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3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沐先是一怔,后哈哈大笑起来。

    李师幽怨地埋怨道:“都怪殿下,没事教女子学什么算数、经济啊。”

    李沐擦了擦眼角道:“别埋怨,有家姐为你打理府中财物,你就坐享其成吧,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好了,说正事。我会传讯河间郡王,令他十日之内派玄甲军驰援汉州。汉州就交给你了,记住守住汉州,就是大功,万万不可贪功。”

    “我记住了。”

    “去吧,把门外众将都叫进来。”

    李沐将自己的决定与众将说了一遍。

    李师为主将,程名振为副将,率二万人驻守汉州。

    继续执行李沐之前对汉州的治理和基建的既定方式。

    李沐、席君买率二万人当天出发,前往长堤,准备渡海北上。

    。

    次日,李沐率军登船。

    四、五十条运输船,绵延数十里,首尾不能相望。

    可谓是浩浩荡荡、气势不凡。

    李沐负手立在船头,吹着冰冷的海风,就算内心火热,也难挡这蚀骨的寒风。

    此时已经是隆冬季节,李沐很难想象,渊盖苏文会疯狂到如此地步。

    唐军虽是异地作战,可补给充裕,特别是江南囤积的棉衣,足以让唐军抵御严寒。

    可高句丽军队不一样,他们依旧象大唐民间一样。

    百姓依靠着为数不多的丝絮和麻絮在甚至是稻草等填充物御寒。

    这样的隆冬,如何作战?

    正在此时,席君买悄悄走近李沐身边。

    “殿下,末将有些话想说,可否请殿下移驾入舱内一叙?”

    “不能在此说吗?”

    “此事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清。”

    “好吧。”

    入了舱内,温度迅速回升,令李沐混身舒坦了不少。

    “讲吧。”李沐接过亲卫奉上的一杯热茶,轻轻地啜了一口,“给席将军也来一杯。”

    “是。”

    “说吧,有何事?”

    席君买略一斟酌,默默组织了一下言语,然后道:“末将这两天一直在思忖辽东战事。有些感悟,想与殿下探讨一番。”

    “哦,这是好事啊,取地图来。”

    席君买道:“殿下率神机卫渡海北上,救援辽东,无可非议。只是末将以为,辽东城囤有英国公十五兵马,加上安市城薛万彻、薛礼近六万兵马,人数已经达二十万之众。加上新城三十万高句丽、靺鞨联军,区区不足二百里的区域内,两军高达五十万的军队在进行殊死搏杀。”

    “说重点。”

    “是。末将想说的是,就算殿下二万神机卫按时到达辽东城,其作用无非是加重辽东城的防御实力,对大战其实并无直接效果,以英国公之能,依仗辽东城的坚固,抵御十天半月,应该没有问题。”

    李沐隐隐觉得席君买还没有真正将要说的话,直接说出来。

    但李沐已经预感到,席君买将要说的,很可能是改变这场战争的关键。

    李沐平静地望着席君买,鼓励道:“说下去。”

    “高句丽、靺鞨拼凑出三十五万大军,已经是倾尽全力了,高句丽还好些,还能在南部征兵二、三十万之众,可被殿下在熊津、汉州两次击溃,国力已经不足以支持更大的战役。所以,末将猜想,渊盖苏文孤注一掷的真正用意,是突破辽东,占据局部优势,目的还是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和大唐重新谈判议和。”

    李沐问道:“你的意思是,渊盖苏文并非如李师所说,想声东击西或者南北两面作战,而是想以战促和?”

    “正是。殿下试想,从开战四个月以来,大唐以四十万兵,三路齐进,高句丽就算有靺鞨为盟,但靺鞨人口稀少,已经有过一次五万人的增兵,估计国内再无可能派出新的援兵了。如果辽东突破受阻,靺鞨必定休兵,因为靺鞨承受不起十五万军队的损耗,如果折损过多,或者全军覆没,靺鞨将在此后数十年内,一撅不振。要知道,靺鞨不仅仅与高句丽邻边,还和室韦接壤,而室韦到今天还在向大唐朝贡。”

    李沐缓缓点头,真是小看了席君买,看来盛名之下无虚士啊,古人成名,必有他的道理。

    说到这,席君买已经不再拘束,他越说越顺溜,“如果殿下同意末将对高句丽、靺鞨的判断,那么咱们可以得出两国除了现有的军队,再也不可能征召出新的军队。如此,殿下何不率神机卫从大行城登陆,闪击木底州呢?占领木底州,继而攻击新城,拿下这两城,就等于截断了敌联军的退路和补给之路。如此与英国公东、西夹击,敌军必定崩溃,至少敌军将再无能力威胁辽东城。”

    李沐一边听着,一边看着地图,他被席君买的计划震撼了。

    这个计划确实大胆,以神机卫二万兵力直插敌人腹地,攻下木底州和新城,然后坚守。

    生生截断了敌联军的退路,席君买这是想将三十万联军包圆了啊。

    这想法实在是太大胆了,以二十多万包圆三十万,他还真敢想啊。

    李沐深吸一口气道:“以神机卫的战力,出其不意,攻下木底州和新城,这确实不难。可难在攻下之后如何守?二万兵力,分守两城,如果联军得知情况之后,全力发动反击,根本守不住。再则,木底州和新城在敌人腹地,神机卫固守城池,如何获得补给?如果粮草、军械补给不上,想守无疑是句空话。”

    席君买显然没有考虑成熟,他沉默下来,怔怔顾看着地图。

    突然他指着泊汋城道:“苏大将军所部。”

    李沐皱眉道:“苏定方所部需要防守三城,兵力已经捉襟见肘,孤不让他分兵驰援辽东,本就是不舍得丢弃这三城。”

第749章 辽东城危急() 
席君买摇摇头道:“不,殿下误会了。末将的意思是,抽调苏大将军二万人,尾随神机卫,押送粮草军械,在神机卫攻下木底州之后,移交木底州由这二万人防守,然后神机卫继续进攻新城,攻下之后,便固守待援。苏大将军三城由八万人防守,至少支撑十天半月没有问题,方才也说了,高句丽很难再征集起一支二十万以上的大军,只要不超过二十万,苏大将军便短期无忧。况且,真到了万不得已之际,驻守木底州的二万人也可原路返回,增援苏大将军。”

    李沐动容了,这确实是个办法。

    从木底州到泊汋城,快则两天,慢则三天,以苏定方的稳重,就算敌人大举进攻,支撑十天应该没有问题,所以,这个时间差可以利用。

    最关键的是,有了苏定方二万人的粮草、军械运输,神机卫就完全可以在新城站稳脚跟。

    当然,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李沐问道:“如果渊盖苏文背水一战,将卫戍平壤的军队全部北上,攻击苏定方所防守的三城,又该如何应对?”

    席君买愣了一会,然后缓缓抬起头来,看着李沐的眼睛道:“如果真是这样,殿下可令苏大将军支撑五天,然后全军撤退。”

    李沐冷哼道:“坚守五天不多,可此时敌我胶着,如何退?三城之中,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军械如何处置?”

    席君买平静地说道:“殿下,慈不掌兵。若以数万人的代价,换取平定辽东的大胜,末将若是苏大将军,会欣然接受。何况,这事未必会发生,就算真发生了,殿下可令汉州李师、河间郡王率全军北上,拿下平壤,一举灭亡高句丽。如此,便不是大胜,而是灭国之功了。隋唐两朝,五次北伐不克的功勋,就会在殿下手中实现。”

    席君买的脸色依然平静,可他的眼睛很诚实,眼中闪烁的光芒让李沐心跳。

    沉吟了一会,李沐拉开舱门,大声喝道:“传孤命令,改变登陆地点,目标大行城。”

    。

    李勣,原名徐世勣。

    前隋末时,在自封魏公的李密麾下任右武侯大将军。

    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在江都弑杀炀帝杨广后,越王杨侗在洛阳称帝,赦免了李密等人,徐世勣被重新授为右武侯大将军。

    再后来,李密被王世充击败,聚集余众归顺唐朝,李密原来所统领的属地都由徐世勣接管。

    徐世勣此时作出了明智的选择,那就是归唐。

    不过徐世勣并非主动向李渊归降,而是派使者向李密去信,说明了归降的意思。

    李渊得知后,有些奇怪。

    等看到徐世勣给李密的书信后,才明白徐世勣的用意。

    徐世勣认为他现在统领的属地原本是李密的,自然应该由李密献给朝廷。

    他不能献主公的属地,来为自己加官进爵。

    李渊因此大为赞叹,褒扬徐世勣是个纯臣。

    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

    又加授右武侯大将军,之后又改封曹国公,并被赐姓李氏。

    附宗正属籍,再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

    徐世勣自此改名李世勣(改为李勣是因为李世民登基,避李世民讳)。

    可谓对李世勣是优待有加。

    恐怕有唐一朝,这等恩遇也是不多见的。

    这也是李勣效忠李渊而不是秦王的最根本原因吧。

    此时,李勣正站在辽东城头,看着城墙上斑斑血迹。

    遍地的尸体已经被士兵处置了,唐军的抬下城去,安置在城内,敌人的,就直接扔下城去。

    城下,五里之内,由远至近,尸体的密度,是越来越大。

    到城下,尸体已经堆积到一丈高。

    李勣是见过尸山血海之人,可今日他的心里,也已经有了惊悚了。

    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见不得鲜血了?

    李勣今年五十岁,自信还能再为大唐征战十几年。

    他用力地擦了擦眼角,凝目望去,敌人又开始攻城了。

    李勣心中一叹,这已经是敌人今日第九次攻城了。

    虽然不明白敌人为什么从五天前开始,会变得如此疯狂,但李勣明白,肯定战局有了变数。

    以他多年的战场经验,可以清晰地推测出,辽东城保卫战,将决定此次平辽的关键。

    “弓弩准备。”

    “擂木准备。”

    “投石器准备。”

    “火油、金汤准备。”

    一连串的命令从身边将领的口中响起,几个亲卫用身体簇拥着李勣向城下退去。

    李勣在离开城头说了一句话,“城若破,本帅与你们同死。”

    巨石不断地由下而上,由上而下飞舞。

    箭矢如同飞蝗,你来我往地穿梭。

    一根根粗如水桶的擂木从城墙上横着落下,每一根都能砸毁数架云梯,令数十人摔下城墙丧命。

    如果说被火油淋到的士兵已经算是不幸,那么被金汤淋到的人,就可以举刀抹脖子自然了。

    滚沸的金汤,虽然不足以立即烫死人,但它最狠毒的地方在于,让淋中的人被感染溃烂而死。

    这种痛苦绝对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

    战争的双方,用着最恶毒的方法去杀死对方。

    进是死,退亦是死。

    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城内,李勣的官邸。

    李勣拿着刚刚收到的李沐书信,眼中浮现了一抹泪光。

    大战三日,一万多人阵亡,三万多人受伤。

    可见此战之惨烈。

    朝廷至今没有任何回应,十三道请援奏折如同石沉大海。

    幸好,殿下还记得臣,竟亲自率军北上赴险。

    李勣心中涌动着一股豪气,某纵横疆场数十载,岂能让蛮夷宵小得逞?

    “来人,传令三军,摄政王殿下已经亲率神机卫北上,不日便可抵达辽东。”李勣大声下令道。

    李勣没有说出信中,李沐率领的神机卫来了多少人。

    因为,二万人对于这块战争根本无足轻重。

    说出二万人反而令将士心寒。

    有李沐亲临这个消息,这就足够了,至少今日能安全地顶过去。

    能多撑一日算一日吧,李勣如斯想着。

第750章 鬼天气() 
在满朝文武一致要求出兵增援辽东的压力下。

    李世民终于妥协了,满朝文武同声连气,让李世民不得不妥协。

    他下诏,以尉迟恭为主帅、程咬金为辅,率南衙三卫共六万人北上,驰援辽东城。

    这三卫其中两卫,选得是李靖所掌控的两卫。

    李世民存了私心,将这两卫调出长安,那么长安城中再无李沐的军队。

    李世民最终没有调动李沂的神策卫。

    在李世民看来,李沂只能待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他才能放心。

    或许,等晋阳公主有了身孕,诞下孩子,朕才可能真正放心吧?

    满朝文武都松了口气。

    暗想陛下还是明君,终究心怀天下。

    只要出兵,以现在大唐直道,援兵最晚可以在六、七天后,赶到辽东。

    有这六万生力军的加入,以李勣之能,辽东应该不会有什么不测。

    可他们并未想到,这支援兵是不可能按规定时间到达辽东的。

    更甚至于,这支援兵根本就没打算增援辽东城。

    。

    当李沐的大船停靠在大行城外。

    苏定方率众将已经恭候多时了。

    没有任何寒喧,甚至李沐连大行城都没进。

    在岸边搭了个帐蓬,就召开了军事会议。

    不,准确地说,是传达李沐的战略部署。

    席君买说得没错,一将功成万骨枯,苏定方知晓了李沐的作战思路之后,迅速表态,愿意全力配合李沐对木底州的突袭。

    不过苏定方对战术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变。

    那就是如果遭遇平壤而来的大军攻击,允许唐军放弃新义州,撤至鸭绿江以北,与大行城、泊汋城唐军会合,依仗鸭绿江进行对抗,并建议在鸭绿江沿岸修建防御工事和堡垒。

    此建议获得李沐同意。

    一场决定辽东战局的破袭战,由此拉开了帷幕。

    李沐随即率神机卫经泊汋城北上,苏定方则令孙仁师、刘仁愿各率二万唐军,以两天的时间间隔向木底州运输粮草、军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