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3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铁律。

    “咣。”一声锣响,场面迅速安静下来。

    “诸位稍安勿躁,本王令出法随,人人有份,少不了谁的。今日之事,孤还有些话要交待,望诸位听清楚了,记清楚了。”

    场面一片寂静。

    “孤建议你们,效仿皇家银行,组成一个财团,筹措资金,以财团的名义向孤申报认购土地的数量,如此既方便了你们,也方便了本王,无须一家家地分隔土地。再有,你们也可效仿皇家银行,采取联席会议制度,选取占股最多的前二十人,做为执行人,过六成就可提交动议,过五成可以否决方案。当然,这只是本王的建议,要不要照办,全在你们自己。”

    “你们在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举动,孤都不干涉,另外,唐军会给予你们绝对的支持。孤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得引发民乱,谁家引发民乱,谁家削爵没收田地。但你们投入的本钱,待没收田地拍卖之后,孤会发还。”

    “敢问殿下,能组织民团吗?”

    “可以。你们可以参照各自爵位,建立三百至八百不等的民团,但不可带甲、佩弩。”

    “若原住民反抗,可否杀之?”

    “可。杀一人或致残一人,向官府交纳五十贯罚金。”

    “殿下,大唐直道只到辽东城,朝廷可否继续向南修建至百济直道?”

    “可以。早则三年,迟则五载,直道必会南北贯通。”

    “敢问殿下,原住民的土地,如何处置?”

    “有主之地,不得抢夺,违者按一亩十贯处以罚金。”

    “敢问殿下,我等在此地获得之财富,可否带回大唐?或者说,可否由皇家银行转回大唐?”

    这个问题引得许多人的倾听。

    落叶归根,故土难离。

    赚取再多的财富,难以带回大唐,这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虚的。

    李沐道:“诸位放心,待孤回京之后,便会在律法中增加一条,大唐子民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你们的身后有唐军,唐军会保障诸位财产的安全。”

    李沐的这个表态,让场内上百个老头齐声欢呼。

    自古以来,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今日,李沐以摄政王的名义确定了个人财产的地位,岂能不让这些世家豪族雀跃?

    这其中也有人一直冷静。

    太原王昌涣突然起身道:“殿下今日所言,皆是与我等有利之言,老朽有一事不明,可否请殿下赐教?”

    李沐点点头道:“请讲。”

    “殿下所举,所图为何?”

    “天下。”

    王昌涣一愣,又瞬间明白了李沐的意思。

    不仅是他,在场所有老头都是人精,焉能听不明白李沐这“天下”二字的意思?

    他们都是从国内赶过来的。

    朝廷拒不派援兵,救援辽东李勣,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而李沐此时突然提及这二字,心中所图不言自明。

    李沐静静地看着这群老头,大唐民间实力最大的家族,有至少七成,就在这里。

    他们的支持,可以让李沐节约很多的时间。

    准确的说,如果得到他们的支持,李沐基本不用担心,与李世民决裂之后,来自民间的反抗。

    今日,李沐抛出这么大的一份重礼,用意有二。

    一则甩掉高句丽这个繁琐的包袱,换得各地世家对自己的支持。

    二则将各地世家的精力转移到辽东,使得日后对科举、军事的改革,不会遭受来自他们的阻力。

    老头们三五成群的窃窃私语,让李沐心中有些忐忑。

    这些老头年前刚刚被自己狠狠刮了一笔,会不会因恨而拒绝自己的善意呢?

    可事实说明,一切仇恨,在绝对的利益面前,都不是问题。

    当上百个老头齐齐在李沐面曲下他们的双膝时,李沐知道,至此大事的胜算已达七成以上。

    这次会议,在史书中被称为“辽东圆桌会议”。

    它第一次提出,以民间财团的形式,购买被大唐新征服的领土,并加以有效控制。

    也是第一次对民间财团的话语权形式进行了正式规定,使得民间财团联席会议制度延绵了五百年之久。

    而奇怪的是,财团联席会议的人数,一直控制在二十人,从没有一届,多或少于这个数字。

    后世有很多学者纷纷吐槽财团二十人的人数设定,说这不科学,对于表决而言,这二十人很容易造成十票对十票的相同数。

    可也有人反驳,至少到目前为止,二十人联席会议从没有出现过十票对十票的相同数。这说明伟大的皇帝早已猜到了这种结局。

    财团联席会议制度更影响了大唐政治格局,使得商人从政成为可能,它与科举入仕,军校选拔,三者相辅相成。

    而新征服疆土,依地封爵的策略,更是让大唐本土之内,有实力、有财力的世家豪族趋之若鹜地扑向未开垦的异国土地,这为大唐日后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大唐日后的扩张,十有八九,都是由财团推动的。

    因为财团就象一头会自我膨胀的怪兽,它需要新鲜的养料,它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维持它不断壮大的躯体。

    而经济入侵在先,武力征服在后。

    大唐之后的战争,几乎从不缺少后勤,唐军需要的一切,财团都已经准备齐全。

    所有的民夫、劳役全由财团征募组织。

    准确地说,是财团央求着唐军不断地向外扩张。

    这极大地影响了大唐数百年的历史进程。

    以至于许多年后,有记者采访大唐皇帝,问及皇帝是否在辽东圆桌会议之前,就已经策划着用这种方式来瓦解各地世家豪族时,皇帝对此讳言莫深,沉默了半晌之后,只是说了两个字——你猜。

第760章 圆桌会议(四)() 
而这时的世家豪族,已经没有任何怨言了,因为他们此时已经拥有一个共同的、显赫的名字——大唐财团。

    与如今的大唐财团相比,之前的世家豪族,那就是天与地、日月与萤光、黄金和狗屎的差别了。

    四十二年之后,有数百的学者为大唐皇帝的六十华诞歌功颂德,搜罗丰功伟绩进行吹捧时,探究到此会议,皆是一片阿谀、颂扬之声。

    可有一个学者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言词凿凿地说,他就是当事人,曾经做为角落边上,十几个记录生员中的一个,参与了当时会议的记录工作。

    他坚定地认为,陛下在当时提议,建立大唐财团,绝不是什么高瞻远瞩,而是为了化解当时的困局,因为陛下那时缺少治理高句丽的大批文臣,也没有治理这片土地的兴致,之所以召集这次会议,无非是想将包袱甩给大唐各州的世家。

    他的言论立时被驳斥声淹没。

    “荒谬!”

    “诬陷!”

    “居心叵测!”

    “这是赤果果地诋毁。”

    “虽然大唐不以言获罪,但尔此言,必将遗臭万年!”

    这学者睁大着无辜的双眼,“狡辩”道:“诸位若不信,我有证据。自武统九年起至今三十三年,陛下没有上过一次朝,长期带着一后四妃六嫔周游于西洋各国,由此可知,陛下天性就不是个勤勉之人,而是懈怠之哎呦谁扔得书?喂还扔?别别。”

    四面八方的书、物飞来,直接将此人“活埋”了。

    最后数百学者做出总结。至高无上、英明神武的陛下,在十八岁之初,就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想到了创立前无古人的大唐财团,带领着大唐从此走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坦途。

    以致敌人听到唐军铁骑时仅是恐惧,可听到大唐财团时,心里却是满满的既爱又恨。

    往往,敌人就在这等无比舒坦的畅快中渐渐消亡。

    “噗。”

    和尚承认,和尚确实放纵了。

    由此可见,就算是八无和尚,也有不免有七情六欲的时候,阿弥陀佛。

    。

    辽东圆桌会议之后。

    唐军还没有从胜利的陶醉中回过神来。

    可战争还在继续。

    虽然胜利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但渊盖苏文手中依旧还有一搏之力。

    李沐接连收到闻香的密报和苏定方的求援信。

    渊盖苏文率二十五万大军北上,攻击了新义州。

    交战一日后,唐军不敌,苏定方按李沐战前吩咐,向江北撤退。

    只是殿后的三千唐军,全军尽没,新义州失守。

    幸好之前,苏定方已经对渊盖苏文北上有所察觉,在沿江建造了一些防御工事。

    以弓弩和掷弹器压制敌军渡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否则,敌军一旦上岸,那就是灭顶之灾。

    李沐迅速做出兵力部署,调驻守建安、安市城的薛万彻、薛礼二部急援大行城。

    令木底城刘仁愿率军急返泊汋。

    令李勣率本部人马,驻守新城、木底城,准备随时增援鸭绿江战线。

    令汉州李师率二万神机卫北上,突击平壤,牵制渊盖苏文大军。

    同时向杭州府调集舰船北上,打算以舰载火炮,压制敌军渡江的势头。

    这个当时无心的命令,却令这场战争的走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遏制了倭国踏足半岛的势头。

    当然,这是后话了。

    李沐自己则率神机卫随后出发,至泊汋亲自指挥对高句丽的最后一战。

    只是,这个时候李沐还没有意识到这次变故的严重性。

    他单纯地以为,渊盖苏文所率二十五万大军,是高句丽最后的力量。

    如果仅仅如此,此战只险而不危。

    以现在薛万彻、薛礼二部五万大军,刘仁愿二万从马。

    苏定方在泊汋、大行两城七、八万军队。

    加上自己麾下的近万军队。

    总兵力也在十四万人,如果有不测,还可调用李勣在木底城和新城的六万大军。

    从兵力人数上来说,稍逊了一筹,但这十四万军队中,有一半是神机卫。

    所以,李沐并不慌乱,他有信心干掉渊盖苏文。

    在李沐看来,无非是敌军覆没的时间长短罢了。

    。

    当李沐率神机卫到达泊汋城时。

    却被眼前的白茫茫一片震惊了,鸭绿江封江了。

    大雪纷飞的隆冬,江面的冰层超过一尺厚。

    不用说人,就算是运输物资、策马狂奔都可以。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敌人已经三天没有进攻了。

    天气太冷,缺乏后勤保障的高句丽大军,只能躲在帐中簌簌发抖。

    渊盖苏文就算想攻也攻不动,他只能祈求上天赶快停止这场该死的大雪。

    可显然上天不站在他那一边。

    其实李沐这时也在祈祷,奇怪的是,李沐与渊盖苏文祈祷的是一样的。

    也是祈求大雪停止,河面开冻。

    因为,江面冰冻,那之前李沐调集杭州府的舰船就无法驶入江中,支援唐军作战了。

    显然,上天也没有听到李沐的祈祷。

    大雪一直下着,温度下降得非常快。

    唐军虽然有着江南运来的棉衣御寒,可对这种恶劣的天气确实不适应,他们甚至宁可憋着尿,也不敢出帐小便,怕尿液带走身体中的热气。

    神机卫大部分是江南兵,身子骨不耐酷寒。

    这也是从新义州急行军至木底城产生大量伤兵最主要的原因。

    加上又是新年,士兵们难免想家。

    这种情绪下,发动决战不是明智之事。

    既然胜券在握,李沐觉得就没有必要为争几日时间,而使唐军伤亡剧增。

    所以下令,全军戒备,待天气转暖再发动反击。

    两军隔江相望,相安无事。

    甚至可以看见对方的炊烟升起。

    这天夜里,一个纤瘦的蒙面人进了李沐的行辕。

    在温暖的房间里,当蒙面人扯下自己脸上的面巾。

    精致的脸蛋上两块深红清晰可见。

    这是从外面进入屋内的潮红。

    李沐迎上去,将她的双手握在手心里。

    “闻香,什么事这么急,要你深夜亲自前来?”

    “属下参见殿下。殿下,平壤城确实有大事发生。”

第761章 高藏王要降唐() 
闻香虽然享受着李沐双手的温暖,却没有忘记她此来的目的,“高藏王要归降大唐。”

    李沐一惊,“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我安排在平壤的眼线亲自送来的情报,绝对不会有错。”

    说到此,闻香恋恋不舍地从李沐的手掌中抽回手,取出一封密信,交给李沐。

    “渊盖苏文率军离开平壤北上之后,高藏王便派人找到了属下安置在城中的联络人。”

    李沐看了看信,没有打开,微微皱眉道:“那眼线可靠吗?”

    “殿下知道,这些年奉殿下之命,与高句丽私下的商贸,皆是由此人出面与高句丽王族交易,说准确点,此人不是暗桩,而是平壤城中最大的商行掌柜。”

    李沐这才打开密信,这一看,让李沐整个人都惊悚起来。

    惊悚的不是高藏王有降意,而是渊盖苏文竟已经勾连倭国。

    李沐首先想到的是,如果倭国出兵,那么南面,特别是原百济的疆土,就会糜烂一片。

    李师部已经奉令北上,除了李孝恭汉州的三万玄甲军,和熊津城几千唐军,汉州以南,就再无别的成建制军队。

    如果倭军登陆百济,那么几乎可以兵不血刃地占领原百济。

    大意了,李沐有些后悔调李师北上。

    可现在,恐怕李师已经快到开城了吧。

    不行,要让他立即返回熊津,可如果李师所部突然南返,会不会引起高藏王的反悔,引发又一种危机呢?

    “来人,召苏定方、席君买、薛万彻、薛礼等人立即来见。”

    发出这道命令之后,李沐回转身,再次拉着闻香的手道:“事态紧急,还得辛苦你了,亲自去一趟金城,将我的亲笔信交给新罗王女金胜曼。”

    闻香点点头道:“殿下放心,属下必不负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