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点点头道:“殿下放心,属下必不负所托。”
李沐转身提笔疾书。
片刻之后,将火漆封好的密信交于闻香。
闻香接过之后,躬身道:“属下这就出发,告辞。”
“且慢。”李沐突然忍不住开口道,“一个弱女子在这天寒地冻的穷山恶水,太过辛劳。你已是桃李之年,终究是要嫁人的。此战之后,你选个合适的继任者,交接了事务,随我回长安吧。”
闻香缓缓抬头,睁着一双幽怨的美目道:“良庶不通婚,若是随便找个人嫁了,属下不甘心。”
李沐道:“你的卖身契早被我当着你的面烧掉了,何来良庶一说?听我的,回去吧,这份差事,不是一个女子能长久做下去的。”
闻香突然上前,轻轻将身子依偎进李沐的怀里,软语道:“若殿下肯收留,我便随你去,就算为奴为婢,我也愿意。”
尝着一股淡淡的体香,李沐有些感动,道:“我答应你。”
闻香听了,突然咯咯一笑,从李沐怀中挣脱出来,“殿下贵为摄政王,当知一诺千金。不过我还有个小小的请求。”
“讲。”
“殿下须带上秦心姐姐。”
“呃。”想到一只羊是养,一群也是放,李沐点点头应道,“孤准了。”
“谢殿下。”说完闻香倒退离去。
轻轻地嗅着空气中残留的香味,李沐明白,这是她们俩该得的,是自己欠她们的。
“来人,派人向长堤港传讯,进入紧急戒备,同时令杭州府北上的舰船在白江口周边巡逻,防范倭军登陆。”
。
苏定方、席君买等人奉召而来。
李沐将倭国可能出兵半岛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这消息令所有人都震撼了。
倭国的实力不下于高句丽,军力更是远在高句丽之上。
唐军没有两线开战的准备。
关键是倭国什么时候出兵,出多少兵,在什么地方登陆,这些都是未知之数。
海岸线太长了,唐军这点兵力根本不可能在所有登陆点布防。
苏定方道:“殿下,事态紧急,远水解不了近渴,向朝廷求援恐怕是来不及了,眼下只能先令河间郡王玄甲军南移至武州,然后令李师立即回师南下,镇守泗比城,与武州相互倚仗。另外,殿下可向新罗求援,只要守住武州,不,只要能守住武州半个月,战局就还能控制。”
李沐点点头道:“苏将军所言极是,孤已派人向新罗金城传讯,河间郡王和李师,孤也会派人前去传令。眼下最重要的是,我等需要迅速突破鸭绿江,击溃渊盖苏文的二十五万大军。而且必须在短期之内击溃,不但要击溃,还要重创。”
一众将领齐齐躬身道:“请殿下下令,我等必不辱命。”
李沐扫了众将一眼,沉声道:“诸位,此战不比往常,这是一场硬碰硬的血战,只能进,不通退,只能胜,不能输。席君买、程名振、刘仁愿。”
“末将在!”
“由你们三人为先锋,各率一万骑兵。明日卯时,分三路突击对岸敌军。”
“末将领命。”
“记住,若遇敌阻,血战至死。若攻势顺利,至对岸五十里,必须回撤。”
“喏!”
“薛万彻、薛礼。”
“末将在。”
“你们各率三万步兵,紧随骑兵,扫荡被我军骑兵分割的散兵,占领对岸重要据点,然后死死地钉在原地。”
“末将得令。”
“苏将军。”
“末将在。”
“由你率三万弓弩兵和一万神机卫掷弹兵,跟随步兵之后,掩护步兵占领对岸滩头。孤会率一万骑兵为你压阵。”
“末将领命。”
。
或许是上天感应到一场大战即将暴发。
当天晚上,下了七天的雪终于停了。
次日卯时,江北的唐军,倾囊而出,当马蹄敲击冰面发出“哒哒哒”轻脆而响亮的声音时。
全军如泄洪一般涌向对岸。
决战!
高句丽军已经习惯了与唐军隔岸相望。
他们这个时间,甚至都还没有起床。
等睡眼朦胧的斥候被巨大的震动惊醒,凄厉的号角警示响起。
唐军的三路骑兵已经冲过了江半。
高句丽士兵根本无法反应过来,天寒地冻,有的士兵甚至还赖在被窝中,不肯露头。
只有为数不多的士兵整备好装束、武器,开始参与集结。
而这时,唐军骑兵已经很轻松地跃上对岸。
第762章 突破鸭绿江()
三路齐进。
三万骑兵如同三根烧红的铁钎子,捅入了高句丽的兵营。
所谓马踏连营,便是如此。
这种局面下,杀死杀伤的人并不多,骑兵挟带着朔风,呼啸而过。
除了几个挡在前面的、正在左近的不开眼的倒霉鬼,一般人都死不了。
可三股洪流的穿插和驱赶,彻底断送了高句丽将士的士气。
他们开始溃逃。
可随之而来,等着他们的是唐军步兵。
步兵可就没有骑兵那么快速了,他们可以随意地挥刀收割生命。
而他们在战前得到的命令,就是尽可能地杀死敌人,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所以,他们甚至连俘虏都不想要。
岸边的高句丽前锋迅速崩溃。
死伤者的鲜血慢慢融化了底下的冰层,然后又冰冻起来,在岸边形成一洼洼鲜红的小坑。
而此时,身在离岸十里的后营,渊盖苏文才刚刚披挂完毕。
他身边是他的嫡系,八万中军精锐。
渊盖苏文有着多年的经验,听到杂乱的呼号声,他就知道必定是敌军进攻了。
他并不慌乱,对岸唐军兵力只有己方的一半。
而部署在岸边的是刚征的新兵,做为炮灰,发生崩溃并不意外。
这也是渊盖苏文消耗敌军体力和箭矢的一种手段。
渊盖苏文随即下令,率八万中军,向北发起了反冲锋。
上天是公平的,没有特别地眷顾谁。
渊盖苏文的八万中军,其中四万骑兵,强硬地挡住了神机卫三万骑兵的冲锋。
两军陷入了胶着战。
而撒腿向南狂奔的高句丽溃兵渐渐慢下脚步。
开始在将领的号令下聚集起来,重新向北压回去。
唐军步兵也开始进入肉搏战了。
李沐和苏定方都没有预料到战况会演变成这样。
首先他们没有想到南岸之敌会如此不堪一击,其次没有想到渊盖苏文竟然能力挽狂澜,硬生生地将败局扭转。
前后三十里的战场,唐军骑兵、步兵都与敌人胶着在一起。
苏定方的弓弩兵、掷弹兵都用不上了,只能在岸边干着急。
李沐见形势不对,肉搏唐军太吃亏。
神机卫体能的优势无法直观地表现出来。
但敌人数量的优势却能直接体现在战场中。
就象一个强壮的人,被两三个瘦弱的人围攻一般。
由此,李沐做出了一个决定——率一万骑兵绕过胶着的战场,对渊盖苏文的中军,发起突击。
渊盖苏文的八万中军,都是百战之兵。
但硬抗唐军三万骑兵、四万步兵,确实已经到了极限。
关键是唐军中许多不要命的士兵,敢于在近距离投掷手雷。
这种以一命换多命的方式,让高句丽军胆寒。
这不是怕不怕死,而是一种敢于拼命的决绝。
高句丽士兵也不怕死,他们也敢于与唐军同归于尽。
但他们无法阻挡唐军士兵的引爆,因为就算一刀砍中对方或者一箭射中对方,只要没断气,一样可以引爆。
从这一方面来说,人数多的就很吃亏了。
随着一声声剧烈的爆炸声响起,伴随着一股股的浓烟。
往往就有数条生命消失。
这其中,一定是高句丽士兵占多数。
所以,经过半天的迂回,当李沐绕到渊盖苏文中军西侧,开始发起突击时。
其实敌人的战线已经被强悍的唐军顶得开始松动了。
当李沐这支生力军呼啸着出现在高句丽军眼前,将整个战场一分为二时,这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崩溃了。
渊盖苏文明白今日败局已定,他下令撤退。
但一半的高句丽军已经被李沐的骑兵分割开来,他们与唐军胶着,根本撤退不了。
渊盖苏文最后带走的仅仅二万余骑。
席君买等人率骑兵追赶时,被李沐制止。
“殿下,为何阻止我等追击?渊盖苏文已经大势已去,最多五十里,我就能将他拦截下来。”席君买有些郁闷,如此大的功劳,从手中溜走,确实不甘心。
程名振、刘仁愿虽然不说话,但神色与席君买一样。
李沐看了一眼赶来的苏定方,问道:“苏将军,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苏定方答道:“平定高句丽。”
李沐点点头道:“可如今高句丽朝堂不稳,君臣离心。高藏王有意归降大唐,可渊盖苏文却与大唐为敌。高藏王一旦向朝廷请降,陛下一定会答应,并重新册封高句丽王。这不符合愧对的战略设想,也不符合大唐的利益。如今渊盖苏文已败,领着残部南返,诸位想过没有,他回平壤会做什么?”
席君买皱眉道:“高藏王虽然大权旁落,可终究是王,就算没有官员拥戴,王族应该站在他那一边我明白了,殿下的意思是渊盖苏文很可能入不了平壤城?”
李沐不置可否,“渊盖苏文麾下还有二万多骑兵,如果你们追击,确实可将其击杀,但他临死一搏,神机卫的伤亡必不会少。既然他已经去无可去,何不让他回平壤,让他们君臣去拼个你死我活吧。”
苏定方突然道:“以渊盖苏文麾下还有二万多人,加上平壤城中必有他留下的内应,高藏王危险了。”
席君买突然笑道:“如此岂不正好?这高藏王继位不足两年,在国内并无声望,如今一旦归降大唐,我朝按律还得册封他个郡王、都督什么的,反倒令殿下难办了,让渊盖苏文除了高藏王,我们就省事了,不但高句丽王族会视渊盖苏文为寇仇,我军也能以此为借口,名正言顺地入平壤,为高藏王复仇了。杀了渊盖苏文,高句丽王族还得感谢唐军。一举两得、一石二鸟,殿下高明。”
李沐瞪了席君买一眼,抽了抽嘴角,“立即打扫战场,救治伤员,收拢俘虏。”
“是。殿下,这次俘虏众多,我军又要迅速南下该如何处置?”
“传孤命令,自此时起不准杀俘。这些俘虏,孤还有用。派人传信新城,让英国公派人前来接手俘虏。”
此战之后,鸭绿江以北,已经没有可以威胁到唐军的敌人了。
让李勣派军队来接手俘虏,不会有任何危险。
第763章 李义府的“奸计”(一)()
“我等遵命。”众将应道。
李沐点头道:“好了,诸位各行其职去吧。苏将军留下。”
“殿下还有何事吩咐?”
“苏将军,你一直追随孤,对舰船海战也有所涉猎,这次孤调舰船至白江口,还需一得力之人前往指挥。”
“殿下的意思是让末将前往?”
“正是。”
“末将绝不负殿下所托!”
“苏将军想必知道火烧赤壁的典故吧?”
“末将听过。”
“那就好,倭人估计不知道火烧赤壁的典故,孤此次从杭州府调来的舰船配有火炮,每船左右各六门。这可是华亭这两年全部的产出,苏将军可不要辜负了它们。”
苏定方明白了,“殿下放心,只要倭国敢来,末将必让他们火葬。”
李沐放心了,“那就拜托苏将军了,孤等候苏将军的捷报。”
。
距之前大唐与倭国在百济和倭国本土石见一战,已经过去近六年了。
可大唐与倭国签订的条约依旧有效。
互不侵犯、保持现状的条款依旧约束着倭国。
虽然此时倭国已经明白了李沐非要占据石见的用意,但为时已晚。
石见的矿山基本上已经被十数万人疯狂、野蛮地采掘完了。
当时开采的只有二万多俘虏。
可石见总督府长史李义府,却出了个“好主意”。
招募倭人来开采。
出得价很高,一人一天五文钱、二斤粮。
这个价格对于唐人确实不高,可对于贫苦的倭人来说,已经是个天价。
短短三个月内,石见就集结了十多万人,参与了开采。
这个李义府,就是敢往赈灾粥中掺沙子的人。
被李沐称之为“恶人”。
他有一句话被李沐奉为经典——愚人难教,欺而有功也。
不仅如此,鉴于当时留下的只有五千神机卫驻军。
李义府建议总督刘仁轨,从倭人中遴选出一批强壮、精干之人,组成了一支一万人的队伍,并给他们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和平军”。
石见以一国(令制国,也就相当于一府)之地,其中人口已经超过二十万,加之与大唐的商贸来往非常频繁,基本上每天都有运输船来往于石见港和华亭港之间。
俨然成了一个国中之国。
而经过近六年的苦心经营,石见其实已经成了一座巨大的堡垒。
水泥、钢筋修筑起的城墙和碉堡,如同一只只庞大的巨兽,向东南西三个方向觊觎着倭国的土地。
经六年前的一战,倭国丧失了十几万大军,整个朝堂十分忌惮大唐。
虽然事后得知石见银山被挖掘一空,但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
不咽也不行啊,倭国国内也是一团浆糊。
前年舒明倭皇挂了,苏我虾夷竟拥立了舒明倭皇的皇后为新倭皇(皇极tian皇)。
去年,为了安抚国内反对的声音,又正值大旱,苏我虾夷愣是导演了一出祥瑞。
祈雨,让皇极tian皇祈雨。
苏我虾夷令各地读大乘佛经于各地的寺庙,又设佛、菩萨及四天王像于各大寺南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