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自己都无法预料到会是这种情形。
不过,李沐还是在舆论冲击中坚持下来。
毕竟两州中,这个年龄段的女子占总人口不多,而且有了年龄限制,女子真正能赚钱的时间也就六年。
最关键的是,理论上每户都可以生出女孩来,这个比较公平,不会因为门第和社会地位而改变。
而人口的增长对于迅速发展的两州来说是好事。
所以,民间舆论在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也就慢慢平息下去了。
但李沐此时已经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宫女出宫时,都已经年龄偏大。
甚至有过了三十岁的。
这对于工坊来说是个负担,同时也是对这些女子另一种变相伤害。
而两年前招募的神机卫将士也到了及冠的年龄。
以现在的条件,李沐无法仿照后世实行退役制。
那么成年将士们的个人问题就成了无法回避的困难。
在征询了魏征等人意见之后。
李沐下了一道“荒唐”的命令。
五万宫女中二十岁以上者与神机卫二十岁以上将士,自行选择婚配。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官办婚配。
从相亲到成婚,官府一条龙包办。
对于世俗而言,确实不象话。
但却受到了将士们和宫女的认可。
有了家,有了土地,有了可靠的职业和收入。
这极大了凝聚了士兵和宫女的心。
也因此,大幅增加了杭、越两州的出生率和人口。
。
贞观十二年初。
李世民下诏李元景等二十一王所封刺史之职可以世袭,同时册封长孙无忌等十四人为刺史,同样可以世袭,并规定除谋反等重罪之外,不得撤封。
让李世民不解的是,这诏令遭到朝里上下的一致抵制。
当然也有人是暗中窃喜的,但毕竟是少数。
抵制的人中,有些人是为江山社稷考虑,担心此例一开,又会演变成诸候割据的局面。
而象长孙无忌为代表的人,却是打着小算盘。
世袭刺史虽然位高权重,可以独霸一方,但需要离开京城去封地。
这对于长孙无忌等人来说,等于离开了正治中心,失去了操纵皇权的机会。
所以,两方面的人都一致抵此项诏令。
对,是抵制没错。
鉴于年前征讨高昌的失利,虽然最终大唐取得了完胜。
但也因此损失了二万多禁军精锐。
这被大臣们私下诟病。
加上年末李世民大肆修建宫殿,朝野皆有反对之声。
趁此机会,相权给了君权一记闷棍。
李世民下此诏令,原本是想讨好朝臣们。
不想招来如此强烈的反对声浪,于是无奈之下只能收回成命。
。
经过一年多的扩张。
朝廷的钱庄已经开设到各县。
其实这个时代,开设钱庄的成本很低。
一座大点的宅子,加上几个雇员,在门楣上挂块匾额。
放些流动的铜钱,一家钱庄就开业了。
随着钱庄的功能慢慢深入人心。
百姓贪图那点利息,纷纷将余钱存入钱庄。
而钱庄收进的钱财,再借贷给那些需要扩张工坊的工坊主们。
于是,钱庄的收益便迅速增加。
这是一块前所未有的肥肉,可谓是无本生意。
商人的承兑对钱庄来说,无非是帐本上数字的变动。
朝廷国库的钱财是迅速增加。
可好景不长,随着五姓世家的钱庄遍地开花。
民间一半以上的钱财被世家的钱庄吸去。
而世家钱庄对于朝廷钱庄来说,更具有优势。
因为朝廷钱庄涉及着官员利益、地方利益。
而世家钱庄更具有灵活性和收益性。
世家钱庄吸储利息比朝廷钱庄高,放出的钱款利息比朝廷低。
加上世家在民间的地位,往往百姓更容易接受世家钱庄。
于是,因为利益纠纷,朝廷钱庄与世家钱庄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双方的揽客争斗,已经在民间越演越烈。
第454章 钱庄之争()
李沐在这其中明面上扮演着和事佬的角色,在韩仲良和崔尚之间和稀泥。
可私底下拉倒地煽风点火,拉偏架。
世家钱庄因为李沐的帮助,不断地推出新花样。
譬如存十贯钱,送烟花爆竹了。
存一百贯,送一面巴掌大的小镜子了。
或者借贷到一定数目,送套琉璃茶具了等等。
显然,朝廷钱庄明显落入下风。
风暴开始积累、酝酿起来。
。
相对于长安朝堂上的尔虞我诈。
杭、越州可谓是正治清明。
这倒不是因为李沐有多少厉害,可以将从古至今的贪腐问题根治。
而是每个势力在创业阶段,都是齐心协力的。
可这在百姓眼中,却是难能可贵了。
“沐王”这个称呼不是来自于皇帝和朝廷的册封。
而是江南百姓对李沐的昵称,这称呼代表着人心向背,亲切而不失尊重。
李沐在开年初下达了一道政令——发行银币。
这个时代,铸币权没有后世看得那么重。
因为是金属货币,几乎“望”州以上的官府,都会铸造钱币。
所以,作为吴王的李沐自然是有权铸造钱币的。
李沐将囤积的银锭,铸造了一大一小两种银币。
大的净重一两,当千钱。
小的净重一钱,当百钱。
两种银币含银九成三分,这余下的七分中是铜铁,三分是铸币的损耗,四分便是铸币税了。
因为造型精致含量足,一进入民间就被百姓所喜。
世家豪门更是将它做为收藏囤积。
好在倭国的银矿源源不断地运至杭州。
李沐加大了铸币量,三个月时间,已经发行出去千万枚银币。
这还是仅仅在长江以南流通。
银币的流通弥补了钱庄的缺点。
钱庄确实在商贸中起了承兑作用。
但对于民间来说,正常的买卖还是靠铜钱支付。
谁也不可能买点东西,都跑钱庄汇兑吧?
普通民间的日常交易,还是需要携带沉重的铜钱去完成。
而银币的发行彻底解决了铜钱携带不便的烦恼。
平常百姓间的买卖,带上几个银币就能搞定。
于是,银币迅速地流通起来,挤占了铜钱的主要货币地位。
。
一天,崔尚到达杭州,亲自前来拜访。
这是李沐与崔尚在长安一别后,第一次见面。
这一眨眼,已经过了两个年了。
李沐知道崔尚来必然是有要事。
所以接风宴之后,李沐与崔尚单独进了李沐书房。
李沐这时的书房已经不是在军营了。
去年李沐北上救援李沂时,杭州府在钱塘湖为李沐修建了都督府。
虽然迟了一年多,但都督府的高调和奢华,已经名扬江南了。
都督府占地八百亩,左、中、右四进。
每进前、中、后三殿,每殿六间宅子。
左进以西是一个占地一百亩的花园,右面宅子外是一个占地三百亩的马厩和军营。
足够容纳一支数千的军队。
都督府的地势很高,放眼望去,钱塘湖就在眼鼻子底下。
李沐的书房在正殿之后。
一路行去,崔尚有些艳羡地叹道:“殿下确实有点石为金的能耐,这才短短不到两年,整个杭州府就变了一番模样。”
李沐笑道:“崔家主如果喜欢,孤为你在湖边选块地,来与孤做伴如何?”
崔尚道:“想倒是真想,可眼下还不是时候。等有朝一日,殿下成就大业时,老朽就能来此享福了。”
李沐自然明白崔尚的意思,自己也只是客气客气。
崔尚为一个家族的家主,就算闲得身上长虫,也不会来杭州长住。
毕竟此时中原才是大唐的文化、正治中心。
而杭州经过李沐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后,最多勉强可以算是经济中心。
进入书房,李沐切入正题道:“崔家主此来所为何事?”
崔尚道:“想必殿下也有所听闻,朝廷钱庄与我等钱庄已经势若水火,虽然现在还只是暗中竞争,可老朽担心,朝廷会下令禁办民间钱庄。如此一来,我等就血本无归了。”
李沐皱眉道:“崔家主可是听闻到什么风声了?”
崔尚道:“老朽确实听到一些风声,都道皇帝召见房玄龄、长孙无忌和钱仲良等人议事,很有可能,一个月之后,便会颁布旨意。”
李沐微微点头,这与自己从狼牙卫得到的消息不谋而合。
李沐得到的消息是,韩仲良上疏朝廷,钱庄关乎朝廷赋税财政和江山社稷稳定,不可操控在各地世家豪门手中,建议朝廷禁止民间私办钱庄,同时关闭已经开设的私人钱庄。
李沐还得知,李世民与他们商议之后,甚至已经制订了策略,如果世家钱庄不依令关闭,将采用武力来强制关闭。
如今听崔尚一说,两相印证,那么此事十有八九就是真的了。
搅混一池水本是李沐的目的,可如今显然还不到时候。
而最关键的是李沐想将大唐震荡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不想真正地颠覆整个江山。
特别是此前在食汗山脚下,与李沂一夜交谈之后。
李沐有了一个统筹的安排。
想了想,李沐道:“此事确实麻烦,如果朝廷真下了旨意,那世家钱庄就没有活路了。现在看来只能阻止朝廷下这道旨意了。”
崔尚忧郁道:“我等世家的实力在民间,虽然也有些人在朝堂上,可其能为不足以左右皇帝和朝廷的决定。不知道殿下可有良策?”
李沐一时也带不出主意,“崔家主莫急,你先在府中歇息一晚,明日孤再给你答复,如何?”
崔尚虽然心中焦急,但也明白李沐需要找人商议,便点头道:“老朽听殿下的就是。”
李沐找人带崔尚下去休息,传了魏征前来。
将此事与魏征述说了一遍,李沐问道:“魏公有何教我?”
魏征道:“二者相争,殿下渔翁得利,为何要帮世家对抗朝廷?”
李沐道:“朝廷与世家之间,明显是朝廷占了绝对优势,如果真要是让朝廷达成心愿,世家钱庄被连根拔起,魏公不觉得唇亡齿寒吗?况且如果朝廷收拾了世家,实力剧增,陛下恐怕会随时派兵南下,拔掉我这颗眼中钉了。”
第455章 外戚之患?()
听李沐这么一说,魏征觉得有道理。
李世民之所以到现在还忍辱负重,不单单是忌惮神机卫,更深层的原因是李沐掌握着动摇大唐根本的实力,李世民心中担心,能开设起钱庄的人,必定有办法可以毁灭钱庄。
而从始至今,李沐的能耐令人目不暇接,李世民不知道李沐是不是还有别的本事没有使出来。
这才是李世民最为忌惮李沐的地方。
否则,朝廷的大军就算不南下,这次李沐营救李沂返回杭州,经过长安时,李世民就可派大军收拾李沐了。
魏征想了想道:“如果真是陛下与房玄龄等人奏对做出的决定,那要更改肯定是不可能了。臣能想到的是,只有一种办法。”
“什么办法?”
“如果此时发生一件足以让朝廷无暇分心之事,那陛下就不会紧盯着世家钱庄不放了。”魏征一边想一边说,“只是哪来这样的事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李沐听了眼睛一亮,搞建设难,搞破坏容易啊。
想到妙处,李沐的嘴角抽动起来,然后忍不住笑意绽放。
魏征开始十分不解,李沐这是怎么了?
可看见李沐笑意,魏征不竟为朝廷担心起来,这小子恐怕已经有了妙计,这下够皇帝和朝臣们喝一壶了。
李沐随即下令,召回崔尚。
可怜崔尚连日奔波,长途跋涉,刚刚躺下,又被叫了起来。
这老骨头哪经得起这般折腾。
好不容易撑着酸痛的老胳膊老腿来到李沐面前。
见到李沐脸上笑意,崔尚心中一喜,心道看来李沐是找到办法了。
李沐问道:“五姓世家对各地百姓可有掌握?”
崔尚有趣结不解,回答道:“老朽不敢妄言,五姓世家掌握长江以北民心还是有自信的。”
李沐点头道:“那就有办法了。”
崔尚喜道:“殿下有何妙计?”
“妙计谈不上,但想来效果还是有的。崔家主回去之后,散播谣言,声称朝廷因高昌一战,损失惨重,钱庄缺钱,快要告磬了。之后,再集结百姓去各个钱庄门口排队,造成一种挤兑的假象。”
崔尚不解道:“可如此一来,岂非涉及我等钱庄?”
李沐笑道:“自然是会波及的,但你们有备,而朝廷无备,如此一来,朝廷会因此而焦头烂额,想必在平息挤兑风波前,不会再轻易对世家钱庄下手。”
崔尚低头想了一会,突然抬头道:“妙啊,想不到如此大事,被殿下一语而解。若按殿下所说,这样不但让朝廷转移了注意力,同时还打击了朝廷钱庄的声誉,如此一来,我等钱庄的声望将会更高。”
李沐听了反倒意外起来,这崔尚还真不可小觑。
崔尚道:“那老朽明日便动身北上,安排此事。”
李沐道:“会不会太辛苦,反正不急在一两天,崔家主可休息两天再回去。”
崔尚道:“谢殿下关心,不过老朽心中担心,恐怕也休息不好,不如早些回去,也可早日化解心中烦忧。”
李沐见崔尚归心似箭,也就不再挽留。
崔尚道:“老朽还有一件事想求殿下。”
“崔家主但说无妨。”
“老朽见过殿下铸造的银币,确实精美,而且质地优良,可如今中原稀缺,老朽回去时想带一船回去,不知可否。”
李沐笑道:“可以。孤让人去库中提取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