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朝廷已经调动十万大军囤兵辽城,震慑高句丽。

    再调兵北上,需要征召更多的民夫,调集更多的粮草、军械。

    眼看着冬季就要到来,就算调兵北上救援,也无法保证此战必胜。

    如果大军失利或者战局僵持。

    会直接影响到来年的春耕。

    大唐府兵制,囤兵于民,战时兵,闲是民,大量府兵北上,默默地就会荒芜。

    所以,让李沐撤军是正确的。

    长孙无忌自然不会表露出他内心的想法,让李沐困在百济,甚至死在百济,这才是长孙无忌最想要的。

    朝臣争执了一天,依旧没有形成共识。

    次日争论还在继续时。

    背上插着两面三角红旗的信使高举着奏报冲进皇城。

    他口中大呼:“安东军报,熊津大捷。”

    “安东军报,牟支大捷。”

    随着他的呼声,卫戍两侧的禁军士兵开始禀传“安东军报,熊津大捷。”

    “安东军报,牟支大捷。”

    接着便是侍立殿外的宫中内侍颂传“安东军报,熊津大捷。”

    “安东军报,牟支大捷。”

    。

    当传报声进入太极殿中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牟支还好说,可熊津城可是百济旧都,除泗沘之外的大城。

    李沐以区区一万神机卫竟攻占了熊津、牟支?

    这太不可思议了。

    李世民闻听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神机卫战力强悍他是知道的,可问题是人数太少。

    打一场有限的局部战斗,自然不在话下,这也是李世民放心派李沐北上救援新罗的主要原因。

    如李沐所说,大唐需要一支常期活跃在战场上的军队。

    以此来彰显大唐军威。

    可打如此攻坚战,神机卫显然是兵力不足的。

    当李世民拿过呈上来的奏报,看了一遍之后,还是将信将疑。

    他将奏报递给袁仁国。

    袁仁国大声颂读道:“神机卫左卫将军苏定方率五千人击破熊津城西门,攻占熊津城,俘获熊津守军一万三千余人,杀敌五千余人,缴获无数。安东道总管李沐、神机卫右郎将薛礼率一万人,在牟支城西三十里处,全歼百济、倭军八千骑,击溃两国步军二万七千人,俘获一万二千人。”

    没等袁仁国读完奏报,全殿一片哗然。

    苏定方五千破驻守二万守军之城已属奇谈。

    而李沐、薛礼以一万人与三万五千人野战,竟全歼八千骑,击溃二万七千人。

    这种战绩可谓烁古耀今、不可思议。

    望着阶下窃窃私语的文武百官,李世民也是不信。

    可奏报上说得很确定,俘虏人数也清清楚楚,由不得李世民不信。

    他认为李沐不可能会谎报战功。

    长孙无忌站出来说道:“前朝三次北征高句丽,动员军队数十万,民夫上百万人,耗尽国帑而不得,以致亡国。如今李沐凭一万五千人,不足两月扫平百济半壁疆土。禀陛下,臣无法相信。”

    长孙无忌话音一落,许多御史站出来,纷纷弹劾李沐谎报战功,请李世民降旨处罚。

    就连一直坚持救援的李靖等人,也无奈闭上了嘴巴。

    因为此时如果为李沐说话,那就是将自己放在风口浪尖之上,不但与事无补,还会让北上救援之事落空。

    长孙无忌对此非常满意,他落井下石道:“启奏陛下,李沐两天前刚刚向朝廷上奏求援,两天后却连奏两路大捷,用意无非是想,让朝廷对百济用兵,以使其脱困。”

    李靖皱眉,上前道:“陛下,李沐奏折条理清晰,臣以为就算其有夸大之处,但大捷之占李沐绝不会谎报。”

    于是,朝堂上争论之声再起。

    此时,又有传令兵大呼着“辽东急报”至殿外。

    李世民精神一震,开口道:“速传。”

    如果有辽东李勣奏报相对比,那实情就呼之欲出了。

    李世民看着李勣奏折,脸色忽明忽暗。

    文武百官们不知李勣究竟在奏折上说了什么,都一眼不眨地看着李世民。

第417章 自来熟的金胜曼() 
李世民看完之后,又将手中奏折递给袁仁国道:“念。”

    “河间郡王李孝恭禀报,臣已经接手熊津、牟支等十七城,李沐聚集神机卫一万一千余人南下,目标百济都城泗沘。以臣估计,神机卫与新罗联手,不日便可攻克泗沘。只是百济境内仅右骁卫二万人,臣请陛下调兵北上。”

    李孝恭的奏折一读完,满朝一片寂静。

    文武官员们皆低头不作声,他们大部分都在思考着。

    思考着如何向李沐赔罪。

    灭国之功啊。

    仅以此功,李沐位极人臣之时不远矣。

    长孙无忌的脸色灰白,他怎么也想不到李沐竟会如此妖孽。

    这不是打不死的小强吗?

    李世民却兴奋起来,灭国之功啊。

    前朝穷尽国力都无法征服的半岛,就要在朕的手中实现了。

    这个机会,朕岂能错过?

    “李靖。”

    “臣在。”

    “令你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右两卫即日经登州渡海北上,支援李沐。”

    “臣遵旨。”

    “玄龄。”

    “臣在。”

    “即日起,调集粮草、征召民夫,准备出征一应事宜。”

    “臣遵旨。”

    “朕在亲征。”李世民激动得喊道。

    熊津城一落,百济灭亡已成定局。

    如果由新罗配合,加上辽东李勣十万大军和登州李靖四万大军。

    朕再率十万禁军北上,三路合击高句丽,大事可成。

    朕岂能放过这个彪炳青史的机会。

    李世民话音一落,殿内一片肃静。

    文武百官被李世民的决定震惊了。

    可长孙无忌的想法却与众不同,李沐就要立下灭国之功了,这对于长孙无忌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

    如果李世民能亲征,那李沐的光环就会弱许多,而且征高句丽的功勋,就不会再落到李沐头上了。

    另外,按现在的战场态势,李世民亲征并不会有凶险。

    想到此,长孙无忌出列奏道:“臣愿追随陛下北上,为陛下牵马坠蹬,建立不世之功。”

    长孙无忌此话一落,一片哗然。

    怂恿皇帝亲征,这罪名如果座实,长孙无忌抄家灭门都不为过。

    何况长孙无忌刚刚还明确反对救援李沐。

    长孙无忌的公然出尔反尔,引起文武百官的鄙视。

    李靖立即出列道:“陛下不可。”

    李世民皱眉道:“药师这是何意?”

    “李沐奏报上言及,倭国已经参战,如果真要打一场混战,我朝准备不足,陛下仓促亲征,恐怕后果不堪设想。以臣看,不如由臣先行一步,到百济了解战局之后,陛下再行定夺是否亲征亦不迟。”

    李靖的话让百官抹了把冷汗。

    所有人都震惊于李沐的战果,忽略了李沐奏折中提到倭军二字。

    现在听李靖一说,李世民也冷静了下来。

    确实,如果倭国参战,朝廷仅仅调三十万大军,想灭高句丽,恐怕很困难。

    到时陷于百济,腹背受敌,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可想到这,李世民担心起李沐来:“药师所言极是,朕疏忽了。可李沐仅一万神机卫,处如此凶险境地,朕十分担心啊。”

    李靖道:“陛下不必多虑,以臣看来,倭国同样没有做好与大唐开战的准备,想必上岸的无非是救援百济的一支孤军。如今百济覆没在即,李沐所面对的仅是倭军一部分而已。加上有新罗配合,李沐的处境并没有陛下想的那般不堪。”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李靖说得在理,自己如果率军亲征,目的是高句丽。

    可李沐的不同,只要高句丽不南下,李沐在新罗的帮助下,足可对抗倭军。

    而李勣大军囤于辽城,高句丽显然会有忌惮,不至于南下,公然与大唐翻脸。

    想到此,李世民点点头道:“如此,朕就在京等药师的奏报了。”

    李靖躬身应道:“臣遵旨。”

    “替朕转告李沐,不可亲身犯险,就说朕记着他此番功劳,百济战事完结,朕有功必赏。”

    “臣一定转达。”

    。

    李孝恭在接到李沐的书信后。

    陷入了为难之中。

    倒不是他不想接管泗沘,而是他手中兵力不足。

    二万兵力听起来不少,可分散到十七城,还有多少?

    李孝恭只能舍小保大,亲自坐镇熊津城,城中只有五千兵力,已经相形见绌。

    如今李沐再下一城,居然让百济王扶余璋开城投降,兵不血刃地灭了一国。

    这虽然是好事,可镇守的兵力呢?

    李孝恭左思右想,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留下两千人驻守熊津,他自己率三千人南下。

    同时,他也向李勣告急,希望李勣能再派一卫禁军渡海南下,接管熊津等城。

    而此时,李沐正在与金胜曼会晤。

    新罗王金德曼听了阏川的汇报,也非常生气。

    百济是新罗死敌,百年的恩怨,如今百济投降,正是报仇雪恨的好时机。

    可李沐却保护扶余璋,甚至连泗沘城都不让进。

    这让金德曼无法释怀,更无法向新罗子民交待。

    可金德曼还是有理智的,她很明白,如果没有李沐率军北上,占据迈罗、佐鲁,新罗恐怕坚持不到现在。

    也知道如果不是李沐卖了天雷和军械给新罗,新罗依旧坚持不到现在。

    更知道如果不是熊津、牟支大捷,百济也不可能如此轻易开城投降。

    最主要的是,金德曼很清楚,凭新罗根本不是李沐神机卫的对手。

    如果翻脸,新罗势必步入百济的后尘。

    金德曼只能妥协,为了安抚阏川和新罗臣民,她派金胜曼前往泗沘,寻求一个能令双方都下得来台的办法。

    “听闻殿下牟支城外一战凶险异常,我一直为殿下担心。”

    李沐毫不客气地占据着百济王扶余璋的宫室。

    正侧身躺在金榻上,以手支腮,眯着眼看着自来熟的金胜曼。

    李沐能猜到金胜曼的来意,可李沐不会答应将扶余王族交给新罗人。

    因为李沐在短时间内还不想让百济消亡,他还要用百济来牵制新罗。

    当然,唐军驻军百济是题中之意,否则这场战争中,神机卫的血不是白流了吗?

第418章 软玉生香() 
金胜曼款款行向李沐的金榻。

    慢慢地坐了下来,然后将李沐的头轻轻抬起,放在她的腿上,左手轻扶着李沐的脸,右手为李沐慢慢地抚顺皱起的眉心。

    软玉温香,李沐没有拒绝,而是惬意地从喉部吐出一声混浊地“喔”声。

    金胜曼的脸变得柔和起来。

    “殿下保护扶余王族,莫非没有灭亡百济的意思?”

    “你说得没错。大唐在百济的兵力不足,还没有做好接管百济的准备。”

    “殿下就不考虑一下,由我王替大唐代管啊。”

    “呵呵。”李沐干笑了一声,“你可曾听闻过监守自盗一词?”

    金胜曼嗔怪道:“殿下是不信我?”

    “信。”李沐道,“才怪呢。”

    金胜曼幽怨地说道:“可百济杀我子民,侵我家园,殿下难道不替妾作主吗?”

    李沐道:“我同意新罗将失地收回,不过百济的土地,我事先就说过,新罗不得染指。”

    “可如果百济依旧存在,过不了几年,新罗又将被百济欺凌。”

    “我想不会,百济该换个王了。”

    金胜曼闻言身体一震,“殿下是打算另立新王?”

    “是。”

    “何人为王?”

    李沐闭着眼睛道:“我还没想好。”

    金胜曼将嘴慢慢凑到李沐耳边,轻声问道:“能不能将扶余璋交给妾带回金城,由我王处置?如此,我王也能给新罗臣民现代战争交待。”

    李沐突然睁开眼睛,看着金胜曼道:“如果我能得到伽耶之地做为港口,扶余璋之事,可以商量。”

    金胜曼问道:“殿下要伽耶何用?”

    李沐微微一笑,“东边的矮子突然参战,惹我生气了。”

    金胜曼恍然道:“此事我会禀告我王,想来我王应该不会拒绝,只是伽耶如今在倭军的控制之中,还须殿下亲自去取。”

    “好,你回去告诉新罗王,新罗军必须将康州、庆州的倭军向南压缩至伽耶,如此我才能以追击的名义,顺势攻上倭国本土。”

    金胜曼大惊:“殿下要与倭国开战?”

    “你怕了?”

    “是。倭人凶残,往往能以一敌众,新罗多次与之交战,皆败于它手。殿下如今仅一万之众,还请三思。”

    “这事你不必费心,我自有安排。”李沐转换话题道,“经百济一战,新罗王的名声便会如日中天,你如果想上位,恐怕更难了。”

    “所以殿下让百济国继续延续,对吗?”金胜曼妩媚一笑。

    李沐轻笑道:“你想多了。不过我还是那句话,我期待你是下一任新罗王,若有所需,我全力支持。”

    “谢殿下。”金胜曼话头一转,“那殿下将扶余璋交给妾吧。”

    李沐一愣,这女人倒是会见缝插针。

    “好吧。不过有件事,需要你帮忙。”

    “殿下请说。”

    “帮我筹集一批海船。”

    “要多少条?”

    “自然越多越好。”

    “何时要?”

    “攻下伽耶后。”

    “殿下放心。”

    “另外,帮我找几个可靠的、熟悉石见国的向导。”

    “好。”对于与倭国仅隔一个对马海峡的新罗来说,找到几个向导确实不是什么难事。

    一场正治交易,就在这个的环境中,以爱昧的方式完成了。

    。

    三天之后,扶余璋在金城被新罗王以残酷的剐刑处死。

    随后,新罗大军迅速向南,对固守待援的倭军发起了进攻。

    已经不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