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求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
事实也是如此,大军登城墙的这段时间,几乎没有遭遇多大的抵抗。
城墙上的守城器械大部被炸毁,守军也是死伤惨重,活着的早已乱成一团,哪还有丝毫地抵抗意识。
尉迟恭并没有在炮击停止前,向城楼上派出援兵。
他浸淫沙场多年,能看明白,这些没有经历过炮击的士兵派上去,就是送死,根本无济于事。
尉迟恭确实是个沙场老将,懂得避人之长。
他的作战思路就是等待李沐大军登上城墙之际,在城墙上进行决战。
到时敌我胶着,火炮便没有了用武之地。
这是他这些日子以来,经过深思熟虑后,想出来应对李沐火炮的方法。
见李沐大军已经在城墙上冒出人头,尉迟恭下达了反攻的命令。
于是,一场血战爆发了。
双方士兵用着最恶毒的方式,尽可能地杀伤对方。
进攻的初登城墙,虽然体力有所消耗,但士气正盛。
防守方虽然士气有所下降,但好在以逸待劳。
这注定是一场消耗人命的血战。
第603章 李沐的战术(一)()
而此时,朝堂上一样上演着同样血腥的一幕。
只不过城门上是搏杀,而朝堂上却是屠杀。
数十官员被杀,上百人被抓。
房玄龄、李道宗等人死死地护在李治和李世民向前,不肯退让一步。
高士廉更是站在了房玄龄、李道宗之前。
李沐已经在攻城了,尉迟恭、程咬金的离去,让长孙无忌心中失去了一些底气。
他明白,今日如果不完成政权的更替。
那么自己就无法对城中军队朝廷有效控制。
这意味着,只能靠南衙不到十万的禁军和数十万刚刚征召不久的新兵,抵抗城外李沐三十万大军。
这样的后果,不言自明。
朝堂中还站立的官员几乎都是自己的心腹和追随者了。
挡在最前面的是自己此生最敬仰的舅父——高士廉。
不得不做出抉择了。
长孙无忌阴沉着脸,走到高士廉面前。
“扑通”一声跪在高士廉面前。
令高士廉非常诧异。
难道长孙无忌知道错了,想悔过?
勿容置疑,高士谦心中确实希望如此,如果长孙无忌此时真降了,高士廉会马上调转方向,
向李世民跪求,宽恕长孙无忌。
甚至高士廉愿意用自己的命去换长孙无忌一条命。
看着面前这个从稚子就被自己收养的外甥,高士廉泪眼婆娑。
长孙无忌跪下之后,向高士廉郑重地叩了三个响头。
高士廉心都快蹦出来了,辅机孩儿,你难道真得大彻大悟了吗?
如果真是这样,老夫豁出命去,也要向恳求,放你一条生路。
只是长孙无忌接下来的动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长孙无忌突然起身,从金殿武士手中夺过一把刀来,转身插入了高士廉的腹部。
高士廉惊愕地看着长孙无忌那张狰狞的脸孔。
颤抖地手指指着长孙无忌,“你你。”
长孙无忌躬身道:“舅父,甥儿走到了这一步,已经回不了头了。只能不顾一切地走下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舅父,你挑发了甥儿的道了。”
高士廉的目光开始发散,他目光慢慢地移向大殿之外。
心中明白了,长孙无忌向他叩头,那是在向他诀别。
高士廉突然拼尽全力喝道:“老夫无悔。”
看着高士廉软倒在血泊中,所有官员都噤若寒蝉。
房玄龄已是义愤填膺,他指着长孙无忌骂道:“长孙老贼,你忤逆背主,逼宫犯上,如今再行弑舅暴行,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长孙无忌转过头来,冷冷道:“房玄龄,别以为老夫不敢杀你。”
他举手一挥,武士迅速冲上前去。
将房玄龄、李道宗按压住。
房玄龄硬仰起头道:“长孙老贼,你可知道,李沐已经攻城,若你今日弑君,便是给了李沐勤王复仇的借口?”
长孙无忌呵呵一笑,“老夫知道,可若是今日陛下禅让不成,老夫一样没了下场,与其束手待毙,不如拼死一搏,来得痛快。”
李世民开口道:“长孙无忌,只要你罢手,朕可赦免你。”
长孙无忌打断道:“陛下赦免之词,臣不想听。李怀道血洗臣全家时,陛下若替臣做主,或许今日之事就不会发生。可眼下,说什么都晚了。臣恭请陛下,宣罪己诏,行禅让之礼。”
李世民脸色苍白,听长孙无忌提起李怀道,李世民心中更恨。
长孙无忌明明已经借梁仲业之手,杀了李怀道,却还以此为借口,行谋逆之事。
“朕若是不允呢?”
长孙无忌嗤声道:“臣已经亲手杀了舅父,不介意多背上几条罪名。陛下何不试试?”
李治已经吓得缩到了一边,再无之前为李世民挡身的勇气。
长孙无忌再次手一挥,武士执刀向李治而去。
李世民大惊,他已经信了,长孙无忌疯了,他会做弑君之事。
连忙大喝道:“且慢,朕允你就是。”
于是,一切按照长孙无忌的意思进行下去。
李世民下了罪己诏,宣布退位,将皇位传于太子李治。
之后,长孙无忌、尉迟恭、程咬金三人,被册封为辅政,长孙无忌为首辅。
同时,尉迟恭、程咬金就任左、右羽林大将军,掌控北衙十二万羽林军。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连梁仲业也得到了封赏,被封为千牛卫大将军,掌控南衙禁军。
至此,整个皇城和内苑,皆落入长孙无忌的手中。
李治的登基大典,定在五日之后的吉日。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金光门城墙上的消耗战已经持续了两个时辰。
上万条人命已经转眼逝去。
连李勣这种见惯了鲜血的人,都别过脸去,不忍心见到同袍相残。
可城内指挥防守作战的尉迟恭,却没有发现,本应在李勣身边的李沐不见了,连李沂、李师也不见了。
神机、神策两卫也从城外大军序列中悄悄消失了。
李沐他们去哪了呢?
其实不难猜测,甚至不用猜测,程咬金此时已经看到了神机、神策两卫的踪影。
同是长安西城,在金光门以南百里的延平门前,失去踪影的神机、神策两卫正在列阵。
李沐本就没有将希望寄托于金光门。
这种正大光明的攻城,拼得是双方实力,打得是消耗战,非杀到双方精疲力竭,无法判定胜败。
所以,从李勣攻城的那时起,李沐便按计划转移两卫阵地,至延平门。
在李勣与尉迟恭杀得正酣时,神机卫已经在延平门外架设好火炮。
李沐没有丝毫犹豫,随即下令开炮。
十几轮火炮齐射之后,两卫便向延平门发动了总攻。
没有预备队。
除了李沐身边的亲卫队,连李沂、李师等将领都身先士卒,加入了攻城队列。
李沐没有疯。
李勣十六万大军牵制了城中大部分的兵力。
此时猝然在延平门发起总攻,就算程咬金向尉迟恭求援,调动大军也需要时间。
李沐期望着以声东击西的战术,从延平门打开一个缺口。
长孙无忌在城中征兵近三十万人,这些人野战、攻城不行。
但守城却还是能够胜任的。
第604章 李沐的战术(二)()
ps:感谢书友“legion”、“daphnes”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让这些刚放下锄头没多久的农夫,往城下扔巨石、擂木,抛洒火油、金水。
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是个人只要短暂训练一下就能操作。
可神机卫的火炮改变了这一切,密集的炮击覆盖,将延平门城楼左右数里之间,打成了一个真空地带。
而神机、神策两卫的突破口就定在这数里之间。
面对着六万大军如狼似虎的攻击。
程咬金傻眼了,以往的防守手段此时都用不上了。
他只能一边将麾下将士以添油方式,一队队地往上填。
另一边,向长孙无忌、尉迟恭送信求援。
尉迟恭在闻讯之后,抽调了为数不多的预备队,向延平门派出了三万援兵。
长孙无忌手里没有可用的禁军,新入囊中的羽林军,此时根本无法上战场。
勉强调上去,如果来个阵前反戈,那真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所以,长孙无忌只能将新征召的五万人,调往延平门。
仅仅是半天的功夫,城内话说六十万大军,就这么被分拆开来。
面对两个战场,已经捉襟见肘了。
不过好在求援及时,延平门勉强顶住了神机、神策两卫的全力攻击。
与金光门战场一样,陷入了消耗战。
李沐没有丝毫退兵的打算。
他的目光没有聚焦在延平门的战斗中,而是越过城墙,看得更远。
李沐口中呐呐自语,“苏定方,下面就看你的了。”
其实,西城金光门、延平门两个战场都是佯攻。
真正的主战场,李沐选择在东城春明门。
做这个决定,李沐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以二十二万大军为苏定方的八万人打掩护。
这其中还包括了李沐、李沂的嫡系。
用李师的话说,苏大将军,你家祖坟冒轻烟了。
确实,如果此战功成,李沐入主长安。
那苏定方必为首功,以此功加上拥立从龙之功,那苏定方无疑会成为大唐最具声名的武将。
谁不艳羡?
不过话又说回来。
苏定方麾下八万大军,只有二万人是老兵。
余者皆是入伍才两个多月的新兵。
虽然苏定方如填鸭般地训练他们,可终究时间不长。
加上第一次上战场,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好在,此次北上,军队中的中下级军官,皆出自江南军校。
他们都是从神机卫回炉的老兵。
也是因为这,李沐才下定决心,将主攻交给了苏定方。
未时一刻,东城春明门外。
苏定方下达了攻城命令。
选择这个时间,也是有些讲究的。
午后易困是为其一,吃饱了饭,往往慵懒,提不起劲。
所以,苏定方巳时就埋锅造饭。
其二,过了未时,留给苏定方的时间就不多了。
此时到天黑,只有两个多时辰。
天黑对于攻城方,无疑是不利的。
若到戌时还无法突破,就只能罢兵等待明日再战了。
可意图暴露之后,就再无取巧的可能。
苏定方深知这一点。
所以,他选择未时一刻,做为攻城的时间。
东城没有火炮,只能凭将士的身体去硬抗城上的箭矢。
好在,江南的铠甲足以抵抗城墙上守军的抛射。
将士在冲锋、登高时低下头,只要不是运气特别差,被射中果露在外的小臂、小腿,几乎可以无视守军的箭矢。
当然,象抛石器、床弩这般重武器,基本不在将士的考虑范围之内。
真要被这些杀器击中,那只能算是命该如此了。
苏定方在这次攻城中的指挥风格,与李沐有异曲同工之妙。
八万大军,仅留了两万骑兵戍卫大本营。
其余六万人作三波次,对春明门发动进攻。
而且兵力的部署是渐进式的。
第一波是一万人。
第二波则是二万人。
第三波已经是三万人了。
这种战术的效果其实就是用心理压力去促使守军崩溃。
东城守军原本有八万人。
只是李勣、李沐分别在金光门、延平门发动攻击。
东城守军被调走了三万人。
此时东城仅有五万守军。
五万人对苏定方八万,从兵力上来说应该是足够了。
毕竟有着如此坚固的城墙,占尽地利。
就算只有三万人,正常情况下要挡住六万大军攻城,也不是很难。
可问题是,这五万守军大部分是新兵。
战力强点的军队早已调去支援西城。
于是,在苏定方第一波进攻后,守将不忙不迭地向宫中求救了。
长孙无忌闻讯之后,饶是无军事才能,也警觉中了李沐声东击西之计了。
可西城金光门、延平门战事胶着,想从两处抽调大军根本不可能。
于是,长孙无忌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
那就是令梁仲业率本部人马,加上羽林右卫,前往春明门,解燃眉之急。
这决定确实疯狂,但长孙无忌也没疯到不顾一切的地步。
让梁仲业率本部人马做为督军弹压,这是长孙无忌做出的防备之策。
梁仲业及追随他的三兄弟正为长孙无忌宫变成功,弹冠相庆。
梁仲业成了千牛卫大将军,这可是从三品高官实缺啊。
而三兄弟也得到了实缺,任命为左、中、右郎将。
如今羽林右卫又入己手,如何不志得意满呢?
在得到长孙无忌的出兵命令后,梁仲业奉令出兵。
如果要与李沐面对面交战,或许梁仲业会有些顾忌。
可现在去与苏定方交战,在梁仲业等人心中,丝毫没有纠结之意。
当援军赶到春明门时,守军已经岌岌可危。
若不是梁仲业率部及时赶到。
守军撑不下第二波攻击。
可就算如此,梁仲业所率的右羽林卫,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才将苏定方第二波攻击挡回城下。
看着第二波进攻失败,苏定方的脸色凝重起来。
时间已至酉时,仅剩一个时辰,天色就将暗下来了。
自己这边久拖不下,西城两处战场只能继续鏖战。
否则,西城大军回援,那东城不仅攻不下城,反而会被城中守军反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