,这进膳时拘礼,就和自己的肚子过不去,都随意就是。”

    说着,李沐坐到了主位上。

    这个时代,自然是没有满汉全席,宫廷菜肴甚至没有李沐在摄政王府中丰富。

    大多是烧烤之物,难得有些绿菜,也大都是摆着装装样子,调调颜色。

    各人的面前最多的还是肉,扎肉、烤肉、炖肉。

    所以,不管是李沐还是魏征等人,但凡遇到吃,就不会有什么斯文可言。

    就算手抓齿咬,生拉硬扯。

    然后大口佐酒。

    这么吃了一会,李沐开口道:“诸公,朕建内阁,无非是想做到各施其职,以免官员尸位素餐。朕不仅要建内阁,还要建军机处。魏御史和马尚书在杭州应该知道,军机处的紧要。”

    语不惊人誓不休,李沐今日先抛出内阁,再抛出军机处,着实震惊了在坐五人。

    李沐不理会五人张大,又合不拢的嘴,“等内阁和军机处建立之后,大唐的军政将完全分离。朕做为皇帝,所需做的,就是协调内阁与军机处。”

    魏征突然合上嘴,然后问道:“听陛下的意思,军机处将统率全国之兵马。而内阁仅在于治理国政?”

    “正是。”

    “可全国兵马皆入军机处之手,那臣担心若发生不忍言之事,陛下将如何应对?”

    李沐道:“军机处与内阁一样,执掌军机处的并非一人,而是七人。况且,军机处只掌握军队,不掌握粮草补给。若大唐真有一天,七个军机大臣一齐造反,那就说明朕这皇帝当得太失败了。”

    岑文本突然问道:“可如果军机处不涉国政,那各州各县治安将如何应对?”

    李沐道:“将各州府兵改编成当地民团,归属各州各县统辖,内阁总领天下民团。”

    “嘶”五人同时发出咝声。

    李沐此话,等于已经将军事改革也推上了日程。

    五人中,除了岑文本之外,其余四人都知道李沐当时提出的三项改革方案。

    而褚遂良想必是从魏征处得知的。

    看着五人的表情,李沐有些得意。

    其实李沐原本没有这么急,但经过昨天与李世民的对话和今日大朝会上这一幕。

    李沐开始怀念起做摄政王时的率性和随意了。

    李沐觉得有必要尽快推行朝堂机构改革。

    这种大朝会,着实是在坑皇帝。

    在李沐看来,大朝会除了祭祀、庆典等之外,根本没有意义。

第804章 平衡() 
大朝会不但伤财,还劳命。

    李沐奉行的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譬如治理一县,李沐绝对不认为自己能比一个浸淫了数十年的县令做得好。

    所以,将朝堂机构撸顺,自己才能从繁琐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

    否则,李沐自认最多半年,自己就会被这群老油子逼疯。

    褚遂良起身问道:“敢问陛下,七个军机大臣来自何处?”

    李沐想了想道:“但凡有显赫军功之将帅,都有入选军机大臣之可能。先从当朝国公中遴选,数不够,可从郡公中遴选,以此类推。”

    褚遂良道:“陛下的意思,是否说,不论出身,唯军功是举?”

    “可能这么说,但除军功之外还有一项,那就是必须识文断字。”

    “若不识文断字,又当如何?”

    “不识文断字者,若年龄尚轻,可入军校学习三年,再进行遴选。若年事已高,就不得入选,可入军校为讲习。”

    褚遂良道:“臣可否这么认为,进军机处的,必是文人出身,且有显赫战功之将帅?”

    “不,褚爱卿说反了,褚爱卿话中的意思是,从文人中选择有战功之人,而朕的意思是,从武人中选择识字之人。准确的说是,但凡进军机处的,必是有显赫战功之将帅,但须识文断字。”

    褚遂良遂拱手道:“臣没有问题了,臣支持陛下建军机处。”

    魏征突然问道:“臣有一事不解,还请陛下指教。”

    “魏御史请讲。”

    “臣是想说,但凡一种制度,所考虑的不应该是一时,而是数十年、上百年的传承。大唐国力日益昌盛,如今辽东也被陛下平定,军机大臣人选自然是多不胜数。可往后若天下承平,周边列国皆向大唐俯首称臣,无战功可汲取,军机大臣人选又将如何定?”

    “魏御史多虑了,这项制度至少可能存在数百年而不朽。”李沐微笑道,“诸位别这么看着朕,朕什么时候说过大话?这世界很大,绝非人力所能穷尽,魏御史所担心无军功可取之事,绝对不会出现,至少百年之内不可能出现。至于百年之后,那就是朕的子嗣所要考虑的事了。”

    魏征微微颌首,然后抬头道:“陛下提到子嗣,臣以为,陛下已经登基,便该大婚,诞下子嗣,以安臣民之心。”

    魏征这话令李沐张口结舌,这都能联系到大婚之事上去,古人真厉害。

    可有一人就不同了,韩仲良听魏征这话,立马竖起了耳朵。

    这可关系到他是否成为当朝国丈的大事,焉能不紧张?

    魏征继续道:“都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百姓都如此,陛下贵为天子,岂能不做表率?况且先皇仅存陛下一子,当尽快开枝散叶,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李沐无奈应道:“朕知晓了。容朕思忖一番,再作计较。”

    魏征却不依道:“臣听闻韩相之女,已入宗正寺接受礼仪训导,陛下何不令钦天监择出吉日,早日大婚?”

    李沐连忙岔开话题道:“如今辽东战事余波未熄,大婚之事容辽东战事结束再议不迟。诸公,咱们该想想明日如何在大朝会中说服群臣建内阁、军机处之事。”

    整整一下午加上半个晚上。

    君臣六人皆在两仪殿中度过。

    商定了从辽东撤军、驻军的具体事项,还有新朝要进行的各种改革事项。

    这个晚上,长安城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

    次日,延续昨日的大朝会。

    朝会开始前,李沐便颁布了几份诏书。

    “在辽东设置辽东都督府,府治辽东城,辖辽东城以东,鸭绿江以北的土地。册封薛礼为新城县伯,就任辽东都督一职;册封程名振为大行城县子,就任都督府长史一职。领原李勣所部五万人,另神机卫薛礼部四万人,共计九万大军。除牧守一方之外,还须攻略北方靺鞨。”

    “在平壤设置安东都督府,府治平壤城,辖鸭绿江以南,汉州以北的土地。册封薛万彻为开城县伯,就任安东都督一职。册封孙仁师为泊汋城县子,就任都督府长史一职。领薛万彻部二万神机卫,及六万归州军(整编的高句丽降军),共计八万大军。除牧守一方之外,还须配合辽东都督府攻略北方靺鞨。”

    “在熊津设置熊津都督府,府治熊津城,辖汉州以南原百济土地。册封苏定方为牟支县公,就任都督一职;册封孙仁师皋西县子,就任都督府长史。领原熊津城驻守唐军残部六千人,另河间郡王麾下玄甲军三万人,共计三万六千大军。除牧守一方之外,还须承担新罗征讨倭国所需的粮草补给的交接。”

    “令李孝恭、李师即刻动身,回京述职。”

    随后的诏书,确立了民间财团对唐新附疆土的治理合法性和大唐新附疆土依土地封爵的试行方略。以立法的方式,确认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将这三份诏书的精神,以朝廷的名义布告天下。

    这一连串的诏书,令满朝文武猝手不及,殿内一片窃窃私语之声。

    昨日已经得到五位重臣的支持。

    李沐毫无忌惮地顺势抛出了建内阁和军机处的提议。

    于是,朝堂上乱成了一锅粥。

    李沐面无表情地看着阶下黑压压的脑袋。

    所有官员都拼命地寻找他们的阵营,然后抱成一团,开始商议对策。

    只有魏征五人,还有李靖等几个武臣眼观鼻,鼻观心地站在原处,丝毫不被周围的情绪所动。

    渐渐地,那些朝臣们也发现了这几人的异状。

    突然心中就明白过来了,想来陛下已经与这几位谈妥了。

    于是,形势突然逆转。

    官员皆站回原位。

    就象之前那一幕纷乱从未发生过一般。

    李沐开口道:“既然诸公没有异议,那就向朕推荐内阁辅臣人选吧。名额除了四部尚书,还有两个需要六部尚书公开推举。至于军机处人选,内阁就不必议了,由武臣自议即可。现在,可以开始了。”

第805章 君臣之斗() 
李沐的话一落,这大殿中又乱套了。

    往日所有的斯文在这一刻,瞬间花为乌有。

    手指乱点,唾沫横飞。

    就差动手了。

    谁都不服谁,谁都觊觎那两个阁部名额。

    李沐心中哀鸣,用右手挡在额间,不忍目睹啊。

    “诸爱卿慢慢商议,朕先出去透透气,等商议完了,派人来知会朕一声。”说完李沐拔腿离开了。

    留下一众文武一时哑雀无声。

    可也怪了,等李沐背影消失,这群大半老头再次争执起来,又回复到原样。

    李沐出了太极殿侧门,背着手闲逛。

    袁仁国紧跟了上来,在李沐身后低声禀道:“陛下,孙华到了。”

    李沐立时顿住了脚步,“皇祖父身边的孙华?”

    “正是。”

    “召他来见朕。”

    一会儿,袁仁国领着孙华过来。

    “老奴磕见陛下。”孙华泣声连连,拜倒在李沐脚下。

    李沐弯身将孙华扶起,“孙公公受苦了。”

    “不,不。陛下称奴孙华就是了。老奴托陛下洪福,身子骨还算健朗。”

    李沐细细打量了孙华一番,见孙华确实保养得不错,“你奉皇祖父遗诏,襄助于朕,朕有今日,你功不可没,朕曾经说过,必会善待于你。”

    说到这,李沐想了想道:“唔朕刚登基,大内总管一职就由你担任吧。”

    孙华连忙拜倒在地,连连磕头道:“谢陛下,老奴谢陛下隆恩。”

    李沐再次搀扶道:“你年事已高,不必事事亲力亲为,好好待在宫中,替朕看着内苑就是了。”

    孙华应道:“老奴遵旨。”

    令内侍带着孙华离开后,李沐古怪地看向袁仁国,“大内总管之职,没落到你头上,你会不会有些失望啊?”

    袁仁国吓得赶紧跪下道:“老奴不敢,能陪伴陛下左右,已是老奴前世修来的福分,老奴万万不敢有别的念头。”

    李沐微微颌首道:“唔那就好。不过你也不用太在意,孙华毕竟年事已高,过不了几年,这位置还是你的。”

    说完,顾自往前走去。

    袁仁国傻愣了半天,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推辞吧?有些不识相。

    谢恩吧?岂不佐证了自己确实有这个念头,那不是打自己脸吗?

    袁仁国左右为难,心中幽怨,这还是当年自己从凉州带来京城的鲁县子吗?

    不过还好,李沐没有让他回答的意思,而是一面漫无目的的走,一面想着心事。

    设立内阁并非李沐一时心血来潮。

    居摄政王之位两年,李沐太清楚其中的弊端了。

    三省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事时有发生。

    一道奏折往来于中书、门下,然后呈给皇帝,再转门下核查,再转皇帝用印,最后至尚书省执行,太过烦琐了。

    李沐自然而然想到借用后世内阁制,但同样也忌惮内阁制的弊端。

    所以,才有了同时设立内阁和军机处的想法。

    李沐为了防止这三不象的内阁制出现问题,依旧紧紧地握着军权。

    也就是说,就算内阁制使天下大乱,只要军权在手,李沐也有信心,重新将权力收拢回来。

    当然了,设立内阁制也有李沐的私心在,如果象这几年李世民十天一大朝,三、四日一小朝,李沐倒也能接受。

    可关键是李沐不认为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