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其中也有一些人,他们的目的并非是为了钱财,而是另有所图。

    古人从不缺乏发明和创造力。

    此时交易所中并没有象后世一样编制指数。

    只是单纯的上市工坊股票买卖。

    所以,各支股票之间的朕动性几乎没有。

    李世民为了增加每日的交易税,放宽了工坊的上市标准。

    只要得到交易所认可,并交纳一万贯保证金,就可上市。

    所以,这两年中,在长安交易所上市的工坊已经超过一百家。

    郑州士族陆氏分支有个叫陆权易的,受朝廷重商的影响,变卖家产土地,筹资十万余贯,与同族另一分支的族弟陆权康合资,共二十万贯共同开办了一个大型冶炼、铸铁工坊。

    经过两年的发展,也赚了不少钱。

    但随着规模日益扩大,赚来的钱全部投入工坊,还是满足不了所需。

    于是将二人将各自手中股权的一半抵押给了皇家银行,得到十万贯资金,扩大再生产。

    可冶炼、铸铁工坊是重资产,也就是说固定资产、原料占了总资产的大半,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加上大肆扩张的野心。

    借贷的十万贯没有多久就没了。

    正好朝廷开办股票交易所,允许出售股权变现。

    这么一来,二人便动了把工坊上市的念头。

    此时的股票定价权在于交易所。

    交易所根据工坊总投入扣去负债,也就是净资产,加一个浮动数(五成至一倍),得出一个总市值,再除以总股数,确定股票上市价格。

    当然,象这种工坊是无法取得一倍的浮云数的。

    最后只以五成的浮动数上市。

    陆氏二人的股票最后以每股五贯、十万总股数、市值五十万贯上市了。

    为了汲取最大的利益,上市之后,二人将手中剩余的一半股权全部售出,以获得更大的流动性。

    此时二人的手中还留有抵押给银行的一半股权。

    原本取得二十多万变现款之后,还掉银行贷款,就万事大吉了。

    可资本逐利的本性,二人商量之后,决定将变现款全部投入扩张规模。

    而此时,与陆氏有世仇的郑州另一士族于氏家主于文和,看出了其中的微妙。

    之后,于文和带人进京。

    在交易所用了五天时间,大肆收购陆氏工坊股票。

    将股票的价格推升到了每股二十贯。

    一夜暴富的契机,让整个交易所疯狂起来,百姓们纷纷追随买入。

    而在第六天,于文和不计成本的开始抛售。

    仅用一天时间,将股价压到了原来的价格——五贯。

    由此引起的恐慌让持有陆氏股票的百姓发疯似的抛售。

    直接将股价砸破了三贯,这是银行给陆氏抵押股票的止损线。

    于是,银行开始抛售,将股价砸至每股二贯。

    于文和再次出手扫货,两天之间,于文和手中所持陆氏工坊的股票已经超过七成。

    陆氏工坊的所有权瞬间易手。

第476章 血腥的资本() 
郑州离长安虽然不是太远,也有近两天的路程。

    等陆氏二人赶到长安时,已经大局落定。

    郑州陆氏不但丧失了工坊的控制权,还欠了银行近二万贯的债务。

    巨大的人生落差,让二人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双双在客栈挂梁自尽了。

    于文和迅速被抓捕拘押。

    此案当时轰动了整个长安及天下工坊主。

    无数的工坊主向朝廷联名上书,请求朝廷严惩于文和,还陆氏一个公道。

    可朝廷最后得出的结论惊瞎了所有人的眼睛,朝廷宣判于文和并无违法之处,无罪释放。

    这是一个经典的个案,由此天下工坊主都惊悚不已,开始收敛起不停扩张的步伐,慢慢沉稳下来,夯实基础。

    朝廷也在交易制度上打了个补丁,那就是所有上市工坊的股票,最多抵押、变现合计不得超过五成。

    这成了之后股票交易所的铁律,虽然降低了杠杆率,但有效保障了所有工坊主对工坊控制权的根本利益。

    此案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淡去。

    可此案如同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让有心人领悟到了另一种合法抢劫的途径。

    。

    这一天,承庆中,妹夫与小舅子又一次单独奏对。

    李世民的面色明显不虞。

    第三次提议征讨高句丽,又被朝臣们撅了回来。

    这让李世民十分窝火。

    如今国泰民安、国库丰盈,还有什么比实现自己攻略高句丽梦想更要紧的事呢?

    这些朝臣们太迂腐了,口口声声为江山社稷着想、为天下百姓着想。

    难道他们只知道与民生息,不知道开疆拓土吗?

    “辅机,朕要为大唐开疆拓土,错了吗?”

    长孙无忌躬身道:“陛下没有错!”

    “那为何那些大臣都不支持朕征伐高句丽,连你与玄龄都不公开支持朕?”

    长孙无忌沉默了。

    他心中是真不支持李世民发动战争的。

    经过这几年积累,国库确实丰盈起来了。

    但朝廷重商之后,经商的风气日盛,大臣们个个想着怎么赚快钱。

    而赚钱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和平的环境。

    所以,有人支持发动战争,那才怪呢。

    不过,长孙无忌不支持的原因不仅如此。

    自己做为始作俑者,当初建言李世民拉拢除崔氏之外的四姓。

    可三年以来,四姓的势力渐渐在朝堂中稳固和发展起来。

    对自己造成了极大的制约。

    四姓虽然明里迎合朝廷,可私下里依旧与江南藕断丝连。

    本来嘛,四姓从三年前就已经在李沐的引导下,深涉经商之道。

    而要在大唐经商,怎么可能绕得过江南呢?

    不说江南如今强大的经济实力,就说江南出产的各种新奇事物,中原百姓也不可能拒绝得了啊。

    就算朝廷下禁令,恐怕也禁不了民间走私。

    长孙无忌想到此处,心中也奇怪,这小子的脑子里怎么这么多新奇的东西,掏都掏不完。

    你说,明明是一架简单的铁制品,可人一上去,就能跑得那么快。

    明明是一架三轮车,可人一上去,居然能轻易拉动两三石的货物。

    李世民见长孙无忌魂游,蹩着眉轻喝道:“辅机自重。”

    长孙无忌一下子惊醒过来,连忙请罪道:“臣失神了,请陛下治臣君前失仪之罪。”

    李世民挥了下手道:“罢了。回答朕的问题就是了。”

    长孙无忌道:“朝臣不支持陛下向高句丽开战,最主要的理由无非一个字——钱。如果陛下决意要行此事,只要不动用国库存银,大臣们也就没有话说了。”

    李世民皱眉道:“如此大战,就算倾尽朕的内帑,也不过三四百万贯,怎么可能不动用国库存银?”

    长孙无忌道:“陛下可还记得当初李沐在直道股份上如何摆了五姓世家一道?还有去年郑州陆氏与于氏的股权之争?”

    李世民闭上眼睛想了一想,“你是说扩股?”

    长孙无忌应道:“正是扩股。当初李沐以三折配售,令五姓世家亏损了一半钱财。如今开设股票交易所,直道股价从当时每股五贯涨到了今日二十贯,世家的亏损早已填补,甚至赚得是盆满钵满,该是时候重新再收割一波了。”

    李世民犹豫道:“只是四姓如今效忠于朕,如果行此事岂不令他们心寒?”

    长孙无忌自然不是仅仅为李世民征伐高句丽出主意,他如今明显感觉到了四姓在朝堂对长孙氏势力的抵触,毕竟利益的蛋糕就这么大,抢的人多了,自然归到长孙氏的份额就少了。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长孙氏与四姓之间天生有着利益冲突。

    因为他们都是世家,但却不属于同一阵营。

    五姓世家属于山东世族,而长孙氏代表着关陇士族。

    二者从隋末就有着水火不容之势。

    山东士族是新兴世家,而关陇世族却是从前隋延续下来的旧世族,说它行将就木并不夸张。

    如果不是李世民登基之后,刻意压制五姓,扶持关陇,恐怕关陇世族早已被山东世族击垮。

    长孙无忌当初建议李世民拉拢五姓,出发点原本是为了分化五姓,削弱李沐势力。

    其实他低估了五姓世家特有的渗透力,也错估了世家对汲取利益的渴望。

    如今四姓虽然明里效忠李世民,暗地里却依旧与李沐勾连。

    所以,长孙无忌希望趁此削弱世家在朝堂的势力,给关陇世族一些喘息的机会。

    至于四姓会不会因此而彻底投向李沐的怀抱,这就不是长孙无忌需要考虑的事了。

    在家族利益和社稷利益之间,长孙无忌选择的绝对是家族利益,否则也就不是他长孙无忌了。

    不过,面对李世民的追问,长孙无忌还是提出了一个“可行之策”。

    “陛下,当初李沐对直道扩股时,扩股的对象是全体持股人。如今直道股本已达二千万股,市值为四万万贯,陛下只须扩股一成,足以支撑征伐高句丽之战。所以,臣建议将这增发的一成股份只针对陛下,陛下只须以三折购入一成配售股份,然后再将其以市价卖出,如此至少可获利二千多万贯。”

第477章 马周心中的失落() 
定向增发,以三折配售,现价卖出。

    古人的脑子确实聪明,可谓无师自通。

    李世民虽然心底也觉得不妥,这钱来得太容易,就说明一定有其不合理之处。

    当了那么多年皇帝,就算不懂金融,经验还是有的。

    可二千多万贯啊,能不心动吗?

    这笔钱足够支撑一场大型战争了。

    李世民思虑了一会道:“兹事体大,要不辅机先去向直道衙门露露口风,听听有多少人赞成,多少人反对,再作定夺。”

    长孙无忌一听心中嘀咕起来,敢情李世民是想掩耳盗铃啊。

    不用问也知道,直道持股人都不是傻子,摊薄自己的股权,等于割肉给李世民,如果明捐还有人情在,照扩股的方法,那等于平白无故损失了一大笔钱。

    长孙无忌心中叹息了一声,他摇摇头道:“不用问就可知道,马周等人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为何?”

    “当初李沐扩股,是向全体股东,所以占着理,如今只对陛下扩股。”

    李世民懂了,正如自己所担心的,此事不占理。

    可心中彰显武功的欲望是强烈的、不可遏制的。

    李世民道:“此事就按你说的办,告诉马周,待朕攻灭高句丽后,会给予直道股东补偿。”

    长孙无忌心中暗喜,躬身道:“陛下英明。”

    李世民长叹道:“朕不英明,朕这是与民争利啊。”

    说完挥挥手道:“此事交与你去办,退下吧。”

    长孙无忌应道:“臣遵旨。”

    。

    次日,朝廷下旨,直道应建设需要,以现价三折,向中书省扩股一成。

    此旨一颁布,朝野一片哗然。

    如今随着股票交易所的开设,在长安就算是个乞丐,都能对股市聊上半天。

    谁不明白李世民这是在明抢啊?

    直道与钱庄不同,它的开设还是在李沐刚刚从凉州进京的时候,经营还是半官方的性质。

    虽然也有股权分置,但毕竟是隶属于中书省的衙门。

    加上朝廷和李世民所持有的股份对直道有着绝对的控股权。

    所以,这道旨意明知是收割韭菜,五姓世家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

    马周是个直臣。

    他无法理解皇帝杀鸡取卵的行径,一次次地上疏,劝谏李世民收回成命。

    前两次,李世民还好言相对,甚至对马周说明了他取这笔钱的用途。

    可不说还好,一说马周就更不答应了。

    抢钱去发动战争?这颠覆了马周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所以,马周联络了房玄龄、张玄素、刘洎等有识之士,联名上书阻止此事。

    结果李世民怒了,下旨罢免马周一切官职,如果没有房玄龄一力担保,马周的爵位恐怕也留不住,直接就被废为庶人了,甚至可能被李世民一怒之下流放。

    同时也罢免了韩仲良民部尚书之职,仅保留了韩仲良皇家银行大总管的职务。

    令光禄大夫唐俭接任民部尚书。

    房玄龄以同意李世民扩股之事,保下了马周。

    随即,李世民任命了长孙无忌兼交通监正。

    当天,直道扩股方案被实施。

    其实也就是帐房走了一下帐,改动了几个数字。

    于是,在李世民交纳了一千二百万贯之后,名下就多了二百万股直道股份。

    当然,这一千二百万贯并非真金白银。

    李世民甚至连将自己内帑的钱财运往交通监的样子都懒得做,直接通过皇家银行,将国库的钱走了一下帐。

    次日,李世民直接将这二百万股在交易所抛售了。

    得钱三千四百多万贯,除去交易税,实得三千四百万贯。

    还掉走帐的皇家银行一千二百万贯,获利二千二百万贯。

    而直道股价因此直接被打落到六贯,与四年前的五贯股价相比,仅一步之遥。

    因此引起的股市动荡,有数十人自杀家破人亡,数百人破产。

    无数百姓血本无归。

    一时间,长安城内哀声一片。

    与去年陆氏、于氏一案不同的是,这次的始作俑者是皇帝。

    中书省,无非是皇帝的扈从室。

    利益受到侵害的世家和百姓,纷纷上书状告中书省。

    可谁敢接,谁敢问?

    马周心灰意冷之下,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长安。

    而四姓在秘这个哑巴亏之后,加强了与崔尚的联络。

    长安城中暗流汹涌。

    李世民有些后悔,他无法预料到事情会演变成这样。

    原以为,这算收割这波韭菜,只是针对五姓世家,以五姓世家的家底,这笔钱无非是少赚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