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唐侯- 第8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被圣上革去了朝中一切职务,想想越羞愧。”

    说着,程咬金用余光去撇唐舟,但唐舟仍旧在喝酒吃肉,仿佛根本就没有听到他说什么似的,程咬金微微凝眉,心想这小子够镇定的啊。

    于是就又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程处默哦了一声,连忙说道:“老爹放心好了,有唐兄在,他肯定早晚保你再入朝为官。”

    说着碰了一下唐舟,问道:“唐兄,是不是?”

    唐舟终于躲不过去了。

    本来看程咬金和程处默父子两人表演双簧挺有意思的,他准备一直看下去,可谁知道程处默这小子平时看起来没什么心思,现在却突然聪明起来。

    装是肯定装不下去了,唐舟哦了一声,道:“这可是圣上的事情,我一个臣子,那管得了。”

    程咬金眉头微微一凝,撇了撇嘴,道:“你小子,跟老夫面前装什么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吧。”

    唐舟觉得很冤枉,明明是你们父子两人先装的吧,怎么怪自己装了?

    不过这个时候,唐舟也没有再跟程咬金他们耗下去的意思,道:“如今圣上有一件大事要做,卢国公只怕少不得要委屈一点,此事若成,让你再入朝堂不是什么问题,不过你大可放心,有我在,程兄的前程是不用担心的,很快他就会有事做的。”

    唐舟的意思很明确,目前来说程咬金不可能再担任官职了,不过也不是说没有希望,至于程处默嘛,他并没有受到牵连,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

第1836章 一件大事() 
唐舟的话说完之后,程咬金心中大喜,只要还能够在朝中做事,那他就放心了。

    而他在大喜之后,也有点好奇,问道:“不知道圣上准备做什么大事?”

    唐舟笑了笑:“等到了时候,卢国公就明白了,现在说不得。”

    程咬金撇了撇嘴,不过他的目的已经达到,所以也就没有追问,仍旧跟唐舟喝酒,这样喝的差不多后,才终于允许唐舟离开。

    而就在唐舟跟程咬金他们在喝酒的时候,城外突厥遗民离开的事情已经传到了李治这里。

    李治听闻突厥遗民离开,嘴角露出了一丝浅笑,他觉得唐舟还真是个有办法的人,说解决就给解决了,而且还解决的这么轻松容易。

    不得不说,唐舟是个很有本事的人。

    李治这边这样认为,得到消息的许敬宗却是不敢置信。

    城外的突厥遗民怎么就这么走了,就算其他人肯走,文七怎么肯,他不是说那些人都很坚定的吗?

    许敬宗觉得事情很蹊跷,按照他的推算,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可那些突厥遗民就是走了。

    许敬宗凝着双眉,许久之后,立马命人去联系文七。

    可是,最后得到的结果是文七不见了踪影。

    许敬宗终于明白了,只怕为了解决这件事情,唐舟用了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只是就算他知道唐舟用了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他目前也没有什么办法。

    因为他找不到任何的破绽,而且,最为重要的是,目前的结果是李治最想看到的,如果他再闹起来,只怕会惹李治不高兴。

    许敬宗很清楚一个臣子想要在朝堂上好好的生存下去,并且升迁最为重要的是什么,那便是不能惹天子生气,不能跟天子对着干。

    如今的结果是李治最想要看到的,他如果跟李治对着干,李治肯定不会饶了他的。

    哪怕有武昭仪给他撑腰也是不能。

    许敬宗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无奈的叹息一声。

    而在他叹息的时候,心中对程咬金和唐舟已经产生了恨意。

    本来对程咬金,他并不是恨,只是因为利益冲突,所以才找程咬金的麻烦,不过当程咬金打了他一拳的时候,他就开始恨程咬金了。

    如今程咬金化险为夷,他更恨。

    至于唐舟,他们之前也只是阵营不同,所以因为利益冲突而相对,但现在,唐舟坏了他的事情,他也慢慢恨上了唐舟。

    他许敬宗誓,绝对不会让唐舟和程咬金两人好过的。

    

    突厥遗民大闹长安的事情解决之后,第二天早朝,群臣66续续商议对突厥遗民进行安排的事情。

    这些,在苏定方他们回京之前,其实已经有商议过,而且都已经安排好了负责的人。

    今天早朝,只需要对这些人再吩咐一下就行了。

    这些人需要对突厥的那些遗民进行赛选,有技能的就安排他们去做事,没有技能的,就等着朝廷给他们分地。

    这样吩咐下去后,早朝便算是结束了,而早朝结束后,李治把唐舟叫到了御书房。

    “唐爱卿,收归权贵富商土地的事情,你准备什么时候提?”

    很快就要给突厥遗民分地了,可如今大唐能够分出来的土地只怕不够,如此,少不得要用唐舟之前提出的办法。

    可今天早朝上,唐舟并没有提,这就让李治有些疑惑了。

    唐舟听到李治的话后,道:“圣上,这事轻易提不得,此事不仅惠及到突厥遗民,还有我大唐许许多多的普通百姓,但若现在提出来,反而会引起大唐权贵对突厥遗民的厌恶,他们会觉得分土地是因为突厥遗民的到来才导致的,如此这些人跟突厥遗民的矛盾激化,后果不堪设想。”

    唐舟的话听起来有几分道理,李治凝眉,问道:“那你准备什么时候提出来?”

    “什么时候这些突厥遗民都安置妥了,什么时候再提。”

    “这……”李治有种要抽唐舟的冲动,他瞪着唐舟,道:“土地不够用,怎么把他们都安置妥当?”

    在李治看来,唐舟的话似乎已经陷入到了一种互相矛盾的状态之中。

    要安置那些突厥遗民,就得有足够的土地,可他们没有那么多土地,就必须先收回那些权贵的土地,可唐舟又说安置好突厥遗民之后,再去收归土地?

    这算是什么逻辑?

    李治有些怒了,也有些懵了。

    唐舟却是不急,道:“圣上,不过十几万人的突厥遗民罢了,除去有技术的,其他能编入军队的,也就剩下几万人而已,我大唐何其辽阔,给这几万人分一两亩好田,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吧?”

    李治凝眉,道:“一两亩好田自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一两亩田地根本不能让这些人衣食无忧啊,每人至少得四五亩才行。”

    其实四五亩也不算多,唐朝的生产力地下,土地的产量也不高,一个人一两亩地所得的粮食,根本不够他们一年的食物所需。

    而他们不可能只要够吃饭就行了,其他生活用品只怕也需要他们用粮食换钱来买,可一两亩地那够啊?

    李治觉得唐舟简直就是在耍他。

    不过唐舟却也不急,道:“圣上息怒,这些突厥遗民以前都是在草原上放牧的,现在就算给他们好田,一时半会间他们怕也不会耕种,如此反倒浪费了土地,给他们一两亩好田,再配上几亩荒地,让他们在家圈养家禽最为合适,而在这个时候,慢慢教导他们耕种,等他们什么时候学会了如何种地,那时我大唐也已经收归了不少田地,那时再给他们,就很合适了。”

    本来完全没有逻辑的话,但在唐舟这么解释之后,却通了,李治听完之后,觉得唐舟说的很有道理,现在把好田给了那些突厥遗民,纯粹就是浪费,倒不如给他们荒地,让他们开垦也好,种草养殖也好,这样更适合他们。

    以后收归了土地,再分给他们也不迟。

    而且正如唐舟说的那样,现在提出收归田产的话,的确很容易闹成权贵和那些突厥遗民的矛盾,那些权贵若是把矛头指向那些突厥遗民,这事可就不好善了了。

    李治颔,这个时候,唐舟突然又道:“圣上,这事最后还得您提出来才行。”

第1837章 自弱() 
安置突厥遗民的事情66续续的进行着。┡

    虽然没有足够的良田分给这些突厥遗民,但他们分散大唐各处之后,每个人都是分了几亩荒地的。

    此时正是青草丰美的时节,这些突厥遗民本来就是放牧长大的,对于青草的喜爱要甚于庄稼,而且对他们来说,现在就是让他们种地,他们也不会。

    所以,虽然不少突厥遗民见给的是荒地,心里有点小情绪,但慢慢的都还是接受了这件事实。

    而就在安置突厥遗民的时候,长孙无忌的人在朝中做事越来越有成效,仿佛在长孙无忌的带领下,长孙无忌的那些人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做事认真,负责,而且只要是交给他们的事情,他们都能够一一办好。

    相反,武昭仪的人却是突然低调了起来。

    他们放弃了跟长孙无忌争夺任何权力的机会,甚至很多时候,把一些好处都让给了长孙无忌的人。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长孙无忌的势力越来越大,而武昭仪好像放弃了对朝堂的争夺,他们几乎已经没有多大的存在感了,他们好像低微到了尘埃里一般。

    朝堂的变化很明显,这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但并没有多少人能够想到其中的危机。

    特别是长孙无忌。

    自从在是否收回草原的问题上长孙无忌败北之后,长孙无忌便开始韬光养晦,当起了一个贤的不能再贤的贤臣。

    这是他的策略。

    他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可能引起了李治的反感,所以他想要通过一些贤臣的行为来重新获得李治的好感。

    顺从李治,帮李治解决任何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麻烦,这是他在那次事件之后给自己定下的准则。

    而当他这样做了之后,倒真的起到了效果。

    他的人办事立功了,李治自然高兴,李治高兴,肯定是要赏赐的。

    不过,一开始他并没有想着太过于追逐朝中的权利,只是后来武昭仪的人越来越弱,他就算不争,很多好处也都慢慢的跑向了他这边。

    这一切都显得很水到渠成,他并没有觉得这是武昭仪设下的阴谋,他只是觉得这是自己的人办事努力之后的结果。

    毕竟,他可不认为武昭仪的人会放弃这么多的好处不要。

    所以,朝中的局势分化的有些严重的时候,长孙无忌并没有察觉到什么问题。

    他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势力有所增长,而像以前那样趾高气扬,与李治几番争论。

    他只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而他觉得一切都是按照他之前设想的去做的,自己的人做事努力,肯定是要比武昭仪的人获得更多的奖励的。

    只是,就在长孙无忌的势力在朝中越来越大的时候,乾祥宫这边,武昭仪却是露出了一丝冷笑。

    她武昭仪对权力的追求是十分狂热的,她怎么可能平白就把朝中大好的权力让给长孙无忌?

    之所以让自己的人低调,只是为了纵容长孙无忌而已。

    自从上次长孙无忌败北之后,长孙无忌的表现便越的谨慎起来,而且十分的听话,做事也特别的认真,长孙无忌这样,让武昭仪觉得很难下手,如果长孙无忌一直这样,就算李治想杀他,只怕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所以,她才想出这么一个办法,让自己的人放弃跟长孙无忌的争夺,让长孙无忌再次站在权力的巅峰,让他觉得自己很厉害。

    一个人只有站的高了,权力大了,才会有野心,而有了野心,很多事情做起来的时候也就顾忌少了。

    就像以前的长孙无忌,他觉得李治是他扶持起来的,他又是李世民临终托付的老臣,他觉得自己在朝中说话别人都得听,所以他便时常跟李治对着干。

    只要长孙无忌再有这样的想法,那武昭仪想灭他就容易的多了。

    因为现在跟以前的情况不同,以前李治没有杀他之心,可现在李治有了。

    所以,只要长孙无忌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撞到李治的手里。

    而且,武昭仪很清楚一点就是,一个人权力越大,势力越大,就越容易遭到天子的忌惮,如今让李治觉得长孙无忌的势力又大起来了,而且大的无人能及,那不用她武昭仪提醒,李治都会对长孙无忌起杀心吧?

    从来帝王都是冷血的,长孙无忌是他舅舅又如何,武昭仪从来都没把亲情看的有多么重要。

    也许,她以前是很看重的,但当她杀死自己第一个女儿开始,她便把亲情看淡了。

    如今,长孙无忌虽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妥的举动来,但从目前朝局的情况来看,武昭仪的计谋的确是有所成效。

    朝中的情况,唐舟自然也有注意到。

    他没有想到长孙无忌和武昭仪两人从之前的势均力敌竟然慢慢成为了这个样子,长孙无忌的底蕴很足,只要给他机会,他迅就能够再次掌控朝中局势。

    毕竟他的身份在那里,而且他还代表着关陇权贵的势力,想要攻占朝堂势力绝非什么难事。

    只是让唐舟觉得奇怪的是,一向热衷权力争夺的武昭仪怎么一点反击都没有?

    若是其他人,可能觉得武昭仪转了性子,但是唐舟很清楚武昭仪绝非这样的人,她就是一个为权力而生的女人,让他放弃争夺权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唐舟并没有入局,所以在他怀疑之后,便有所观察,渐渐的,也被他看出了一点端倪出来。

    武昭仪虽然不再表现的对权力特别的热衷,但是她的人并没有被打压掉,也就是说,武昭仪只是暂时放弃了争夺,但并没有说就把一切都让出去的意思。

    只要长孙无忌出现了情况,武昭仪这边,随时都有可能反击。

    就像潜伏在暗处的蛇,他一直都在等待猎物的来临,他只有一次机会。

    现这点之后,再去看长孙无忌的情况,唐舟忍不住冷吸了一口气,虽然现在看起来,长孙无忌的表现的确没得说,可在无形之中,他已经把自己推向了深渊。

    推向了李治不得不想除去他的境地。

    朝中局势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唐舟夹在中间,虽然看的很清楚,但是否要出手帮忙,却让他觉得很纠结。

    长孙无忌是个能臣,若能一心辅佐大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