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唐侯- 第7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治点点头,然后便走了进去,屋内很暖和,李忠躺在床上,他的确有点昏迷不醒,可是嘴里却又不定的嘀咕着,李治靠的近了,才终于听清楚他说的什么。

    “不要杀我,不要杀我,我是太子,我是太子……”

    “娘,娘……我好冷……”

    李忠说着胡话,李治听到之后,心下猛然一痛,他知道,被叛军掳去,对李忠的刺激太大了,小小年纪,便遭遇这等磨难,他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又怎么可能承受得起?

    李治一声轻叹,没多久,御医来了,李治不等他行礼,便连忙吩咐道:“先给太子”

    御医领命,这般后,起身道:“圣上,太子殿下并无大碍,不过是在敌营中受了一些刺激,臣给太子殿下开一些安神的药,等他吃完就会慢慢好起来的。”

    听到李忠并无大碍,李治这才终于松了一口气,道:“好,没事就好,你给太子配药,这几天,就让太子住在皇宫吧,等他什么时候好转过来,再派人送他去东宫。”

    说着,李治又想起了点什么:“对了,以后加强东宫防卫,这种事情以后绝对不能够再生。”

    李治这样吩咐完,其他人66续续的便去了。

第1749章 武昭仪的念() 
李忠回来了。

    最不开心的便是武昭仪。

    李忠回来,那李忠仍旧是太子,而她的儿子便没有机会,自己的儿子没有机会,他就成不了皇后。

    成不了皇后,就以她目前的昭仪身份,根本不能让他在朝堂上挥多大的作用。

    她觉得这样是不行的。

    她必须登上权力的巅峰才行。

    而怎样才能够登上权力的巅峰呢?

    面对这个问题,武昭仪一时半会间也没有什么好的主意。

    而就在她这样想不到什么好主意的时候,一名侍女急匆匆跑了来:“娘娘,小皇子生病了。”

    “什么?”武昭仪神色猛然一紧,就差出手抽人了,虽然李弘是她跟唐舟的孩子,但她这个做母亲的,还是很疼爱李弘的。

    特别是她目前只有李弘这么一个儿子,自己能不能翻身,还要靠李弘的这个身份呢。

    所以,她对李弘自己也就更加的疼爱了。

    得知李弘生病,她又怎么能不着急?

    不过就在她这么有点生气愤怒的时候,一个念头突然在他的脑海中跳了出来。

    没错,李忠病了,她的儿子也病了,那么自己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下呢?

    当然,武昭仪很清楚,自己想要利用儿子生病这件事情,必须要十分的谨慎才行,她得慢慢为自己的儿子争取一些东西。

    有了这个念头之后,武昭仪急匆匆去了李弘的住处,那是一个很精致的房间,李弘的日常起居都有好几个侍女照顾,此时几个侍女正在旁边着急呢,见了武昭仪,连忙行礼。

    武昭仪寒着脸,问道:“怎么回事?”

    “回娘娘话,小皇子可能染了风寒,御医已经来看过了,给开了个药方。”

    武昭仪颔,道:“好了,按照药方给小皇子抓药吧。”

    “喏!”

    侍卫领命去了,武昭仪来到李弘旁边,摸了一下他的额头,现他的额头有些烫,心下越心疼起来,于是便坐在他旁边照顾他。

    作为一个母亲,她显然是有些不够称职的,她对李弘的爱,显然不够多。

    一个人若是把精力放在了其他事情上,那么在另外一些事情上,自然也就会有点力不从心。

    武昭仪看着自己的儿子,突然一声轻叹,他的命显然不好,从出生开始,身子就不好,如今也没见多么健康起来。

    当初在感业寺怀他的时候,还是自己受的苦太多,心情也不好,这才导致了李弘目前的情况。

    不过在这一刻,她暗自誓,她一定会把以前亏欠李弘的东西,都慢慢给他补回来。

    这样想着,武昭仪命人将孙德给叫了过来。

    孙德来了之后,见李弘生病了,顿时装出一副心疼可怜的摸样,连忙问道:“娘娘,小皇子这是怎么啦?老奴看着,心疼啊。”

    武昭仪撇了一眼孙德,孙德什么德行她还不清楚?

    他能心痛才怪。

    所以,武昭仪根本就没有搭理他的这些,只是在他耳边低语吩咐了一遍,这样吩咐完后,他也不说第二遍,孙德倒也听明白了,也不多言,立马领命退去。

    

    大雪下了一夜,次日一早方停。

    李治在平定叛军之后,开了第一个早朝。

    早上的天气冷的异常,很多官员都有些延迟,不过李治倒没有怎么处罚他们,毕竟连他自己都不怎么想起来。

    当然,虽然没有惩罚那些有延迟的官员,但李治可都命人给记着呢,这些事情,早晚都有可能还给他们。

    早朝商量的事情不多,也就说了一些跟突厥一战的事情,吐蕃当初挑衅大唐的事情。

    而这些事情中,突厥一战有好消息传来。

    草原上入了冬,突厥的粮草有些供应不上,而且他们的棉衣没有大唐的多和暖和,如此冻死的也有不少人。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过了这个冬天,突厥的战事应该就能够结束了。

    兵部官员把这些情况跟李治说了一下,李治听完自然是欢喜的,如果能够灭掉突厥,一举除去大唐的北方之患,那他的功劳,在史书上应该是不亚于他的父皇李世民的。

    若能有此成绩,他也算不枉此生了。

    至于吐蕃当初挑衅大唐的事情,一经有人提及,朝中顿时就有些混乱。

    “圣上,那吐蕃真是好大胆子,竟然敢趁着圣上您不在长安的时候,挑衅我大唐,臣的意思,出兵吐蕃,灭了他们。”

    “圣上,张大人说的没错啊,吐蕃以为议和就算完事了吗?不能完事,必须让他们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行。”

    “就是,就是,一定要灭了吐蕃,这样我大唐西边便没有了战患,大唐四海昌平,世上可就是千古一帝啊。”

    “没错,大唐的领土辽阔,直追上古先皇,您就是千古一帝,去泰山封禅都没有一点问题。”

    “臣也完全赞同,请圣上兵,雨吐蕃一战……”

    大唐的将士都太热血了,对他们来说,只要他们缓过劲了,以前欺负过他们的人,都得一一把场子给找回来。

    大唐将士的血液里,就流淌着好战的因子。

    李治听着群臣说这些话,心中也不由得一阵激动,最为辽阔的朝代,泰山封禅啊,这些,连他父皇都没能完成,若是在他在位期间给解决了,那将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啊。

    李治有点动心了,这个时候,长孙无忌突然站了出来:“圣上,吐蕃的确有些狂妄,大唐也的确应该教训他,但此事不已操之过急,臣的意思,等苏定方他们平定突厥之后归来,我大唐再对吐蕃用兵,现在只需要为进攻吐蕃做好粮草等等的准备就行了。”

    长孙无忌说的很有道理,凡事贪多嚼不烂,特别是像打仗这种事情,而且对手还是吐蕃这种十分难灭掉的敌人。

    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够更快的取得胜利。

    可是,面对长孙无忌的提议,朝中的一些积极分子并不认同。

    “长孙大人,如今我大唐强盛,何须等苏定方将军归来,要灭吐蕃,还用得着苏将军出马?带上轰天响,几轮轰炸,还不把整个吐蕃都给灭了?”

    “就是,长孙大人年纪越大,这胆子却越的小了起来,我大唐有轰天响,还怕灭不了吐蕃,您的担心是多余的。”

    “…………”

第1750章 李弘封王() 
朝中官员,才不管大唐的实际情况,只要能打仗就行了,管他粮草够不够。

    反正也饿不着他们。

    而他们这些人给李治画了一个很大的饼。

    只要他灭了突厥和吐蕃,就能够泰山封禅。

    则对李治来说诱惑太大了。

    李世民当年几番封禅未果,他若是能够封禅的话,那自己的功绩岂不是被他父皇还要大?

    所以,当这些官员纷纷要去对吐蕃用兵的时候,李治很心动,特别的心动。

    就差说出口了。

    而就在他准备说出口的时候,长孙无忌再次开口道:“圣上,吐蕃并非不能打,只是不能现在打而已,等苏定方和程咬金他们回来再打不迟。”

    长孙无忌仍旧坚持,而这个时候,朝中的一些人已经明白了长孙无忌的意思,于是便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长孙无忌的提议。

    “圣上,长孙大人说的对啊,对吐蕃用兵,不用急于一时。”

    “是啊,等我大唐把粮草备好,再对吐蕃用兵,肯定事半功倍啊。”

    “凡事不预则废,更何况打仗这种大事,圣上,还请三思啊……”

    长孙无忌在朝中势力不弱,而且很多都身居高位,如此,这些人的话,李治怎么着都得考虑一下的。

    他想立马出兵,可这些人不同意,他能违背吗?

    最后思来想去,李治只能暂时妥协,但对长孙无忌的厌恶,却是又加了一分。

    讨论完吐蕃挑衅的事情后,群臣就又把话题扯到了叛军身上,荆王李元景虽然不杀,但当初依附他的那些人,却也绝对不能够放过。

    当然,还有吴王李恪的人。

    所以像房遗爱、高阳公主等人,都得受罚。

    谋反可是死罪,则所谓的惩罚,自然也不能轻了。

    群臣要李治对这些人进行处罚,李治心中自然也是有气,自己对这些人不能说好,但也绝对称不上差吧。

    可是这些人却像夺他的江山,则让他如何能够忍受?

    李元景的时候,他便忍者怒气呢,如今轮到了房遗爱和高阳公主,他的委屈终于爆了。

    虽然高阳公主是他妹妹,可他还是在再三犹豫之后,决定将他们这些人斩示众,以儆效尤。

    以后,谁要是敢造反,下场就跟他们一样。

    公主造反尚且是死罪,其他人又怎么敢再造反?

    其实李治和一些群臣都很清楚,之所以会有一些人造反,只是他们觉得造反的成本太低了,如果都像李元景那样造反了也不用死的话,那么会造反的人会越来越多。

    所以,朝廷才会给造反的人定死罪,这样造反的成本很高,也就不会有人轻易造反了。

    李治将房遗爱和高阳公主都判决之后,今天的早朝便算是结束了。

    而这个时候,寒风凝重,天气冷的异常,让人都有点受不了。

    群臣66续续的离开,他们来的时候,宫墙道路上的雪还没扫,现在却已经都66续续的干净了。

    李治回到后宫去看李忠。

    经过一个晚上外加一个上午的调养,李忠已经好了很多。

    情形了,胡话也不说了,只是看起来有点没精神而已,但看到李治的时候,还知道行礼,这就说明他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

    李治见李忠的病好了,心下也是欢喜,想着自己欠他太多,便道:“你病刚好,就在宫里多休息吧,过几天再去东宫,对了,吩咐下去,今天中午朕在这里吃饭。”

    旁边的太监连忙应着,问道:“不知圣上想吃点什么?”

    李治凝眉瞪了一眼那个太监,而后望向李忠道:“你喜欢吃什么?”

    问出这句话后,李治突然有些愧疚,自己的儿子都这么大了,可是自己竟然还不知道他喜欢吃什么,他这个父皇做的太不称职了。

    当然,愧疚感并没有持续太久。

    对于一个帝王来说,他们很难会觉得愧疚,因为整个大唐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他们转的,他们会觉得其他人为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

    有了这个念头之后,他们又怎么可能会有愧疚感?

    李忠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父皇对自己的爱,他的心暖暖的,犹豫许久之后,才终于说了几个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他喜欢吃的东西,都是宫里的一些糕点,以前跟着刘才人的时候,他吃的最多的就是这个,而人是很奇怪的,越是小时候喜欢吃的东西,长大后就会慢慢形成喜好。

    也许对于这样一类人来说,这些东西可能并没有特别的好吃,可他们喜欢吃,只是想要找回小时候的那种感觉罢了。

    李治见李忠喜欢吃的都是这些东西,内心突然一酸,但紧接着又觉得这对太子李忠来说未曾不是一件好事。

    大唐已经立国多年,很多人都学会了享受,但是一个帝王或者帝王的继承人只知道享受的话,他是不可能把这个大唐治理好的。

    他只有吃过苦头,了解百姓的疾苦,才能够将大唐建设好。

    李忠显然是附和这些的。

    李治点了点头,而后命人去给李忠做他喜欢吃的东西。

    这个时候,孙德突然在旁边说道:“圣上,刚才乾祥宫传来消息,小皇子病了,而且好像病的很厉害。”

    李治这边正跟李忠享受天伦之乐,听得李弘病了,心下又是一沉,都是儿子啊,不能偏袒了,于是安抚了李忠几句后,他便急匆匆的向乾祥宫赶去。

    李忠在李治离开之后,突然叹了一口气,他有些失落,本来他终于感受到了亲情,可谁曾想亲情没有持续多久,便又突然失去了。

    却是李治来到乾祥宫的时候,武昭仪早已经得到消息,而且趴在床边暗自哭泣,那摸样要多可怜有多可怜。

    李治看到武昭仪如此,心下顿时便怜惜起来,还没走到跟前,便喊了起来:“媚娘,弘儿怎么啦?”

    武昭仪抬头看到李治,露出惊讶神色,接着连忙要行礼,但这个时候李治已经跑来拦住了他:“弘儿到底怎么啦?”

    武昭仪道:“御医说染了风寒,他还是个孩子,身子骨也不好,唉……”

    说着,武昭仪就又哭了起来,李治此时也有点心疼,觉得亏欠李弘和武昭仪太多,坐下看了看李弘后,见他生病中扔带着浅笑,心下猛然一震,,道:“可怜的孩子啊,传朕命令,封李弘为代王。”

第1751章 封王之争() 
绝境处盛开的花,危难中的笑。。 。

    都能给人以极尽的震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