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3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韦珪一想就想多了。

    看着韦珪出神的脸色,韦匡伯咳嗽一声:“贵妃放心,只要贵妃将刺客带入京城,余下之事,老臣自会安排妥当,就算失败,也不会牵连到贵妃头上。”

    韦珪当然不会相信这话,成功了一切好说,失败了的话,李沐只要一查,就能查到刺客被谁带回城中的,甚至从哪个门进,何时入的城都能查个一清二楚。

    不过韦珪被方才美好的想象诱惑到了。

    若李沐被刺身亡,还有谁会去查?

    她略一思忖,一咬牙龈道:“既然叔父已有定计,那本宫听叔父的安排就是了。”

    韦匡伯闻听大喜,道:“若能得贵妃襄助,此事必成。贵妃按原定日期,在韦家待上三天,有这三天时间,足够老臣做些安排,三日后,贵妃便可如期回京。”

第693章 许州生变(加更)() 
ps:感谢书友“库库22003”、“kg”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布政坊,摄政王府,正安殿中。

    李沐此时也遇到了烦心事。

    许州长社县,令狐氏勾连于氏,聚集了近百人,袭击了长社县皇家银行分部。

    砸毁、损坏器物若干,致一死,十数人受伤。

    幸好每个分部皆囤有数十护卫,击退了乱民,保住了银库。

    之后,当地县衙调许州折冲府军兵镇压,才得以控制局面。

    奏报呈至朝廷,李世民却象换了个人似的,对此一声不吭。

    大有朕不管,“你看着办的意思”。

    李沐一时也想不出应对之策,只好先回来与魏征等人商议再定。

    “殿下,许州骚乱已显预兆,假以时日,断非个案。故老臣以为,是时候进行下一步计划了。”魏征思忖之后,谏言道。

    李沐沉默了,他的预期目标还没达到。

    虽然如今小世家已经撑不住了,可大的世家豪门还在观望,并没有抛售手中囤积的田产。

    在李沐的设想中,只有令世家豪族也崩不住了,开始抛售田产时,才是自己出手力挽狂澜的时候。

    可现在许州之事一出,确实有些麻烦。

    朝堂之上,除了李世民一派的官员弹劾之外,连原本中立的官员,也有不少加入了弹劾韩仲良的阵列。

    他们虽然不敢针对李沐,但谁都明白,李沐一直力保韩仲良,弹劾韩仲良一旦成功,等于断去了李沐一支胳膊。

    田产之事,牵扯之人太多了,但凡是官,皆有田产。

    暴涨,他们能接受。

    暴跌,他们就非常感冒了。

    虽然李沐以摄政王的身份将弹劾折子强压了下来,可问题是能压一时,压不了一世。

    看着李沐犹豫的样子,魏征两次谏道:“殿下心意,无非是借田产价格暴涨暴跌之际,削弱天下世家豪族的实力,化解千百年成世家豪族对抗皇权的顽痼,也可由此绝了世家豪族襄助陛下之能力。以较为和善的方式,完成权力的交接。老臣明白,也一直支持殿下。”

    说到此处,魏征话风一转,“可殿下想过没有,世家豪族的成因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他们今日并无罪过,也是大唐子民。所谓不教而诛,是为暴虐。若真因殿下逼迫,引起各地世家反乱,那将是何等惨烈之事啊,结果受苦受难的,依旧是百姓。”

    马周上前补刀,“魏公所言极是,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殿下初心虽好,可最后却遗祸天下苍生,想必不是殿下所期望的吧?”

    魏征再道:“老臣并非要逼迫殿下,只是如今朝中物议纷纷,臣为殿下名声计,恳请殿下及时决断下一步计划施行。”

    李沐确实有下一步计划,那就是回购各地田产、工坊,救市。

    这是调息令发布之前,就已经决定好的事。

    既然要得到一个稳定的大唐,就不能任由田产跌至崩盘。

    一旦崩盘,首先受到冲击的自然是世家豪族,但紧接着的就是普通百姓。

    因为世家豪族是工坊的所有者,一旦田产砸在手中。

    被调息令所迫,只能先贱卖田产来应急,再抛售工坊来偿还债务。

    由此产生的后果,便是大批的工坊倒闭。

    工坊倒闭,便会引起失业潮,大量的百姓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工作。

    没有了工作,消费就会停滞甚至倒退。

    继而影响到各行各业,造成天下大乱。

    所以,从一开始,李沐就没有真的要打压田产至崩盘的想法。

    他要达到的目的,正如魏征所说,就是尽可能地削弱世家豪族的实力,使其在未来的日子里,不会阻挠李沐新政和改革,同时遏制他们襄助李世民。

    之所以现在还不进行回购,是因为李沐心中认为,还没有达到战略目的。

    也就是说,世家豪门虽然伤得不轻,却没有伤筋动骨。

    如今的伤情,最多是皮肉伤,李沐要的是让他们断臂求存。

    李沐看了一眼魏征、马周,“二位今日所说,倒象是为人说项?”

    魏征两眼圆睁道:“臣一心为殿下设想,却惹来殿下狐疑。殿下若怀疑臣,可革除老臣御史大夫之职。”

    马周却道:“臣出身贫寒,有幸得殿下青睐,才得忝居一部尚书之位,若是真要为他人说项,臣此生也只为殿下说项。”

    李沐倒不是怀疑二人,如果这二人真勾连外人,要毁坏李沐的一盘好棋,也不会用这种方式。

    李沐含笑对魏征道:“孤只是随口一问,魏公不必介意。”

    魏征嗔道:“世间之事,但凡事败,皆因君臣不能同心,相互猜忌所致。殿下这随口一问,实在是要不得!”

    李沐起身拱手长揖道:“孤错了,孤这就给魏公、宾王赔罪了。”

    魏征、马周连忙阻拦道:“这万万不可。”

    李沐趁势起身道:“我本也没有要置世家豪族于绝境的地步,只是打蛇不死,反遭其噬,不将他们整治服帖了,日后怕会留下祸患。所以,依孤的意思再等等,再等等吧。”

    魏征、马周互视一眼,皆轻叹一声,不再相劝。

    李沐转向一直在边上看热闹的韩仲良。

    “韩相。”

    “臣在。”

    “回购田产的钱财可准备妥当?”

    “回殿下,杭州府已经储备银币三万万枚,折钱六千万贯。另外皇家银行储备了三千五百万贯。”

    李沐蹩了下眉头问道:“银行怎会如此少的储备?”

    韩仲良答道:“从新政消息泄漏之后的半年间,各州有近五千万贯的钱财放贷出去。如今田产暴跌,持田产者不忍贱卖,借贷出去的钱,只收回不足三成之数。”

    李沐道:“魏公、宾王,你们听到了吧?五千万贯的借贷,只还回来不到三成之数,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田产还在世家豪族的手里。看来还得再压压地价,一来可减轻现钱收购田产的压力,二来令世家豪族抛售手中田产。”

    魏征、马周沉默不语。

    李沐自言自语道:“看来还得再压压地价,一来可减轻现钱收购田产的压力,二来令世家豪族抛售手中田产。”

第694章 调息令的威力() 
“韩相,责令杭州府造币坊,继续加快速度赶制银币,另外加紧回收借贷出去的钱财,若遇赖帐者,可效仿史暕之法处置,先拘捕,后令家人拿钱赎买、没收抵押物。”

    “臣遵命。”

    “魏公替孤传令,令各州折冲府向各县分行派驻有力之一部,护卫银行。”

    “臣遵旨。”

    “苏将军。”

    苏定方上前几步,揖身道:“臣在。”

    “即日起,配合韩相,收回借贷出去的钱款,另外,没收史暕家宅及他所抵押的田产,对外拍卖,呃这事,就让孙福去办吧。”

    “臣遵命。”

    。

    世家豪族确实是在观望。

    调息令的威力让他们苦不堪言。

    但调息令并无违规之处。

    因为调息令只对发布之后的还存在的借贷有效,也就是说,只要你还了贷款,调息令就影响不到你。

    所以,世家豪族找不到可能指摘的地方。

    造反?他们不敢!

    都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世家豪族穿着鞋,而且还是举世无双的名牌鞋。

    这就局限了他们可以使用的对抗方法。

    他们不能以全族数千甚至数万人的命去开造反这种玩笑。

    在看到史暕被拘押之后,他们的脸上都有了笑意。

    史暕,那可是韦贵妃的亲外孙。

    有陛下这支脚踏着,看李沐怎么应对。

    只要史暕之事,李沐松了口,那么事情就好办了。

    关系嘛,在江湖里混,谁没关系?

    世家豪族最不缺的就是关系。

    特别是韦贵妃突然离京回洛阳省亲,这给了他们无限的遐想。

    京兆韦家,那可是千百年的贵族啊。

    加上一门两妃。

    真当是贵不可言啊。

    世家豪族的眼睛紧盯着,仗着家底死抗着,就是不卖田产。

    可今天,史暕的宅子和田产被拍卖,而李世民却无一丝动静。

    而每家都被皇家银行带着神机卫士兵上门要债。

    这让本来满怀希望的世家豪族,如同被一盆北冰洋的海水从头直淋到了脚。

    心中那是拔凉拔凉的。

    更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击溃了他们心中所有的抵抗意识。

    就在这一日,耸人听闻的大批良田被抛出来。

    一时间,京畿地价飞流直下三尺。

    仅仅一天时间,良田价格就从二十五贯,直接击穿了二十贯的生死线。

    问题是,没有多少人接盘。

    高额的利息,如同吞噬财富的巨兽。

    所有世家豪族都缺现钱,能借的亲戚朋友全借遍了。

    可以说,整个长安,除了李世民的内帑、民部国库和皇家银行之外,已经找不到有钱的地方了,可上面三处的钱岂能轻易借给世家豪族堵窟窿?

    没有接盘,造成的后果就是卖的人更多。

    都怕卖不出,砸在自己手中。

    这种恐慌的抛售如同瘟疫般向四方传染。

    三日之后,已经扩散到了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

    七天后,基本已经漫延、辐射至大唐各州县。

    长安的地价也已经低至十五贯一亩。

    这个价位,只在隋末大乱时,才有过。

    田地市场即将崩盘。

    各地的骚乱此起彼伏,好在这中间没有多少百姓参与。

    因为这事与百姓利益基本没有损害,反倒是成就了相当一部分如张老蔫那样的农民。

    朝野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无数的弹劾奏折飞向政事堂。

    饶是想看李沐笑话的李世民也坐不住了。

    他没有预料到这件事的后果会如此严重。

    原本只是想遏制新政,逼迫李沐认输。

    可被李沐临时改变新政施行区域,摆了一道。

    如今天下将乱,这显然已经超出了李世民的容忍限度。

    他紧接召见李沐,会同三省主官共商应对之策。

    “李沐,你干得好事!”承庆殿中,李世民暴怒地一摞子奏折掷向李沐。

    李世民已经顾及不上帝王的礼仪了。

    李沐抬脚轻轻闪过,这殿中,恐怕也只有他敢闪避天子的投掷了。

    房玄龄赶紧上前劝道:“陛下息怒,虽说局面不堪,可毕竟还没有糜烂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臣以为,此乱起因在于调息令,只要废止调息令,局面就会迅速扭转。”

    岑文本和刘洎上前奏道:“臣等附议。”

    李世民和房玄龄三人的目光皆看向李沐。

    他们都明白,废止调息令,只有李沐可以决定。

    “陛下息怒。”李沐拱手道,“据臣所知,各州骚乱皆是因调息令导致损失的世家豪族所指使,寻常百姓并未被裹挟其中。陛下之前也一直忧心世家豪族势力太大,以至于在民间对抗朝廷政令之事频发,何不趁此机会,毕其功于一役呢?”

    李世民怒目圆睁,“荒唐,今时天下纷乱,就算灭了世家豪族,可江山社稷不稳,又有何用?你这是本末倒置你你不可理喻。”

    房玄龄也道:“摄政王殿下想必知道,沉痾不可用猛药。世家豪族并非我朝才有,它们存在了千百年,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可遏制但不可铲除,正如陛下之前做的一样,令它们在民间存在,不入朝堂便是。如今殿下欲毕其功于一役,正如对病入膏肓者用猛药一般,可能病治好了,命也没了。故臣恳请殿下,给他们一条生路,也给大唐天下一条生路。”

    房玄龄的话令在场所有人点头颌首,可谓是老成谋国之言。

    可偏偏遇到了李沐这个混不吝的,不吃他那一套。

    “陛下,臣从没有要置世家豪族于死地的意思,从前没有,现在也没有,以后更不会有。想必诸公也听说了,孤纳博陵、清河崔女为侧妃之事吧?所以,房公所说放他们一条生路,显然是太夸张了些。”

    李沐转身对房玄龄道:“孤虽然读书少,但沉痾不可用猛药的道理,还是明白的。时局也远没有房公、岑相、刘相认为得那般不堪。如今在各州闹事的,无非是一些小门小户罢了,但凡关中四姓、五姓七望和各地大士族皆无参与的迹象。”

    顿了顿,李沐暗中留意了一眼,三人的神色。

第695章 有时动手比动口更有说服力() 
ps:感谢书友“帅气的过哥”、“书书电”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孤说这些,是想向诸位说明,只要不把世家豪族逼入绝境,他们没有那份起事造反的决绝。放着奢华荣耀的日子不过,去造反做逆臣?诸位太想当然了吧?”

    说到此处,李沐返身对李世民道:“陛下勿须耽忧,臣早已备有应对的方略,最多一个月,各地乱象便会偃旗息鼓,绝不会造成不可收拾糜烂之势。”

    李世民有些茫然地看向房玄龄等人。

    他无法理解李沐的话,但他可以听懂李沐最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