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数百府卫集结完毕,值守大门的府卫这才缓缓拉开了侧门。

    伴随着渗人的“吱呀”声响起。

    房玄龄看见一个人头露了出来,连忙上前道:“老夫乃当朝司徒房玄龄,还有一位江夏郡王李道宗,请见吴王殿下。”

    此时,人头缩了回去,一个校尉服饰的人走了出来,“卑职见过司徒,司徒漏夜要找我家殿下,怕是找错地方了吧?”

    房玄龄知道一时说不清楚,只能道:“宫中有大变,老夫和江夏王被人追杀,想进嗣王府暂避,另外还请校尉想法将此消息通知吴王。”

    那校尉听了摇摇头道:“我等奉命值守王府,朝廷事项一概不理。除非吴王有令,否则司徒不能进府,得罪了。”

    说完,回身进门。

    房玄龄急了,急步上前,跟着那校尉进了半个身子。

    校尉为难了,不是说连房玄龄一个老头都推不出去。

    而是房玄龄毕竟是司徒,校尉也不敢轻易得罪啊。

    “司徒,你究竟意欲何为?”

    房玄龄没法子了,“校尉,此事可是关乎吴王成败的关键,若吴王得不到消息,恐怕你担不起这个责任。”

    校尉打量了一下房玄龄,想了想,再探头望外张望了一下,然后说道,“也罢,你且在此等候,我去请示一下,再决定是否准你进府。”

    房玄龄心中一动,连忙道:“且慢,先让老夫与江夏王进府,万一有追兵前来,老夫与江夏王若在嗣王府前被捕,恐怕连吴王也脱不了干系。”

    那校尉哪见过如此难缠的角色?

    无奈之下,点头应了。

    房玄龄忙招呼李道宗,一起进入门,然后在门房等候结果。

    说来也巧。

    此时常绿云正在府内。

    莳花馆被封,闻香被捕。

    李沐不在乎莳花馆,可闻香必须要救。

    可闻香在长孙无忌手里,走正常途径,肯定是不可能了。

    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探明闻香关押的地点,然后组织营救。

    只是长安狼牙卫被常绿云引着去了李家庄营救李沐,遭遇埋伏后全军尽没。

    长安里唯一能听李沐命令的也只有嗣王府数百府卫了。

    所以,李沐令常绿云进王府,恃机救出闻香。

    常绿云也是今日早晨方才潜入王府的。

    这也是值守校尉,说要请示一下的原因。

    当常绿云来到房玄龄二人面前。

    房玄龄第一眼就认出了常绿云。

    他已经不是一次见过常绿云了,当初李沐前往房玄龄府中拜年,身边带的就是常绿云。

    房玄龄还因此取笑过李沐。

    “见过司徒,见过江夏郡王。”

    常绿云自然是识得这二位的。

    房玄龄忙不迭的应道:“不必多礼,不必多礼。”

    常绿云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请司徒和江夏郡王随我入内详谈。”

    “好,老夫正有此意。”

    于是,常绿云引着二人进了正殿西侧的厢房内。

    “好了,司徒有何事,可以与我讲,我会转禀吴王殿下。”

    房玄龄斟酌了一下,开口道:“长孙无忌挟持太子,发动兵变,此时应该已经攻入宫中。还请你将此消息传于吴王,请吴王进城勤王。”

    房玄龄还不知道太子李治究竟是不是参与此次兵变,出于对太子名声的考虑,故说是被长孙无忌挟持。

    常绿云想了想说道:“司徒怕是求错了人吧?我家殿下已经被陛下定为叛逆,司徒竟想让一个叛逆勤王,怕是耸人听闻吧?”

    房玄龄的表情有些尴尬。

    李道宗说道:“常绿云,此事非同小可,关乎宗庙社稷,还请你尽快将消息传出去。”

    常绿云是知道李道宗暗附李沐的。

    只是当着房玄龄的面,不好与李道宗多说罢了。

    此时听李道宗也如此说,常绿云心知长孙无忌兵变之事,可能是真的了。

    常绿云做为李沐的心腹,自然是明白李沐心中打算的。

第597章 图穷匕现() 
ps:感谢书友“宋代大侠投的4张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另,今天上热门分类,为了后续还能有推荐,恳请书友们尽力支持,和尚在此谢过了!!!

    。

    如果长孙无忌真掌控了李世民,那这场血战避无可避。

    可如今狼牙卫已经不在,西城门的暗桩也在李沐上次出城时暴露身亡。

    要想将消息送出去,实在不易。

    突然,常绿云想到李沐在李家庄,那信鸽无疑是能抵达的。

    于是派人唤来那值守校尉询问,确认王府中鸽房还能使用之后。

    常绿云随即将绑着消息的信鸽放飞。

    。

    房玄龄、李道宗二人离开后。

    李世民丝毫没有睡意。

    他让内侍煮茶,然后坐在江山万里图对面。

    眼神迷离地看着。

    内侍将煮好的茶水端到李世民面前,因为心中惧怕,所以没有出声,放下便低头退开了。

    李世民无意识地伸手取茶,不料竟伸进了杯中。

    刚刚煮沸的茶水,烫痛了李世民的手。

    李世民的思绪瞬间被打断,于是勃然大怒。

    他厉声喝斥道:“连你也敢害朕?”

    太监立时被吓得跪爬在地,叩头如捣蒜一般。

    口中连连求饶道:“奴婢该死,奴婢该死。”

    李世民冷冷道:“既然该死,朕就成全你。来人,将他拉出去乱杖打死。”

    太监一下子瘫了,泣求道:“陛下饶命,陛下饶命。”

    几个内侍进来将他倒拖出殿,哀求声越来越远,直至不复耳闻。

    李世民往烫痛的手指吹了吹气。

    不禁怀念起袁仁国在的时候。

    若袁仁国在,又岂会烫伤朕?

    都说人老了,会怀念过去,难道朕已经老了吗?

    不,不。朕正春秋鼎盛,朕还得为雉奴扫清朝中奸倿,荡平北方突厥。

    朕不老,不能老。

    这时,一阵吵杂声、喧闹声,伴随着沉重的脚步声,依稀传到李世民耳朵里。

    李世民蹩眉大喝道:“何人在殿外喧哗?”

    无人回应。

    李世民一愣,往殿门处走了几步,再次大声喝问道:“何人喧哗?”

    这时,一个太监急喘着,跌跌撞撞地进来。

    李世民怒道:“慌什么?天塌下来了吗?”

    那太监结结巴巴地说道:“陛下陛下,太子太尉率兵入宫,怕是要谋反。”

    李世民闻言怒气勃发,上前一脚将那太监踹翻在地。

    “满口胡吣,太子、太尉怎么可能领兵入宫,宫门守将都死光了不成?”

    可怜那太监本就吓得不轻,再加上被李世民这么一吓,舌头都打结了,“陛陛下,陛下若是不不信,到殿门处看看看,便知真假。”

    李世民闻言心中一震,难道。

    他大步向殿门处急走,到了一看。

    只见远处满目皆是火把,火光映照处,依稀可以辨认出领头之人正是长孙无忌,而长孙无忌边上所站立之人,不是李治还能有谁?

    李世民心中悚然,全身发冷,汗毛几乎都快直立起来了。

    好嘛,千防万防,家贼难防。

    李沐还在城外,不想城里倒先造反了。

    而造反的竟是太子和国舅。

    李世民一时怒火中烧,竟不管不顾,大步走出殿门。

    站在台阶处,指着长孙无忌喝道:“长孙无忌,尔敢谋反吗?”

    长孙无忌被李世民这么一喝,还真有些惊心,竟往后连退两步。

    久居李世民威压之下,说不惧那肯定是假的。

    长孙无忌这一退,便将李治露了出来。

    李世民更怒,他指着李治骂道:“逆子,难道你也要学承乾反朕吗?”

    可怜李治真是不小心上了贼船,进宫之后,长孙无忌猝然发动,令随行的死士将守门禁军屠了个干净。

    而后放在讯号,尉迟恭、程咬金、梁仲业三人率军冲进宫门。

    李治发现不对,但已经晚了。

    他大骂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却不理会。

    令人押解着李治来到承庆殿前。

    李治几乎是被拎着来的。

    此时,见李世民喝骂,早已吓得跪到在地。

    大哭道:“父皇,儿臣是被舅舅骗来的。”

    李世民一听,便明白了。

    想来长孙无忌以李治的名义骗开了宫门。

    这么说来,长孙无忌谋反已经是实打实的了。

    想通了这一点,李世民反而平静下来。

    做为天子,李世民有着他必守的矜持。

    哪怕今日死,也得守住天子的尊严。

    “长孙无忌,你待怎样。”李世民不再骂,而是平静地问道。

    长孙无忌此时一样从惊慌回过神来。

    到了这个地步,转圆已经是不可能了。

    都已经撕破了脸了,何惧血肉狰狞。

    长孙无忌回头向远处尉迟恭、程咬金、梁仲业一挥手。

    尉迟恭、程咬金、梁仲业三人走上前来,站在长孙无忌身后。

    李世民一看,醒悟到了,原来如此。

    “朕想不到啊,二位国公,也从了贼。”

    尉迟恭、程咬金老脸一红,好在是晚上,哪怕火光映照,也看不出来。

    只是低下头,不敢接李世民的话。

    长孙无忌知道此时不能弱了气势,于是大声道:“武德以来,我等拥立陛下登基,一心辅佐陛下,匡护社稷。如今李沐叛乱,兵临城下,陛下竟要以一已之私,与李沐议和,臣等无奈之下发动兵谏,还请陛下悬崖勒马,收回成命。”

    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李世民闻听嗤之以鼻,“一己之私?此话着实可笑,太尉难道不知,朕已经定李沐为叛逆,今夜便已下了勤王诏。长孙无忌,你何不换个借口,休要惹天下人耻笑。”

    长孙无忌老脸一红,一时无言以对。

    李世民随即向涌入的将士厉喝道:“将士们,尔等皆食朝廷俸禄,不思报效国家,却做出附逆之举。朕以天子之名起誓,不究首恶,不追从犯。但凡阵前反正者,皆有恩赏。”

    说出这番话,李世民自认以他的圣名,总该会有些人迷途知返的。

    可不想,面前密密麻麻的将士们,竟无一人响应。

    长孙无忌嘿嘿一笑道:“这些军士乃许州折冲都尉梁仲业麾下,陛下无须再作口舌之争。”

    李世民闻言心中冰凉,北衙禁军皆囤与玄武门之后,与承庆殿相隔数十里。

    就算有风声传过去,以禁苑的规矩,没有自己的旨意,左右羽林也无法南来。

第598章 驱虎吞狼之计() 
但凡无旨平乱,须有德高望重之将帅发起号召,方可举事。

    如今朕身边,鲜有如此之人。李世民心中哀叹道。

    而皇城所部署的禁军,到此时还没现身,恐怕皆已被长孙无忌、尉迟恭、程咬金掌控。

    而眼前如此密密麻麻的军队,看不出究竟有多少人。

    李世民心中暗叹,今日怕是自己的大限了。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不再说话,以为李世民是在拖延时间。

    上前几步道:“臣等无意谋反,只是为了自保。还请陛下体恤臣等,应了臣的请求。”

    李世民呵呵道:“辅机不必如此谦恭,有何条件但说无妨。”

    长孙无忌已经不想再拖下去了。

    此时虽然已经掌控局势,皇帝和太子都在掌握之中。

    可毕竟北衙十二万禁军还囤在北面玄武门之后。

    如果发生变故,恐怕真会玉石俱焚。

    “那臣就放肆了。臣的请求只有一个,那就是请陛下禅位于太子。”

    此话一出,李世民反而松了一口气。

    至少长孙无忌还不想弑君。

    而李治傻眼了,他不傻,长孙无忌等人挟裹他发动宫变,如果李世民禅位于他,那就坐实了他主导了此次兵变。

    举兵逼宫,得位不正的黑锅,他便要背一辈子。

    所以,李治大哭着拜伏于地,“父皇,儿臣绝无篡位之心,还请父皇废黜儿臣太子之位。”

    李世民怎会不知李治的心思。

    可到了此时,李世民又有何办法,去维护李治?

    “长孙无忌,若朕不答应,你又待如何?”

    长孙无忌“扑通”跪下,“若陛下不答应,那就恕臣不恭了。”

    这话中的意思很明白,你若愿意,则好说好散,若不肯就范,那就只能撕破脸了。

    其实到了这份上,很多事不言而喻。

    这一跪便是全君臣之谊。

    之后,长孙无忌右手一挥,尉迟恭、程咬金、梁仲业各率一队,缓缓向前逼去。

    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在殿外回响。

    太监和宫女们早已吓得缩在殿角处、台阶边,簌簌发抖。

    李世民环顾左右,竟发现无一人能替自己挡挡。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这时,李世民再次想起袁仁国来,若袁仁国在,此时必肯挡在朕的面前。

    传位于太子,这其实并无不可。

    可李世民知道,经过此事之后,太子登基。

    大唐一切都将落入长孙无忌等人之手,李治明里是皇帝,其实不过是一个傀儡罢了。

    甚至比李沐所提的都不如。

    至少李沐无非想要把持朝堂,并无总揽兵权的意思。

    而长孙无忌所举,则是彻底要将天下变成姓长孙。

    李世民有心不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全天子之仪。

    可看着哭成泪人般的李治,心中甚是为难。

    而此时,突然两声“且慢”传来。

    在这混重的踏步声中,格外的清晰。

    李世民一听,这不是房玄龄、李道宗的声音吗?

    于是聚目望去,可不就是这二人,他们正提着襟摆,匆匆急奔而来。

    长孙无忌事实上也并无真想弑君的意思,只是如果李世民今夜不答应。

    那也只能无奈下手了。

    如今听到房玄龄、李道宗喊阻,正合长孙无忌的心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