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的?”

    “自然是真的。我什么时候欺骗过诸位?”

    所有人的一齐欢呼起来。

    扫清了心中最大的顾虑,神机卫开始了创建以来最大的人员调动安排。

    按照与李世民的约定,原护卫营五百人带走,可这五百人已经改编成了李沂麾下的重骑营。

    江南水路众多,地形用不上重骑兵,至少在数年内,直道完成之前,用不上。

    而李沐也没有打算在江南用上重骑。

    反而,长安通往凉州的直道已经完成,通往伏俟城的直道也已经动工。

    西面的吐蕃和突厥,才是使用重骑最好的对象。

    所以,李沐决定将人带走,重骑装备全部留下。

    这批老兵是种子,每人配备上一伙,就能拉起数万大军来。

    而李沂也可以凭借这批装备招募人手,完全可以重新组建起一支新的、数量更多的重骑营。

    李师的轻骑营全部带走,走陆路前往江南。

    而苏定方、薛礼率弓弩营及重步兵营则走大运河。

    方案一定,庄子里便迅速忙碌起来。

    无数的物资需要集结打包,庄子里各工种熟练匠人的也需要抽调一部分。

    几乎所有的一切都要一分为二。

    将士和匠人的家眷们需要动员。

    庄子里一下子间,弥漫起一股淡淡的离愁。

    这晚,李沐留宿在庄子里,与李沂聊了整整一夜。

    二人仿佛又回到了凉州时的小院,二人抵足而眠的情景。

    除了两个当事人,谁也不知道这一夜他们聊了什么。

    只是从第二天起,从来不开放的后山山腹,不断地运出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和许多从未见过的人。

    他们被集中在一起居住,连吃饭等日常行为都被严格限定在一个隔离的区域。

    。

    过了几天,朝廷对于金光门前,神机卫平叛的封赏旨意就下来了。

    神机卫所有将士皆官升一阶,将领赏钱三十贯,士兵赏钱十贯。

    同时对伤亡将士也进行了抚恤。

    这官升一级,指得可不是虚话。

    想当初护卫营松州大捷,回京之后就已经个个皆官了。

    最小的也是九品陪戎校尉。

    虽然是散官,可真要退役之后去了地方,那也得是个捕头不是?

    要是官场有人活动活动,补个县尉的实缺也不是不可能。

    如今再人人官升一阶。

    那神机卫中,这最小的宙可就是直接从陪戎校尉跳到了仁勇校尉。

    这一阶不同于一级。

    其实每一阶都是二级,例如“从九品下”升一级是“从九品上”,可升一阶那直接就是“正九品下”了。

    如此一来,原护卫营保持的全军皆官的记录,再次在神机卫身上重现。

    朝廷的封赏冲淡了将士心中的离愁。

    庄子里的气氛渐渐回复。

    紧接着,朝廷令李沐就藩的旨意就下来了。

    旨意中,李沐就册封为会稽郡王,这对于嗣王来说,是被降了半阶了,不过李沐并不在乎这个。

    同时李沐被任命为杭州都督,都督杭州、越州诸军事,这就出乎李沐意料了,想来是李世民觉得降了自己的王爵,要一州之地的军事要弥补自己。

    这都督两州军事的意思很明显,李沐要在杭州募集一万神机卫,很可能会影响当地的生产,因为此时杭州的人口才二十多万人。

    可加上越州就不同了,越州一样有二十多万人口,从五十万人口中募集,这影响就会小许多。

    虽然越州的刺史不是李沐能举荐和控制的。

    但李沐是郡王爵,又是都督两州军事。

    如果越州刺史真敢忤逆李沐,说难听点,吐口唾沫都能淹死他。

    旨意接下来就是罢去了李沐交通监监令的职务,迁韩仲良为钱庄总管,且原职照旧。同时擢升马周为交通监监令。

    旨意还明确了将神机卫一分为二,命名为神机左、右卫,左卫将军苏定方,右卫将军李沂,各设上限一万人。

    如此一来,神机卫就与南北衙各卫编制相同了。

    由于之前已经心中有数,所以这道旨意对神机卫将士的冲击并不大。

    反而众人都对升官心中欢喜。

    毕竟,一卫分成左、右两卫,再扩编成各一万人,那就平白增添了一个将军,三个郎将和若干校尉,队率、伙长、什长就很多了。

    几乎每个人都能得到实缺。

    不过,旨意上规定朝廷拨付神机卫此后粮饷与禁军一致,让将士们顿时大失所望。

    在李沐与李沂的解释和维持原状的保证下,这才重新高兴起来。

    从这天起,神机卫正式一分为二。

    旨意明确了李沐必须在半个月内,也就是七月初十前离京就藩。

    李沐于是下达了转场杭州府的命令。

    令苏定方率步兵营押解已经打包好的物资、军械走大运河,从水路前往杭州,七月初一先行打前站。

    令李师率轻骑营七月初七从陆路押解最后一批物资前往杭州。

    而自己则在七月初九最后一天率五百原护卫营老兵离京。

第371章 目标是李沂() 
让李沐意外的是,在旨意下来的当天。

    魏征向李世民再次递交了辞呈。

    这次更为决绝,除了国公的爵位和嗣王师的闲职,魏征将所有的职务一并上疏辞去。

    李世民再三挽留不成。

    便允了魏征的辞呈,可转眼之间,李世民又降旨除魏征为杭州刺史、都督府长史。

    魏征欣然接受,叩谢天恩。

    嗣王府,李沐的书房。

    “魏公这是何苦呢?你这么大的年纪,随我去杭州那个蛮荒之地,我与心不忍啊。”

    “臣对殿下说过,臣此生最大的愿望便是找到一个明主,臣如今找到了,但臣做不了人在曹营心在汉。臣只想余生为一人谋。”

    李沐无奈地看着这个倔老头,“也罢,那依魏公便是。”

    “臣有一谏,还望殿下采纳。”

    “魏公但说无妨。”

    “听说殿下已经奉旨将神机卫一分为二?”

    “是。这是我能离京必要的付出。”

    “可惜了。”魏征叹道,“要是殿下能将二万神机卫掌控手中,大事可成啊。”

    李沐“噗嗤”一声道:“魏公想多了,神机右卫将军李沂是我二弟,由他掌控神机右卫,我自然是放心的。”

    魏征肃容道:“臣要谏言的,也正是这点。”

    “哦?”

    “殿下试想,将二万神机卫分别掌控在殿下兄弟二人手里,就算皇上没有想到此中不妥之处,以房玄龄、长孙无忌的城府,会想不到?”

    李沐的眉头皱了起来,“魏公是怀疑李沂会背叛我?”

    “不可不防。”

    “不,不可能!我的弟弟绝不可能背叛我!”李沐的眼中有一丝异色闪过。

    “谏是臣的本份,纳不纳凭殿下的决断,臣还得回府说服家眷,安排行程,先告退了。”

    魏征走后,李沐脸色一宽。

    我去,魏征还真有些能为,圣旨刚下,这就想到了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三人所打的主意。

    其实李沐岂会想不到这点,让自己带一半神机卫离京,就已经出乎李沐的意料了,原本李沐只打算李世民允许带走五百原护卫营将士,李沐就心满意足了。

    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图。

    李世民给了自己这么大一礼,还外添了将李沂送上神机右卫将军的重礼。

    如果李沐真认为这是自己理该得到的,那离死也就不远了。

    虽然到目前为止,李沐还猜不到李世民他们打得是什么主意,但他们的目标是李沂,毫无疑问。

    可李沐不解的是,他们凭什么会认为李沂一定会效忠李世民,而背叛自己呢?

    在李沐看来,就算任何人背叛自己,李沂也不会。

    这是二人十一年来,相濡以沫的感情,这是李沐心中的直觉。

    这也是李沐与李沂在庄子里彻夜长谈、抵足而眠的原因。

    这夜的长谈,李沐至少可以肯定,李世民等人现在还没有对李沂出手。

    所以,李沐无从下手反击,更无从防备。

    毕竟,人心也是不可防备的,真有异心,也不是想防就能防住的。

    一切都要靠本人的选择。

    李沐只能静下心来,等待对方出招,才能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去化解。

    这也是李沐对魏征隐瞒的原因,李沐不想惊动对方。

    示敌以弱,是李沐用得最熟稔不过的招术。

    这与信任不信任魏征无关。

    在李沐心里,魏征或许是一个能臣,但绝对不是个合格的谋士。

    而这仗一旦开打,打的依旧是人心。

    李沐选择无条件相信李沂的忠诚,那么,就让一切都来吧。

    因为,掌握人心这东西的,只有老天。

    就算是夫妻、父子,也无法保证在诱惑下,谁一定会忠诚于谁。

    。

    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

    李沐将李秀林、李云两姐妹接回了王府,送到郑观音面前。

    将东西两坊的家具店、水泥店、琉璃店,归置到郑观音名下。

    凭这三处的收益补充王府的支出,想来是足够了。

    “母亲,孩儿离京之后,若万一遇上不测,可知会绿云。她会经常来王府看望母亲的。”

    郑观音看了看常绿云道:“为娘知晓了。”

    “二姐,三姐妹之中,你为长。府中事务还须你帮衬着母亲管理,有劳了。”

    “沐弟放心。”

    “三姐、五姐,你们在庄子里学算术学得不错,家具店、水泥店、琉璃店的帐目管理便是你们运用实习的好机会,还望你们努力。”

    “弟弟放心吧。不过听庄中先生说,他们的算术也是弟弟教的,如此说来,你倒是成了我等的祖师爷了。”

    李沐听得哈哈大笑,郑观音、李婉顺也掩口乐了。

    “学海无涯,达者为师。师承之道,不是这么编排的。不过有一点我可以保证,如果你们管理三家店铺成绩斐然,那再高深些的算术,我会亲自传授给你们。”

    “真的?”

    “比真的还真!”

    五人笑成一团。

    好一会,郑观音正色道:“沐儿,荥阳娘家传信来,你舅舅在崔尚等人的帮助下,已经顺利接任了郑氏家主位。几日前,你舅舅已经亲自去博陵为你行过纳采礼。”

    李沐心中一叹,就这么着,孤就成有主之人了?

    可怜啊,连对方的脸都没看到过,按年龄,想来还是个乳嗅未干的黄毛丫头。

    李婉顺三姐妹指着李沐窃窃私语,手指点点仿佛在笑话李沐。

    “沐儿,不过据你舅舅信中所说,怕是五姓间并非是一团和气,想来会生出些变故来。我儿要提防着点。”

    李沐心中一惊,崔尚搞不定五姓内部,那真是一个坏消息。

    李、崔、卢、郑、王,俗称五姓世家,其中李、崔二姓各有两望,所以也称五姓七望。

    七望中其中陇西李氏已经淡出五姓联盟。

    因为李世民说他出身陇西李氏,并且李耳是祖先。

    于是,陇西李氏的传承就乱了套了,家主的任用需要朝廷宗正寺决定。

    所以,如今的五姓七望,实际上真正在五姓联盟中只有六望。

    崔尚如果搞不定六望,那对长孙无忌的商业围剿就会功亏一篑。

    只要给长孙无忌一丝喘息的机会,长孙无忌会迅速起死回生。

第372章 国子监门口的忽悠() 
但李沐现在已经顾不得了,因为出京城在即,一切都要服从就藩。

    一旦再起波澜,影响到出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有机会呢。

    “舅舅信中可有提到,五姓内部不稳的原因是什么?”

    “据信中说,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卢、郑、李三姓反对向长孙氏进行商战,不过现在你舅舅执掌了郑氏,也就卢、李二姓反对了。可你舅舅刚刚接任家主之位,郑氏内部的反对声音也络绎不绝,无法支援崔尚。另外就是卢氏和郑氏原有郑之桓的势力质疑卢、郑二人之死,是崔尚与你合谋而为,意在替崔尚扫清掌五姓联盟大权的障碍。”

    李沐想了想道:“母亲可回信给舅舅,短期之内,理清内部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崔尚,不必理会他,如果他连这么点阻力都搞不定,我有什么理由去相信,他有能力助我一臂之力?”

    郑观音点点头道:“我儿说得是。”

    。

    随着李沐就藩旨意的颁布。

    嗣王府门前车水马龙的迹象渐渐消失。

    一个离京就藩的王爷,就算再厉害又有何用?

    所谓天高皇帝远,已经够不到皇帝了。

    对京城官员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这就是世态炎凉,这就是人心。

    趋炎附势,人之常情。

    要成大事,不能依靠这些人,却又少不了这些人。

    七月初七,李沐送走了李师和他的轻骑营,虽然是轻骑营,可因为押解的物资车辆太多,这支队伍的速度并不快。

    最后的三天了,李沐还有一件事要做。

    就藩杭州,李沐觉得最需要不是物资。

    因为至少在目前,李沐还有能力从长安不断地向杭州补给各种物资。

    以长安的物力,去补给一个二十多万人的中型州,轻而易举。

    但真正要治理好杭州,需要的是人才。

    从现有的京城官场选取人才,这不太现实。

    一是没有京官会想外放地方。

    所谓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大。

    这就是京城与地方的区别。

    二是李沐也看不上这些已经老成油滑的官员。

    所以,李沐就将眼神投向了长安的国子监。

    那里有着天下最大的人才储备。

    虽然也大都是官宦之后,很少有寒门子弟,但至少这些人还年轻。

    年轻,意味着可以改造。

    年轻意味着不会如他们的父、祖辈一般,心如止水。

    这一天,国子监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