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次谋逆案,致使京城大批官员被杀、罢官、降职、流放。

    权力的平衡被骤然打破。

    五姓,不,排除崔氏之后,是四姓世家的子嗣迅速填补了这个空白,抢占了大部分官位,使得自身的势力迅速膨胀。

    这是后话。

    。

    李沐得到封赏之后,并没有立即离京。

    不是他想赖在长安,而是因为李安俨禀报了他一件事——先太子李建成有一个秘密宝藏。

    李安俨赋闲之后心中气愤不平。

    欲追随李沐前往江南,只是苦于没有更好的投名状。

    于是苦思当年追随先太子时的一切事情。

    还真别说,就让他想起宝藏之事,这是他从片言只语中推测出来的。

    问题是李安俨只是听说,并不知道详情。

    于是他向李沐禀报,此事常何是知情人。

    因为常何当年是玄武门守将,宿卫宫城,位高权重,非李安俨所能比。

    李建成自然将之视为心腹。

    得知此事之后,李沐便不肯走了。

    他赖在长安已经半个月,李世民派过三波人前来劝走,可李沐表面上次次答应下来,可一转身就不当回事了。

    李世民又不能直接规定时间,因为那样如果李沐不按时离京,李世民就得治李沐抗旨之罪。

    问题是如今治得了李沐吗?

    还不是自取其辱?

    李世民心中那个窝火啊,这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

    如芒刺在背,难受得无以复加。

    在经过与房玄龄、长孙无忌再三商议之后。

    李世民派房玄龄亲自出马,劝李沐离开长安。

    。

    “臣参见吴王殿下。”

    “房公前来,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寒喧之后,房玄龄切入正题。

    “如今叛乱已平,殿下又是江南东道大总管,江南千万百姓还在盼着殿下早日南返。不知殿下打算此时离京回江南?”

    “房公啊,正如你所说,我也是想早日南返。可房公也知道,我是个仁孝之人,这么多年没在母亲和养母身边尽孝,这心里愧疚之意,无言以表啊。故想多留几日在二老身边服侍,以尽孝道。”

    李沐说得滴水不漏,尽孝是人之常情。

    房玄龄表面上连连点头,暗中却腹诽道,郑观音是你嫡母,杨氏是你养母,尽孝没错,可也不至于能让你丢下江南基业,赖在长安不走啊。

    房玄龄不想第四次被李沐耍。

    他直截了当地问道:“今日臣奉陛下之命前来,只想问问殿下,要如何才能离京?”

    被房玄龄这么一问,李沐便不好再装下去了。

    本来嘛,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大家都是聪明人,其实心中都明白,只是表面上不说穿罢了。

    你来一招太极推手,我还一招化骨绵掌。

    可现在房玄龄突然不打太极,直接来一招猛虎掏心了。

    那么李沐要么躲避三舍,要么正面迎上。

    李沐自然不甘退避,于是正容道:“其实我要的不多,只是三个人罢了。”

第507章 武水县伯常何() 
ps:感谢书友“legion”、“智者无为”投的月票,感谢书友“清梦纯风”的打赏,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房玄龄一听,大概猜到了两个人。

    因为这两个人,都是李沐以前向李世民请求过的。

    只是李世民不允,李沐没法罢了。

    如今李沐挟神机卫破长安之威,立下平叛大功之势,如果再次提出,那皇帝就不得不郑重考虑了。

    房玄龄想了一会,想不出第三人来。

    于是问道:“老夫猜想殿下想要息王妃、杨氏二人,只是不知第三人是谁?”

    李沐摇摇手道:“不,不,杨氏有我二弟照抚,毕竟二弟是她的亲生儿子嘛。”

    房玄龄讶然,“那殿下所要何人?”

    “息王妃、孙华。”

    房玄龄听了之后,想了一会儿,才想起孙华是何人。

    扣留息王妃其实是象征意义居多,就象此次李承乾篡位自立,李沐奉旨平叛,李承乾也没将息王妃怎么样,最后让李沐派人救出了长安城。

    而一直服侍太上皇的孙华就更没有什么意义了,这不过是个老太监,如今太上皇已经过世数年之久,孙华根本无足轻重,如果硬要说,也就关系到皇帝一丝微微的自尊心罢了。

    所以,李沐说出要带走这两个人,房玄龄并不为难。

    “不知道殿下要的第三人是谁?”

    李沐缓缓吐出二字:“常何。”

    “常何?”房玄龄闻言大惊,“殿下要他何意?”

    李沐端杯轻啜,挑眉道:“房公明知故问。”

    房玄龄心中一震,李沐的话意很明白,这是要清算旧帐了。

    或许朝堂上新晋的官员不知道,可象房玄龄这般从龙老臣,岂会不记得常何是谁?

    房玄龄震愕之余,喟叹道:“事情过去十多年了,殿下何必念念不忘呢?”

    李沐放下杯子,平静地说道:“七情六欲之中,恨总是比较持久的。况且所有人都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常何自然不能例外。”

    房玄龄苦笑道:“此事老夫作不得主,还得禀报陛下才是。”

    李沐微笑道:“那就不留房公了。”

    听李沐下了逐客令,房玄龄还想努把子力。

    “常何是泾州刺史,远在数百里之外。”

    李沐脸色一冷,“同意不同意自然由陛下决断。可房公出言欺蒙本王,可是轻视本王年幼乎?常何两年前入朝为右屯卫将军,此次陛下北伐高句丽,便在随行之列。如今常何随陛下回京,正在长安城内。”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手中权力的越来越大,李沐的气势确实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连皇帝李世民都能清楚地感觉到,房玄龄自然感觉更甚。

    “殿下息怒,老夫记忆日渐退化,竟是糊涂了。”房玄龄讪讪道,“老夫这就回宫复命,将殿下的话原原本本转禀陛下。”

    “不送。”

    。

    承庆殿中,李世民闻听房玄龄的禀报,怒火中烧。

    常何确实无关大局,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但李沐提出索要此人,却是重重地在李世民脸上打了一耳光。

    按照李世民对外的说法,如果没有常何,当时李世民麾下数百着甲武士就无法进入玄武门。

    虽然这数百武士并未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最大的作用就是随尉迟恭击杀了李渊在北海池数十宿卫。

    因为李世民发动宫变的地点原本是在北海池,后来因李建成、李元吉在临湖殿察觉不对,仓促在临湖殿发动。

    而这数百武士也在之后东宫、齐王府数千府卫的围攻中基本丧生。

    常何能活下来,算是幸运的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常何无疑是从龙功臣中,第二梯队的代表人物。

    象他一般归附李世民的人很多。

    如果李世民真将他交给李沐,被李沐虐杀,那么人心就冷了。

    队伍就更不好带了。

    李世民于是断然道:“朕绝不会将常将军交与这混帐。否则朕如何面对当初那些拥戴朕的旧臣。”

    房玄龄深以为然,他心中对涌起一股对李世民的敬意。

    确实,李世民这些年来对曾经从龙旧臣的关照和爱护有目共睹。

    虽然对象尉迟恭、程咬金这些悍将有所压制,但这只是在兵权上,在其它爵位、实封上李世民都是优待有加的。

    可房玄龄并不真正了解当日事变时所发生的一切。

    他所知道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听李世民述说。

    其实当日之事,除了亲历者,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

    毕竟那是内廷宫禁,有资格进去的没有几个。

    房玄龄智谋和情商确实远胜于长孙无忌,可对于李世民的了解却远远不如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从李世民的话中听出了一些不寻常的东西。

    同时,长孙无忌是知道内情之人。

    李世民话中之意,说的是不会将常何交给李沐,为得是不使得那些从龙旧臣心寒。

    对于长孙无忌来说,此时对李沐的忌惮远超过李世民。

    李沐一日不离开长安,长孙无忌就觉得如剑悬在头顶。

    所以,让李沐尽快离开,成了他与李世民共同的愿望。

    至于一个有“大功”的常何,长孙无忌根本不在考虑之内。

    “陛下,臣有话说。”

    “讲。”

    “臣以为如今最急迫的是令李沐尽快离京。李沐所提三人之中,息王妃、孙华无关轻重,给他就是,只是交出常何确实不妥。”

    顿了顿,长孙无忌悄悄留意了一下李世民的神情。

    见李世民并没有发火,反而有倾听的意思。

    长孙无忌心中便有了底。

    “臣以为常何与陛下有功,且这些年来素有建树,应加官进爵,以示皇恩浩荡。”

    李世民幽幽问道:“那以辅机的意思,该封赏何官爵合适?”

    “臣窃以为,将常何爵位由县伯晋为县候,并迁为苏州刺史。不知道陛下意下如何?”

    李世民闻言想了想道:“辅机所言甚是,朕自然不能亏待了这些旧臣。”

    常何原是四品武水县伯、泾州刺史,调入朝中为四品右屯卫将军。

    泾州是小州,五品刺史。

    如今晋为三品县候。

    加上苏州原为江南东道治所,属大州,刺史为四品。

    加官进爵之说确实没错。

    可边上房玄龄听了,心头一阵发冷。

第508章 梁仲业可不可靠?() 
苏州是江南东道十九州之一,李沐如今是江南东道大总管。

    虽说名义上江南东道各州刺史的任免权还在朝廷手里,可这只是理论上的。

    大唐十道,所设只有按察使,权力只是监督各州刺史,并无参与各州具体政务的权力。

    只有在战时,才设大总管之职,且一般都是行军总管或者行军大总管。

    顾名思义,就是行军时(战时)才有总督军政的权力。

    可现在江南东道并非处于战争状态。

    李沐却被直接任命为江南东道大总管。

    这就变相承认了李沐对江南东道十九州的军政总督之权。

    也就是说,李沐有对十九州刺史任免之权,最多任命之后,上书朝廷备案即可(其实这也就是唐末节度使官职的由来)。

    如今长孙无忌提议将常何迁至苏州刺史。

    这等于将常何简接交与李沐手中。

    如果在别的州,常何至少还有一搏之力,毕竟哪怕是最小的州,也有一至二千的府兵。

    而李沐要处置属外的一州刺史,除了暗杀和谋反,没有别的办法。

    可现在,李沐随便寻个借口,就能罢免常何,然后随意处置。

    房玄龄如何不心寒?

    李世民斜了一眼房玄龄道:“如此还须劳烦玄龄再跑一趟,责令那混帐即刻离京。”

    房玄龄心中喟叹,嘴上却应道:“臣遵旨。”

    。

    次日,常何晋升武水县候,迁苏州刺史,即日离京赴任的旨意颁布。

    李沐便正式上疏,三日后离京南返。

    李世民极力挽留之后,才勉强同意了李沐的请求。

    神机卫开始整束装备,向城东集结。

    这天夜里,府卫前来禀报,杨氏有请。

    李沐轻叹,从救出杨氏之后,李沐一直刻意回避杨氏。

    其实李沐知道杨氏要对他说什么,可李沐也难啊。

    李沐心中也有八分相信,常玉、梁仲业很有可能会对李英节下手,因为当时李沐的身份是绝密,一旦泄露,就是个死。就算到后来,李沐身份真的泄露,也是非常凶险。

    如果不是李世民误以为李沐是他与沈氏的儿子,恐怕李沐的嗣王之位根本无法得到。

    甚至连命都可能保不住。

    所以,李沐心里其实已经相信常玉、梁仲业谋害了李英节。

    可问题是,李沐该如何处置。

    常玉为自己而死,而梁仲业一样对自己有恩。

    况且,就算梁仲业杀害了李英节,可他的用意无非是为了保全李沐。

    从为人主公的角度来说,梁仲业不但无罪,反而有功。

    如果以此去处置梁仲业,那岂不让所有效忠李沐的人寒心?

    另外,常玉死后,梁仲业奉李沐的命令离京,联络当初十一个息王亲卫。

    据各地狼牙卫报告,这十一人在这十五年间已经各自拥有了不小的财力和人力。

    而这些势力如今都集中在梁仲业手中,如果处置梁仲业,恐怕李沐无法掌控这批人。

    万一引起反噬,此消彼涨,反倒便宜了李世民。

    所以,李沐只能选择回避杨氏和已经回京的李沂。

    可现在杨氏派人来传,李沐便不能再回避了。

    只能前往西院。

    “孩儿给娘请安。”

    “见过殿下。”杨氏福身道。

    李沐连忙搀扶住,“娘这是做什么?哪有娘给儿子施礼的道理?”

    “老身无非是养育了殿下,如今殿下已是贵为吴王,我怎能枉顾礼仪呢?”

    李沐心惊,杨氏一直称自己为沐儿,甚至在自己被册封为嗣王后,也是如此称呼。

    如今突然改变,想来已经知道李英节之死有异。

    李沐只能转变话题,“不知娘召孩儿前来有何要事?”

    杨氏道:“殿下且坐下,我有话讲。”

    李沐坐下后,杨氏道:“沂儿已经与我说过先夫之死有异。”

    李沐忙道:“娘,孩儿发誓确实不知情。”

    杨氏抬手阻止李沐继续分辨,“我知道殿下不可能做出这种畜生不如的事情,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当时也是这么对沂儿说的。”

    听着杨氏生疏的口吻,李沐心中一酸,含泪道:“谢谢娘的信任。”

    杨氏道:“可先夫死因有疑,身为人子,沂儿不得不查。真查出是被人害的,那沂儿就不得不替父报仇。”

    李沐只能应道:“娘说得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