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2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孙无忌哼道:“既然二位国公想坐以待毙,那老夫就不浪费功夫了。告辞!”

    说着,起身冲梁仲业施了个眼色,便转身向外走去。

    梁仲业对着尉迟恭、程咬金急道:“二位国公,陛下已经决意议和,错过今日,待李沐带兵入京之时,便是我等的死日啊。”

    尉迟恭与程咬金一对视,冲着长孙无忌的背影喊道:“太尉留步。”

    长孙无忌停住了脚步,却不回头,“鄂国公若不想与老夫同路,那就没什么可谈的了。”

    程咬金一跺脚,冲出几步,硬是将长孙无忌拽了回来。

    尉迟恭道:“就算太尉要以此种形式劝谏陛下,我等手中也无足够的军队啊。”

    长孙无忌道:“鄂国公不是带回一万人吗?”

    尉迟恭摇摇头道:“一万人,恐怕无法突破宫防。”

    长孙无忌呵呵一声,“若再加上一万五千人呢?”

    尉迟恭眼中精光一闪,“太尉此话何意,莫非还有人追随于你?”

    长孙无忌用下巴向梁仲业顶了顶,“梁都尉的一万五千人如今正在京城中。”

    尉迟恭与程咬金交换了一下眼色,“若有二万五千人,倒是有几成胜算。只是此事干系重大,还得细细谋划才是。”

    长孙无忌冷笑道:“细细谋划?那就等李沐入城,砍下二位国公的头颅,再起事不迟。”

    “你。”尉迟恭又待发火。

    长孙无忌摇摇手道:“梁都尉的军队只是暂时留京,一旦有心人上疏或者陛下想起,随时有可能作出处置,到时军权落入何人之手,老夫就不得而知了。”

    尉迟恭、程咬金二人沉默下来。

    他们心中正做着艰难的抉择。

    这辈子追随李世民,到头来真要背叛吗?

    二人互视,犹豫难决。

    长孙无忌怒了,“老夫事先声明,兵谏并非谋反,老夫所求,无非是与李沐痛快一战。你们不做,老夫不强求。二位婆婆妈妈象个妇人,做就做,不做就不做,给老夫一个痛快话。”

    被这么一激,尉迟恭、程咬金想想也对。

    如果李沐进城,确实没自己好果子吃。

    就算能保一命,恐怕也再无机会涉足朝堂了。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若是最后落个被困府中的结局,这是尉迟恭、程咬金绝对无法接受的。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

    想到此,尉迟恭、程咬金异口同声道:“我等听太尉的。”

    长孙无忌长吁一口气,道:“如此最好不过了。有二位国公相助,此事便有了六成胜算。”

    尉迟恭问道:“太尉想此时发动?”

    长孙无忌道:“老夫还要去见一人,若能让此人参与,此事就有了九成胜算。”

    尉迟恭一时想不出朝中还有这样的人?

    他惊讶地问道:“太尉所说的是何人?”

    长孙无忌诡异一笑,“太子。”

    尉迟恭、程咬金大愕,“太子怎肯追随太尉起事?万一不成,反而走漏了消息,此事不妥!”

    长孙无忌道:“老夫也是为了防备万一,二位国公试想,此事若成,陛下就算不追究我等,恐怕心中芥蒂已成。若要守得手中之权柄,只能拥立太子登基,如此我等不但无过,反而有拥立之功。”

    尉迟恭、程咬金深感长孙无忌说得对。

    为人君者,最怕的就是臣子挟兵自重,无论李世民怎么善待旧臣,对这一点从无含糊。

    而此次兵谏,就算成了,李世民也必会对他们三人心生忌惮。

    由此,三人手中的权柄依旧不保。

    尉迟恭终究对李世民有些情意,他问道:“若太子登基,太尉将如何安置陛下?”

    程咬金也紧盯着长孙无忌的眼睛,生怕长孙无忌说出个“杀”字。

    长孙无忌喟叹道:“我等都是陛下的臣子,就算如今迫不得已,发动兵谏拥立太子,可绝非要背弃陛下。好在太子是陛下嫡子,江山依旧是李唐天下,尊奉陛下为太上皇,也算全了君臣之义了。”

    尉迟恭、程咬金听了,如释重负,纷纷道:“如此最好。”

    长孙无忌道:“既然二位国公认可老夫安排,那么便随老夫去趟东宫,一齐劝劝太子,与我等一起举事吧。”

    尉迟恭、程咬金一拱手道:“某等愿随太尉前往东宫。”

    “好,二位国公先回去做好准备,明日随老夫去东宫。”

    。

    李治。

    大唐新一任的太子殿下。

    其实比李沐还小一岁。

    对于登上太子之位,在李治看来,就如同天上掉了个大馅饼。

    按理说,李世民三个嫡子,属他最幼。

    排在他前面的李承乾还有李泰。

    不管哪一个都比他强,比他有才。

    可傻人自有傻福。

    这不,一年之内,李承乾杀了李泰,然后自戕。

    比起李泰来,李承乾总算是做了几十天皇帝。

    可对于李治来说,他宁可不要这太子之位,也希望两位兄长活着。

    李治无野心,有仁心。

    只是比起李承乾、李泰,他的能为确实是少了些。

    可世间之事,往往如此。

    想争的,未必能得到。

    不想争的,得之却易如反掌。

    李沐如今被李世民严令,闭门苦学。

    对于最后一个嫡子,李世民无疑是用心的。

    只可惜李治天赋有限,哪怕再尽力,也无法达到如同李泰那般的才学。

    此时,李治正抱着一本书,打着瞌睡。

    长孙无忌假死之时,便隐藏在东宫。

    宫中的建筑、道路都稔熟于胸,如今贵为首辅,加上又是太子亲舅舅,入东宫易如反掌。

    长孙无忌看着李治流着口水的睡相,不禁微微摇头,相比起来,李承乾就算不着调,也比李治更靠谱些。

    可现在不是嫌弃的时候。

    长孙无忌凑在李治耳边轻唤道:“殿下,殿下?”

    奈何李治就是不醒。

    长孙无忌只能作狮子吼,“臣参见太子殿下。”

    声若洪钟,将尉迟恭等人吓了一跳,愣是没瞧出这老头中气如此之足。

    李治“霍”地惊醒,跳起来满屋子乱窜,口中大呼,“来人,快来人,有刺客!”

第593章 李治被长孙无忌利用() 
ps:感谢书友“幻世玖天”、“凉薄”、“难得糊涂”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晚上为他们三人加更一章,谢谢支持。

    长孙无忌欲哭无泪,此子若生在寻常人家,倒也是个安乐命。

    奈何生在皇家。

    “殿下勿须惊慌,是老臣请见殿下。”长孙无忌温柔地声调,令人无法想象之前的狮子吼,竟会出自同一人之口。

    李治此时也已经睁开腥松的睡眼,见面前站着长孙无忌。

    “呼原来是舅舅啊,舅舅快快请坐。”

    李治的热情让长孙无忌心中有些暖意。

    冲着这一点,拥立李治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舅舅,孤想求你件事。”李治扭捏着。

    “殿下但说无妨,只要老臣能办到,

    无不应允。”

    “别将孤睡着之事告诉父皇,可好?”

    长孙无忌张大了口,这就是将要登上皇位,君临天下之人吗?

    “好,老臣答应殿下就是。”长孙无忌笑容可掬的说道,那样子,要多慈祥就有多慈祥,“只是殿下也要应允老臣一事,可好?”

    这话怎么听都不似慈祥之人该有的语气,倒象是盯着小红帽的狼外婆。

    李治高兴道:“舅舅快说何事?孤无有不应。”

    长孙无忌道:“今晚子时,请殿下进宫面圣。”

    李治不解道:“孤并无要事,为何进宫?”

    长孙无忌道:“殿下此言差矣,殿下如今身为太子,当心怀天下,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才是。”

    李治道:“那是自然,只是父皇并无差事交给孤啊。”

    长孙无忌摇摇头道:“殿下可知,如今长安城外,二十万叛军虎视眈眈?”

    李治点头道:“此事孤知道,是吴王沐的神机卫、李沂的神策卫还有英国公所部。今日父皇下诏,定吴王等人为叛逆,孤还奇怪,吴王抗击突厥有功,怎会成了叛逆了呢?”

    长孙无忌道:“有道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李沐狼子野心,觊觎宗庙神器时久。”

    李治疑惑地问道:“李沐真要造反吗?”

    “自然是。殿下应该知道,鄂国公、宿国公八万禁军一日之间毁于李沐之手,若非造反,李沐安敢如此?”

    李治看了看尉迟恭、程咬金道:“二位国公,孤不明白,八万大军是如何在一日之间被击败的?”

    尉迟恭、程咬金脸色一阵红一阵白,饶是人老皮厚,这种问题也是非常尴尬的。

    若换了旁人,尉迟恭、程咬金必会冲上前去,先甩两嘴巴子出出气再说。

    可面前问话的是太子,国之储君。

    或许明日之后,就会君临天下。

    所以,再难受,二人也得受着不是?

    长孙无忌连忙打圆场道:“殿下,这怪不得二位国公,殿下知道,二位国公都是身经百战,能征善战之勇将,可奈何李沐狡诈、李勣阴险。”

    说到此处,长孙无忌突然回过神来。

    怎么说着说着,就被眼前这小子带偏了话题了?

    于是重回正题,“殿下,老臣得知,陛下已经令房玄龄、李道宗私下与李沐密谈,打算议和,故老臣想让殿下入宫,向陛下谏言,请陛下收回成命。”

    李治道:“议和不是很好吗?吴王是族兄,说起来都是一家人,能不打自然是不打了,于国于民皆有利,何况父皇有了旨意,孤怎好置喙?”

    “殿下!”长孙无忌怒了,大声喝道。

    李治吓得一缩脖子,“舅舅何故如此大声?”

    长孙无忌醒悟自己失态,连忙请罪道:“殿下恕罪,老臣只是情急,无意冲撞殿下。”

    李治无所谓地挥挥手,“罢了,罢了,舅舅是长辈,就算责骂孤,也是应该的。”

    长孙无忌躬身道:“老臣不敢。不过殿下,与李沐和谈之事万万不可,殿下想来应该知道,李沐的生父,前太子李建成死于陛下之手,说起来,李沐与陛下,甚至殿下你,都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若与之和谈,李沐日后的势力会更大,到时陛下若有不可言之事,等到殿下登基,恐怕根本无法压制李沐,殿下三思啊。”

    李治的眼睛眨巴眨巴了几下,点点头道:“舅舅说得是,确实不能与李沐议和。”

    长孙无忌轻吁一口气,总算是将这小子说通了。

    不想李治问道:“可就算如此,孤现在就入宫劝谏父皇便是,何须等到子时之后?那时宫门落锁,进宫恐怕不易啊。”

    长孙无忌一愕,忙解释道:“殿下恐怕不知,此时陛下正与房玄龄、李道宗奏对,殿下贸然进宫,一则惹陛下不快,二则,有房玄龄在,以他能言善辩的本事,殿下岂能说得过他?”

    李治想了想,点头道:“舅舅说得是,只是漏夜进宫,总是不妥。”

    尉迟恭在边上听得不耐,大声道:“殿下好不晓事,太尉所言句句在理,殿下只要听从太尉安排便是了。”

    李治明显被吓了一跳,他怔怔地看着尉迟恭。

    长孙无忌脸色一变,喝斥道:“鄂国公吓着太子殿下了,还不快快请罪?”

    说完,怒瞪了尉迟恭一眼。

    尉迟恭话一出口,也感觉自己不该冲撞李治,于是躬身道:“臣是粗人,还望殿下不罪。”

    李治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突然笑道:“二位国公也是长辈,孤年幼无知,本该聆听叔父们的教诲才是。”

    长孙无忌有些意外地看了李治一眼。

    不过,此时要紧地是劝说李治叫开宫门,“殿下,老臣所言之事?”

    李治摆摆手道:“既然舅舅开口了,孤自然应允,况且舅舅也是为了江山社稷,孤更应该听从才是。”

    长孙无忌这才放下心来,向尉迟恭、程咬金施了个眼色。

    “如此,臣等子时再来东宫,迎殿下进宫。”

    “好,好。孤在此等候舅舅便是。”

    。

    承庆殿中。

    房玄龄、李道宗低头跪在地上。

    李世民端坐着,脸色异常惨白,两只手紧紧地按在案上,青筋崩得老粗。

    之前要总揽朝堂政务,李世民已经不能容忍。

    如今李沐居然变本加厉,提出效仿周公、王莽想要摄政。

    这总揽政务与摄政可是两个概念。

    总揽政务体现了军政分离,也就是说军权还在李世民手中。

第594章 李世民欲玉石俱焚(加更)() 
ps:感谢书友“王艺”、“智者无为”、“刁先生”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可摄政就不一样了,李沐本身已是亲王,如果摄政,那就是名至实归的摄政王。

    无论军、政,那就是一把抓。

    做为皇帝,等于成了一个傀儡。

    皇权旁落,受制于人。

    做为天可汗的李世民如何能忍受这样的屈辱?

    可房玄龄带来李沐的话,苏定方八万大军已至潼关。

    这表示东西两路,三十万人形成了对长安的夹击。

    这与胡族南侵不同,李沐身为皇族,是前太子承嗣。

    李世民得位不正,事情虽然过去十六年,可一代人的影响却没有消失。

    也就是说,李沐就算被李世民定为叛逆,在民间,甚至在朝堂之上,许多人还是同情或者拥戴他的,因为李沐有着大义。

    而这大义,恰恰是李世民欠缺的——太上皇遗诏。

    如果李世民不承认太上皇遗诏,那就是背父逆子。

    这个时代以孝行天下,天子一旦背上这恶名,那后果是很严重的。

    轻则下罪己诏,重则可能帝位换人。

    可如果承认太上皇遗诏,那么等于将帝位拱手让人。

    这更是李世民不能接受的。

    当然,李世民可以两条都不选,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