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如果承认太上皇遗诏,那么等于将帝位拱手让人。

    这更是李世民不能接受的。

    当然,李世民可以两条都不选,走出第三条路——靠手中的实力说话。

    “两位爱卿是希望朕答应李沐的要求吗?”李世民眼神阴狠地看着面前的房玄龄、李道宗。

    房玄龄抬起头肃容道:“启奏陛下,若依了李沐的条件,等于助长了李沐的气焰和势力,如此一来,君不君,臣不臣,国将不国。故臣恳请陛下,断然拒绝李沐的要求。只是鉴于现状,臣以为真暴发战争,确实与我不利,还请陛下三思。”

    李世民转过头去,看着李道宗道:“江夏郡王又以为如何?”

    李道宗看着李世民狰狞的脸色,心中暗叹,这种情况下,若赞同和谈,就等于作死了。

    “臣以为司徒所言有理,臣附议。”

    李世民听了,微微点头,然后击案道,“朕决定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城外叛军誓死一战。令鄂国公、突国公统领南衙禁军,布防东、西城门。再令扬州张士贵、李袭誉、常何三部人马,立即南攻苏州,行围魏救赵之计,迫使苏定方大军南返救援苏州。二位爱卿以为如何?”

    房玄龄、李道宗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一齐拜伏在地,称颂道,“陛下英明。”

    李世民稍作犹豫,继续道:“如今国事繁重,需要郡策郡力,共克时坚。朕以为仅靠太尉一人,恐怕难免会顾此失彼。故将兵部诸般事务托于司徒,玄龄可愿意于朕分忧?”

    房玄龄哽咽道:“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兵部,自唐始,其实已经不是真正谋划战事的部门。

    它的主要职能,还是对中下级军官的任免,和对粮草、军器、兵饷的调度、发放和赏赐。

    大致上说,基本就是大唐所有军队的行政、后勤总部。

    李世民将兵部托付给房玄龄,用意无非有二,一是遏制长孙无忌独揽大权,二是分担长孙无忌的工作强度。

    毕竟,将所有事都集中到长孙无忌身上,就算是神仙,也没有那么多精力。

    李世民转向李道宗,“承范,你我虽是君臣,也是兄弟,朕想由你权知北衙禁军提督事,暂领卫戍宫禁之职,你可愿意?”

    内忧外患之际,让宗室中人领禁苑防务,此乃题中之意。

    “臣遵旨。”

    做完这些决定,李世民轻吁一口气。

    正如长孙无忌所说,城内可战之兵高达六十万,守住长安应该不难。

    只要等各州勤王之师到达长安。

    李沐就只能退回江南。

    到时,朕养精蓄锐,再与你决一生死。

    想到这,李世民心中有些廖落,他甚至无法确定,到时自己真有与李沐一搏的实力吗?

    夜已深,房玄龄、李道宗出了承庆殿。

    在太监地引领下出宫。

    房玄龄低声对李道宗说,“承范,既然陛下已经有了决定,此战不可避免。老夫还望你念及社稷、宗庙,恪守本份,维护陛下安危。”

    这话听在李道宗耳朵里,别有一番滋味。

    房玄龄如此郑重其事地叮嘱,莫非他已经了然自己心中所思所想?

    李道宗冷冷地问道:“司徒话中有话,何意?”

    房玄龄叹道,“连长孙无忌都得不到李沐行踪,江夏郡王却能找到。老夫若连这点都想不明白,何以自诩善谋?”

    李道宗心中一惊,“本王见李沐,乃是陛下旨意。”

    房玄龄摆摆手道:“老夫想说得不是这个,虽然老夫也不赞成与李沐决战,可李沐的要求太出格了,毫无诚意,陛下毕竟是天子,天子有逆鳞,触碰必死。故老夫想提醒承范的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可再与李沐有丝毫牵连。否则,误人误己啊。”

    李道宗有种被剥去衣服的羞辱感,他有些恼怒道:“不劳司徒费心,本王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房玄龄幽幽一叹,“如此就好,如此就好。”

    二人不再说话,虽然并肩在走,可二人之间就象隔了十万八千里一般。

    都道是咫尺天涯,说得就是这种情形。

    来到宫门处,太监向守门将出示了李世民赐示的令牌。

    守门将验证之后,打开了侧门,放房玄龄、李道宗出宫。

    二人依旧没有说话,只是向对方拱了拱手,准备分道扬镳。

    此时,却见一群人提着灯笼向宫门而来。

    这个时候,还有何人要进宫面圣?

    房玄龄、李道宗停下脚步,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

    此时守门将也看见了,大喝道:“来者何人,为何犯禁?”

    只听一个声音传来,“本太尉陪同太子有急奏,必须面圣。”

    守门将带着几个人,提着灯笼上迎上去。

    用灯笼一照,果然是李治和长孙无忌。

    于是,连忙施礼道:“末将参见太子殿下,参见太尉。”

    长孙无忌长袖一甩,“休要废话,快快引路。”

    房玄龄上前道:“太尉为何此时入宫?”

    长孙无忌闻听笑道:“原来是司徒啊哟,江夏王也在?你们这是?”

第595章 长孙无忌发动兵谏() 
李道宗道:“见过太尉,我等刚与陛下商议完与李沐谈判之事,太尉这是?”

    长孙无忌轻噢了一声,“太子殿下也是忧心此事,方才由老夫陪同前往宫中劝谏陛下,万不可答应李沐和谈。”

    房玄龄虽然觉得有些奇怪。

    但想到长孙无忌确实有不赞同与李沐和谈的理由,也就没将此事放在心上。

    毕竟长孙无忌是太尉,且李治是储君。

    于是说道:“太尉可能不知,陛下已经有了决意,不再和谈,而是准备誓死一战了。”

    长孙无忌明显一愣。

    “此话当真?”

    李道宗证实道:“陛下确有此意,想必明日一早便会有旨意下来。”

    此时李治倒是高兴了,转头对长孙无忌道:“舅舅,孤就说父皇圣明,必会妥善应对此事。既然如此,孤与舅舅便无须进宫了。”

    长孙无忌为难了,他急得额头都渗此汗来。

    劝谏李世民,不过是说服李治的借口。

    虽然这也是长孙无忌的愿望之一,可此行最大的目的是兵变,而非兵谏。

    紧要关头,长孙无忌灵机一动,对李治道:“太子殿下立嗣不久,忧心国事,欲与陛下分忧,如今劝谏之事正与陛下决意不言而合,可喜可贺。如今既然已经到了宫门,加上司徒与江夏郡王刚与陛下商议完国事,想必陛下还未安寝,不如便去见见陛下,也好让陛下知道,太子心忧国事和孝心,不是更好吗?”

    李治看看长孙无忌,又看看房玄龄,再看看李道宗,犹豫起来。

    房玄龄虽然心中有些不齿这种向皇帝卖好的伎俩。

    但想想李治册立太子没多久,如今这么好的表现机会,能在皇帝心中加分,也属不易。

    便道:“殿下,太尉所言有理,请殿下进宫吧,臣先告辞了。”

    李道宗也道:“殿下请吧,臣先告辞了。”

    李治这才点头道:“那便依舅舅所言。”

    说完,在守门将的引领下进了宫门。

    房玄龄、李道宗待李治背影进入宫门,这才转身离去。

    可没走几步,房玄龄便停下脚步。

    李道宗奇怪地问道:“司徒怎么了?”

    房玄龄看着李道宗模糊的脸道:“承范没有觉得,方才太子的随从多了些?”

    李道宗想了想道:“是多了些,不过太尉同往,想必是两路随从合二为一了吧。”

    房玄龄想想也对,便道:“承范说得是,老夫多虑了。”

    从宫门到真正出宫,还有一条约一里的甬道。

    房玄龄虽说被李道宗的解释说服,可他多年的朝堂生涯,让他养成了一种小心谨慎的性格。

    走了几步,房玄龄总觉得心神不定。

    在走出甬道后,房玄龄来到马车前,停下了脚步。

    他想了想,从随护手中接过灯笼,突然奋力向边上掷去。

    李道宗已经一脚踏上马车垫凳,却被房玄龄的动作吓了一跳,看向房玄龄喝问道:“司徒,你这是何意?”

    可随即李道宗被房玄龄的表情吓到了。

    房玄龄脸色苍白地看着远处。

    李道宗狐疑地顺着房玄龄的目光看去。

    灯笼已经因投掷也引燃,火光的映照处,无数铠甲齐整的士兵正屈膝中蹲在那儿。

    而他们的眼神正死死地盯着自己。

    兵变?李道宗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这两个字。

    来不及发声,就听房玄龄喊道:“承范,快走。”

    李道宗这才醒悟过来,赶紧钻入马车,喝令车夫驾车逃去。

    两辆马车一前一后,迅速消失在夜幕里。

    在他们背后,尉迟恭、程咬金、梁仲业三人并肩而立。

    “为何不追捕房玄龄、李道宗?”

    “若去追捕二人,反而弄出大动静,不用管他们二人,我等要做的,只须冲入宫中,将陛下控制在手中就是了。况且,太尉已经在东南西三个方向部署了军队,他二人想逃出城去,难如登天。”

    而此时,不远处一道烟花破空而起。

    绚丽的色彩映照着夜幕,清晰而令人赏心悦目。

    李沐恐怕不知道,自己生产的烟花,仅成了叛逆传信的讯号。

    尉迟恭一见这烟花,激动地道:“太尉已经控制了宫门,我等快快率军入宫。”

    “喏。”

    一时间,无数的火把亮起,随着沉重的脚步合声,冲进甬道。

    。

    房玄龄、李道宗乘坐的马车在黑暗中急驰。

    仓促之下选择的方向正好向西。

    如果真这么跑出城去,那也就好了,至少能将此消息告诉李沐。

    可世事没有如果。

    两辆马车才到西市,便渐渐慢了下来。

    直至停止。

    房玄龄问道:“为何停车?”

    车夫答道:“回主人话,前面有大军拦路,恐怕是过不去了。”

    房玄龄探头一看,正如车夫所说,远处火把密集,映照着无数人影。

    此时,边上李道宗也探出头来。

    房玄龄道:“承范,这下恐怕真出不去了。”

    “是啊,这下如何是好?”

    长孙无忌能安排军队在横街西侧,自然也会在东侧和南侧安排军队。

    如此看来,自己二人如果不能马上找到躲避之地,等天一亮,恐怕一切都晚了。

    房玄龄情急之下,突然想到一个地方。

    “承范,跟老夫走。”

    李道宗此时也没了主意,听房玄龄一说,也不多问,便令车夫跟着房玄龄的马车走。

    房玄龄对车夫吩咐道:“原路返回,去布政坊。”

    西市离布政坊也就二十里地。

    一柱香的功夫,两辆马车便到了布政坊。

    李道宗下车一看,大约猜出了房玄龄的意图。

    “司徒是想去嗣王府?”

    房玄龄应道:“此时,恐怕也只有嗣王府,才是最安全的地方了。李沐在城外,嗣王府本就是官府监控的重点,长孙无忌再怎么也想不到你我会躲在嗣王府。”

    李道宗还待说话。

    被房玄龄阻止,“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等想办法进了嗣王府,再商议也不迟。”

    李道宗虽然想问,可终究是憋了回去。

    房玄龄转向随从道:“你坐在老夫马车中,让马车向东一直奔驰。”

    又转向李道宗道:“承范,令你的马车转西向。”

第596章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李道宗知道,房玄龄这是故布疑阵。

    于是便吩咐随从按房玄龄的话照做。

    等两辆马车消失后,房玄龄引着李道宗,趁夜幕悄悄去了嗣王府方向。

    路上,李道宗终究还是按纳不住心中的疑问。

    “司徒想要如何进嗣王府,莫非你与李沐私下还有约定?”这确实令李道宗不得不怀疑,房玄龄是不是暗中已经投靠了李沐。

    房玄龄头都没回,“老夫怎会与李沐有私下约定,能不能躲进嗣王府,还得看天意。”

    李道宗闻听,差点吐血。

    这混老头儿,都到了这个时候了,居然想着靠天意?

    街上没有一个行人,房玄龄与李道宗基本上不必躲避任何人,直愣愣地冲着嗣王府而去。

    不一会儿,到了嗣王府门口。

    两个人停住了脚步。

    嗣王府早已大门紧闭,其实准确地说起来,从李沐离京之后,正门就没开过。

    寻常府中仆人、府卫出入皆开侧门。

    李道宗翻着白眼道:“司徒,你不会是想翻墙进去吧?”

    房玄龄反讥道:“老夫年事已高,怕是不能胜任翻墙重责了,要不江夏郡王沿着府墙找找,或许有洞也说不定。”

    “司徒身形纤瘦,钻洞想来不是难事吧。”

    这二人年纪加起来都上百岁了,在这紧要时刻,反而在嗣王府前吵起嘴来。

    房玄龄终究老成许多,不再回嘴。

    想了想,说道:“承范,老夫去敲门,你去看着些路口。”

    李道宗也觉得此时不是吵嘴的时候,于是转身往回几步,侧身在转弯处隐藏了下来。

    房玄龄大步向前,仰头看了一眼“嗣王府”的牌匾。

    长叹了一口气,毅然上前拍响了府门。

    深夜时,巨大的拍门声传得很远。

    除非是没有安排人守门,否则再耳背的老家人,恐怕也会被惊醒。

    而嗣王府不同。

    李沐年轻,从凉州到长安,不到七年。

    身边根本没有老家人。

    所以,嗣王府的大门是年轻人值守的。

    清一色的府卫。

    两个府卫在第一时间被拍门声惊醒,迅速起身,一个前来应门,一个吹响了警哨。

    一时间,嗣王府前院一阵混乱的脚步声响起,然后渐渐变得有序。

    数百府卫集结完毕,值守大门的府卫这才缓缓拉开了侧门。

    伴随着渗人的“吱呀”声响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