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沐心急,欲上疏请战。

    可麾下文武却不急。

    马周谏言道:“殿下既然抱定逐鹿天下之雄心,就该旁观其变。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殿下不会不知道吧?除非北胡真有突破甘州防线大肆南下之心,到时殿下再向朝廷请战也不迟啊。”

    魏征谏言道:“虽说汉胡有别,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突厥如果与朝廷拼个两败俱伤,实力此消彼涨,对殿下而言,无疑是好事。臣同意马总管的建言。”

第535章 李靖的谏言() 
李沐听了魏征、马周之言,心中确实觉得二人说得有些道理。

    看着沉默不语的李靖,李沐问道:“李帅以为我该不该请战?”

    李靖扫了一眼在座之人。

    然后轻叹道:“某本不想说,奈何殿下见询,便不得不答。既然答了,便得说实话,只是实话可能不中听,还望殿下莫怪。”

    李沐道:“李帅畅所欲言便是。”

    “以殿下一方诸候的立场而言,魏刺史和马总管所说,无疑是正确的。可某想问问殿下,若甘州失守,突厥便可长驱直入,劫掠中原百姓,到时将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殿下忍心乎?此其一也,其二,殿下既然有问鼎之意,那天下百姓也将是殿下子民,胡族侵入汉人疆土,殿下如果选择坐视,日后如何面对中原百姓?”

    李靖的话一出,魏征与马周等人都沉默下来。

    堂皇大义,说说容易,行却难。

    两军交战,伤亡在所难免,朝廷以举国之力,就算损耗掉二十万大军,补充起来不是难事。

    可江南东道除了各州一至三千不等的府兵之外,仅有神机卫一支常备军。

    总共四万人,如果折损了,补充起来相当的困难。

    费时费钱不说,关键是朝廷如果趁机骤然翻脸,江南东道以何抗击朝廷大举来犯?

    漂亮话谁都会说,魏征本是以直臣、诤臣出名,如果现在换作是京城朝堂,说得恐怕比李靖更堂皇。

    马周也是,他本心就是一个正直之人,说出上面这番话来,已经违背了他的本意。

    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生儿不知道儿子厉害。

    江南东道的现状,还撑不起整个大唐天下。

    神机卫连番作战,虽然连连大胜,可军费消耗远远大于朝廷府兵和禁军。

    神机卫装备精良,可问题是价钱也高啊。

    朝廷只是在胜利后对将士进行封赏,可军费却从来不出一文。

    幸亏是李沐是生财机器,否则,早被庞大的军费开支拖垮了。

    李沐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这么说来,李帅是谏言我向朝廷请战喽?”

    李靖缓缓说道:“正是。身为大唐军人,当以保境安民为己任,外敌入侵,当不计前仇,共同御敌才是。况且殿下身为皇族宗室,更该示人以忠义、宽仁才是。”

    李沐听完,轻轻吁出一口气。

    要是李沐心中不郁闷那不是真的。

    李沐知道,理是这么一个理,自己也有请战北上的打算。

    可问题是这番话不该出自李靖之口。

    不对,应该是,这话不该出自已经效忠于自己的李靖之口。

    说文雅点,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通俗点,吃哪家饭,帮哪家说话。

    这是人之常理。

    魏征、马周的正直不比李靖差,可他们的话李沐爱听,因为他们真将江南势力当成了自己的家,将李沐视为主公。

    可李靖的话显然只是出于正直和道义,与李沐之间有着无形的生份。

    这是李沐心中不虞的。

    不过李沐将这份不快压在心底,毕竟李靖与自己有恩,初到长安若不是李靖为自己背书,自己恐怕根本挨不过当堂盘问。

    那时的自己如同一只小蚂蚁,朝堂上任何一个人伸出手指,就能按死自己。

    “李帅所言极是,大丈夫处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借以胡族入侵,来壮大自己的实力,本王不屑为之。请魏公代孤草拟奏疏,向朝廷请战。”

    魏征起身拱手应道:“遵命。”

    不想此时李靖突然说道:“且慢。”

    李沐问道:“李帅还有话要讲?”

    “英国公领兵之能不逊于某,由他为帅,且甘州城防坚固,兵力也不逊于敌,突厥想要突破甘州,恐怕不易。某以为此时上书尚早,殿下若真有此心,不妨再等等看。”

    李沐道:“不瞒李帅,我担心李沂和他的神机卫,英国公退守甘州,李沂便失去了与英国公首尾呼应的契机,四万大军深陷敌境,缺少补给,危矣。”

    李靖摇摇头道:“某见过李沂领兵,他领兵虽不如殿下灵动,但胜在沉稳,所谓不动如山,若李沂占据一城固守,恐怕突厥想占到便宜,着实不易。至于粮草,以神策卫之战力,攻下西域一座城池不难,据城就地补给也是题中之意。再不然,神策卫有一半以上是骑兵,固守城池无须战马,不得已时杀马就食,足可应付上一、二月。殿下不必太担心。”

    李沐点点头,“李帅所言在理,那就再等等吧。”

    转过头来,李沐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劳烦魏公准备一应物资,令神机卫整军备战。”

    “喏。”

    。

    众文武官员退去之后。

    李沐独独留下了魏征和马周。

    二人有些奇怪,李沐为什么留下他们。

    可当他们看过李沐递过来的一封已经拆过的书信后,皆面露震撼之色。

    这是一封从西域越过数千里之地,方才送到杭州的密信。

    出自突厥处月部落首领朱邪克勒亲笔书写。

    如今突厥和大唐正进行着国战,而非平常时那种一触即退的袭扰战。

    在这个当口,李沐身为当朝吴王与朝廷敌人互通书信,显然是不智的。

    李沐郑重地说道:“这是我刚收到的信,二位皆是我的心腹,我勿须讳言。突厥南下并非是我的意思,而是朱邪克勒擅自所为。虽然信中,朱邪克勒说是为我起兵创造条件,可两位都知道,我没有如此做,也不屑此为,更不会与异族勾结,祸害我朝百姓。”

    魏征额头渗汗道:“臣自然是相信殿下的,可就怕此事一旦传出去,朝廷如何看殿下?天下百姓又将如何看殿下?”

    李沐叹道:“我也犯难啊,此事解释不得,一旦说出去,必会越描越黑。所以,我心中甚是为难啊。”

    马周恨声道:“朱邪克勒狼子野心,这是陷殿下于不义。如果他真有图谋,就算我等守口如瓶,他也会找机会故意泄露出去。殿下还须早做打算,想好应对之法才是。”

第536章 有内奸?() 
“宾王说的是。只是我当年与他浮图城数万人口和军械时,原本是想扶持处月部壮大,让西突厥三分天下,如此连年交战,削弱西突厥实力,以使得大唐免去长年受突厥袭扰之苦。哪怕最后由他统一突厥,至少可以让边境有十年和平。并未预料到他会要这一招来对付我,如今养虎为患,悔之莫及啊。”

    李沐将当年之事与魏征、马周细说了一遍。

    马周听后道:“以殿下之叙述,处月部一直由殿下通过五姓世家的贸易商队进行物资支援,可臣想不通的是,朱邪克勒如此行事,就不怕殿下震怒之下,断了他的物资?

    另外,就算他处月部如今羽翼已丰,哪怕加上欲谷设与薄布恃勤的南庭、北庭,也不足以与大唐进行国战。他的用意究竟是什么呢?”

    魏征点头赞同,“马总管所言在理,朱邪克勒信中言道,他联合欲谷设与薄布恃勤,挥师南下,是为殿下创造起兵的机会,殿下可有向他提及过心中的图谋?”

    李沐摇摇头道:“未曾提及,不过估计他也能猜得到。”

    魏征道:“既然殿下未曾与他明言过,仅凭猜测,朱邪克勒岂会擅自发兵?如此看来,朱邪克勒的用意绝非他信中所说一般,而是另有他图。”

    马周道:“魏公之言有理,朱邪克勒没有与殿下约定任何事项,而骤然起兵,为殿下之说不可信。先起兵,后书信,这是最大的破绽。”

    李沐点点头道:“那本王该如何应对?”

    魏征想了想道:“本来臣建议殿下旁观等待,可如今臣劝殿下还是向朝廷请战,只要殿下在战场上击败突厥人,一切谣言便会不攻自破。”

    马周也点头道:“对。到时就算朱邪克勒对外散布与殿下勾连,恐怕也没人信了。”

    李沐摇摇头道:“本王知道二位的意思,可问题是信中提到,朱邪克勒会派人在摇咥河畔准备好粮草,为李沂的四万神策卫进行补给。说明对李沂所部的行踪和意图非常明确,如果我北上与之交战,恐怕李沂就危险了。”

    魏征沉默下来,低头思忖起来。

    马周一拍右手扶靠,“朱邪克勒这是在威胁殿下。”

    魏征突然说道:“不对。李沂所部的行踪和意图怎会被朱邪克勒获知,而且知道得如此详细?”

    李沐心中一惊,与马周一对视,浑身毛骨悚然——朝中有突厥人的内应?

    马周几乎是脱口而出:“朝中有内奸,而且还是重臣,否则李沂的行军路线和意图怎会被突厥人所知?”

    李沐心中大急,如此一来,除非自己妥协,否则李沂就凶险了。

    可自己一妥协,那就成了突厥人的帮凶,落入了圈套之中。

    魏征道:“如今之计,殿下只能先撇清自己,否则就算殿下欲参战,朝廷也不可能允许殿下北上的。”

    马周道:“对,殿下须立即向朝廷上疏请战,先向朝廷表明态度,再图以后。”

    李沐点头道:“那就劳驾魏公代我草拟奏折。”

    “是。”

    “只是我担心,如果真如我等猜测,朝中有内奸,那我这份奏折能不能让皇帝看到,或者看到了,也会被否决。”

    魏征、马周都沉默下来,他们自然能明白。

    内奸布了这么大一个局,岂会轻易让李沐撇清自己?

    如果李沐真率军北上,击败突厥,那一切的谣言和阴谋都将不攻自破了。

    李沐心中,其实第一个能想到的就是长孙无忌。

    他符合内奸的一切特征:与自己有仇,且仇深似海。位高权重,可以参得一切军务。有着与突厥勾连的便利,长孙无忌如今兼任交通监令,各州直道衙门都在他的控制之下。

    这么看来,自己通过五姓世家与处月部联系的事,恐怕早已在长孙无忌眼中。

    发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只要在去往西域的沿途直道衙门一查,就能知道货物的大致去向了。

    可有一点李沐想不通。

    长孙无忌虽然与自己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可毕竟是李世民的小舅子,如今又贵为太尉,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将大唐搞乱搞残,与他有什么好处?

    另外,李沂与长孙明月订亲,虽然长孙明月不幸遇害,可李沂并未与长孙无忌有仇怨,将李沂和四万精锐置于覆没的境地,长孙无忌于心何忍?

    李沐认为长孙无忌虽然是个奸人,可还是不愿意相信长孙无忌会卖国。

    可如果不是长孙无忌,又会是谁呢?

    李沐与魏征、马周,三人陷入了迷茫之中。

    。

    李勣大军在甘州一线与突厥人已经厮杀了十天。

    因为是守城,无所谓胜败。

    甘州城依旧在李勣手中,只是战损实在是太大了。

    十天时间,李勣麾下二十万大军,已经伤亡超过一万人。

    听起来比例不大,可要知道,这一万余人是军中的精锐、先登。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排头兵、老兵。

    京城朝野的气氛很压抑,没有必胜信心,谁也不知道战事会如何发展。

    当李沐的请战折子到了京城。

    满朝文武精神为之一振。

    吴王沐虽然不受一部分人待见,但他的口碑很好,他麾下神机卫每战必胜的战例,足以振奋人心。

    李世民在得知李沐上书请战时,只是淡淡说了句,“朕知晓了。”

    可他的内心如释重负。

    不是他信任或者对李沐的敌意有所减弱。

    而是李沐上书请战,代表着一种态度。

    这种态度可以让李世民可以集中精神对抗突厥,而不必花一半心思去防备背后的江南。

    这一点很重要。

    当几乎所有的朝臣都一致认为,应当允准李沐率军北上时。

    长孙无忌严词反对。

    “臣以为,李沐养兵自重,反意渐明,其狼子野心并不比突厥人轻。突厥人要的无非是劫掠财富和人口,最多也就几州之地。可李沐,他所图的可是大唐整个天下。再则,这几年来,我朝一旦有战事,几乎都能看到李沐的影子,臣就不明白了,难道朝廷现在离开了神机卫,就打不了仗了?故臣以为陛下万万不可答应李沐北上。”

第537章 深谙人心() 
ps:感谢书友“daphnes”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不得不说,长孙无忌是个深谙人心的人。

    他的话切中了李世民心中最深处。

    他说的几点,正是李世民最为忌惮李沐之处。

    李世民颌首道:“太尉之言,老成谋国,那就按太尉的意思,不准李沐。”

    话音未落。

    突然殿外传来,“报。”

    “甘州急报,突厥再增兵十万,已经到达高昌交河城,离甘州仅两日路程。甘州城墙三面被围,经历数十次攻防之后,城墙多处坍塌,军械物资毁损严重,兵员伤亡剧增,急待增援补给。”

    “报。”

    “交河道行军总管李沂急报,神策卫已经越过金山,途遇少量突厥军队,皆被歼灭。如今向曳咥河方向西进,离既定目标还有四天路程,只是粮草缺乏,急需补给。”

    这两道军报,让李世民的脸色阴沉起来。

    朝堂中所有人的脸色也不好看了。

    得益于直道的便利,这个月中,向甘州输送的粮草军械,已经不计其数。

    可突厥再次增兵,就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