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从牢里放了出来,不过虽然被放,他的宰相职务却是被革除了的。
除此之外,还有他长孙家的大部分财产。
而当朝廷把这些都充公之后,长孙无忌被侍卫看着,直接向黔州赶去。
没有人知道长孙无忌是不是真的谋反了,更没有人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反正他保住了一条性命,而且离开了长安城。
这个结果并不能让褚遂良等人满意。
在他们看来,他们想要活着的长孙无忌,但他们更想要的,还是能够在朝堂上充当宰相的长孙无忌。
不然被贬去黔州的长孙无忌对他们来说有什么用?
所以,在早朝上,不少官员还是再次站了出来,替长孙无忌求情,只是面对此时的李治,他们的求情没有任何作用。
长孙无忌,要么死,要么去黔州,这是李治的底线。
在长孙无忌离开长安之前,没有任何人可以跟他接触,所以没有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长孙无忌的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保住了一条命,以及一些对长孙无忌来说并不是很多的财产,当然,这些对长孙无忌来说都不算事,他在长安谋划多年,在其他地方都是藏有财产的,只要离开了长安城,这些东西都可以慢慢的拿出来用。
当然,长孙无忌也知道,虽然自己保住了一条性命,但此后朝堂风云,怕是与他再没有什么关系了。
长孙无忌离开了长安城,而就在他离开长安城后,有人突然送了一封信给他,长孙无忌打开来看,见是唐舟送给自己的信,他很奇怪,这个时候,唐舟送信给自己做什么?
他打开来看,见信上并没有写太多东西,只有两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两句诗很简单,长孙无忌看过之后,就明白了唐舟的意思,显然,唐舟是想告诉他,如今这种情况,切莫再想返回长安一事,去了黔州之后,不妨放下俗世的一切,好好享受生活,过一些田园般的日子。
诗句的意思,长孙无忌已经明白了,看起来是建议,但实则是救命,因为长孙无忌很清楚,自己的存在对李治和武昭仪来说是一个威胁,如果自己表现出了让他们感到不安的情况,他们不介意追到黔州灭了自己。
而且,他就算是被贬到了黔州,在大唐各地还是很有威望的,这些都足以让李治他们对自己起杀心。
如此,倒不如回归田园。
长孙无忌看过两句诗后,忍不住一声轻叹,对于唐舟,他不知道该怎么说,恨吗,肯定是有的,因为唐舟屡屡坏了他的事情,可喜欢吗,那也肯定是有的,唐舟的存在让他得到了不少好处。
他经历过太多的事情了,不过像现在这般大起大落,却还是第一次,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狼狈过。
所以对于唐舟的提醒和建议,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说实话,他还是有些野心的。
所以,他将唐舟的那封信撕毁了,如果有机会,他肯定会卷土重来。
……
长孙无忌离开长安城几天之后,之前长孙无忌一派的人有不少也都陆陆续续的被派遣了出去,有被贬官的,有直接去了之前吐蕃之地当官的。
反正正在留在长安城的并不是很多,当然,只是不是很多,其实还有的。
在长孙无忌一派的人当中,有不少人还是很有才能的,他们留在长安城对大唐的建设有帮助,对于他们,李治肯定会优待一些。
不过这部分人毕竟是少数。
随着这些人陆陆续续的离开,整个陇西势力基本上土崩瓦解,陇西的新权贵在长安城失去了往日的风光。
这些当年随着太宗皇帝打天下的人,慢慢的都开始低调起来了。
李治掌握了更多的实权,如今他的话没有多少人敢违抗了,甚至连反对的人都很少。
这种感觉让李治很舒服。
而就在这个时候,唐舟还被软禁在府上。
长孙无忌把他送去的信撕碎的情况他已经从探子的口里得知了。
不过他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信只是信而已,关键是长孙无忌是不是能够真的理解他那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是真的能够按照他的建议去做。
长安到底还是变天了。
唐舟在府上颇觉得有些无聊,在府上的日子,不是陪自己的两个夫人,就是教两个孩子读书,这是他以前不敢奢侈的生活,只是不得自由,这些看起来又是那般的别扭。
当然,虽是如此,唐舟却也清楚,随着长孙无忌的离开,随着朝堂之上长孙无忌势力的溃散,武昭仪的势力得到了空前的膨胀。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武昭仪可能要进行下一步的计划了,而等她计划成功,自己差不多就可以获得自由了。
只是那个时候的自由,会是什么样的自由?
乾祥宫。
长孙无忌离开长安城后,武昭仪便越来越兴奋起来。
因为她很清楚,自己离成功很近很近了,也许只差一步。
她马上就要成为皇后了。
但就算如此,她也并没有太过于着急,这么多年她都等了,她又怎么可能在乎这几天的时间?
随着长孙无忌势力在朝中越来越弱,武昭仪才终于开始部署自己的计划。
他派人给许敬宗送去了消息,许敬宗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神色顿时一变,接着就兴奋起来,因为他得到的消息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后宫不可一日无主。”
这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却足以表明武昭仪的态度,现在,是时候提出这么一句话了,只要许敬宗在朝堂上提出了这句话,李治势必要立一个皇后,而如今整个后宫,除了武昭仪具备称后的条件和底蕴,其他人谁能有这样的实力?
许敬宗兴奋不已,因为他知道,只要武昭仪称后了,他这个一直在下面支持武昭仪的人,肯定是有很大好处的,如今长孙无忌离开了长安城,宰相之位空缺啊,说不定这个位置就是他的。
所以,他必须支持武昭仪称后,这样,他的前程必定似锦。
许敬宗有些迫不及待,很快,他便联系了朝中一些武昭仪的人,想着明天早朝,便提出后宫不可一日无后,推武昭仪为后。
第1988章 称后一事()
次日早朝。
李治的心情很不错。
自从把长孙无忌贬离长安城之后,整个朝堂之上以他为尊,他的话已经很少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了。
他终于尝到了作为君主的甜头。
上朝之后,李治与群臣讨论事情,而就在事情讨论的差不多的时候,许敬宗站了出来。
本来,唐皇宫被烧一事,许敬宗被惩罚的很严重,不过后来因为举报长孙无忌有功,就又给提拔了上来,所以许敬宗现在仍旧有入朝的资格。
许敬宗站出来后,道:“圣上,臣有本奏。”
见许敬宗有事要说,李治道:“许爱卿有什么事?”
许敬宗道:“圣上,自从王皇后被废之后,大唐已经多年没有皇后了,后宫不可一日无后,更何况这么多年乎?如今朝局安定,圣上又以泰山封禅,臣觉得圣上是时候选一个皇后,作为我大唐女子的楷模了。”
皇后,不仅仅是管理后宫那么简单,她还要作为大唐女子的楷模,是大唐女子学习的对象,很多大唐女子有关的事情,皇宫都是有职责过问的。
如今大唐许久未曾有皇后,这些事情怕也荒废了很久了。
许敬宗这话说完,朝中不少人也都立马站了出来表态。
“圣上,许大人言之有理,大唐已经经历三世,进入了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可是后宫却迟迟无后,实在不是一个好想象啊。”
“是啊圣上,似这般后宫无后者,在历朝历代都是不多见的,为我大唐稳定计,请圣上早日立后。”
“臣等请圣上早日立后。”
“臣等请圣上早日立后。”
“………………”
群臣一个接着一个的说着,李治也觉得这些大臣说的有理,虽说他不觉得有没有皇后对自己的统治有什么区别,但是后宫没有皇后,终归来说是不好听的。
而且,有了皇后,后宫的事情她也就不用太过担心了。
想了想后,李治点点头:“诸位爱卿言之有理,那诸位爱卿觉得,后宫之中,那位妃嫔可为皇后啊?”
“圣上,为皇后者,须得德才兼备才行,如今后宫之中,只武昭仪附和这个条件,臣请圣上立武昭仪为后。”
“臣也请圣上立武昭仪为后。”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后宫之中,李治的妃子其实还是有几个的,不过武昭仪手段高明,这些妃子在后宫的存在感很低,她们的存在,也只是为了帮李治解决一些生理上的需求罢了,其他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用。
甚至,武昭仪用了不少手段防止他们为李治诞下龙子龙女,所以如今除了李治之前的皇子和武昭仪的孩子外,其他妃嫔基本上都没能为李治生下一儿半女。
对于此事,自然有人不满,可奈何武昭仪手段高明,说了也没用。
推荐武昭仪为后的人很多,李治对于此也没有什么意见,他自然知道武昭仪是有一定的野心的,不过他也知道武昭仪的才能,有武昭仪为后,这后宫才能够稳定,不然若是让其他妃嫔为后,这武昭仪若是闹起来,后宫只怕又不安定了。
而且李治很清楚,如今朝中这么多大臣都推荐武昭仪,他若反对,这朝中大臣的一关怕也不好过。
更何况,李治心里也是十分中意武昭仪的,不过就在李治准备同意群臣意见的时候,突然有一名官员站了出来。
“圣上,武媚娘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昭仪,连妃嫔都不是,如何能够称后?”
站出来的官员年纪不大,也就三十几岁吧,叫赵非,是一名言官,他倒也不是说属于那一派的,他就是纯粹看不惯让武昭仪称后,毕竟武昭仪只是一个昭仪,昭仪连妃嫔都不是,称后越级太多,实在不妥。
赵非站出来后,许敬宗也不客气,立马站出来反驳道:“武昭仪虽然不是妃子,但她的皇子李弘却已经封王,母凭子贵,武昭仪何以不能称后?”
“就是,武昭仪的皇子已经封王,她当然是有资格称后的。”
“没错,没错。”
朝中不少人对赵非发起了攻击,面对这些人的攻击,赵非却只是呵呵一笑,道:“武昭仪就是不能封后,既然你们觉得昭仪这个理由不行,那我就再说一个,武昭仪本是先皇才人,本应随先皇陪葬,圣上念其有子,这才将其接入皇宫,封一个昭仪已经很看得起他了,如今竟然还好封后,这让先皇泉下得知,该如何不安?让天下百姓得知,又该如何取笑我皇室关系?”
赵非已经很克制了,不过哪怕如此,他说出来的话仍旧有着一股打脸的感觉,他说的不算特别直接,但谁都明白,李治跟先皇的女人生了孩子,封他为昭仪没有问题,毕竟昭仪在大家的严重,也就比宫里的女人高一点而已,她也只是皇帝的一个女人,而不是皇帝的妻子。
可若是封后的话,那就是皇帝的妻子了,皇帝只能有一个妻子,可以有很多妾,妻子的地位更加的正统一些。
李治玩了先皇的女人没问题,但若是娶了先皇的女人,那问题可就大了。
大唐风气再开放,对于人伦之礼也是很重视的,李治这般做,简直是无视人伦,与禽兽何异?
赵非的话在整个大殿上响起,响的有些振聋发聩,李治的心情本来挺不错的,可是一听到赵非的话后,顿时怒不可揭。
“大胆,大胆……”
从来没有人敢说李治宠信武昭仪是大逆不道亦或者是畜生不如的行径,可是今天,赵非却一点不给李治面子,竟然就这么说了?
这简直是打脸啊,而且还是打的很响的脸。
“拉出去,拉出去给朕杖毙了,拉出去……”李治气的近乎疯狂,不过这个时候,朝中不少老臣连忙站了出来:“圣上,不可,自我大唐开国开始,便没有杀过言官,赵大人虽言语有不妥,但还不至于杖毙,请圣上轻断。”
“请圣上莫要开此先例,杀不得言官啊……”
大宋不杀言官,这个是宋太祖立国之后就定下的规矩,大唐倒没有明文规定这个规矩,不过大唐开国没几年,皇帝都爱惜名声,不杀言官几乎是个不成文的规矩,所以听到李治要杀赵非,不少人都纷纷站了出来。
这个锅,李治不能背啊。
第1989章 唐舟出手()
朝中有识之士站了出来。
李治在经过最初的愤怒之后,也渐渐冷静了下来。
虽然他现在恨赵非入骨,但他还真不能把赵非给杀了啊。
杀言官之罪名,他不想担。
他已经泰山封禅,只要不做太出格的事情,今后的史书上他必定十分的耀眼,若是有了这么一个小小的瑕疵,那怎么能行?
李治凝眉望了一眼赵非,接着冷冷道:“退朝!”
退朝,百官陆陆续续的离开。
李治回到乾祥宫的时候,武昭仪已经得知了朝堂上的事情,她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言官赵非竟然敢反对这件事情,而且还把话说的那么难听。
她是先皇的女人怎么啦,难道女人就一定要从一而终吗?
她太气愤了。
当然,她气愤的并不是赵非的话,而是赵非这么一闹,本来很顺利的事情,又生出了波折。
如果不能让天下人臣服的话,只许敬宗这些人的支持,怕也很难让她顺利称后。
“媚娘啊。”李治来到乾祥宫后,先喊了一句,武昭仪不敢怠慢,连忙迎了上来,不过她却假装并不知朝堂一事。
“圣上,您脸色怎么不好,莫不是又有人在大殿上气您了?”
李治一声轻叹,将今天早朝上的事情跟武昭仪简单的说了一下,武昭仪听完,道:“原来圣上是为了这事生气,圣上,臣妾不值得您这样,只要能跟圣上在一起,臣妾什么身份并不重要,只要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