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不同往日了,房玄龄只能请守门禁军代为通禀,不过说来也巧。

    长孙无忌正在面圣,听说房玄龄深夜来见,李世民龙颜大悦。

    连声道:“快宣,快宣。”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都已经发话了,自然也没有理由阻拦。

    于是房玄龄进入承庆殿。

    可一进去,房玄龄就傻眼了,长孙无忌在场,这要房玄龄如何面呈机要?

    “臣叩见陛下。”房玄龄沉重行大礼叩拜道。

    “玄龄啊,快快请起,这多日不见,爱卿竟与朕生份了许多,朕心不安啊。”李世民急急地离座亲自搀扶房玄龄道。

    就这一个搀扶,一个顺势起身之际。

    房玄龄左手在李世民的手心里轻轻地抓挠了两下。

    李世民的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继而看向房玄龄的眼睛,房玄龄轻轻地眨了两下眼。

    而李世民站在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之间,背对着长孙无忌。

    是以,长孙无忌无法看到李世民二人这期间眉来眼去。

    李世民扶着房玄龄站直身子,这才松开房玄龄,道:“难得玄龄还惦念着朕,且坐下说话。”

    房玄龄这才转向长孙无忌拱手见礼道:“原来太尉也在。”

    长孙无忌还礼道:“有礼了。玄龄今夜来见陛下,不知有何要紧事?”

    李世民薄嗔道:“辅机啊,你与玄龄都是朕之肱股,见朕还要理由不成?”

    长孙无忌躬身道:“陛下说得对,是臣无状了。”

    话是这么说,可长孙无忌的眼睛却依旧看着房玄龄。

    长孙无忌心中确实怀疑房玄龄此来究竟有何事。

    一般普通事,以房玄龄的身份,只须在明日呈道奏折,也就是了。

    何须夜里急急面见皇帝?

    不想房玄龄再次曲膝跪下,向李世民道:“臣惊闻陛下颁旨诏告天下,将李沐定为叛逆,臣与那李沐往日素有往来,且也曾在陛下面前举荐过他。每每思及,夜不能寐,冷汗浸衫。唯觉只有向陛下伏首请罪,方能一释心中愧疚之意,故深夜叩阙,望陛下治罪。”

    长孙无忌听了,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确实,李沐在京之时,房玄龄与其态度爱昧,素有往来。

    如今李沐已经被定叛逆,追究起来,房玄龄也有失察、举人不当之罪。

    此罪可大可小,可有可无。

    关键是站队了。

    房玄龄由此而第一时间主动面圣请罪,撇清关系,也是题中之意。

    如此一想,长孙无忌向李世民举目示意,并上前搀扶道:“玄龄啊,你我皆是陛下心腹之臣,李沐此贼城府极深,都道王莽谦恭未篡时,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老夫当年也是与李沐素有往来,甚至还合伙经营过许多货物。真要以此治你的罪,那老夫就更要治罪了。”

    李世民也宽慰道:“辅机所言甚是,有道是不知者不罪。朕岂能因此断手臂而自毁。玄龄快快请起。”

第542章 微服出宫() 
房玄龄涕泪交流,向李世民愣是叩了几个头,才起身哽咽道:“陛下宽宏,臣感激不尽。”

    李世民也有些动情,“国难当头,方识忠臣,有两位爱卿伴朕左右,何惧李沐逆贼、胡族侵扰。”

    此话一落,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一齐躬身道:“臣等必为陛下分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世民点点头道:“朕这几天也是夜不能寐,今日玄龄难得进宫,辅机啊,你与玄龄陪朕小酌一番,再回府也不迟。”

    房玄龄来之前,长孙无忌已经奏完事务,本是要告退的。

    留下不走,只是想听听房玄龄要奏些什么。

    如今疑惑既解,本是想告退了。

    不想被李世民这么一说,不便拒绝,也就只好留下来了。

    一番小酌,愣是花去了近一个时辰。

    长孙无忌有些坐不住了,起身拱手道:“陛下,老臣还有许多政务要安排,且先告退了。”

    李世民点点头道:“这些日子,倒是辛苦辅机了。也罢,你退下吧,多注意身体。”

    长孙无忌道:“谢陛下关心。”

    房玄龄也起身道:“时辰已晚,陛下早些安寝,臣也告退了,正好与辅机一道出宫。”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也好。”

    不想李世民一把抓住房玄龄的手道:“玄龄难得来见朕,如今一番小酌,朕兴致正浓,玄龄且留下陪朕手谈一局,再辞不迟。”

    房玄龄有些为难地看了看长孙无忌,道:“陛下,如今已近子时,宫门即将落锁,手谈一局怕是赶不及了,要不改日臣再来陪陛下?”

    李世民摇摇头道:“宫门落锁,有何为难,到时朕会赐卿出入令牌。难得朕有兴致,玄龄莫不是要扫朕的兴?”

    房玄龄为难地看了长孙无忌一眼。

    长孙无忌见状,劝道:“既然陛下难得有此雅兴,玄龄就留下陪陪陛下吧。”

    说完,转向李世民道:“那臣先告退了。”

    李世民笑道:“辅机且先回吧。”

    房玄龄只好坐了下来。

    袁仁国随即让内侍收拾杯盏、布置棋盘。

    君臣两人倒是象模象样地在横盘上落了几子。

    等长孙无忌离开之后。

    李世民便停住了手,看着房玄龄低声问道:“玄龄有何事要避开辅机,禀告朕?”

    房玄龄扫了一眼殿中,也压低声音,“请陛下屏退众人。”

    李世民遂抬头吩咐道:“朕有玄龄相陪,汝等且退下吧,没有朕的吩咐,任何人不得进殿。”

    “遵旨。”袁仁国招呼着内侍、宫女退出了承庆殿。

    “扑通”房玄龄跪在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惊问道:“辅机这是算哪出啊?”

    房玄龄拱手禀道:“臣私下会见吴王,请陛下治罪。”

    李世民眼中异光一闪而灭,“玄龄在京城,李沐在江南,相隔数千里之遥,如何相见?”

    房玄龄一咬牙道:“吴王殿下此时正在京中。”

    李世民勃然大怒道:“逆贼竟敢私自进京,视朕如无物吗?”

    房玄龄顿首叩地,“陛下容臣一言。”

    “讲。”

    “如今中原二十四州连叛,可始作俑者的吴王辖下十九州,却丝毫不见动静,陛下难道不觉得奇怪吗?”

    “这有何奇怪,李沐不过是想等中原一片糜烂之后,再率军北上,坐收渔翁之利也说不定啊。”

    “可如果按陛下所说,吴王只身进京,求臣传讯陛下,又有所图?”

    李世民沉默下来,房玄龄说得对,如果李沐真是背后策划者,那只身进京犯险,就说不过去了。

    要知道,就算李沐实力再强,进了京,等于是龙困浅滩。

    只要李世民一声令下,便为鱼肉。

    李世民沉吟良久,这才开口问道:“李沐意欲如何?”

    房玄龄抹了把额角冷汗,道:“吴王欲见陛下,当面解释。”

    李世民皱眉道:“朕岂能私见一个逆臣贼子,玄龄莫非糊涂了?”

    李世民这话确实没错,一国之君,背着大臣私自会见一个已经定性的逆臣贼子。

    这要是传出去,将朝堂置于何地?

    且不说声誉了,安全也无法保证,谁能肯定李沐不会在会见时仗剑一快?

    房玄龄叩首道:“如今中原叛火燎原,陛下当事急从权,只有与吴王当面释疑,方可拨开迷雾,还事情于真相。不致使宵小阴谋得逞,为祸江山社稷。臣安排陛下与吴王在臣的府内会晤,臣愿意以颈上人头,力保陛下安危。”

    李世民起身在殿内踱了几步,回身道:“为何李沐不敢进宫见朕?”

    房玄龄迟疑了一会,道:“陛下,吴王曾对臣言,李勣、李沂大军的行军路线及战略意图被泄密,恐怕突厥突然南下,意图至今未明,所有事都见蹊跷。安排李沐进宫,如果被居心叵测之人察觉,恐怕酿成大变。”

    李世民闻言眉头紧皱,突然厉喝道:“汝敢在朕面前质疑当朝太尉?”

    房玄龄连磕三头道:“吴王要臣转禀陛下一句话。”

    “讲。”

    “本王可以为了江山社稷只身北上犯险,大唐天下的拥有者为何吝惜出宫一见?”

    “呯”李世民一袖扫过龙案,将一只白玉盏扫落地上,摔个粉碎。

    “竖子安敢欺朕?汝竟也敢欺朕?”李世民指着房玄龄大骂道。

    房玄龄痛哭出声道:“陛下,臣知道李沐所言确实跋扈,可国难当头,臣恳请陛下为了江山社稷,莫与其计较一言得失。”

    李世民喘了两口气,恨声道:“朕岂会受制于一言得失,只是其狼子野心不言而喻。”

    房产龄泣道:“陛下,李沐既然肯进京面圣,至少说明他还没有谋反的心思,相比胡族南下,臣以为当先合力抗击外族,安定社稷,其余之事,待日后再行处置也不迟啊。”

    李世民喟叹道:“起来吧,朕知晓轻重缓急。”

    房玄龄喜道:“陛下是允准了?”

    李世民微微颌首,“朕乃天下之主,岂能示弱于一竖子?说说吧,你如何安排朕出宫?”

    房玄龄起身道:“恐怕要陛下换上臣随从的服侍,然后随臣出宫。”

第543章 密谈() 
ps:感谢书友“宋代大侠”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李世民想了想喊道:“来人。”

    袁仁国急步而进。

    “陛下有何吩咐?”

    “朕要微服出宫,你选个与朕身材相仿者,着朕冠冕锦袍坐在此殿。对外称朕彻夜批阅奏折,不准任何人进见。”

    “这若是太尉求见,又待如何?”

    “不见。”

    “陛下能否带上老奴,以侍左右。”

    “不。”李世民摇摇头道,“你若不在,恐怕瞒不了有心人的眼睛。”

    “可陛下安危?”

    “无妨,有梁国公在,朕很放心。”

    。

    子夜时分,房玄龄用李世民令牌通过宫禁,出宫回府。

    谁也不知道,一国之君会扮成梁国公随从,离开了宫城。

    梁国公府的后院密室中。

    李沐翘首以待。

    当房玄龄带着一个身着随从服侍之人进来时。

    李沐起身施礼道:“臣李沐参见陛下。”

    那随从抬头,俨然就是微服出宫的李世民。

    “平身吧。”

    李世民顾自上前,坐了主位。

    房玄龄拱手道:“陛下,臣去外面安排布防事宜。”

    李世民挥挥手道:“去吧。”

    一阵难言的尴尬,李世民与李沐四目相对。

    “几年不见,你倒是长高了,朕却老了不少。”

    “那也是托陛下的洪福。”

    “你可曾想过,如果朕今日没有随梁国公前来的后果?”

    “臣想过。”

    “你就不怕朕下令剿灭了你?”

    “陛下不会。”

    “哦你何来的如此自信?”

    “如今中原叛乱之势燎原,西域突厥兵临城下,若臣死在长安,江南十九州再起波澜,这大唐天下危矣。”

    “哼!”李世民冷笑一声,“你这是威胁朕?”

    “臣不敢。”

    “不敢,还有何事是你不敢为的?”

    这样说下去,迟早得谈崩,李沐迅速岔开话题道:“臣请陛下今日来,是为了中原叛乱之事和西域大战之事。”

    李世民显然也感觉到了,“朕只想问你,中原各州叛乱,是否有你参与其中。”

    李沐答道:“没有。若真有,臣又何必孤身进京?”

    李世民微微颌首道:“朕暂且信你。只是中原叛乱,除前十一州之外,后续十三州皆有五姓世家的身影,而你与五姓勾连甚密,也会不知情?”

    李沐道:“臣是到了京城,见过崔尚、崔杼二人之后才得知世家参与其中,且二崔事前也不知情,是各家子弟闻风而起。”

    李世民呵呵一声,声音中却无笑意,“这就是说,不用你的号令,便可使天下拥戴你了?”

    此话太过诛心,李沐自然不会承认。

    “陛下容禀,趋利避害是人之天性,盲从也是人之天性。有突厥大军侵袭在先,十一州叛乱在后,自然有居心叵测之人混水摸鱼,以图渔利。陛下何以不究首恶,却追胁从呢?”

    “更何况,李勣、李沂大军行军路线和战略意图泄密,更指向朝堂中有人勾连外族,图谋不规。如果任其得逞,大唐江山危矣。”

    李世民道:“或许你说得没错,可依朕看来,你又何尝不是居心叵测呢?”

    李沐刚想开口分辩。

    不料李世民抬手阻止道:“无须辩解,你我心中都很清楚,你一样觊觎朕的天下。”

    李沐被李世民如此点明,也就不再讳言。

    “臣就算真有觊觎之心,也断不会以此方式来谋取天下。”

    李世民哂然道:“目的相同,无非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手段不同,自然结果不同。臣说句大不敬的话,就算臣觊觎天下,这天下依旧是李唐天下,依旧是汉人天下。可如果让事态继续蔓延下去,这天下恐怕就不是大唐了。陛下以为然否?”

    “所以,臣相信,陛下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微服出宫,与臣会晤的。”

    李世民瞪着李沐好一会,而李沐坦然对视,面目平静。

    李世民喟叹道:“朕早该杀了你,也不至于到今天这一步。”

    李沐闻言笑了。

    李世民怒道:“你笑什么?难道朕杀不得你?”

    李沐笑脸依旧:“若陛下想杀臣,何须来此,又何须当着臣的脸明说?”

    李世民闻言一下子松驰下来,他知道色厉内荏无法吓住李沐,也就不装了。

    李沐说得没错,把江山社稷为李沐陪葬,李世民连想都不曾想过。

    李世民做不到不顾一切,弃大唐江山不顾,而诛杀李沐。

    “说吧,你要如何行事?”

    。

    而此时,长孙无忌在城中巡视了一番之后,回到了太尉府。

    刚进书房,长随就迎上来禀报。

    “主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