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永济渠东,清河崔氏,也一样上演着这一幕。

    只是与博陵不同的是,清河崔氏族中的异议几乎与田产无关。

    清河崔氏,一样要追溯到东汉。

    崔业的八世孙崔密,率族南迁。

    崔密有两子,一子特出名——崔琰。

    崔琰也有两子,崔谅、崔钦。

    崔谅为晋中书令。

    由此逐渐蔓延开来。

    直至北朝,清河崔浩历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

    只是到了如今,一样被皇帝忌惮、遏制。

    所谓唇亡龄寒,崔杼唯崔尚马首是瞻,这就是其原因之一。

    抱团取暖嘛。

    “雍照兄,你与崔尚一起为了当朝摄政王出了不少力,可如今博陵已经送女入了王府,来日至少一个摄政王侧妃是跑不了了,可我们呢?”

    “就是,我们出力不比博陵少,风险担得不比博陵少,到头来,便宜全让博陵占了。世人还道清河崔氏无女呢?”

    “依我看,咱也得送一女入王府,不遑多让,以使博陵专擅于前。”

    崔杼听得是头都快炸了,他早已解说的是口干舌躁。

    可架不住这七嘴八舌啊。

    幸好崔杼也有叔父,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这世道,谁家没一、二老者当镇宅之宝啊?

    崔逞是崔杼叔父,只是崔逞无子,仅有三女,皆嫁于其余四姓人家。

    崔逞在清河份量极高,一是辈分高,二是与其余四姓皆有姻亲。

    所以,他的话语权仅次于家主崔杼。

    此时,崔逞开口道:“杼儿啊,你族兄弟们说得对啊,我清河崔氏打有记载起,便显赫于博陵,至北齐方被博陵追至平起平坐,到后来反倒是被博陵压了一头。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追平的机会,却被你轻易放过,杼儿有过啊。”

    崔杼一门子的官司,“叔父容禀,当日崔尚与李沐约定婚事之时,李沐尚未封王,仅仅是一个五品交通监正。当时崔尚用意,无非是想延揽李沐,以化解直道股份危局。原本是想嫁郑氏庶女,不想李沐不仅拒绝,还当着众人的面,羞辱了郑之桓,说道要接回去作侍妾。崔尚这才动了嫁嫡孙女的念头。侄儿并非有意让崔尚专擅于前,还望叔父明察。”

    崔逞点点头道:“如果真如你所说,那倒真怪不得你。只是如今李沐已是摄政王,离那至尊之位仅一步之遥,如果让博陵得逞,清河将自此沦为博陵从随,杼儿何以应对啊?”

    崔杼为难道:“叔父啊,侄儿心中明白叔父和诸位兄弟的意思,可如今李沐已经窜升至摄政王尊位,我清河崔氏若再上赶着送女入王府,与博陵女争宠,岂不令天下人嗤笑?”

    “糊涂。”崔逞厉声训斥道,“天下人嗤笑的永远是失败者,若你一辈子都屈居崔尚之下,那才真正令天下人嗤笑。”

    此时有人站起身来,对崔杼道:“雍照兄若无嫁女之意,弟家中嫡孙女如今已是二八之年,可送入王府,为清河崔氏出一份力。”

    被这么一逼,崔杼为难了。

    这哪是为清河崔氏出力啊,分明是想抢自己的家主之位啊。

    其实事到如今,谁心里都清楚,如果李沐真有一日面南背北,那送入王府的至少是皇妃。

    那么,谁家送女儿入王府,就等于谁家日后有了染指家主之位的资本。

    利益面前,没有父子之情,更勿论兄弟之义了。

    何况是族兄弟。

    崔逞见崔杼还在犹豫,倚老卖老地说道:“杼儿若听从诸人的意见,那么就留你堂弟送女入王府吧。”

    崔杼无奈之下只得应承,“叔父放心,侄儿这就回家与内子商议,最迟早日便给叔父和诸位兄弟一个答复。”

    崔逞这才缓和了脸色,点了点头。

    崔杼道:“只是卖地之事?”

    崔逞挥挥手道:“你只管回去筹办送女入王府之事,卖地之事不必再议,看博陵如何行事便可,博陵若卖,清河便卖,博陵不卖,清河一寸不售。”

    “侄儿遵命。”

    。

    崔杼满脸愁容地回到家中。

    正好妻子卢氏与儿子崔亮在堂屋说话。

    卢氏乃范阳卢氏嫡女,说起来,与被李沐下令当场诛杀的卢挺,是族兄妹。

    五姓之间,嫡子女基本不外嫁,皆在五姓中通婚,这是惯例。

    见崔杼愁容不展而来。

    卢氏与崔平亮赶紧起身。

    “见过夫君。”

    “见过阿耶(父亲)。”

    崔杼随意地摆摆手,坐下来,叹了口气。

    “父亲可是为了出售田产之事烦忧?”

    崔杼抬头看了一眼妻子和儿子,将祠堂中发生的事,述说了一遍。

    崔平亮和卢氏听闻,脸色皆变。

    特别是卢氏,直接就说道:“夫君此事万万不可,五姓嫡女,世人难求,岂能如此腆着脸地送入王府,而且只是侧妃。几年前,当今圣上欲娶郑氏女也妃还不得呢。”

    崔杼苦笑道:“你说得是轻巧,可笑那崔道固还争着要送他家嫡女入王府呢。”

    卢氏一愣道:“真有此事?”

    崔杼道:“摄政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谁也说不准那天就坐上那位置,崔道固这是想凭女争宠,图谋家主之位罢了。”

    卢氏听了一激零,马上改口道:“这可万万不能让他得逞,既然如此就让颖儿去吧。”

    不说崔杼了,连崔平亮也目瞪口呆。

    母亲这改变也太快了些吧?

    再怎么说,他这个当父亲的都没有表态呢,做祖母的就定下了?

    崔杼歉然地看了一下儿子,“亮儿啊,此事为父可能要对不住你了,也要委屈颖儿了。原本为父还想为颖儿寻一门好亲事,如今看来哎。”

    崔平亮能理解父亲,父亲膝下只有自己一子,而自己已是不惑之年,却至今只有二女,无男丁。

    崔杼的家主之位本就不稳。

    这个时代,男丁代表着传承,崔杼想把家主之位传承下去,便须得儿子生儿子,也就是说有孙子才行。

    否则,女子是不能承嗣,偌大的家业,只能拱手让人。

    如今,堂弟崔道固借送女入京之事,意欲染指家主之位。

第652章 新政待发() 
父亲有断臂求存的念头,也在情理之中,只是要委屈颖儿了。

    崔平亮如此想着。

    见崔平亮沉默不语,崔杼有些难受,哽咽道:“为父知道,你心中不舍,为父何尝不是这样?可这关系到家族利益,不得不如此啊。”

    崔平亮见父亲哽咽,连忙道:“父亲不要难过,孩儿只是在想,如何去说服颖儿母亲。”

    此时突然一个女声传来,“不必劳烦父亲,母亲那儿,由孩儿去劝说就是。”

    “颖儿。”堂中三人异口同声地惊呼道。

    “颖儿见过祖父,见过祖母,见过阿耶。颖儿愿去京城,请祖父、祖母和爹爹不必烦心。”

    崔平亮急道:“颖儿可知,此去哎。”

    “爹爹不必担心,孩儿想那崔秀能去,孩儿自然能去。与其将一生托付一个平庸之人为正妻,不如嫁与一代摄政王为侧妃,何况还能解祖父一时之难,孩儿不委屈。”

    崔杼满目含泪,“好,说得好!真是好孩子!”

    卢氏突然道:“既然颖儿答应了,何不明日便动身入京。颖儿放心,祖母会为你多多准备嫁妆,绝不使你丢脸便是。”

    崔平亮眉头轻皱,只是毕竟是母亲,不敢出声。

    崔杼道:“不急。虽说颖儿应下,可李沐却未必肯接受。”

    卢氏一听,尖声道:“什么?我五姓女嫁于他仅为侧妃,他还敢拒绝?”

    崔杼狠狠地瞪了卢氏一眼,可不敢训斥。

    倒不是崔杼畏内,毕竟卢氏身后站着范阳卢氏。

    “摄政王年少,自然性情浮躁,这要是万一开口拒绝,我清河崔氏的名声就算是丢尽了。”崔杼对崔平亮道,“不行,我得去找崔尚商议,你准备马车与我同去。”

    崔平亮迟疑道:“父亲劳累了一日,要不改作明日一早出发?”

    “不,现在就走。”

    。

    崔杼父子出现在崔尚面前时。

    崔尚刚刚完成了族会之后,第一批田产的抛售。

    他对崔杼父子的到来,有些莫名其妙。

    本来嘛,时间紧迫,该说的在路上都已经说了,崔杼这个节点,正应该动员族人,赶紧卖地才是。

    “雍照兄,你这是?”

    “宗尹兄有礼。哎一言难尽。”

    见崔杼欲言又止,崔尚还真担心有大事发生,“请,请。雍照兄屋里说话。”

    进屋之后,崔杼没有心情寒喧,直接将祠堂族会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向崔尚述说了一遍。

    崔尚听了,眉头直皱起来。

    说真心话,崔尚自然是不想清河崔氏也送女入王府的。

    这对自己、崔秀和家族无形都是一种压力。

    可二崔交好多年,如今崔杼遇到难处,能实话实说,来求助于自己,那就不能让崔杼寒了心。

    如果真因此事破坏了清河与博陵多年的关系,不但对于李沐会有损害,而且以博陵一族对抗其余四姓,恐怕独木难支。

    “雍照兄此来,可是要为兄的做些什么?”崔尚切切问道。

    见崔尚不为己甚,崔杼心中一定,“为弟此来,是想求宗尹兄随弟送孙女入京。弟自知所求有些不妥,还望宗尹兄勉为其难,以解杼燃眉之急。”

    崔尚知道这话不夸张,崔杼面临着族人的围攻,若不以送女入京来维持势力平衡,家主之位岌岌可危。

    崔尚更知道崔杼此来的用意,一是以此向自己袒陈心迹,不至于使得两家因此事而疏离,二是李沐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以清河的名望,若遭拒绝,这脸可算是丢到姥姥家了。崔杼挟裹着自己去京城,以此来壮大行色。

    想到此处,崔尚一咬牙,“也罢,老夫陪雍照兄再走一趟,也就是了。”

    崔杼闻言大喜,“宗尹兄这份情,杼谨记心中,日后,绝不负宗尹兄。”

    “只是不知道雍照兄对抛售田产之事,进行得怎么样了?要知道进京见了摄政王,若是问及,答不上来,那就说不过去了。”

    崔杼道:“之前我与族老们已经商议过了,只要宗尹兄这边一抛售,清河便会效仿,绝不落博陵之后。同时杼还会令犬子回清河督办此事,宗尹兄放心就是了。”

    “那就好,那咱们这就动身?”

    “动身!”

    。

    元月二十三日。

    李沐会同魏征等人谋定而后动。

    明日就是颁布新政的时间了。

    前天,李沐还去了英国公府,向李勣吐露了自己改革的计划。

    得到了李勣的认同和支持。

    由此,李沐军中三大帮手李靖、李勣、李沂,全部都已经说通。

    今日,李沐一早入宫,向李世民禀报明日颁布新政的奏请。

    李世民当时的脸色变得异常地古怪。

    而刘洎更是张大了嘴巴。

    他们无法理解,如今十天过去,各地争抢田产更烈,田产价格又上涨了六成。

    这种情况下,李沐怎么会有自信继续施行新政。

    只是,李世民没有任何理由阻止李沐。

    等李沐离去之后,李世民阴沉着脸,问刘洎道:“刘相,为何李沐还会施行新政?”

    刘洎也不头雾水,“臣不知。”

    “会否是各地出了差池?”

    “不,不可能,臣昨晚还陆续收到各地世家豪门的消息,都称收购田产很顺利,并未遭到任何阻止和阻挠。”

    “这就奇怪了。”李世民来回踱起步来,“李沐明知是坑,还往坑里跳,他究竟图什么?”

    刘洎思忖了一会道:“不管李沐何图,只要田产被争抢,价格暴涨,李沐新政就会遭到各地抵制,从而酿起冲突。如此,陛下的目的就达到了。”

    确实,李沐减免农税新政,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土地价格平稳,最好是维持在一个低位,这样才能使得普通百姓可以买得起。

    如果被各地世家豪门控制了绝大部分田地,那么减免农税,得益的就仅是世家豪门,这与李沐的本意截然相反,新政也就从根子上失败了。

    不仅如此,普通农户还将因此而遭受重大损失。

    因为土地数量是固定不变的,一旦世家豪门控制了绝大多数的土地。

    那么普通百姓手中的土地就少了。

第653章 崔杼献女() 
ps:感谢书友“青萍之末”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不管百姓是见钱眼开趁田产涨价,高价卖了,还是原本就没有,无田可卖。

    世家等控制了土地价格之后,回过头来,无非两种处置方法,一是再加价卖还给农户,二是囤积起来,雇佣百姓为其种植。

    这样就可以控制大唐整个粮食市场了。

    民以食为天,就算百姓可以去工坊做工,可赚来的工钱还是得买米吃不是?

    当粮食价格暴涨,原本一文一斤变成五文一斤,甚至十文一斤时,恐怕一日的工钱,只能买到一斤米了。

    如此一来,谁还会去工坊做工,势必都反流回去种田,以裹饱腹。

    可田地都集中在世家手中,怎么办?

    还得加价从世家那买回。

    不买也行,再去附从世家豪门,成为他们的佃农,接受压榨和盘剥。

    如此,世家豪门的势力便回重新膨胀起来。

    一切又重新回到原点,甚至比原先更不堪。

    在李世民和刘洎的推算中,李沐此次肯定是输了,输定了。

    所以,李世民才首肯了李沐的奏请。

    只是此刻李世民听了刘洎的话,皱眉道:“朕心中有种不详的预感,只是不知道何处不对。”

    刘洎又仔细地想了想,突然道:“臣每一步都核实过了,唯一可能出错之处,就是李沐至今未呈上明日要颁布的新政详本。”

    李世民蹩眉问道:“刘爱卿的意思是,李沐会变动新政条款?”

    “这臣以为确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