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魏征道:“如今州府事务已入正规,臣愿意替殿下回京。”

    李沐觉得可以,魏征是国公,又是都督府长史,在身份上代表自己再稳妥不过了。

    “既然魏公愿意不辞辛劳,那就劳烦魏公了。”李沐点头同意,“一会我写一封信,请魏公带给李沂。”

    “是。”魏征心中放下了一块石头,李沐毕竟是听进去他的劝谏了。

    可李沐无法猜到,他与李沂之间缺少的不是感情,而是沟通。

    写封信,能起到的作用根本无法化解李沂心中的疙瘩。

    。

    当天晚上,狼牙卫传来许胤宗被杀的消息。

    李沐立马回想起许胤宗在自己离京前的谈话。

    果然被他一语料中,李世民的狠只是被伪装了。

    李沐后悔将许胤宗接进宫去,虽然延长了长孙无垢半年的性命。

    却害了一代名医。

    想起许胤宗的恳求,李沐随即传令,让常州狼牙卫分支,找到并护送许胤宗家眷来杭州。

    转眼便是春节。

    这个年,杭州乃同越州的百姓过得很舒坦。

    可谓家家有余粮,户户有余钱。

    如果不是因为皇后薨逝,民间会更加热闹。

    。

    李沐的身世虽然变得清晰,可个中的详情,李世民下了封口令,依然只有顶层官员知道。

    也正因为如此,杭州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变得很微妙。

    从交纳、转运赋税,还有时常来往的公文中,看不出什么来。

    可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杭州越州官员,都能感觉出一丝异常来。

    李沐自然不可能束手待毙。

    回到杭州时,就令苏定方征召新兵训练。

    而等朝廷封赏旨意到达后,开始了第二轮的征召。

    杭州如今有四十余万人口,加上越州二十五万,李沐治下总计有六十五万人口。

    虽然征召丁男会影响生产,但李沐还是征召了二万人。

    加上原有一万神机卫,二州正规军人数已经达到三万人。

    这数字显然已经过了朝廷给予神机左卫编制的上限。

    虽然李沐在征召兵员前,以都督府辖下多了一个越州为名,上疏过朝廷。

    问题是朝廷的回复迟迟未到。

    而李沐竟不等朝廷回复,公然以都督府名义下令,征召兵员。

    这明显已经违法,可关键是朝廷却没有一丝动静。

    局势一片风平浪静,可就连普通官员都能感受到平静下的暗流涌动。

    李沐在抢时间,如今长孙皇后薨逝。

    李世民估计在半年之内,应该不会有大动作。

    而自己需要在这半年时间内,训练出一支足以震慑朝廷的军队。

    虽然李沐不想打内战,可没有防守就无发展的道理,李沐还是懂的。

    。

    三天之后,狼牙卫来报,许胤宗的家眷被接到钱塘府。

    李沐赶紧召见,却发现来者仅廖廖三人。

    一个清瘦男子,一个中年妇人,二人眼中浮现忧虑、恐惧之意,还有一个八九岁的女童,眼中也是满怀惊惧,缩在妇人身侧,悄悄地打量着李沐。

    李沐不解,问道:“怎么只接来三人?”

    这不问还好,一问那男子和妇人便痛哭出声。

    “回殿下,属下等找到许家时,有不明身份的歹徒正在向许家人行凶,且放火焚烧宅子。”

    那中年男子哭泣着跪倒在地,道:“殿下,若不是他们出手相救,学生一家便要死绝了。”

    李沐皱眉问道:“是谁指使歹徒行凶?可有活口?”

    “没有,歹徒总共五人,属下等杀了三人,其余二人眼见不妙,便自尽了。”狼牙卫士答道,“属下验看过尸体,并无身份标识,不过从身手上看,应该是久经训练之人。”

    李沐点点头,这其实不难猜,能在这个节骨点上,派人去灭许胤宗满门的,还能有谁?

    不过李沐没打算说穿,因为说穿了,与这三个幸存者无益。

    背负着无法报复的仇恨,可能让这家人未来的生活过得更痛苦。

    既然答应了许胤宗,李沐至少想让他们好好活下去。

    李沐上前搀扶起男子道:“你叫什么?”

    “学生许意。”许意拉过妇人和女童道,“这是吾妻陈氏和小女许青云。”

    “许老丈之死,其责在我,如果不是我将许老丈请去京城,断不会有如此祸事。”李沐说起许胤宗,语气中不胜唏嘘。

第441章 天才少女许青云() 
许意躬身道:“此事怪不得殿下,虽然殿下强掳家父去京城,但殿下并无恶意。家父有信于我,言及他若有不测,便让学生前来投奔殿下,以求得庇护。”

    李沐点点头道:“你放心,我既然答应了许老丈,便会信守承诺。听你说话,应该是个读书人,我不知道你是想入仕呢,还是别的?”

    许意道:“学生无意入仕,本是在义兴随家父开设药铺,为乡邻治病。”

    李沐道:“既然如此,我令人在钱塘府为你开设一间诊所如何?”

    “这。”许意有些迟疑起来,说话也变得吞吞吐吐。

    “你直说无妨。”

    “学生是怕还会有刺客找上门来。吾妻和小女都是女流之辈,恐怕。”

    李沐心道也是,想了想道:“神机卫军中设有医所,若你不嫌弃,就留在军中吧。这样也冰不用怕有人行刺了。”

    可许意还是犹豫不决,“学生已有家室,无法从军还望殿下体恤。”

    李沐这下犯了难,想了想道:“要不你去州学做个先生,以许老丈的医术,想来你教授学子医术应该没有问题吧?”

    可没想到,许意还是不答应,他有些局促地说道:“学生虽然追随家父行医,可医术不及家父二、三,加上家父手稿被刺客焚毁,恐怕力有不逮。”

    李沐听了有些失望,不过只是对许胤宗手稿被刺客焚毁遗憾。

    “既然如此,孤赏你钱财千贯,你自主便是,如何?”

    此时,一个童音响起,“父亲,孩儿可以默写祖父手稿。”

    这声音出自许意的女儿许青云之口。

    李沐听了一怔。

    许意也很意外,他问道:“云儿,你祖父手稿有三卷,你都能默写出来?”

    许青云点头道:“祖父令孩儿背诵手稿已有三年,孩儿自信可默写出来。”

    李沐一听,大喜,神童啊。

    于是便道:“许意,那就请令爱默写许老丈手稿,然后孤将其印刷成书,做为州学医科的教材如何?放心,孤会给予你钱财补偿。”

    许意连连摇手道:“学生能托庇于殿下护佑,岂敢私留家父手稿自珍?按殿下的意思办就是。”

    三天后,许意父女将三卷约四万字的手稿放在李沐面前。

    李沐心情大好,“孤见令爱天资聪慧,有过目不忘之能,这样吧,孤破例让她直接进州学深造,将来也可有个好前程。你意下如何?”

    许意大惊道:“谢殿下美意,只是云儿是个女孩。”

    李沐摆摆手道:“在本王治下,女子一样可以进学。”

    许意看了看陈氏,又看看了许青云,喜道:“如此就谢过殿下大恩了。”

    。

    都说人走茶凉。

    就算李世民也不例外。

    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悲痛欲绝。

    追长孙无垢谥号“文德”。

    这可是有皇以来,第二个有单独谥号的皇后。

    第一个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可也是由后代汉宣帝追谥的。

    而长孙无垢却是直接由李世民追谥的。

    皇后的本谥都为单字。

    就象李渊的妻子窦皇后,她的本谥为“穆”。

    需要等李渊死后,才能将丈夫的谥号中一个字,加在她的本谥前面,成为双字“太穆皇后”。

    而象长孙无垢直接双字追谥的。

    可谓古往今来,独此一人。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在宫中大造高台,时常上台去,眺望昭陵,以示思念长孙无垢之情。

    直到马周上疏,谏言李世民不能只思昭陵(长孙无垢),不顾献陵(李渊)。

    李世民才收敛起来。

    可李世民另外想出了折腾的办法,他大肆修建佛寺、道观,搜访道林,度人出家,说是为长孙无垢积福。

    更有甚者,李世民做了另一件前所未有之荒诞事。

    他诏令在昭陵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宅舍,令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

    上有所好,下必甚下焉。

    李承乾首先提议在长安和洛阳大修寺庙。

    李泰也不甘落后,在洛阳大兴土木,于龙门山开凿佛窟,为母亲追福。

    天下都为李世民伉俪情深而感动。

    可半年之后,每天向近臣内侍唠叨思念长孙皇后的李世民,终于下诏向天下选秀了。

    登基那么多年了,李世民终于可以为宫内换上一批新鲜血液了。

    容颜中下的、年华老去的宫女,已经象一个破包袱般,甩给了杭州强行坊。

    只有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心里会念及李沐的好来。

    而历史的车轮以其强大的惯性按原有的轨道修复着。

    故荆州都督武士擭女武羽因貌美,于贞观十一年六月,召入后宫,立为才人。

    当李沐得知消息时,已经不再象之前那般紧张。

    此时非彼时,想法也随之改变。

    当时李沐在京城中,而现在李沐已经治下两州,手中数万精兵。

    武羽的存在已经威胁不到李沐。

    在李沐心里,反而巴不得京城乱起来,可以给自己染指天下的机会。

    到这个时候,对争夺天下李沐已经没有任何疑义。

    可世事总是很戏剧化。

    京城没乱,杭州却乱了。

    虽然乱得比较奇葩,但终归是乱了。

    大量工坊的开设,从官府引导到民间自发,再到蜂涌而来的各地商人竞相开设工坊。

    杭州乃至越州的工坊遍地开花。

    资本的逐利性,让李沐有些后悔,不该不设区域限制。

    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带来的第一局限,就是用工荒。

    工坊需要大量的工人,大量的工人需要更大量的后勤人口。

    杭州一个成年壮丁的工钱,已经涨到八文钱,比长安还高。

    这在一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这个时代的人口,可不象后世那般稠密。

    此时江南人口最稠密的扬州,也因为杭州、越州的手工业兴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失。

    就不作说江南东道其余象润、常、湖、睦等州了。

    杭州、越州就象一块干渴的海棉,饥渴地吻吸着周边各州的人口,形成了虹吸效应。

    越来越多的百姓,拖家带口地向杭州、越州移民。

第442章 掠夺人口() 
人口的流失不仅让各州土地荒芜,更侵犯到了各州大小地主和豪门世家的利益。

    这引起了各州官府的警觉,大量的弹劾奏折如雪片般地飞向长安。

    各地官府同时出台强制性法规,禁止百姓移民。

    朝廷随即下诏申饬杭州府刺史魏征、越州府刺史宁纯。

    勒令二州不得再招募非本地籍百姓。

    同时出台“保丁法”:各县官府将所辖地,划为五户为一保,二十五户为一大保,二百五十户为一都保的编制,如发现人口流失,实行连坐,此法迅速推行于各州乡村。

    由此向杭州、越州的移民潮被遏制住了。

    可李沐就头痛了,没有可用工人,工坊主们便吵着闹着向州府陈情。

    魏征没有办法,只能三天两头地来滋扰李沐。

    其实李沐也明白,这些工坊主岂是不明白事理之人?

    来向州府陈情的目的,就是已经完成杭州至越州,杭州至华亭县港口直道修筑的那三万倭军俘虏。

    可李沐早已对这三万俘虏有了安排,那就是钱塘湖那数十万亩的滩涂田。

    狼牙卫从高昌和泉州两个方向那得的白叠子,已经到了李沐手中。

    当初旱灾难民的安置,只安排了一半田地。

    余下的数十万亩土地,李沐打算种植棉花,由此来垄断大唐的棉布纺织。

    所以,李沐自然不会应允工坊主的恳求。

    可用工荒必须得到解决,否则会引起工坊倒闭潮,从而影响两州的经济。

    正在李沐为难的时候。

    越州府刺史宁纯前来拜访,为李沐提出了一个可行之计。

    那就是“掠夺人口”。

    宁纯建言道:“隋大业六年二月,武贲郎将陈晟、朝请大夫张镇州击流求,破之,献俘万七千口,颁赐百官。如今杭、越两州人口紧缺,可效仿前朝,从流求获取人口。”

    魏征闻言附议赞同。

    这让李沐心中惊讶,原来所谓的名臣也有其龌龊的一面。

    可李沐心中说不,身体却很诚实。

    随即令魏征、宁纯以两州官府的名义联名上疏,由杭州都督府出兵击流求,以获取人口。

    朝廷也正头痛杭、越两州汲取人口之事。

    虽然有心限制杭、越两州,可问题是如今杭、越两州一年的赋税甚至是扬州两倍,甚至比京畿四大辅州还高。

    这如何让朝廷能壮士断臂、痛下狠手自残?

    所以,两府联名上疏后,得到朝廷迅速回复——准。

    下令征集了江南数百艘舰船。

    贞观十一年二月至五月,杭州府派兵前后数次,从流求掠夺人口累计高达三万人。

    这对于杭、越两州共计六十多万的人口来说,不是个大数字。

    但这三万免费劳力地涌入,迅速缓解了两州的用工荒,从而对两州的经济发展有了巨大的推动力。

    这些来自流求的土著人口,几乎没有识字的,更没有技术。

    但工坊许多看似复杂的操作,其实在分解成片断之后,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后世流水线的概念,在资本的推动下,在杭、越两州的工坊,有了萌芽。

    与历史相比,竟提早了上千年。

    倭国运来的银矿被李沐冶炼囤积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