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加上李沂就在自己麾下,想来李沐也不至于没有顾忌,所以才动了拉拢之心,重赏于他。

    可这边终究是皇上旨意,加上袁公公咄咄逼人,李大亮只能妥协。

    “袁公公,那李沐只是一个十岁少年,且是布衣,让他领兵进京献俘,恐有不妥吧?要不然换个人?”

    袁公公脸上挂着笑,可声音却是阴恻恻的,“李都督,陛下说让他进京,就得让他进京,就算他还是襁褓婴儿,也得让人抱着他进京。”

    “只是。”李大亮还想争辩。

    “怎么,李都督还想替陛下做主不成?”

    李大亮赶紧否认:“某万万不敢。”

    “那就去李家传话吧。”袁公公斜了李大亮一眼。

    “某这就派人去。”李大亮本是想争取一下,将李沐留在凉州,现在看来是没希望了。

    袁公公名仁国,是御前太监,正五品衔,李大亮很清楚他在李世民跟前的影响力。

    于是便派人去李家传信。

    李沐兄弟才回到家里,一家人正眼冒红光地数着金银锦帛,屋里这辈子谁见过这么多钱财?

    不想还没来得及捂热,都督府的传令兵就到了,令李沐速去都督府,袁公公召见。

    一家人愣在那,一时反应不过来。

    还是李沂先开口,“大哥,不会是你功劳太大,袁公公专门有密旨赏赐吧?”

    旁边杨氏听了猛点头,“就是,都说有功必赏,沐儿此次立下如此大功,皇上英明神武怎会不赏赐呢?沐儿,快快前去,如果赏赐太多拿不动就让人来传话,娘和沂儿一起帮你来拉。”

    李沐笑道:“娘说得是,孩儿这就去。”

    其实李沐心中明白,袁公公不可能在已经宣旨之后再赏赐自己,恐怕有别的事。

    问题很有可能出在火药上。

    只是不想让杨氏担心,李沐也就默认了杨氏、李沂的话,跟着传令兵去都督府。

    李沐进了都督府正堂,见堂内只有李大亮和一名白脸无须的中年男子坐着,心中思忖这中年男子恐怕就是袁公公了。

    “小民见过都督,见过袁公公。”李沐规规矩矩地施礼。

    “你呢上李沐?”

    “正是。”

    “多大了?”

    “刚满十岁。”

    “这看着可不只十岁啊。”袁公公显然也被李沐的身高体形所疑惑。

    边上李大亮解释道:“可能是自幼习武的缘故,公公不知道,李沐的弟弟比李沐还要高一些。”

    “哦。”袁公公微微点头道。

    “你见过咱家?”

    “未曾见过。”

    “那怎知咱家就是袁公公?”

    没有人让李沐起身,李沐心中腹诽,却只能依旧低着头,躬着身子道:“在凉州能与李都督并坐的恐怕没有几个了,既然是袁公公召见沐,那就不难猜了。”

    袁公公嘿嘿笑道:“好个机灵的童子。”

    这时,李大亮开口道:“李沐,先起身吧。”

    李沐这才直起身来。

    袁公公本是身体残缺之人,见任何一个人都本能地提防着,生怕就人谋算了去,只是现在看到一个机灵少年,却生不起防范之心,倒是喜爱的紧。

    “李沐,咱家奉陛下口谕,令你进京献俘,你可愿意去?”袁公公不等李大亮开口,便开门见山地将旨意传给了李沐。

    李沐闻言一愣,李世民的口谕?

    要自己进京献俘肯定只是借口,可用意何在?

    袁公公是宣抚使,朝廷圣旨中没有赏赐自己,现在反而以李世民口谕的方式令自己进京。

    恐怕还是为了火药之事。

    李沐不知是祸是福,没有马上表态,而是迷瞪着双眼,向李大亮和袁公公看去。

    占了年少的光,李沐迷瞪的双眼太具有迷惑性。

    李大亮见了心中叹息,这少年人真是知进退,他这是在征求自己的意见呢。

    而那边袁公公见了,心中却想着,这懵懂少年入世未深,竟不知道回应一声,真是块朴玉。

    袁公公乃李世民身边近侍,岂会不知李沐已经简在帝心?否则皇上何必让自己传口谕,专门指名让李沐进京?

    大唐天下数千万人口,能让皇帝记住名字的有几人?

    袁公公善意地提醒道:“李沐,不去可是抗旨重罪。”

    而李大亮也开口道:“李沐,能亲眼见见皇帝,见见长安城,也不枉此生。”

    李沐闻言,知道事已成定局,推托无用,这才躬身道:“小民愿去。”

    李大亮道:“李沐,皇上令你领兵献俘,名不正则言不顺,本都督委任你校尉一职,你可带上当日一众死士,本都督再派三百精兵,押送俘虏上京献俘。”

    “属下遵命。”已经被委任校尉一职,李沐便从布衣转身为下级军官,自然也就改称属下了。

    李大亮转头对袁公公道:“挑选俘虏需要两日,袁公公是先启程回京,还是随李沐一同进京?”

    “咱家身负陛下旨意,自然要与李沐一同进京。”

    “如此,那就劳累公公在城中多呆两日了。”

    “不妨事。”

    李沐回到家里,将事情经过与杨氏、李沂说了。

    杨氏、李沂都说是好事。

    能去京都长安城见见皇帝,这该是多少大唐子民的梦想。

    李沂也闹着同去,李沐想想也就答应了,想来李大亮不会拒绝这小小的要求,谁去不是去?

第15章 初遇李泰() 
当天晚上,李沐带着李沂去了常记酒肆,与常玉告别。

    常玉闻听就蒙了,愣愣地看着李沐,不知道如何办好。

    李沐连着唤了他几声,“常大叔,你怎么了?”

    常玉才醒过神来,十年了,李沐一直在自己视野范围之内,如今却要分别,如何让他适应得了呢?

    本想随李沐同去,也好护卫李沐周全,可自己派了梁仲业前往各处联络众兄弟,约好在此处会合,又怎能离去?

    常玉心中万分纠结,见李沐询问,只好应付道,“长安距凉州上千里,大郎这一去,再见不知何时了?”

    李沐也不有疑,笑道:“常大叔放心,等沐与二弟逛完长安城,迟则三个月,快则两月,就会回来,到时还得来叨扰常大叔呢。”

    常玉看着李沐的笑脸,叮嘱道:“大郎此去路程遥远,万事小心啊。”

    “常大叔放心,此去有当日死士相伴,李都督还另外派了三百精兵押解俘虏,路上寻常匪徒不敢相扰。”

    常玉想想也对,可他所担心的并非是路上,而是在长安。

    只是不便明言,只能再三叮嘱李沐万事谨慎。

    李沐应了,兄弟二人在常玉那酒足饭饱之后便回家睡了。

    两天后,李沐二人便率精兵押解三百经过精心挑选的吐谷浑俘虏上路了,李沂马背上还挂着个木盒子,里面自然是用石灰腌渍了的吐谷浑可汗伏允的人头。

    这精心挑选是有讲究的,不能选老弱病残,不然看起来有些杀良冒功的意思,也不能挑那些个刺头,让那些混不吝的刺头进了京,还不知会不会惊了圣驾,冒犯了龙颜呢。

    只有挑那些看起来身强力壮,却性子温和的俘虏,这样才能让人感受到大唐的武功。

    一路上,由于袁公公不停地催促,李沐不敢有违,只好令士兵抓紧赶路。

    李沂倒是适应长途骑马,可李沐骑了两天已经腰酸背痛,大腿都磨肿了。

    不得已,第三天,李沐就厚着脸皮向袁公公告罪,欲进他的马车里舒坦舒坦。

    好在李沐尚小,还是万事不忌的年龄。

    袁公公倒是爽快,一口就答应了。

    二人在马车里聊聊天,倒也不觉得旅途漫长。

    趁这个空隙,李沐向袁公公讨教了觐见皇帝的相关礼节、规矩,袁公公也丝毫不藏着掖着,尽心相告。

    还别说,这一路的相处下来,二人的交情还真与日渐涨。

    袁仁国在宫里见多了成年人的老谋深算和少年人的张扬跋扈,却无法见到象李沐这般率真可爱的孩子。

    而李沐却是深知在李世民近前服侍的袁仁国,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自然是刻意讨好,路上打尖,吃呀喝呀什么的,李沐都顺着袁仁国的喜好来。

    所以,一个是成心结交,一个是享受孺子奉承的感觉。

    二人可谓是各有所需,一拍即合。

    途中,李沐抽空还送了袁公公四个银饼,合一百两,让袁公公心中对李沐的喜欢更深了几分。

    十天之后,便到了长安。

    在城外扎营休息了一个晚上,袁公公则派人向城里报信。

    本来嘛,带兵进京可是大事,不获准,那就是谋反大罪了。

    次日凌晨,李沐一干人等到西城金光门外时,早已有兵部、礼部的相关官员前来接应。

    李沐在袁仁国的指点下顺利与前来的官员交割了士兵和俘虏,便由袁公公带着与李沂从金光门入横街奔皇城而去。

    约摸半个时辰,来到皇城永安门外。

    袁公公让李沐二人等着,自己入宫请旨。

    而李沐让李沂将装着伏允人头的盒子交给袁公公,还有自己准备一陶罐火药,并告知袁公公这是为皇上演示用的。

    因为觐见皇帝时可是要搜身过的,这东西如果由自己随身携带,那可是大罪。

    李沐二人则在门口等着传见。

    这一等就是一个时辰,看着进进出出的达官显贵,刚开始还蛮新鲜,可久了就烦了,李沐兄弟万般无聊,却又不敢离开。

    李沐觉得腿都麻了,左右一看,觉得地上还算干净,便拖着李沂坐了下来,也不管皇城前举止是否失仪了。

    守门的禁军前面已经看到二人是袁仁国带来的,加上二人还是孩子,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时,一个很突兀的声音传来,“汝等二人可是从凉州来的?”

    李沐、李沂转头一看,从永安门内走出一行数人,为首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个子略比李沐高,却与李沂矮一些。

    五官端正,皮肤白晰,只是眉宇间一股狂傲不羁的气息若隐若现,一看便让觉得这是被溺爱惯了的。

    这要是单看脸也就是胖点,可如果纵览全身,那就一个字——肥。

    一身的肉估计全横向发展了。

    李沐知道一句俗语,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大。

    这长安城中抛块石头都能砸中几个五品官,所以,李沐虽然觉得对方问得不太礼貌,但还是拉了一下李沂,微微躬身:“我兄弟二人正是从凉州而来,不知尊驾是?”

    这时,那少年已经走到李沐近前,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李沐,挑了挑眉毛问道:“听闻汝等兄弟以三千骑兵击败了吐谷浑五万大军,还斩杀了吐谷汗可汗伏允?”

    李沐见少年不回答是谁,心中有些不快,却依旧恭敬地答道:“道听途说不足为信,当日是李都督率三千骑兵击溃吐谷浑大军,而非我兄弟二人,不过斩杀吐谷浑可汗伏允之事却是真的,此乃我二弟李沂所为。”

    李沐不卑不亢地回答着。

    那少年闻言突然大笑起来,环顾左右道:“听听,听听,他还真承认了哎。”

    少年左右随从一起大笑起来。

    李沐兄弟年纪虽小,可脑子不傻,怎会听不出这几人笑中的讥讽之意。

    李沂性情肖父暴烈,哪受得这种气,上前反诘,“就是我斩杀的,你们当如何?”

    不想“啪”地一声,那少年随手一巴掌,打得李沂愣了神,刚要还手,被李沐一把拉住,拖到了身后。

    那少年脸上的肥肉抖了抖,轻轻甩了甩手,指着李沂轻蔑地说道:“汝敢犯上?告诉他,我是谁。”

    少年左右随从傲然道:“此乃大唐四皇子越王殿下。还不赶紧见礼?”

    抓着李沂的手,李沐知道不能吃眼前亏。

    遂拉了下李沂,一齐躬身见礼:“卑职等见过越王殿下。”

    李泰见李沐兄弟服了软,倒也没再发作,他问道:“汝兄弟是来向皇上请赏的?”

    李沐答道:“微末小功,不敢请赏。”

    不想这句话又引来李泰一阵狂笑,他边笑边对左右说道:“听听,听听,这厮好大的口气,如此斩杀敌酋的滔天大功,被他说成微末小功。”

    转过头来,对李沐问道:“本王想问问,在尔等眼里,何功方能称得上大功?”

    李沐心中一万匹草尼玛跑过,自己一句谦逊之词,被这该死的愣是攀扯成这样。

    心想,就你这德性,怎么可能与你大哥争天下。

    正在这时,久去的袁公公终于来了。

    袁公公老远便听到李泰正在诘问李沐,心中大急,赶紧上前打圆场。

    “参见越王殿下。”

    李泰回头一看,是父皇近侍袁公公,倒也不敢托大,遂道:“原来是袁公公,免礼免礼,快快请起。”

    李沐在一旁腹诽,敢情这小子也懂礼节,只是也太看菜下筷了吧。

    袁公公起身对李泰道:“皇上召见李沐兄弟,不敢耽搁,还望殿下勿怪。”

    李泰闻听他父皇要召见李沐,自然不敢阻拦,便挥挥手:“去吧。”

    袁公公赶紧一拉李沐,道:“快随咱家觐见。”

    那边李泰带着随从转身离去。

    而此时,李沐开口朗声说道:“回殿下的话,卑职以为,开疆拓土方为大功。”

    已经开路的李泰忽地回过身来,紧咬着肥嘟嘟的下唇,阴沉地瞪着李沐。

    袁公公一看不妙,赶紧低声道:“小祖宗哎,多什么嘴啊,快走吧。”

    李沐不再理会李泰的目光,拉着李沂跟袁公公进宫去了。

    李泰突然觉得自己有一口气在胸口堵得慌。

    李沐最后一句话并未失礼,也没有错,只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突兀地一句,顶得李泰胸口一阵闷痛。

    李泰恨恨地自说自骂道:“凉州来的田舍郎,真是不知死活。”

    。

    此时,承庆殿。

    李世民正好下朝,将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等人留了下来。

    为得一是明日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