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3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在李沐比较抗击打,同时李孝恭毕竟有了年纪,加上前一天耗尽了气力,此时的拳头再用劲都是软飘飘的,杀伤力不大。

    挥舞了近一刻钟之后,李孝恭才喘息着坐倒在地上。

    “你小子早来一个时辰,唐军就不会有如此大的伤亡。”

    李沐没有答话,取过一碗茶水递给李孝恭,然后才说道:“从神丘到熊津,神机卫仅用了一天一夜。”

    李孝恭怔了一下,然后闭住了嘴。

    百济的道路,与大唐直道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这一点李孝恭知道得比李沐更清楚。

    “谢谢。”李孝恭低着头道。

    “王叔客气了。”李沐明白李孝恭的心情,“不知王叔今后有何打算?是留在百济继续与高句丽拼杀,还是返回长安。对了,陛下的意思,是让王叔回长安,统领羽林军。”

    李沐说得很平淡,语气丝毫没有起伏,仿佛就是在转述一件平常事。

    但李孝恭听闻,就能从中品尝出许多滋味了。

    陛下的意思?

    让李沐转告?

    这不可能,陛下不可能让李沐传口谕,真要传,就会另派内侍前来传口谕。

    就算非李沐传不可,也会书写敕令,白纸黑字,以佐实证。

    不过李孝恭相信李沐没必要撒这种谎。

    唯一的可能,就是陛下确实有这意思,但被李沐挡了。

    李沐挡,动机很简单,那就是要拉自己站在他那边。

    李孝恭似笑非笑起来。

    “那依殿下的意思,我是该走还是该留呢?”

    李沐正色道:“按理说,王叔年纪也大了,做侄儿的不该留王叔在此。只是王叔当初在李家庄对我说的话,一直在我耳朵萦绕。王叔当时说,有了天雷,只要三万铁骑,本王便能横扫漠北。侄儿当时回答,王叔老当益壮,必能有机会再上战场,到时侄儿一定奉上天雷,以助王叔再立新功。如今新式的天雷已经从杭州府源源不断地运来,此地虽然不是在漠北,但此次国战,一样关乎大唐社稷,错过这次,我保证,王叔定会后悔。”

    李孝恭依旧是一副似笑非笑的模样。

    但他的心里正在斟酌,李孝恭不是个喜欢阴谋诡计之人,但这不代表着他不懂阴谋诡计,或者不会使阴谋诡计。

    战场上的血腥,让李孝恭热血沸腾,可宗室中的血腥,让他胆颤心寒。

    他清楚,这个时候李沐问他是去是留,绝不是单纯的去留,而是选择站队。

    如果选李世民,李沐绝不会留他在百济,也就是说,自己将无缘这场国战,而这,恐怕是自己戎马一生最后一场战争。

    如果选择李沐,他将成为拥立新皇的宗亲,会贵不可言,但如果李沐失败,自己将永远背负从逆的罪名,祸及全家数代。

    李沐没有催促,静静地等着李孝恭自己决定。

    因为催促没有用,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选择上,必须由李孝恭自己做决定,也只有自愿,才能保证他会贯彻始终。

    许久之后,李孝恭开口道:“我还有别的选择吗?你小子把我的命门掐得死死的,罢了,我留下了,至少我得对得住昨日战伤的数千大唐好儿郎们。”

    李沐闻言大喜,上前抓住李孝恭的手道:“能得王叔襄助,诸事可定。”

    李孝恭却轻轻抽回手,看着李沐的眼睛,正容道:“有件事,我要说在前头。”

    “王叔请讲。”

    “若有朝一日,你我希望不要重演玄武门之惨象。”

    “当然。我答应就是了,王叔应该知道,我不是嗜血之人。”

    “我说的,其中也包括陛下。”李孝恭幽幽说道。

    李沐的脸色瞬间凝结起来。

    看了李孝恭的眼睛,许久,李沐艰难地开口道:“这恕我做不到。”

    李孝恭道:“他毕竟是你的亲叔父。”

    “可他杀了我的父亲、兄长。”

第731章 李孝恭效忠() 
ps:感谢书友“咋就不一样”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李孝恭喟叹道:“这已经是上一辈的恩怨,你何不就让它留在上一辈呢。”

    “可元凶还在。”

    “我也不认可陛下当年的做法,但,连太上皇也原谅了陛下,你身为晚辈,又何必执拗于此事呢?”

    “太上皇当时是没得选择,否则,为何会在得知我的身世之后,给我、李靖、李勣、李道宗留下拨乱反正的遗诏?”

    “我知道。”李孝恭点点头,“你不要这么看着我。我是真知道。李勣手中的那方遗诏,就是太上皇托我转交的,只是我当时不好亲自现身,这才令心腹之人前往转交的。”

    李沐惊讶了,不,是惊愕。

    没想到李渊竟还埋了这么一手。不过细想想也对,连李道宗都是辅臣之一,以李孝恭的宗亲身份和在军中的声望,没有道理将李孝恭排除在外。

    看着李沐惊愕的神色,李孝恭道:“你小子也不想想,若无太上皇的旨意,我与承范还有满朝宗亲,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容忍你为所欲为,践踏皇权。”

    李沐突然有些领悟到了,自己心中还一直奇怪,李唐宗亲,十几个亲王先不说,因为他们是李世民的儿子,可数十个郡王,一直坐视自己,一步步地夺取权力直至走上摄政王的尊位,没有半点阻拦,就很说不通了。

    如今听李孝恭这么一说,李沐才回过味来,老虎虽老,却还是百兽之王啊。

    李沐一直以为,李渊当时已经大权旁落,根本无力扭转困局。

    可在现在看来,如果李渊真有平乱之心,恐怕李世民再有能耐,也难挡李渊殊死一搏。

    毕竟是开国之主,可以说朝堂之上,几乎大部分的重臣,都没有反对李渊的心思。

    李渊所拥有的号召力,绝非当时才二十几岁的李世民,所能比拟的。

    李渊之所以放弃平乱,是因为太子、齐王已死,他不想再失去第三个儿子了。

    可李世民屠尽太子、齐王两府男丁,这让李渊彻底对李世民失望。

    父子之情荡然无存,这才有了主动搬离禁苑,孤居大安宫,甚至一年之中,父子不谋一面的情景出现。

    一个满怀怨恨的老头,看突然发现嫡长子还留在一个遗腹子的时候,在发现这个遗腹子还是一个相当有能为的俊秀的时候。

    可想而知,李渊枯死的心,会有何种激烈的变化。

    这个局,李渊只布了半年。

    可以想象,如果多给李渊一年半载,这局会大到何种程度。

    可就算只有半年,也足以令李沐心中震撼,获益非浅了。

    大唐最富盛名的三大帅,李靖、李勣、李孝恭,加上一个江夏郡王,时任宗正卿的李道宗。

    这个阵容,就算李世民再强大,也会被掣肘。

    而李沐,今日才发现,自己走到今天这一步。

    靠得不仅仅是自己的实力,更多的因素,是太上皇李渊为他布下的局。

    李沐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一种得到亲人关怀,却已经无法报答的暖意。

    子俗养,而亲不在。

    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此。

    李沐眼中的泪影,让李孝恭不免唏嘘,“其实保全陛下,也是太上皇的叮嘱,上皇不想在九泉之下,再看到子孙,骨肉相残的惨状。”

    如果说李沐之前的坚持是为了枉死父亲和兄长。

    那么现在艰难的点头,是为了有大恩于自己,却已经身故多年的祖父。

    “我可以放他一条活路,但前提是他必须主动禅让。”

    李孝恭点点头道:“真到了那一天,我会与承范亲自入宫劝他。”

    “好,此事我答应了。”

    “臣李孝恭参见摄政王殿下。”李孝恭突然起身,跪在李沐面前,大礼参拜。

    李沐没有阻拦,生受了李孝恭此礼,自此拜之后,君臣名份已定。

    然后李沐才起身,搀扶起李孝恭。

    “王叔请起,先议议眼下之战吧。”

    李孝恭起身道:“殿下此次带来多少援军?”

    “江南四万神机卫。”

    李孝恭听了,有些失望,“殿下难道想以四万人反攻高句丽吗?虽然城外一战,渊男建的大军被殿下击溃,但渊男建和他麾下将领皆在,只要稍作喘息,就能重新收拢败兵。到时依旧会卷土重来,神机卫虽然战力彪悍,可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加上还要防守百济这么大一片疆土,恐怕兵力有些捉襟见肘吧?”

    李沐含笑答道:“王叔所言极是,我也是这么考虑的。”

    李孝恭一愣,“那你为何不多带些人来?”

    “王叔稍安勿躁,我是这么想的,鉴于前积分三次征辽和陛下两次北伐,有一点很清楚,就是速胜的念头,要不得。高句丽军队身经百战,昨日是在猝不及防之下被击溃,不代表着他们的战力低下。所以,我以李勣率二十万大军坐镇辽城,以苏定方占领石城至积利城一线、泊汋、新义州一线,而我与王叔则以熊津城为据点,图谋北上。王叔想必能领会我的战略意图吧?”

    李孝恭沉吟了一会,点头道:“殿下的意思是,慢慢蚕食?”

    “正是,但凡占领一城,就固守一城,绝不贪功冒进,三个方向稳扎稳打,我倒要看看,大唐与高句丽之间,谁先抗不住。”

    李孝恭道:“殿下的筹划确实稳重,只是这会耗费太多的时间。”

    李沐答道:“我原本的想法,是用一年时间荡平高句丽,不过,我现在改主意了,觉得一年太短,最好再拖上一年半载。我还年轻,才十七岁,有得是时间。怎么?王叔急了?”

    李孝恭大笑道:“我急什么?只要能胜,多些时间就多些时间,只是我担心拖下去,长安或许有变。”

    李沐道:“长安有变,那不正好吗?”

    “殿下是说?”

    “只要战争没有结束,我就可以不断地从国内抽调军队、物资,我这的兵力、物资越多,长安的兵力、物资就越少,到时,王叔以为,谁还会觉得陛下能赢?”

    李孝恭倒吸了一口凉气,眼前这小子真阴。

第732章 合纵连横() 
李沐布的局太狠了。

    在半岛三个方向,集中了大唐眼下近四成的军力。

    只要战争还在继续,以此为胁,皇帝和朝廷不得不一再地往辽东增派兵力、调动物资补给,可是,向辽东调动的越多,这个坑就会越大。

    弃也不是,收又收不回。

    这种状况绝对可以拖垮朝廷。

    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从李世民同意李沐三路出兵,以近四十万兵力征辽开始,就注定了最后的结局。

    看着李孝恭震撼的神色。

    李沐道:“有一点王叔可以放心,我不会置江山社稷于危险的境地。快则一年,最多两年,高句丽必灭。”

    李孝恭蹩眉道:“可按殿下的计划,咱们这边的兵力也不足啊。”

    李沐呵呵一笑道:“王叔不急,我估算着,不久就会有援兵前来。”

    李孝恭急问:“多少援兵?”

    “至少会有十万人。”

    “真的?不对啊,长安现在的兵力已经抽空,北衙羽林战力低下,动不得,陛下也不会动,南衙仅剩六卫,若调来十万人,整个长安城岂不成了无防之城?我听说河东、河南两道府兵已经全部抽调完了,殿下口中的十万兵,从何而来?”

    李沐指了指案上地图道:“这儿。”

    “新罗?噢我明白了,殿下打得是那个新罗王女的主意。”李孝恭眼神变得古怪起来。

    当日李家庄的一幕,李孝恭记得清清楚楚,那个新罗王女就差没贴到李沐身上了。

    李沐却正色道:“王叔可千万不要小看了新罗人,能在高句丽、百济夹缝中生存下来,而且不断壮大的国家,都不是能轻辱的。我率军北上之前,就已经派人传信金城。想必这几日,金胜曼和新罗使者就会到来,还请王叔准备一下迎接事宜,等与新罗谈妥了出兵事宜,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是。对了,昨日俘虏的数千高句丽溃兵,殿下要如何处置?”

    “唔咱是天朝上国,不干杀俘之事,不过释放等于资敌。这样,随运输船押回国内,交马周处置,宾王正犯愁修筑直道缺少人手呢。传令下去,以后战俘,都按此法处置。”

    “是。我这就去办。”

    。

    都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尚不出名的席君买,首战就露了个大脸。

    熊津城外,渊男建被李沐在猝不及防之下击溃之后,率着中军慌不择路,你说逃就逃吧,偏偏一个劲地往北逃。

    信北也就往北吧,也不知道派几个斥候前出,去探探路。

    或许是渊男建大意了,他认为刚攻下不久的久迟城,不可能有唐军吧。

    结果正好被久迟城的席君买五千骑,堵了个正着。

    席君买率骑兵一个冲锋,直接击溃了渊男建的一万多中军。

    可能是席君买天生福将吧。

    渊男建竟在交战时被受惊的战马震下了马,摔伤了腿。

    于是,十万高句丽大军的主将渊男建,成了这场战争第一个高级战俘。

    当席君买亲自将渊男建和三千多俘虏押送回熊津城时。

    惊喜的李沐愣是抱着席君买,在他的脸上狠狠地亲子两下。

    搞得席君买尴尬无比,之后整场战争下来,都不敢靠近李沐一丈之内。

    席君买由此得到了李沐的重赏,直接从一个军校生提拔为中郎将,正式迈入了将军之列。

    而倒霉而可怜的渊男建,此时正在反思,他实在想不通,唐军骑兵怎么会出现在久迟城。

    当然,他也后悔,不该贪功冒进,如果在攻下久迟城时,留下防守兵力,想必就不会有今日之祸了,可现在说这些,一切都晚了。

    渊男建绝不是个软蛋。

    他抗住了李沐的木棍敲击和皮鞭抽打。

    也顶住了李沐的威逼利诱。

    可他实在无法忍受,李沐要刮去他的络腮胡须。

    要知道,这可是他的命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