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世民幽幽问道:“那依玄龄之见,臣难道要打落牙齿往肚里咽不成?”

    房玄龄苦口婆心地劝道:“陛下息怒,李沐尚小,想必是不清楚其中内幕。如今又刚刚立下灭国之功,江南民心归附,手中神机卫士气正盛。故臣以为,陛下若无罪伐之,恐怕有悖天下民意啊。”

    李道宗接口道:“启奏陛下,臣以为中书令所言极是。陛下若想加罪于李沐,只能徐徐图之,不可急在一时。”

    长孙无忌突然道:“臣以为玄龄之言有理。陛下可先剪除李沐在京中势力,然后徐徐图之。”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问道:“如何剪除?”

    长孙无忌道:“凡与李沐来往过密者,皆罢官流放,如此一来,李沐只能困于江南一隅之地,不足为患。”

    房玄龄急道:“陛下万万不可,李沐离开长安前,是陛下钦封的嗣王,若按辅机之言施为,势必会连坐一片,如今长安民心不稳,再要扩大诛连,恐怕真要大乱了。”

    李道宗也道:“陛下三思。”

    李世民看了长孙无忌一眼,向房玄龄问道:“依玄龄之见,该如何应对此事?”

    房玄龄道:“李沐从来没有冒认过皇子,他本来便是李建成之子,所以臣以为,一切照常便是。李百药欺君已是事实,追缉捉拿。至于两位国公,必是不知情或者以偏概全,臣以为李靖、秦琼忠诚于陛下,绝非有意欺瞒。”

    李世民吐露了心中郁闷,怒意反而渐渐平息,只留下混身的疲惫和心中不可为人道的委屈。

    他头脑开始清晰起来,长孙无忌显然是有借此清洗目的,房玄龄所说才是老成谋国之言。

    李靖、秦琼追随自己多年,纵有小错,但忠诚是李世民深信不疑的。

    况且李靖现在带兵在外,真要逼反了,与李沐联合在一起。

    那真的是一场灾难。

    而京城里,与李靖、秦琼关系密切的军官也甚多。

    想到此,李世民下令道:“传朕旨意,撤去包围国公府的禁军。”

    袁仁国应道:“老奴遵旨。”

    房玄龄这才吁出一口气,躬身道:“陛下圣明。”

    李世民长叹道:“朕后悔不该册封他为嗣王,如今尾大不掉。朕被奸倿玩弄于股掌之间,如今还要下旨犒赏,这让朕心中憋屈啊。”

    房玄龄道:“天下是陛下之天下,只要李沐不反,便是陛下之臣,陛下犒赏是因他有功于大唐,而不是因为他是李建成之子。臣以为私不废公,反而彰显陛下之公正。”

    李世民点点头道:“罢了,也只能如此了。”

    “传朕旨意,令李靖、李勣班师回朝。”

    房玄龄一愣,问道:“陛下这是何意?”

    “如今百济已定,高句丽不可能以一国之力与大唐开战,李勣大军便无须驻扎辽城了。而百济已经被李孝恭接管,与倭国战事也已平息,李靖再出兵就没有任何意义。况且大军在外,朕心中不安啊。”

    房玄龄知道李世民心中肯定不是这么想的,可李世民的说词并没有毛病,大军无故囤积在外,确实不妥。

    今天劝谏的目的基本已经达到,只要禁军一撤,朝野间的动荡也会慢慢平息。

    于是,房玄龄便不再劝说了。

第432章 王季良不是倿臣() 
长孙无忌并没有随房玄龄、李道宗一起告退。

    他被李世民单独留了下来。

    “辅机,那事办得如何了?”

    “臣已经派人去凉州调查过了。”

    “情况如何?”

    “调查结果是,当时战场混乱,确实没有人知道详情。”

    李世民眉头一皱,冷哼道:“这么说来,此计行不通了?”

    长孙无忌连忙道:“不,不。虽然没有人知道详情,但有一点得到证实,那就是李英节所中的箭矢是从后背贯穿前胸的。能证实这一点的人证不少于三人。”

    “可没有直接证据,如何能令李沂信服?”

    “臣以为足够了。”

    “此话何意?”

    “有直接证据固然好,可有此点也足以成事。”长孙无忌成竹在胸地说道,“人心最可怕的在于猜疑,只要李沂对父亲之死起了疑心,那么就事就会如同一根刺扎在他的心里,之后每当想起此事,他的心就会被刺痛一次。如此一来,他对李沐的防范就会加深一分,而李沐自然能感觉到这种生分,由此产生隔阂。久而久之,二人间隙就会越来越大,直至反目为仇。”

    李世民点点头道:“辅机言之有理。不过朕有一点不明白,如果李沂直接向李沐求证,岂不真相大白?朕以为按当时的情形,李沐并未知道自己的身世,自然不会下令刺杀李英节。”

    长孙无忌笑道:“臣也相信当时李沐不会下令刺杀李英节。对于李沂来说,父仇大于天,是不是李沐下令已经不重要了,李英节确实因他而死。而苦于没有证据,李沂自然不能公开地向李沐求证,只会将此事埋在心底。”

    “而李沐根本不知道李沂为何事疏远自己,此时若陛下给予李沂以高官厚禄,便会给李沐造成一种错觉,那便是李沂贪图高官厚禄已经效忠于陛下。如此一来,二人之间的裂缝就会越来越大。”

    李世民闻言悚然动容。

    房玄龄谋事在于格局,长孙无忌谋事在于人心。

    一个擅长的是战略统筹,一个擅长的是战术刻画。

    无疑在细节上,长孙无忌略胜一筹。

    “就按你说的办,朕绝不吝惜官职、爵位。”

    “是。臣必定全力以赴。不过此事不能急,授于李沂的官爵也不能太过明显,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

    “朕准了,此事由你具体操办。”李世民微微一笑,“辅机啊,只要此事办成,朕会让你重掌吏部。”

    长孙无忌闻言心中大喜。

    其实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都已经退居二线。

    之所以还在朝堂上活跃,是因为他们有着随时进见皇帝的特权。

    而皇帝也容易采纳他们的建议。

    否则,大唐数十个国公,哪会轮到他们操纵国政?

    而此时李世民的许诺,让长孙无忌更加心花怒放。

    吏部,这可是批发官帽的地方。

    虽然州府刺史的任命权在李世民的手里。

    但各县县令的任命,却掌握在京官手里——按律,每个五品以上京官,可以举荐一个县令。

    也就是说,掌控了吏部,等于掌控了京官,也等于掌控了天下大部分县的县令。

    如果再加上长孙无忌这么年培植的势力。

    这将是何等的权势?

    “臣谢陛下隆恩。”

    “陛下,那沈纶如何处置?”长孙无忌希望沈纶死去。

    虽然长孙荣已经死了,当年刺杀怀孕沈氏之事不至于泄露。

    可这毕竟是长孙无忌心中的一根刺。

    只有让所有有关人等都死了,才能让长孙无忌真正安心。

    李世民深思片刻,叹道:“就让他在天牢里安渡余生吧。”

    “可行刺皇帝可是诛九族大罪。”长孙无忌还想再劝。

    李世民挥挥手道:“诛九族?沈纶恐怕没有什么亲人了。罢了,朕主意已定,你退下吧。”

    长孙无忌无奈应道:“臣告退。”

    。

    三天后。

    王季良风尘仆仆地来到李沐面前。

    虽然是酒楼春风得意,可王季良志不在此。

    为人臣者,不怕官小,怕得是被君主遗忘。

    所以,王季良得知李沐千里之外,召他南下,心里乐开了花。

    这说明李沐没有忘记他。

    王季良明白,这次召见,肯定是有大事,而只要办成了此事,他将正式进入李沐的心腹之列。

    可王季良没有想到,李沐交待的事会这么大。

    劫天牢?

    在京城劫天牢?

    王季良听完都快晕过去了。

    可怎么用劲也晕不过去,王季良太渴望自己能晕过去了。

    李沐看着王季良夸张的表演,心中感到好笑。

    甚至有些喜欢上王季良的表演了。

    李沐甚至有些理解,为什么上位者明知道身边有倿臣,偏偏宠信有加了。

    这是因为倿臣能让人心情舒坦。

    笑比哭好,不是吗?

    当然,李沐知道王季良不是倿臣。

    他夸张的表演不是害怕,而是想吸引自己的目光,在自己心中留下印象。

    “行了,别再晃了,再晃屋就塌了。”李沐笑骂道。

    王季良有些尴尬的停止了摇摆。

    “孤没有让你去劫狱,只是需要你做两件事。”

    “殿下吩咐便是。”

    “一是要你绘制出天牢地图,二是让你尽可能地联络天牢中的狱卒和牢头,为我所用。”

    王季良道:“绘制地图不难,属下对天牢内部还是熟悉的。可联络狱卒和牢头殿下知道,京城中防范甚严,狱卒和牢头的家眷皆在京城,一旦事情败露,便会牵连满门,所以,属下怕无人敢应此事,就算有人敢应,属下还怕他们告发呢。”

    王季良说的在理,就算狱卒和牢头贪财,可真要牵连到家人,也没那胆子了。

    李沐道:“这一点孤考虑过了,凡是肯为我所用者,行动之前,我会让人将他们的家眷全部接来杭州。如此一可免去他们后顾之忧,二来嘛他们也不敢再生告发之心。”

    王季良闻听道:“如此,此事属下能办,狱中都是属下弟兄,只要许之钱财,必能为殿下所用。”

    李沐点点头道:“钱财不用担心,你大胆许诺便是,孤无不照准。”

    “是。”

第433章 劫狱(一)() 
次日,李沐传见秦心、陈维。

    “陈维,你说沈纶在江南还有数百部众?”

    “正是。”

    “可是死士?”

    部众与死士是完全不同的。

    部众是遵从主命,死士却是盲从。

    陈维略一思忖,答道:“至少有三百人堪称死士。只要能救出主公,就算让草民赴死,草民也绝无怨言。”

    秦心道:“若殿下能救出义父,妾也愿死。”

    李沐点点头道:“好。劫狱之事孤已经按排下去了,你们收拢死士,随王季良进京。你们必须保证,一切行动须听从王季良安排。否则,救不出沈纶,便是你等自找的。”

    陈维、秦心躬身道:“遵命。谢殿下。”

    。

    这一天,长孙冲亲自带人造访李家庄。

    这是从李沐与长孙无忌翻脸之后。

    长孙冲第一次主动上门。

    李沂与李沐一样,对长孙冲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所以接见了长孙冲。

    长孙冲此行没有任何目的,只是替长孙无忌传书。

    明日在家中设酒席,请李沂赴宴。

    却被李沂一口拒绝。

    “请冲兄转告司徒,末将奉旨扩充神机卫,如今正是训练的紧要时刻,军务繁忙。司徒的心意末将领了,等忙完了这阵,末将一定回请司徒。”

    李沂的话中明显的拒绝之意,并未令长孙冲不快。

    礼节性地寒喧之后,长孙冲告辞回府。

    “父亲的邀宴被李沂一口拒绝,孩儿以为挑拨二人的可能性不大。”

    长孙无忌微笑道:“无妨。此事不急,慢慢走着瞧就是。”

    第二天,长孙无忌以神机卫战力卓绝,应当卫戍京城的理由,向李世民举荐神机右卫进驻长安城。

    李世民采纳了长孙无忌的建议,下旨令神机右卫三千人,以轮戍的方式,接手含光门的卫戍,暂时驻扎于大社。

    这件事令朝野浮想联翩。

    首先是与李沐不共戴天的长孙无忌,竟然举荐神机右卫进城卫戍。

    而皇帝竟采纳了长孙无忌的举荐。

    要知道,神机卫虽然隶属禁军,可从建立以来,一直驻扎在李家庄,李家庄却在长安城外。

    这城内和城外虽然相隔不远,可意义非凡。

    一道城墙可以隔断许多事。

    所以,朝野都在认为,李沂由此将一飞冲天,红到发紫。

    官员们猜测,李沂将成为第二个李沐,甚至胜于李沐。

    一时间,涌向李家庄的送礼队伍堵塞了道路,人潮甚至远胜于李沐在时。

    十二月二十三日。

    已经过小年了。

    大唐因直道修建和钱庄的开设。

    岁入增加了三成。

    可与往年不同的是,赋税的增加并未引起民间的骚动。

    反而百姓口袋中,可支配的钱财更多了。

    由此带来东西两市的商贸更加繁荣。

    百姓们脸上的笑意更加灿烂。

    谁都明白,这个年应该能过得比往年更舒畅。

    李沂按例向宫中送去了水泥的分红,今年已经累计向宫内送去了一百六十万贯。

    李世民的内帑由此非常饱满。

    如今也只有在收到红利时,李世民会对李沐产生一丝瞬间而逝的好感。

    这好感远远掩盖不住对李沐的厌恶。

    在平日里,李世民甚至不愿意提起李沐。

    可其实在李世民的内心深处,有着一种难以描述的复杂情感。

    甚至有时,李世民祈求上天,如果能将李沐变成自己的儿子,那自己愿意将他立为太子。

    可为何上天偏偏让李沐成为建成的儿子?

    哪怕李沐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李世民都不会如此纠葛。

    也正因为心中有这种怨念,李世民更希望李沐死。

    当夜幕开始降临。

    长安城中的华灯初上,已经有顽皮的孩子在街道中燃放爆竹和烟花了。

    此时,一只队伍出现在通往天牢的路上。

    这只队伍人数不多,也就三、四十人,骑着马,穿着禁军的服装。

    队伍来到天牢门前。

    典狱令成然和众多不值日的牢头正在交接事务,准备回家了。

    见到有大队人到来,典狱令和牢头们抬头看去。

    这一看,众人都露出笑意来。

    他们谁不认识王季良?

    自从王季良傍上了嗣王之后,成了平康坊酒楼的掌柜。

    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