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试探动静。

    可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两军对峙了这么多天,倭军士兵也奇怪唐军怎么修筑起如此高大的堡垒。

    这与他们所熟稔的筑城术完全不同。

    唐军不用木料和石料,仅凭着一坨坨的泥巴糊弄成了一道墙。

    倭军士兵甚至怀疑,这样的墙只是中看不中用,很有可能一推就倒。

    大将毛野形名也不相信从百济溃退的败兵所说,他不认为眼前的唐军会有多大的战斗力。

    他很自负,在倭国他无疑是一代名将。

    如果没有他率三万大军,及时扫平王子山背大兄支持者的五万军队。

    田村倭皇就没有可能登上帝位。

    当然,毛野形名忠诚的不是田村倭皇,而是丰浦大臣苏我虾夷。

    如今,自己手中有五万大军,对面的唐军却只有八千人。

    如果不是苏我虾夷明令禁止,毛野形名早就按捺不住,发起进攻了。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如今禁令解除,毛野形名便知道,他一战成名的机会到了。

    将唐军全歼,这个荣耀足以让他名垂青史。

    不过,他还是谨慎的。

    他下令以五千人为先锋,去试探着进攻,以验证他的猜测没有错,唐军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

    五千倭军渐渐加快了前行的速度。

    一直到堡垒、垛墙前,唐军依旧没有任何反应。

    心急的倭军士兵已经开始架梯登墙了。

    而此时,垛墙上无数的火把涌出,将城墙内外映成白昼。

    倭军士兵还没有在一暗一亮的光线中反应过来。

    密集的箭雨将他们射成了刺猬。

    如潮水而来,如潮水而退。

    在留下数百具尸体之后,倭军退了。

    毛野形名没有沮丧,反而心中大定。

    用数百人的阵亡换取唐军显露出实力,值得。

    毛野形名随即下令,再次发起进攻。

    这一次,毛野形名动用了一万人。

    而且,这次倭军不再试探,以极其迅速的冲锋阵形,向垛墙冲来。

    当冲至垛墙时,唐军依旧重赏了之前的那一幕。

    以弓弩射杀。

    这让毛野形名心中大定。

    因为上次唐军是突然涌出,而此次,这意外不存在了。

    倭军士兵有了防备,以藤盾顶在头上,伤亡明显下降。

    源源不断的倭军如同蚂蚁般地向垛墙涌来。

    一万人足足铺满了垛墙外一里地的整片区域。

第421章 毛野形名自杀了() 
就在石见战争爆发的时候。

    对马海峡的海战也同时爆发。

    倭国一面与出使长安,与大唐谈判,一面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倭国六万大军,乘船从下关出发,趁着夜幕向北进发。

    战略意图是,重新攻占伽耶。

    以此来获得重回大陆的跳板,和截断石见唐军的补给线。

    换取与大唐谈判的主动权。

    当然如果完胜,则继续北攻新罗,争取获得更大的利益。

    当天色蒙蒙亮起时,倭军已经过了对马岛。

    再往西就是伽耶。

    八百多艘大大小小的船铺满了整片海面。

    而此时从伽耶出发的四百余条舰船,装载着二万唐军,迎面向倭军冲来。

    双方由远至近,用弓弩向对方倾注着无穷无尽的箭矢。

    在双方战斗正酣之时。

    从对马岛东侧冲出另一支三百余艘船只的舰队——刘仁轨的所率三千神机卫和一万禁军。

    东西夹击,腹背受敌,令倭国舰队方寸大乱。

    显然倭军指挥官没有听说过赤壁之战。

    倭军船只在混乱之时,选择的战术动作是渐渐地将船只集中起来。

    这或许是陆战的习惯,背靠背,相互依仗吧。

    而此时,刘仁轨的舰队所发射的箭矢已经不是普通的箭矢,而是火箭。

    包扎着火油布条、熊熊燃烧的箭矢,向那些背靠背相互依仗的倭军船只射去。

    瞬间引发起大火。

    炽烈的火势被海风所鼓,引燃了周边更多的船只。

    被烈火炽烤的倭军,顾及不上这是在海上,纷纷跳海。

    战后倭国统计,因跳海而淹死、失踪的倭军士兵人数,在二万人以上。

    反正此后五年之内,在对马海峡打渔的百姓年年丰收。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此战的缘故。

    海战只持续了一个多时辰。

    在天色全亮时,战斗已经结束。

    李靖部除了与倭军对攻时产生的二千多禁军的伤亡和三十多条船沉没,没有别的战损。

    刘仁轨部有些夸张,一条船因操船不当,与己方另一条战船相撞,致使两船沉没,二百多人落水之后,被救起了大部分,但因为此时天色还暗,依然有二十余人失踪。

    除此之外,再无战损。

    对马海峡一战,大唐以三万三千人几乎以完胜,歼灭了倭国六万大军,其中俘获一万二千余人。余者皆死在海上,无一人返回倭国。

    俘获大小船只三百余艘,余者皆被焚毁沉入海底。

    此战意义重大,倭国因为战船损失,之后十年间,拼命地造船,都没有恢复元气。

    基本丧失了派大军渡海的能力。

    刘仁轨则一战成名,正式步入了大唐名将之列。

    。

    将目光投向石见之战。

    当一万倭军铺满了垛墙外整个地雷区域。

    李沐下达了拉弦的命令。

    这个命令数十年间一直被倭国人私下咒骂。

    他们认为李沐是恶魔转生。

    由此对李沐这个名字产生了极度的恐惧,当然这是后话。

    数千地雷在一个区域同时被拉响的后果,是这片区域再无一个活人。

    大部分人已经灰飞烟灭。

    剩下的如果幸运,还能有个轮廓,但绝不会是整个的。

    残肢断臂、断肉横飞,原本牟支城外,李沐以为自己已经经历过地狱了。

    可真当看见这个血肉屠杀现场,李沐还是吐了,吐得撕心裂肺。

    垛墙上的神机卫士兵几乎每个人都口鼻震出了血。

    数里外的倭军都有不少被震倒在地。

    五尺宽的垛墙有几处被震塌,数十名神机卫士兵死于塌陷。

    这还是李沐再三关照,垛墙沿线一丈内,不得埋设地雷的情况下发生的。

    一味地追求威力,强调容器密封性和装药量。

    这个结果让李沐回到杭州后,直接下令减少地雷的装药量。

    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一万倭军的灰飞烟灭,没有动摇毛野形名的作战信心,反而令他更加疯狂。

    心理极大的落差,让毛野形名甚至不再去考虑防守。

    他这个时候能想到的,就只有四个字——玉石俱焚。

    在短暂的震惊之后,看到垛墙塌陷,毛野形名的第一反应是唐军强弩之末,准备同归于尽。

    垛墙塌陷更让毛野形名有了底气,因为他身后的骑兵能派上用场了。

    此时天色已经渐渐亮起。

    虽然倭军看到战场惨烈,已经士气大减。

    可毛野形名还是下达了全军进攻的命令。

    一万骑兵在前,三万步兵在后,五千弓手分成左右两部,掩护全军进攻。

    毛野形名亲自率骑兵向唐军发起了总攻。

    当如同蚁群的倭军骑兵进入三百步距离时,垛墙后的掷弹筒开始弹射。

    每轮数百颗的炸弹,在倭国骑兵头上炸响,成千上万的铁蒺藜扫荡在战场的上空。

    倭国骑兵如同被镰刀收割一般,齐刷刷地一波接着一波倒下。

    神机卫士兵在堡垒、垛墙上的弓弩再次射击,收割着幸存者的性命。

    可就算如此,还有成批的倭军骑兵冲过塌陷垛墙的缺口,冲入城墙内。

    与早已严阵以待的神机卫将士发生了激战。

    可因垛墙而失去速度的倭军骑兵,如何能抵抗神机卫士兵手中的天雷呢。

    大部分的倭军在冲入垛墙的那一刻,就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此起彼伏的爆炸声,让后续前进的倭军步兵渐渐慢下了脚步。

    看得越来越清晰的爆炸现场,一块块撕烂的血肉和一只只残缺的手脚。

    当有个倭军士兵一脚踩到一团血糊的内脏,发出一声“哔叽”声时。

    倭军士兵终于失控了。

    他扔掉了手中的长枪,疯一样地奔逃。

    恐惧是一种传染病,越来越多的倭军士兵加入了奔逃的队列。

    以至于三万倭军最终止步于墙外一里,不敢踏入一步。

    当最后一个冲入垛墙的骑兵,被砍下头颅时。

    毛野形名横刀自杀了。

    他至死也想不通,三万大军竟会在城墙前一哄而散,明明骑兵已经冲入城中,将胜利捏在手心的战局,怎么就迅速溃败了呢?

    毛野形名永远无法明白,有些不对称的战斗,不是仅靠勇气和人数就能赢得胜利的。

第422章 与有荣焉() 
ps:感谢书友“就呢个”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这场战役的胜利,预告了至少短期之内,倭国组织不起有效的进攻了。

    李沐第一时间,令李师率骑兵营扫荡敌军弓兵,并下令全军出击,追捕溃散的倭军。

    自此,石见之战,结束了。

    此战,全歼倭军骑兵一万人,弓兵五千人,俘虏倭军一万二千余人,战马四千匹。

    缴获军械、粮草无数。

    对马海战、石见之战,两战两败,损失之大,足以震动倭国朝野。

    超过十万军队的覆没,让倭国上下,再无一丝与唐军交点的信心。

    反而对唐军生出一丝崇拜之心来。

    田村倭皇在征得苏我虾夷的同意之后,派人前往长安,向使团传令,答应大唐的要求,以租借方式让渡石见的使用权,但指令使团将租借期更改为五十年。

    同时,由苏我虾夷为代表,向占领石见的唐军交涉,停止战争,握手言和。

    以期望石见唐军不再向东进攻。

    。

    当两战大捷的消息传到长安。

    长安城内沸腾一片。

    百姓们自发地以各种形式庆贺着。

    做为大唐子民,百姓与有荣焉。

    李世民下令长安城所有百姓每户赏酒一升,肉两斤,以示天下同贺。

    可朝中有些人,在听闻了两次大捷后,竟心中有了更多期望。

    长孙无忌等人建议李世民倾全国之力,继续战争,一举征服倭国。

    长孙无忌的用意很简单。

    既然不能阻止你窜起,那就送你上天。

    到了位极人臣,功高震主、赏无可赏时,你就会摔得无翻身机会。

    有句话说得好“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长孙无忌的态度无疑很好地阐述了这句话的意境。

    当然,这个斗争方式是消极的。

    但在这种战争形势下,文臣都得为武将让路。

    长孙无忌无法也没有机会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李沐构成任何威胁。

    而此时的李世民还不昏庸。

    长孙无忌如果真要进谗言,还不足以迷惑李世民。

    所以,长孙无忌改变了斗争方式。

    可这次李世民却非常果断,直接否决了长孙无忌的建议。

    并下令尽快与倭国使团达成条约,结束这次战争。

    当天夜宴之后,李世民留下房玄龄、李孝恭二人。

    在承庆殿奏对。

    李世民脸上还残留着兴奋。

    可兴奋中难抑那一抹忧郁。

    就算是父子,功高震主这四个字,盘旋在李世民脑海中挥之不去。

    李世民是过来人,这四个字何尝不是陪伴自己,一路走到玄武门之变的那一天?

    但是李世民现在还没有将李沐一巴掌拍死的打算。

    在他看来,李沐的年纪还小,还可以继续引导和教化。

    至于如何行事,这是他留下房玄龄、李孝恭二人的用意所在。

    房玄龄的大局观加上李孝恭对半岛战场态势的熟稔。

    应该可以为自己分忧解难。

    李世民轻弹着手指,“如今百济、石见战场大局已定,倭国恐怕已经无力反击,答应租借石见国应该不难。朕想问问二位爱卿,该让谁去主掌倭国石见?”

    李孝恭道:“回陛下,按理李沐占领石见,且神机卫如今正驻扎在石见,一事不烦二主,以臣之见,自然由李沐主掌石见大局。”

    李世民不置可否,心里却暗叹,自己这个族兄弟,上战场行,可正治上却过于幼稚。

    房玄龄却能体会李世民的心情。

    “河间郡王所言差矣,以嗣王之尊,远驻海外,屈尊一个小小县治,岂不有伤我大唐威名?”

    李世民问道:“那依玄龄之见,该当如何?”

    房玄龄略一思忖,“嗣王一意占领石见,想必是志在必得,若朝廷另选他人去接管,恐怕会遭到拒绝,同时也伤了前线将士之心。依臣看,不如让嗣王提名人选,由朝廷任命。如此既可让嗣王南下,也不至于让将士寒心。”

    李世民自然不会在乎区区一个悬浮在外的小小令制国——石见。

    他所要的是将李沐调回杭州,并削弱李沐的影响力。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通讯完全靠吼。

    这指的不仅是民间互通有无,官府也一样。

    一件事情如果在民间口口相传,那么官府就算想去抹平它,基本是无能为力。

    这也是朝廷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原因所在。

    而现在,李沐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形象已经在长安妇孺皆知。

    这对于靠受命于天的神秘感来维持统治的皇室,无疑是一种挑战。

    想到此,李世民点点头道:“玄龄所言有理,此事就这么办。那朝廷应该授个什么官职为妥呢?”

    这确实是个问题,石见在倭国是个令制国,可所占之地对于大唐来说,不过与大点的县相差无几。

    给大了不妥,给小了更让人笑话。

    房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