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反之,长孙无忌等人心中担心起来,一方面是李靖、秦琼带来的压力,更大的压力是皇帝究竟是怎么想的?

    长孙无忌心里已经焦躁起来,与皇帝已经商议好的事情,怎么就突然发生了变化了呢?

    皇帝出去的这段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会使得让皇上放了李靖、秦琼二人?

    李世民木无表情地开口道:“既然太上皇有遗旨,那众卿就议议该给李沐一个什么封号吧?”

    这话一出,群臣都惊呆了。

    皇帝话中之意,并非是议该不该册封李沐,而是直接议该给李沐什么封号。

    这也就是说,皇帝心里已经决定认可李沐的身份了。

    长孙无忌反应非常快,他在李世民话音刚落时,便立即出列。

    他奏道:“皇上且慢。就算有太上皇旨意,认可李沐是息王李建成之子,可息王李建成是逆臣无疑,被册封为息王,也是皇上仁慈,念及同胞之情义,才法外开恩。按律,宗室亲王、郡王有过错罪责者,子孙承嗣当酌情降一、二等。”

    长孙无忌话音刚落,尉迟恭上前道:“臣以为齐国公所言有理。”

    程咬金也出列道:“臣附议。”

    长孙无忌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心中显然是不愿意,他认为父皇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不愿意为了此事去忤逆李世民的意思,让自己本已经在父皇心中失宠的时候,再失分。

    于是,李承乾将头扭转,没有与长孙无忌眼神相对。

    长孙无忌心中恼怒,此子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李世民眼神一转,看向李靖。

第289章 房玄龄一语定音() 
李靖心领神会,奏道:“臣以为齐国公所言甚谬。册封李建成为息王,固然是陛下仁慈不假,但息王与大唐立国有大功,这也不假吧。如今息王身死已经逾十年,所谓身死罪灭,齐国公、吴国公、宿国公提议再追究息王先前之过恐怕有失公允吧?”

    长孙无忌反驳道:“代国公此话更谬。如果今日册封李沐为嗣王,那让我等旧秦王府同僚,情何以堪?我等以身家性命拱奉陛下登基,今日却要册封当日逆臣之子,一夕之间,便凌驾于我等之上,还要我等在其面前称臣,敢问代国公,我等情何以堪?”

    长孙无忌的话引起了原秦王府官员的应和。

    而出身原太子府的官员却纷纷出言反驳。

    一时间,殿中一片混乱。

    李世民的眉头紧蹩,他虽然料到册封李沐会有阻碍,可没有预料到反对声会如此强烈。

    而这时,秦琼咳嗽着走了出来,先向李世民躬身一礼,然后转过身来,面对殿中群臣。

    “诸位同僚,某说两句。”

    殿中慢慢地安静下来。

    秦琼这些年来,因病已经很少上殿议事。

    可这不代表着他的影响力也随之消失。

    反而正因为他很少表态,反而让人更聆听他的意思。

    “某今日不想议论当年之事,也不想评论息王是非功过。某今日只想说说李沐。”

    秦琼说得太急,引起了连连地急咳。

    “李沐以击杀吐谷浑敌酋之功进京,之后擒获党项敌酋,再立新功。以此两件赫赫军功,按律封郡公,甚至国公也是足够了。而其为朝廷修筑直道等功就不必细说了。”

    秦琼咳得更厉害了。

    “如今册封李沐为嗣王,本应是水到渠成之事,诸位同僚非要将其定义为息王之子而阻拦,可某要说的是,李沐不仅仅是息王之子,更是当今皇上之义子,同时也是皇上之亲侄。”

    此话一出,让所有官员面面相觑。

    这话似是而非,可却让人无从分辩。

    因为秦琼说得是实话,李建志与李世民本就是同父同母所出的亲兄弟,李沐既然是李建成之子,那是李世民亲侄就勿容置疑了。

    本来嘛,李沐受封,名正言顺,可问题是,李建成李世民因夺嫡而兵戈相向,成为了敌人,这么一来,亲人之间的情意就丧失殆尽了,留下的只有满目狰狞了。

    如今秦琼一语点破其中的纠葛来,让所有官员都鸦雀无声。

    这是皇家家事,甚至连几个亲历者都讳言莫深,其余官员又怎敢妄言?

    秦琼止住了咳声道:“李沐虽是息王之子,可自身并无过错,如果因长辈而诛连,此实为不妥。某以为此本乃宗室之事,自当有宗室处置,我等为人臣者,切勿过多僭越。某言尽于此,还望诸公斟酌。”

    说完,秦琼向李世民一礼,退了回去。

    殿中异常的安静。

    每个人的心里有杆称,李靖、秦琼的到来,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而皇帝一开口就让群臣商议封号,更说明了问题。

    李靖、秦琼先后发言,而皇帝并未有制止的行为,问题就已经很清晰了。

    在这个时候,只要没有切身利益的官员,都一致选择了赞同或者沉默,没有人傻傻地去跟着长孙无忌等人反对了。

    正象秦琼所说,李沐虽然是息王之子,可也是李世民亲侄,自身对朝廷更是有功无过。

    如果按长孙无忌的说法,李沐因息王获罪。

    息王被定为谋逆大罪,按律,至少当诛三族。

    可皇帝李世民是李建成亲弟弟,就在这一族之内。

    这么一来,事情就更荒谬了。

    长孙无忌等人却不肯罢休,因为这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

    “陛下万万不可。”长孙无忌道,“臣坚决反对册封李沐。”

    尉迟恭、程咬金也随声应和。

    后面一部分原秦王府旧臣也同声附议。

    李世民为难起来,他虽然一意想册封李沐,想以此来弥补这十一年来对李沐的亏欠。

    可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他不能不顾及,因此而伤了这批老臣的心,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为难间,李世民的眼神投向了房玄龄。

    房玄龄心中确实不愿意再掺和此事。

    玄武门内的悲剧,已经让他悔恨了十一年了,如今他只想安稳养老,为朝廷特色人才。

    可李世民求助的眼神,让房玄龄心中一叹。

    “臣有话奏。”房玄龄出列道。

    房玄龄的出列,令长孙无忌一派气势一盛。

    因为房玄龄是没有争议的天策党。

    只有长孙无忌心中忐忑,他是知道内情的,房玄龄、杜如晦虽然忠于李世民,也与自己观点一致地劝谏李世民夺嫡,可他们二人与自己不同,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在谋划时,是坚持不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

    而且,这二人在事变前,奉令入秦王府并非自愿,而是李世民派尉迟恭用刀逼迫来的。

    加上房玄龄在之前对李沐态度爱昧。

    所以,长孙无忌心中有些忐忑。

    “房爱卿但讲无妨。”李世民点头道。

    “臣窃以为,只要李沐身份属实,则李沐当封,但齐国公所言也须顾虑。故臣谏言,朝廷册封李沐为嗣王,封号及封地暂行搁置,待过上几年之后,再以其品性、功劳授封。如此,既不失朝廷尊严,也维护了当年天策府旧臣心中忧虑。同时,更向天下彰显了陛下仁慈之心。”

    李世民闻言大声赞道:“房卿所言,正合朕意。”

    于是,一众大臣都出列道:“中书令所言极是,臣等附议。”

    李靖、秦琼互视一眼,一齐出列奏道:“臣等附议。”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公开表态,知道大势已去,转身看了一眼尉迟恭、程咬金二人,三人心不甘情不愿地一齐躬身道:“臣等遵旨。”

    李世民笑脸骤开道:“如此甚好。来人,宣李沐魏征上殿。”

    说完,李世民转向房玄龄道:“房卿替朕拟旨,向天下诏告,朕册封息王之子李沐为嗣王。”

    “臣遵旨。”

    “宗正卿可在?”

    “臣在。”李孝恭应道。

    “金册、玉牒等一应事宜,皆按律操办。”

    “臣遵旨。”

    。

第290章 受封嗣王() 
李沐与魏征二人喝得并没有尽兴。

    这酒本是那牢头自己享用的,他也舍不得买太多。

    二人喝到酒尽,也不至于醉倒。

    当袁仁国奉旨来牢中提人时,李沐与魏征相视一笑。

    二人心里都明白,今日这个坎算是有惊无险地渡过了。

    可当李沐与魏征来到殿中,却明显感到殿中的气氛已经完全不同了。

    众多官员的眼光看来,眼神中的羡慕和讨好之意,已经尽现眼中。

    “臣等参见皇上。”

    “李沐。”

    “臣在。”

    “上前听封。”

    “臣遵旨。”

    房玄龄双手举起刚刚拟成的圣旨,大声诵道:“诏曰息王之子李沐,天资英伟,温良谦恭册封为嗣王,赐布政坊王府一座,着宗正寺造金册、玉牒,会同礼部,操办一应事宜。即日起,除特进魏征、民部尚书韩仲良为嗣王师,钦此。”

    朝臣们纷纷上前,一齐口称:“恭喜皇上,贺喜嗣王。”

    李沐听得目瞪口呆,魏征也意外地张大了口。

    房玄龄读完,轻声提醒道:“嗣王,还不谢恩。”

    李沐这才回过神来,恍惚着拜道:“臣叩谢陛下隆恩。”

    魏征躬身道:“臣遵旨。”

    韩仲良莫名其妙,他看看李世民,又看看李沐,出列躬身道:“臣遵旨。”

    李世民微微颌首道:“二位爱卿,当为嗣王匡正举止,力诫言行,不负朕之所托。”

    “臣等遵旨。”

    “今日叔侄相认,朕设家宴,李沐随朕回宫。”李世民说到此处,甩了下袖子,准备退朝。

    可李沐这时已经稳下心神来。

    虽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令李世民不加罪自己,反而册封自己为嗣王。

    但李沐现在心中的诉求,并非是此事。

    “启奏皇上,臣有事奏。”李沐大声道。

    李世民道:“讲。”

    “蒙皇上隆恩,不究臣身世。只是臣想问问,既然臣无罪,常玉何论?”

    李世民眼神一凝,道:“常玉无罪。”

    “既然常玉无罪,可他已经冤死在齐国公府,总得有个说法。”李沐不卑不亢地说道,“臣恳请陛下处置长孙无忌私设公堂、擅杀常玉之罪。”

    李沐的话引来君臣的侧目。

    常玉不过是原太子府一个区区亲卫,说是亲卫,其实说准确些不过是一个家奴罢了,以当时的社会地位,还不如良籍,也就是普通纳税百姓。

    而长孙无忌是当朝司空、齐国公,以当时的阶层来说,杀一家奴完全称不上是罪,最多不过是过错,按律也就是赔偿些钱财便是。

    所谓奴命抵驴,也就是说一个家奴的性命能值一头驴,就算是最高的价钱了。

    而李沐在朝堂上,要以此追责长孙无忌,这就让群臣万分惊讶了。

    长孙无忌闻言勃然大怒,他自然明白,自己不可能为常玉抵命,他怒的是,自己刚刚妥协册封李沐为嗣王,不想李沐立即就冲他动手了。

    “李沐,你欺人太甚,常玉是死于刑讯。勿言老夫没有杀死常玉,就算老夫杀死常玉,又当如何?”长孙无忌声嘶力竭地指责道。

    李沐道:“常玉的尸首还在李家庄待殓,他的致命伤是横刀贯胸所致,陛下可派人前往查验。敢问齐国公,横刀贯胸是什么刑讯?”

    长孙无忌哂然道:“或许是老夫府中府卫不小心所致,你若要追究,老夫按律赔偿你便是。”

    李世民问道:“刑部尚书李道宗。”

    “臣在。”

    “按律,齐国公该如何赔偿?”

    “这按律,齐国公应该赔偿驴一头。”

    “哈哈。”长孙无忌闻言仰头打了个哈哈,“老夫不为己甚,可以赔偿十头驴。”

    李沐“霍”地转身,冲着长孙无忌道:“沐虽然不如齐国公家财盈实,却也出得起万头驴钱,沐就想问问,司空府中可有家奴万人之数。”

    其实群臣到此刻都已经明白,常玉的死肯定与长孙无忌脱不了干系,可没有任何一人,觉得长孙无忌应该为常玉偿命,当朝重臣,为一个家奴偿命,那就是这时代一个最大的笑话了。

    李沐甚至得不到原太子府旧臣的附和。

    而李沐此话一出,满殿哗然,这可是当殿威胁朝廷重臣啊。

    李世民怒喝道:“李沐,你好大的胆子。”

    李沐道:“臣说得是实理,齐国公可以擅杀常玉,以驴赔偿,臣是皇上钦封嗣王,尊贵不亚于国公,难道就不可效仿吗?如果皇上与诸公不允,那沐这嗣王不当也罢。”

    这话一出,不用李世民开口,许多朝臣指着李沐大喝道:“大胆!”

    李沐看着李世民傲然而立,根本不顾朝臣们的指责。

    李世民心中恼怒,他恨李沐不合时宜。这混帐,在这个时候竟还要为一个家奴与朕为难。

    李世民自然不会真降罪于长孙无忌,可心中也不想真去为难李沐。

    在李世民此时心中,恐怕最感愧疚的人,便是李沐了。

    不仅仅李沐是他失散十一年的儿子,更因为是当年对沈氏保护不力的愧疚。

    李世民冲那些指责李沐的朝臣们挥了下手,然后对李沐道:“李沐,不可妄言。常玉不过是个亲卫,何至于此?”

    李沐道:“常玉原是亲卫不假,可他照抚臣十一年,臣从未视他为家奴,而是视其为长辈。如果今日齐国公不给臣一个满意的答复,臣宁死也也为常玉讨回公道。”

    长孙无忌闻言又待反驳,李世民抬手阻止了。

    “房爱卿,如果按李沐所说,以常玉鞠躬尽粹照抚嗣王十一年之功,朝廷可对其如何奖赏。”

    房玄龄本想当个吐瓜观众,可李世民偏偏指名道姓地点到他。

    “按律,朝廷可奖赏其钱财、布匹等物。”

    李世民皱眉道:“只有如此吗?”

    房玄龄心中腹诽,可嘴里却道:“皇上如果觉得少了,自然可以恩旨追加。”

    于是李世民道:“既然如此,朕追授常玉为云骑尉,房爱卿以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