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给大了不妥,给小了更让人笑话。

    房玄龄想了想道:“既然是以租借的方式统治石见,那就以总督军政之名授以官职。官阶嘛,以下州刺史平级,为从五品。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总督?”李世民闻言点点头道,“那就依卿所言。只是,李沐此次平百济、与倭两次大捷之功,又该如何封赏呢?”

    房玄龄也沉默下来,李沐已经是嗣王,虽然低配为会稽郡王,但依战功,晋升亲王爵都不足彰其功。

    可问题是,如果李沐以功受封亲王,那朝中的势力格局就会起很大的变化。

    人心向背,这是最主要的问题。

    李世民的皇子虽多,嫡子也有三个。

    可他们的亲王爵是萌封。

    是皇子就能封亲王爵,不过是大国、小国之区别罢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亲王爵就有了争嫡的可能,虽然机会很小,但给出的信号,无疑会给一些心思从龙的人另一种选择。

    朝堂局势就会变得微妙起来。

    一个手掌大军,立下赫赫战功的亲王,难免不会让人浮想联篇啊。

    见房玄龄沉默,李孝恭眼神一闪,突然说道:“陛下,以臣看来,嗣王虽然战功显赫,但未经朝廷旨意,擅自出兵倭国,亦为大罪。朝廷可封赏其功,也须责其罪,是为赏罚分明。”

第423章 倭皇乞和() 
ps:感谢书友“丘比特的死对头”投的月票,感谢书友“炎焱若邪”的打赏,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李世民闻言眼睛一亮,房玄龄也迅速回过味来。

    二人眼神交流,脸上浮现出一抹微笑。

    李世民摇摇头道:“李沐擅自出兵倭国,确实有罪,可瑕不掩瑜,这点小过在灭国之功面前,算不得什么?如果朕以此掩煞其功,岂不让天下耻笑朕赏罚不明?”

    房玄龄立即奏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是为赏罚分明。天下岂敢耻笑陛下?如果陛下认为嗣王确实功大于过,可额外赏赐。依臣之见,嗣王为会稽郡王,不如加授越州,如此也可名至实归。”

    李世民浮现笑意,嘴上却问道:“这二位爱卿认为妥当乎?”

    房玄龄、李孝恭一齐躬身道:“臣等以为妥当。”

    李世民这才点点头道:“既然二位爱卿都作如此考量,朕也以爱护李沐计,就这么办吧。”

    “李孝恭。”

    “臣在。”

    “你携朕旨意返回百济,向李沐宣旨。”

    “是。”

    “令他安排妥当石见之事后,即刻返回杭州,不得拖延。”

    “臣遵旨。”

    房玄龄道:“如今百济战事已平,朝廷还须安排善后事宜,加上大军长期驻扎辽城、百济,也需要撤回,臣想请问陛下可有考量?”

    李世民突然看了一眼李孝恭道:“按李沐所说,百济的消亡对大唐并无益处。百济王已被新罗所杀,朕的意思是,在扶余王族中另选一人,册封为百济王。”

    房玄龄道:“臣无异议。只是朝廷是否在百济驻军,还须陛下决断。”

    李世民道:“驻军是题中之意,只是这人选嘛。”

    说着眼神飘向李孝恭,意思不言而明。

    李孝恭突然道:“臣愿意领军驻扎百济,为陛下和朝廷分忧。”

    李世民呵呵大笑道:“卿果然是国之栋梁,那就辛苦你了。”

    “臣不敢陛下言辛苦,身为皇室一员,当为陛下分忧。”

    “如此,卿便兼领安东都督之职,领兵二万,驻扎熊津城,监管百济。”

    “臣领旨谢恩。”

    。

    李孝恭退出永安门后,脸上浮现出一抹诡异的笑意来。

    他微微摇头轻叹,两个加起来都一百多了,竟被一个十多岁的孩子玩得团团转。

    李沐竟然连二人给出的反应都预料到了。

    这让李孝恭心中震惊。

    可也正因为如此,让李孝恭下定决心,踏上李沐的战车。

    将自己与李沐捆绑在了一起。

    。

    而李孝恭退出之后。

    房玄龄道:“不知陛下为何要选河间郡王为安东都督?”

    李世民对房玄龄道:“李孝恭此人,朕还是信得过的。加上方才李孝恭谏言治李沐擅自出兵倭国之罪,心意一目了然。”

    房玄龄点头道:“陛下说得是,如果今日李孝恭所谏,传到李沐耳朵里,二者之间就算不至于翻脸,也会产生隔阂。况且李沐毕竟是晚辈,以河间郡王都督百济,等于在杭州和石见之间埋下了一根刺。”

    李世民不置可否,眼神望向殿外。

    。

    在大唐,大臣是个统称,称呼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

    可在倭国,大臣是个倭皇之下的官名。

    大臣统领百官,下设左大臣、右大臣、内大臣。

    不过大臣一般都有一个封号。

    有些类似于大唐亲王称呼前的封号,“魏王”、“江阴王”之类的。

    苏我虾夷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臣,他的大臣名前,也有特定的前设——丰浦大臣。

    他此次代表倭皇前来谈判,主要的目的便是希望唐军不再东进。

    要知道,此时如果神机卫继续东进,倭国恐怕会有灭顶之灾。

    这不夸张。

    此时倭国的疆土并不包括现在的九州和北海道,两处还是蛮荒之地。

    总人口仅五百余万人。

    如果算上登陆百济的五万倭军,这短短一个多月,倭国已经损失了十五万大军。

    这可都是壮丁啊,虽然有相当一部分逃回了家乡,可阵亡和被俘者占了大部分。

    以神机卫的战力,只要补给完备。

    攻下飞鸟冈本宫是极有可能的事。

    李沐自然也知道,可他不会去做。

    因为神机卫如今仅剩一万余人,继续作战,消耗实力,不是智举。

    就算攻下倭国,以他的身份也无法统治倭国。

    况且李世民未必愿意自己攻下倭国。

    想要得到朝廷后援的可能性不大,以神机卫万人想要镇守倭国,绝非易事。

    都说打天下易,守天下难,守一个异族之国了。

    李沐没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觉悟。

    对苏我虾夷的到来,李沐是欢迎的。

    只要达到占领石见的目的,其实李沐对倭国土地的占领并不感兴趣。

    连大唐百姓都还缺吃少穿,再摊上一个比大唐更穷的倭国,想想李沐的头就大了。

    所以,此时对李沐来说,倭国做为一个倾销掠夺对象,更符合自身的利益。

    让李沐吃惊的是,苏我虾夷的唐语说得很好。

    如果不是穿着和标志性的矮个,李沐真很难想象对面坐着的是倭人。

    苏我氏是倭国大姓。

    苏我虾夷在拥戴舒明倭皇登基前,就是推古朝末期的大臣。

    他的父亲苏我马子是推古朝的大臣,他父亲死后,苏我虾夷便继任了大臣的官位。

    “听闻阁下是大唐前太子之子?”

    苏我虾夷的开场白让李沐有些意外。

    “没错。”李沐不动声色,专心沏茶。

    李沐的平静让这个历经两朝的老倭人心中很震惊。

    听闻唐军主帅是个年轻人,可如今见了,才发现年轻的可怕。

    虽然身材高大,可这张娃娃面,总让人觉得不象是个片刻间屠戮了一万倭军的杀人恶魔。

    说实话,苏我虾夷心中是恐惧的。

    他不是没有见过死人,甚至他亲手杀死的不下十人。

    可在见过城墙前那片土地时,苏我虾夷恐惧了。

    虽然神机卫已经将土地中的弹坑推平,可泥土中的血肉、肢体却偶尔可见。

    泥土的颜色更是与普通的不同,有一种诡异的黑。

    苏我虾夷强忍着干呕的冲动,使劲地掐着自己的大腿,用剧痛使自己不再去想那些。

第424章 四不象() 
“外臣此来,是奉我皇之命,有两件事与阁下交涉。”

    “说吧。”李沐摆弄完茶叶,静静地等待着几上小炉上,泉水烧开。

    “我皇已经派使者前往长安。”

    “本王知道。”

    “我皇答应大唐的条件,石见国以租借的方式让渡于大唐五十年。”

    “九十九年。”

    “阁下恐怕还不知道,大唐皇帝已经答应了五十年租期。”

    李沐闻言心中不快,真他娘的是猪队友,不知道是哪头猪在负责与倭国谈判。

    随手往小炉中加了一块炭,李沐点头道:“既然皇帝答应了,那就五十年吧。你继续说。”

    苏我虾夷一直观察着李沐的脸色,可让他失望的是李沐的脸色丝毫没有变化。

    “我想与阁下交涉的是,唐军不可再东进。”

    李沐揭了一下茶壶盖子,看了看泉水,发现已经开始起泡。

    “只要倭国不再对石见唐军有敌对行为,本王可以约束军队。”

    “谢谢。”苏我虾夷松了口气,这是他此行最大的目的。

    舒明倭皇已经惊惧到夜不能寐了。

    “说第二件事。”

    “是。”苏我虾夷不经意间应道。

    事后,他自己也想不通,为何在李沐面前,他会象个属下一般,任由李沐操控着谈判的节奏。

    “第二件事,是想请阁下释放我朝被俘士兵。”

    几上的茶壶开始飘出几缕蒸气。

    李沐从一只锦盒中取出一套琉璃杯来,这让苏我虾夷眼睛一亮。

    “俘虏可以放,不过。”

    “阁下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鉴于他们之前进攻我军,致使我军损失甚大,所以,贵国需要进行适当的赔偿。”

    “如何方为适当的赔偿?”

    李沐抬手朝边上李师划了划手指。

    “一个普通士兵作价十贯,下级军官作价一百贯,千人将以上则需每人两千贯。”李师朗声说道。

    “这。”苏我虾夷虽然心中有准备,可这个价格让他还是让他倒吸一口凉气,“阁下,两军作战,互有死伤是常事,阁下一战杀死我朝数万人,这赔偿又如何说?”

    李沐微笑道:“本王不需要赔偿你们,因为本王是胜利者。”

    苏我虾夷为之语塞。

    是啊,胜利者一切都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

    失败者没有资格让胜利者赔偿。

    李沐并没有狮子大开口,相对于大唐而言。

    一个成年丁男,作价十贯算是很便宜了。

    可李沐知道,倭国绝不可能花十贯每人的价格去换回这些普通士兵。

    苏我虾夷真正想要换回的是军官,因为军官是重新组建军队的支柱,更重要的是军官身后都是倭国大大小小的家族。

    所以,李沐才将军官的价格开出了天价。

    “如果你为难,本王还有另一个选择给你。”

    “阁下请说。”

    “将这批俘虏留在石见五年,以劳作代替赎金。五年之后,全部释放。”

    苏我虾夷闻言口气,其实普通士兵能要回最好,要不回也没什么,以眼下倭国的赋税,一个成年男子一年呈交的财物,折算下来不过二贯。

    以十贯赎回,苏我虾夷没有兴趣。

    可李沐的话意已经很清楚,没有处死俘虏的想法。

    这让苏我虾夷心中大定。

    “阁下可否将军官的赎金降低些?”

    “本王手中千人将以上的俘虏不过三十人,区区数万贯的钱财,也要让一国大臣讨价还价?”

    李沐将沸腾的陶壶取下,将壶中的泉水注入茶杯。

    顿时一股清香弥漫开来。

    苏我虾夷不禁贪婪地狠吸了几口。

    李沐轻轻地将一杯茶水推到苏我虾夷的面前,右手一引,道:“请用茶。”

    苏我虾夷饮了一口,烫得连连咋舌,可依旧眉飞色舞地赞道:“如同仙露。”

    李沐拿起杯轻轻地吹了口气,啜了一口,慢慢地闭上眼睛,回味起来。

    苏我虾夷留意着李沐的神色和动作,说道:“那就依阁下所言,即日便运钱来赎。”

    李沐依旧闭着眼睛,他点点头道:“本王准备了两套茶具,送于倭王和阁下。”

    苏我虾夷虽然对倭王二字感冒,但没有出言争执。

    “那就谢过阁下重礼了,告辞。”

    。

    李沐不知道,正是因他今日煮茶,让倭国兴起了茶道。

    苏我虾夷拿着茶具回去之后,回忆着李沐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学着给倭皇煮茶。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倭国贵族皆已煮茶为荣。

    哪家如果没有一套茶具,那就是不入流的乡巴佬。

    哪家如果不以煮茶待客,便会被斥责为失礼。

    自此以后,茶道在倭国贵族圈盛行起来。

    只是,苏我虾夷回忆李沐动作神态时,总有疏漏。

    许多是凭着想象杜撰出来的。

    按李沐的话说,那就是四不象了。

    。

    五天之后,消息传来。

    大唐与倭国签订了停战条约。

    倭国以石见租借给大唐,换取唐军停止进攻。

    双方都不做赔偿。

    所有俘虏以议定价格赎回,若逾期不赎回者,以劳作代替赎金,五年后释放。

    十天之后,李孝恭前来传旨。

    宣读了李世民旨意后。

    李孝恭指着李沐道:“真被你小子料中了,陛下没有丝毫对倭国作战的意思。”

    “毕竟隔着大海,陛下的眼睛从没有向东望过。”

    “陛下让你提名石见总督,你可想好人选?”

    “总督?”李沐听到这个名字,有种时光错乱的感觉,千年之后,列国割据中华大地,租界里的掌权者可不都是总督吗?

    李沐有过考虑人选问题,自己不可能长期待在石见,所以李沐其实心里是有个人选的。

    那就是往粥里铲沙子的李义府。

    虽然李义府现在还年轻,可李沐对他的作为还是很欣赏的。

    这是个做事不拘一格的人。

    相对于那些“无为而治”、“满口仁义”的官员来说,李沐更喜欢象李义府这样的人。

    可现在李世民设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