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2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相当初,兄弟二人在凉州时,就是用这个方式赚取了第一桶金。

    虽然被朱邪克勒分了点脏,但两兄弟还是屁颠屁颠的乐。

    为此,李沐还挨了杨氏一巴掌。

    回想起来,那是浓浓的亲情啊。

    “咣。”破锣的声让人忍俊不禁。

    这哪是谈判场所该有的声音,简直就是菜场中小贩的吆喝。

    刘洎随了来自宫墙内外的鄙视,心中苦不堪言。

    “若双方无异议,谈判开始。”

    喊完这句话,刘洎迅速撤离,躲到了李沐的身后。

    按品阶,他和岑文本有资格坐在李沂那一排中。

    李沐突然站起身来,让所有人一惊。

    李靖、李勣互视一眼,跟随着起身。

    李沐遥遥向李世民躬身长揖道:“臣恭请圣安。”

    李靖、李勣随着行礼道:“臣等参见陛下。”

    于是,无论台上还是台下,皆跪倒了一片,向李世民行礼。

    没有人觉得李沐突兀,反而对李沐的行径十分赞赏。

    无论接下去李沐会走到何种程度。

    但至少在现在,李沐是臣,李世民是君。

    既然君臣有别,那就必须恪守臣道。

    李沐这一动作,使得在南北两群官员对李沐的印象颇好。

    李世民眼神闪烁,停顿了好一会才道:“众爱卿平身。”

    长孙无忌抽着嘴角冷笑,他自然能看懂李沐的意图,只是在心里腹诽,雕虫小技罢了。

    “李沐,既然你要和谈,何不让老夫看到你的诚意?”长孙无忌在城楼上大声说道。

    李沐坐回椅子,方才抬头问道:“阁下何人?”

    长孙无忌怒道:“老夫当朝太尉。”

    李沐遂起身拱手道:“见过太尉。孤这就不明白了,按朝廷律例,就算是太尉,在亲王当面,也得行大礼。本王乃陛下钦封吴王,难道太尉不认可陛下对本王的册封?亦或者是太尉觉得本王受不得太尉大礼?”

    长孙无忌突然发觉自己入了李沐的套了,虽说双方敌对,可问题是李沐的王爵确实没有被削除,太尉之位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依旧是臣。

    况且,既然是双方谈判,那就算二人不共戴天,在此时也得以礼相待,自己一把年纪了,竟不如一个稚子懂礼,无形之中输了一着,弱了气势。

    李沐含笑道:“陛下,臣听闻,礼部尚书王珪曾上奏说,三品以上的官员皆已是垂暮之年,可在路上遇到幼年亲王,却都须下车,行大礼以示恭敬,这是不是违背了礼仪的标准。而陛下当时答道,你们自己的地位尊贵了,就轻视亲王吗?然而人的长短,不在老少,又怎能以年龄判别呢?敢问陛下,可有此事?”

    李世民微微颌首道:“朕记得,确有此事。”

    李世民的认可,将长孙无忌逼到了墙角里。

    满朝文武因被圈禁了近一个月,而憎恶于长孙无忌。

    面对着所有官员的鄙视眼神,长孙无忌心不甘情不愿地哼了一声。

    向李沐躬身行大礼道:“老臣参见吴王殿下。”

    李沐哈哈大笑道:“太尉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否则就算是老而弥坚,也不过是浪费口粮的蠹虫老贼罢了。”

    长孙无忌闻言气得想喷血,奈何李沐所言并无失礼之处。

    若是立马翻脸,无疑自认是那蠹虫老贼。

    只能强压着喉咙处的不适,喝道:“吴王殿下,既然今日是谈判,休要扯东扯西,还须回到正题才是。方才老夫说了,殿下若真想和谈,何不撤去围城之兵,显示出你的诚意来。”

第612章 别开生面的谈判(二)() 
李沐含笑应道:“太尉此话有失偏颇,本王围而不攻,便是最大的诚意。现在需要太尉显示些诚意来,以本王看,太尉若是令宫中十几万大军放下武器,可显出太尉的诚意来。”

    长孙无忌怒极反笑,“尔不过是一乱臣贼子,得陛下宠信,方有王爵之显。”

    李沐回道:“尔不过一跳梁小丑,蒙陛下错信,方能挟天子以令诸候。”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屏息凝气。

    李世民的脸色也有不虞。

    长孙无忌的行为和意图,早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可此事无人说破,李世民也是投鼠忌器,一直没有下诏定长孙无忌谋反。

    唯一的一封密旨,在李沐的身上。

    被李沐用来平定城中局势。

    可问题是,如今皇帝就在长孙无忌身边。

    密旨自然没有皇帝本人来得有效力。

    所以,李沐此言,直接将矛头指向了李世民,如果李世民表态长孙无忌不是叛逆,那么李沐便会有假传圣旨、诬陷当朝太尉之嫌。

    这罪名可大可小,就看实力了。

    好在李沐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实力,所以才有了此放肆之语。

    果然,李世民虽然脸色不虞,可就是闭着嘴不说话。

    长孙无忌不好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逼迫李世民,只能咬碎牙,往肚子里咽。

    李沐没有趁胜追击,反而给了长孙无忌一级台阶下。

    “本王倒是有个提议,不知太尉可愿一听?”

    长孙无忌嗡声道:“殿下请讲。”

    “你我同时罢兵如何?”

    李沐的提议简单直白,无一丝拖泥带水。

    引得所有官员的点头。

    李世民也希望如此。

    这样他便是最大的受益者。

    可长孙无忌不干,双方真言和了,他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唯一得到的很可能就是身首异处。

    试问,长孙无忌能答应吗?

    就在长孙无忌沉默的当口。

    李世民突然开口说话了。

    “朕以为,吴王所谏甚好。朕知道太尉心系家国,自然能体恤朕的难处。故朕有一提议,双方罢兵之后,一切维持现状,双方都不得以任何理由追索对方,当然,也包括朕在内。此议吴王、太尉以为如何?”

    李世民的话引得城上城下一片叫好声。

    可按道理,做为皇帝,在今日谈判中是为裁判的角色,如今裁判下场亲自踢球了。

    这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要么答应,要么拒绝。

    拒绝你得背上抗旨的罪名。

    长孙无忌为难了,他明白李世民的急不可耐。

    也听懂了李世民的意思,确实李世民这个提议还是有维护他的。

    一切保持现状,就是说所有参与叛乱的官员,将那不被追究,且官职不变,这其中也包括他长孙无忌。

    可长孙无忌心中深知,自己无论在李沐那,还是李世民那都已被视为死人。

    太尉之职虽然尊贵,但只是个虚职。

    自己之所以能掌控整个朝堂,关键在于皇帝的信任和放权,加上自己多年培植势力所至。

    可现在失去了李世民的信任,若和谈成功,恐怕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李沐一脚踩进泥里。

    然后轻轻一碾,如同碾死一只臭虫一般。

    长孙无忌犹想不应该,可刚想开口,就迎上了李世民犀利的眼神,长孙无忌心中一惊,李世民自从被自己圈禁起来之后,从无如此与自己针锋相对过。

    长孙无忌向左右一看,正好对上了尉迟恭的眼神。

    尉迟恭冷冷地看着自己,如同看着一个死人。

    长孙无忌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没有尉迟恭的拥护,长孙无忌已经感到独木难支。

    虽然之前已经将宫中左羽林的军权交给了梁仲业。

    可尉迟恭从城外带了数万大军撤入宫中。

    兵力与左羽林实力相当。

    况且,梁仲业是降将,未必能掌控得住左羽林这群天子扈从。

    也就是说,在不经意之间,宫中的权力格局已经发生彻底改变。

    李世民迟迟没有发动,或许是顾忌到宫中嫔妃和皇子公主们的安全,亦或许是真想给自己留条活路。

    只是,这还有用吗?

    想到这,长孙无忌的脸上显出一丝苦笑,他心里明白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如今得罪了两方,自己夹在中间,无疑是被李世民当作了弃子。

    虽然败局已定,可长孙无忌不悔。

    为了满门血债,必要亲手断送这李唐天下,否则以何面目去见自己那十几个冤死的儿孙?

    话到嘴边,长孙无忌便改口了。

    “既然陛下心中已有决断,臣遵旨便是。”

    长孙无忌松口,令城上城下官员大松一口气。

    如此一来,剩下的分岐就不大了。

    无非是小部分人的升迁和罢黜而已。

    只是长孙无忌突然呵呵一笑,转过身来向李世民道:“臣还有一请,望陛下恩准。”

    “太尉讲就是了。”

    “臣欲向吴王和神策卫大将军询问一事。”

    “准。”

    长孙无忌回过身来,冲李沐大声道:“老夫想向吴王殿下和神策卫大将军询问有关小女长孙明月之下落,还望吴王殿下和大将军如实相告。”

    李沐心中一惊,回头看了一眼李沂。

    李沂猝然闻听,也是一头雾水。

    官方的通报中,长孙明月已经在李怀道血洗太尉府时不幸遇难了。

    此事早已有了定论,此时长孙无忌当着皇帝和文武百官,突然说起此事,并直言“下落”二字,显然已经知道内情。

    李沂向前凑到李沐耳边,“大哥,如何应对?”

    李沐来不及细想,只能答道:“不管他怎么问,你一口咬定长孙明月已经遇难便是了。”

    说完,李沐起身道:“太尉此话让本王疑惑,令爱当日已经遇害,今日太尉重提此事,究竟是何居心。”

    长孙无忌呵呵一笑,“老夫令仵作查验过当日被烧焦的两具女尸,年龄皆已过摽梅之年,老夫虽然不知道大将军为何指鹿为马,但可以肯定,小女并未在当日遇害。”

    这话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李沂,虽然没有指证李沂图谋不规,但话中意思已经很明白,那就是李沂作了假。

第613章 别开生面的谈判(三)() 
李沂闻听,上前一步,站在李沐身边,喝道:“太尉此话何意,某有何理由谋害会宁县主?又有何理由向朝廷、向太尉隐瞒会宁县主活着的消息?”

    长孙无忌摇摇手道,“大将军误会了,老夫怎会指认大将军谋害小女呢。当初陛下替小女与大将军指婚,论起来,小女该是大将军发妻才是。只是,老夫却听闻,小女此时已经流落至江南,这就让老夫不明白了,当初大将军是如何认定小女遇难,而小女又是如何出京至江南的?还望吴王和大将军给老夫一个解释。”

    李沐有些头晕,李沂更是无言以对。

    长孙无忌突然厉声道:“小女的婚事,乃陛下所赐。李沂,于公于私,你都不该私下将长孙明月送于李沐,兄及弟媳妇,罔顾伦理,私苟野合,天人共愤,你二人安敢欺君乎?”

    于是,城上城下一片哗然。

    长孙无忌的指责,在这个时代是相当严重的。

    这违背了圣贤的教化,直接上升到君臣、人伦、纲常的地步。

    李沂是实心眼,一时心急,没有记起李沐打死不认的叮嘱,而是沉声道:“太尉如此构陷,可有证据?”

    长孙无忌道:“老夫得知长孙明日如今正在越州,这便是证据。”

    李沂有些傻了,他相信长孙无忌说的应该是真的。

    长孙明月确实是被他暗中送出长安,去江南的。

    可长孙明月为何没有去投李沐,而是了无音讯,这让李沐、李沂都想不明白。

    而现在,长孙无忌以此指责兄弟罔顾伦理,想必已经与长孙明月联系上了。

    李沐此时也组织不起有效的应对。

    只是应付道:“长孙明月如何逃脱当日险境,又是怎么去了江南,本王确实不知,太尉若以此来构陷本王和大将军,还请拿出确凿证据来。否则莫怪本王以诬陷宗亲弹劾太尉。”

    长孙无忌嘿嘿一声,没有理会李沐。

    而是转头厉声对李沂喝道:“李沂,你深受皇恩,却与李沐勾连,攻长安围皇城,是为不忠;你明知李沐是害死你父亲的凶手,不思报仇,反而狼狈为奸,是为不孝;陛下亲自赐下的婚事,你竟将发妻拱手让人,是为不义。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有何颜面立足于朝堂之上?臣恳请陛下将李沂治罪,以维护朝廷的体面。”

    李沂面色惨白。

    李沐暗道不妙,原来长孙无忌的攻击方向并不是自己,而是李沂。

    养父李英节的死,一直是个悬疑。

    究竟是不是被谋害,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而无论结果如何,这都将成为李沂心中的一根刺。

    李沐一直以兄弟之情,努力去持平这道裂痕。

    另一面,李沂也在作相同的努力。

    至少,到现在为止,兄弟俩人看起来是兄友弟恭。

    可二人心里都明白,这件事一日不水落石出,这道裂痕便一日不可弥补。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关键是长孙无忌今日将此秘密,当着皇帝和众官员的面,捅破了。

    有些事,如果不说破,就无妨。

    可一旦说破,就不能回避。

    就象长孙无忌说的杀父之仇和兄及弟媳。

    这无论在李沐心里,还是在李沂心里,都是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在这个时代,订婚远比正式成婚更具有法律效应。

    何况还是皇帝亲自证婚,无论长孙明月与李沐之前有多少纠葛,从订婚的那一天起,她就是李沂的妻子。

    任何理由,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李沂一是顾念兄弟之情,再则确实同情长孙明月的遭遇。

    这才下了决心,放长孙明月远走高飞。

    原本这是件好事,可一旦被公之于众,就成了一世的污点。

    这对于一个实心眼的少年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因为他过不了自己心坎这一关。

    就在李沐、李沂被这杀人不见血的刀深深刺中时。

    李世民恼了。

    他不是对长孙无忌离间李沐、李沂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