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孙无忌的脸在烛火的映照下,忽明忽暗。

    他陷入沉思,既然一下子扳不倒李沐,那么将他逐出京城,未必不是一个好办法。

    。

    此时李家庄中,庄内百姓陷入一片哀痛之中。

    一天时间,近四百的伤亡。

    昨夜还活生生的人,今日就成了一具尸体,或者伤残。

    这种冲击,对百姓而言是巨大的。

    李沐不吝惜,大手笔的抚恤当场发了下去。

    死者及重伤致残者一百贯,轻伤致残者八十贯,其余伤者五十贯,凡参与作战者皆赏赐十贯。

    一下子近十万贯的抚恤发了下去。

    同时,李沐下令,对每一个伤亡将士的子女,王府将负责将其抚养成人。

    这个时代,与目不识丁的百姓谈理想谈信仰,那就是对牛弹琴了。

    掌军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一个——赏罚分明。

    赏要赏得狠,罚更要罚得狠。

    只要做到这一点,这支军队的军纪一定是严明的。

    今日之战,轻骑营虽然伤亡甚大,可战马折损并不多。

    反而擒住候君集后,李沐令苏定方护送伤员回庄时,苏定方趁机带回了一批禁军的战马,大约有七、八百匹。

    李沐自然是乐得装作不知。

    而李沂重骑营这次初显出它的狰狞,让神机卫各部眼馋。

    将领们纷纷向李沐提议,扩编重骑营,却被李沐拒绝。

    重骑兵确实是大杀器,可耗费太大,补给也困难。

    一个重骑兵,三匹战马,四个辅兵,五百重骑的背后二千的后勤,这投效显然不成比例。

    反而是轻骑兵更入李沐之眼。

    李沐与苏定方、李沂商议了一下,在三千预备役步兵营中,选拔八百人补充进轻骑营。

    如此,轻骑营有了一千二百人的编制。

    之后,李沐在私底下与苏定方商议,向朝廷上报神机卫折损时,虚报伤亡人数,将折损人数定在了一千人,然后派人涂改兵员、战马、器械名册。

    苏定方虽然不乐意,因为这折损人数越少,表明战斗力越强。

    哪有人自己扩大折损的,这不是自己往自己脸上抹黑吗。

    可李沐解释道,其一,候君集右卫毕竟是南衙禁军,就算候君集叛乱被杀了,右卫也不会被裁撤,如果折损报太少,皇帝对神机卫的忌惮就越大。

    其二,折损报得越多,得到的补偿越大,有便宜不占天打雷劈不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李沐既然有了就藩的打算,自然也有所准备。

    全部带走神机卫,是不可能的。

    那么借此隐匿一批神机卫老兵,以新增预备役兵员充数,如此,可以将李沂的整个重骑营替换出来。

    苏定方听后,这才同意了李沐的做法,答应下来。

    处理完这些,李沐赶紧带了些人返回京城。

    母亲、二姐需要安抚,被整得一塌糊涂的王府前院需要修缮。

    伤亡的府卫、仆役需要抚恤。

    路过金光门时,李沐发现现场已经被收拾干净。

    所有人员皆被遣散,除了条石与条石缝里还有凝固的斑驳血迹未能冲洗干净,无论从何处看,都没有迹象显示,在不久之前,这里爆发过一场生死之战。

    赶到王府时,李沐意外地发现李孝恭正带着一干宗正寺官员,指挥着匠人在为自己修缮王府。

    “有劳王叔了。”李沐上前见礼道。

    李孝恭见李沐来了,一把将他拽过,拉到一旁,低声道:“你小子也太狠了吧?当着皇上和文武百官,愣是砍下了候君集的脑袋。”

    “王叔看看我的王府,再去金光门前看看,难道候贼不该死吗?”

第362章 老贼欺人太甚() 
ps:感谢书友“legion”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该死,自然是该死的。为叔的本该前来助你一臂之力,只可惜手无兵权,哎。”

    “王叔有心就好,我记下王叔此情就是。”

    “不过。”李孝恭的声音更低,“我刚听说,长孙无忌两个时辰前入宫了。”

    “他天天入宫,有什么可奇怪的,哪天不入宫了,才奇怪呢。”

    “不,不。我听说,长孙无忌向陛下上疏,令你离京就藩。”

    李沐心中一喜,可脸上却恼怒道:“老贼欺人太甚。”

    “为叔也这么想。”李孝恭也愤愤然帮腔道。

    其实在这个时代,就藩远非想象中那般美好。

    一来远离正治中心,等于远离了权力和话语权,再则什么地方有京城那般繁华?

    大唐如今三百多万户,近二千万人口,长安城就占了近三百万人口。

    都说人多好办事,就算遭遇了战争,就地征兵都能多过敌国一国之军。

    长安的城墙有多厚?这么说吧,数辆马车并行齐驱,都不会有摩擦的机会。

    象这种城池,没有重火力,根本是不可能被击破的。

    而唯一的防守破绽是城门,就也是攻城车、擂木撞击的首选。

    可城门处不是有城楼吗?

    刚刚金光门之战,李沐不正是被长长的甬道困住了吗?

    只要不是内外勾结,长安城破的概率几乎为零。

    所以,如果不是获罪,或者象亲王、郡王按律就藩,所有官员对外放都是两个字——不去。

    如果非要多几个字,那就是——打死也不去。

    李孝恭拍拍李沐肩膀道:“皇上对你还是不错的,要不你赶紧进宫求求陛下,真要是等旨意下来,那可就晚了。”

    李沐向李孝恭拱手道:“谢王叔提醒,我先去向母亲请安,然后便进宫面圣。”

    李孝恭点点头,指着王府大门道:“王府的修缮,你便不必费心了,全包在为叔身上,三五日内,为叔就还你一个比之前更好的前院。”

    “谢王叔。”

    “快去吧。”李孝恭突然低声道,“你可别忘记了之前说过的事。”

    李沐一愣。

    李孝恭见李沐想不起,忙提醒道:“你小子真忘记了?就是当日陪新罗王女,在李家庄看天雷时。”

    李沐随即回想起来,之前金胜曼在李家庄时,自己答应过李孝恭的事。

    “王叔放心,此事我不曾忘记。”

    “那就好,那就好。”

    李沐向郑观音请安。

    郑观音一直在西院提心吊胆,虽说王府前院离西院相隔甚远。

    可剧烈的爆炸声依旧传到了西院,大地的轻颤让郑观音恐惧。

    此时见李沐安然回来,郑观音抱着李沐泣不成声。

    而李婉顺此时也没了平日的傲娇,默默上前,与二人拥抱在一起。

    这时一种亲情的依赖,让李沐心中一暖。

    李沐将事情的经过大致述说了一遍,不过既然事情已经过去了,李沐不想让郑观音和李婉顺担心,便隐瞒了金光门前差点遇难的情节。

    “母亲,孩儿回来时,正遇河间郡王李孝恭,他私下对孩儿说,长孙无忌刚向皇上上奏疏,要令孩儿离京就藩。”

    郑观音面露喜色,在她看来,窝在这个被李世民阴影笼罩的京城,她宁可找一个穷乡僻壤,自由地生活。

    李婉顺道:“那三妹、五妹还在庄里,须快些接回来。”

    李沐笑道:“二姐不急,就算真要就藩,恐怕没三两月也动不了身。”

    说完李沐向郑观音施礼道:“孩儿要入宫再为此事加把火,也好确定下此事。”

    郑观音点头道:“我儿小心些。”

    “孩儿告退。”

    。

    出了西院,李沐迎面碰上匆匆而来的常绿云。

    “殿下,宫中来人传皇上口谕,让你即刻进宫。”

    “知道了。”李沐本就打算进宫去,此时闻听,正好。

    “可许胤宗不见了。”

    “会不会去宫中替皇后治病了?”

    “不可能,宫中来人也在找许胤宗。说是要许胤宗为皇后诊治。”

    “难道这次许胤宗没有随皇上、皇后一起去洛阳宫?”

    “没有,据宫中来人说,这些日子皇后病情稳定,许胤宗的治疗方法已经教于宫中御医,所以,许胤宗一般三五天才会进一次宫。”

    李沐一听,怪了,许胤宗怎么可能不见,莫非见王府前院大乱,心中害怕躲出去了?

    “去找找吧,或许因为害怕躲在王府外面,我现在要进宫。”

    常绿云点点头道:“要不要我随你一起去。”

    “不用了,找着许胤宗,让他呆在王府内,我回来要询问他。”

    “是。”

    李沐随宫中太监进了宫。

    此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可怜经过一天的血战,李沐马不停蹄地往返于王府与李家庄之间,如今又再次入宫。

    头眼昏花不说,关键是心力交瘁。

    进了承庆殿,李沐一眼看见房玄龄、长孙无忌二人正立于李世民左侧。

    心道,果不其然,真是为了就藩之事。

    可李沐不能露出声色。

    于是上前施礼道:“臣拜见陛下。臣奉旨而来,敢问皇上有何差遣。”

    李世民看着眼前脸色苍白、摇摇欲坠的李沐,心中泛起一丝怜惜。

    才多大的孩子啊。

    “来人,赐座。”李世民冲袁仁国道,可一想不对,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站着呢,于是立马又道,“替中书令和司徒也取两锦凳来。”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暗中交换了一下眼色,由此明白李沐在李世民心中的轻重。

    长孙无忌心中暗想,看来,若要达到赶李沐出京的目的,有些地方只能妥协了。

    李沐也不客气,拱手称谢之后,就坐在了锦凳上,可满身的酸痛让李沐禁不住龇了一下牙。

    李世民道:“李沐,朕传你入宫,是为了一事。念你今日平叛再立大功,中书令与司徒一同上疏,谏言让朕赐你都督之职,离京就藩,朕想当面问问你,愿意不愿意?”

    李沐一听,“扑通”跪下大哭起来。

    李世民一愣,问道:“你这是何意?”

    “臣不愿意离开京城,不愿意离开陛下,望陛下收回成命。”李沐涕泪横流地泣诉道。

第363章 不按牌理出牌() 
还真别说,李世民就吃这一套。

    他由此动了恻隐之心,“也罢,既然你决意不从,那就。”

    李沐闻言心中懊恼不已,心道,拷,这下演过头了吧。

    好在长孙无忌一听李世民的语气,心知不妙,立即上前奏道:“陛下,亲王、嗣王离京就藩,是朝廷律例。就算是皇子,皇上也将他们送出京城前往藩地,何况是嗣王?”

    长孙无忌在“嗣王”二字上加重了语气,意思就是说,你李沐还真把自己当皇子了?就算是皇子,也得离京就藩。

    李沐心中骂道,长孙老贼,魏王李泰不是亲王吗?还不是在京城里悠哉悠哉,你倒是去劝他离京就藩啊。

    长孙无忌说完使劲冲房玄龄使眼色,房玄龄一叹,上前道:“陛下,臣以为司徒所言在理,嗣王应离京就藩。”

    李世民其实也仅是心中不忍,见二个肱股之臣都一致认为李沐应该就藩,便婉言劝道:“李沐,不是朕狠心要将你置于蛮荒之地,只是这是朝廷法令,朕也不好公然违背。这样吧,只要是合理的诉求,朕一准都应你,你意下如何?”

    娘的,还蛮荒之地,难道要我去安南的交州?不会是罗伏州吧?

    可李世民这么一开口,等于是下了最后旨意,就藩是肯定的了,剩下的就是争取些权力了,这便是题中之意。

    可李沐还是不松口,做戏嘛要做全套,半途而废岂不令边上的长孙无忌笑话。

    “臣请皇上削去臣的王爵,做回开国伯就是了,如此既不违背朝廷法令,臣也能留在京城,更不会令皇上为难。”

    李沐此话一出,长孙无忌急了,这小子不按牌理出牌啊。

    “皇上万万不可,嗣王刚刚平叛,立下大功,岂能不赏反罚的道理。”

    长孙无忌的话让房玄龄微微摇头,这吃相太难看了。

    李世民的眼神也一闪,“李沐,不可胡闹,就藩之事朕意已决。”

    李沐心中轻吁一口气,火候已经差不多了,那就来点实际的。

    “陛下要让臣去何处就藩?”

    房玄龄替李世民答道:“江南东道杭州。”

    李沐心中有些失望,要是苏州就好了,虽说此时苏州也不是什么富庶之地,可那有一处可建大型港口的地方。

    不过此时地儿只是一处滩涂,不毛之地,连个地名都没有。

    依此时的船只吃水线,杭州足够建港了,如此一想,李沐也就释怀了。

    “既然如此,臣请皇上答应臣三个条件。”

    李沐此话一出,房玄龄、长孙无忌面面相觑,连李世民也忍俊不禁,“和朕谈条件,你是大唐第一人。”

    李沐连忙改口道:“臣不是此意。”

    李世民摆摆手道:“说吧。”

    “臣要政事之权。”

    “不准,你都督军事,再要政务之权,还想造反不成?”

    “陛下莫非忘记了臣除夕之夜与皇上的奏对?”

    李世民闻言沉默起来。

    大唐的都督虽然源自于汉,可又与之不同。

    前隋凡领军出征者,皆为行军总管或者大总管。

    唐朝传承之后,又将总管、大总管改为都督、大都督。

    所以,唐朝的都督其实就是地方军事长官,同时有替朝廷监督地方政务之责。

    正常情况下,都督的职位在地方州刺史之上,因为往往有亲王都督诸州军事,而州刺史却只有一州之地。

    房玄龄是知晓奏对内情的,他略一思忖道:“嗣王想要的无非是一州军政,其实此事不难解,只要嗣王举荐一人为州刺史,经陛下任命,如此既不违反法令,也达到了嗣王的请求。”

    长孙无忌欲言又止,本想上奏驳回李沐的请求,可见房玄龄出了这么个主意,心中也想,先让李沐滚出京城才是正事,区区一州政事,与大事无碍。

    这么一想,长孙无忌就沉默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