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又很不能理解,读书是改变人命运的一件事情,一点学费算什么,难道永州的百姓都不肯出吗?
他不清楚,这件事情只能暂时放着,等以后调查一下才能知道。
两人这样说了很多之后,时间已经不早,狄知逊命人给唐舟、李虎他们准备住房,然后想着明天到那里去玩一玩。
永州虽然贫瘠,但四周的景色却是不错,如今又是春天,正是游玩的好时候。
只是就在他们准备游玩的时候,一名百姓突然来报案,说他看到陈山把自己的耕牛给宰杀了,按照他们大唐律法,屠杀耕牛可是有罪的,他本着正义前来举报。
听闻有人报案,这次换唐舟傻眼了,怎么那陈山真的把牛给杀了,而且那个割牛舌的人竟然真的傻乎乎来报案了?
这明显不科学啊,难道唐朝的百姓这么笨?
可根据唐舟所认识的这些人中,除了那个程处默稍微笨点外,其他人都很聪明啊,变着法子的从自己这里坑钱,比如说长孙无忌,程咬金这些人。
不对,不对,唐舟觉得事情那有这么凑巧的。
可唐舟觉得凑巧,狄知逊却是突然得意起来,因为他觉得唐舟竟然也有失手的时候,还是自己聪明,稍微用计,就把割牛舌的人给抓住了。
那个来报案的人叫刘达,他一来报案,狄知逊立马就把自己的计谋说了出来。
“等的就是你,你既然割了陈山家牛的牛舌,肯定还会继续陷害他,如今他杀了牛,你以为他违法了,就来报案,对不对?”
刘达一脸迷惑,心中很是不解,自己只是做了一件作为一个大唐百姓应该做的事情,怎么自己反而成了罪人?
“大人冤枉啊,小人只是来报案的。”
“呸,谁信你是来报案的,把你为何割陈山家牛舌的事情说出来吧,不然我绝不轻饶你。”
刘达欲哭无泪,他根本就没有做这件事情,让他怎么说?
刘达不说,狄知逊又是那种不喜欢用刑的人,最后决定先把他给关押起来,关他一段时间,然后再询问,看他说不说。
狄知逊把刘达给关押了起来,唐舟却是仍旧觉得奇怪。
“狄大人,你真觉得那个人刘达是割牛舌的人?”
“他若不是,为何要举报?”
“也许真的只是他正义感爆棚呢,这事还是得让人继续调查才行,看看谁跟陈山有过节,再看看这个刘达跟陈山的关系。”
狄知逊撇了撇嘴,觉得唐舟还真是多事,但面对这种情况,他也不好拒绝唐舟,只好命人继续调查。
衙役调查的时候,唐舟和狄知逊以及李虎他们则继续永州之游。
永州的景色不错,特别是城西的小石潭。
小石潭很美,但知道的人不多,就是唐舟之前所在的那个时空里的唐朝,也是在柳宗元写了小石潭记之后才出的名,不然这里真可谓是人迹罕至的。
一行人来到小石潭,但见小道两旁种着成林的竹子,走进其中,远远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很是悦耳。
走了没多久,他们便来到了小石潭,小石潭并不是很大,但潭水却十分清澈,能够把小石潭内的石头和鱼都看的清清楚楚。
小石潭里的鱼也不怕人,很是悠哉的在里面穿梭,几人在小石潭处玩了片刻之后,忽而觉得这里寒气逼人,于是便决定离开。
永州好玩的地方很多,这小石潭虽然很漂亮,但地方终究显得小了一点,还是去其他地方玩的好。
不过离开的时候,狄知逊突然要唐舟写一首诗来纪念他们这次的游玩,唐舟苦思冥想,却是找不到跟小石潭相关的诗词,若是不写,反而让人小瞧,最后笑道“诗词写的多了,这次想换换口味,既然是游,那不如写一篇游记。”
见唐舟要写游记,狄知逊也是欣喜,道“游记也好,请小侯爷写。”
唐舟颔首,沉思片刻之后,随即吟道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这篇小石潭记不过百余字,但却写的一气呵成,把这里的景致给描绘的宛若亲临,狄知逊听完,忍不住大是称赞,道“本来以为小侯爷诗词了得,不曾想就是游记也写的这么好,我敢肯定,这篇游记若是传出去后,永州的这个地方要被人给踏破了。”
这样说着,狄知逊道“昨天小侯爷还问是是否有钱,如果我在永州开发旅游的话,是不是能挣到一些钱呢?”
唐舟笑了笑“不好说,毕竟这个世上肯跑你这个地方旅游的人不会太多,一是来回一趟太耽误时间,二是人都趋利,如果来一趟没有什么好处,谁愿意来,所以在我看来,你还是多发展经商的好。”
古代交通不便,就算远处的景色再好,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跑这么远的路来一趟的,想要弄钱,就得经商,只不过狄知逊这个读书人是有点看不起商人的,所以他很少实施一些对商人有利的政策,他觉得农民是最应该被扶持的人。
第896章 一人之嫌()
士农工商,读书人看不起商人,朝廷也是如此,所以朝廷向农民征收很少的赋税,但向商人却征收很重的赋税。
这种情况直到宋朝的时候才得到改善。
宋朝虽然羸弱,但却是整个华夏最富有的朝代,跟鼓励经商不无关系。
如今李世民倒不反对一些人经商,但大致的政策方针还是有压制商人的意思。
朝廷都这个样子了,身为读书人而且还做了官的狄知逊自然就更看不起商人了。
而正因为如此,唐舟才跟狄知逊说这些话,只是狄知逊并不以为然,很快岔开话题,带着唐舟他们去其他地方玩去了。
一行人玩的十分尽兴,直到天色渐晚才回永州城赶。
进得永州城,派去的衙役终于有了消息。
“大人,经过我们调查,发现一个叫孙雨的人跟陈三的关系很不好,据说这个陈三也不是什么善茬,经常把自己的牛散放,使得他的牛吃了孙雨的庄稼,两人因此可没少闹。”
听到这个,狄知逊的脸色就有点不好看了,因为衙役的话已经很明显的指出这个孙雨有嫌疑,而且就他们两人闹矛盾的事情上来看,孙雨很有可能因为陈三家的牛吃了他们家的庄稼而割了陈三家的牛舌头。
可他之前明明坚信那个刘达是割牛舌者。
他看了一眼唐舟,道“小侯爷,你看现在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唐舟道“派人把那个孙雨抓来问问就行了。”
“抓来询问,他若是不承认呢?”
“我自有办法让他承认,你且去抓就是了。”
狄知逊犹豫片刻,最终还是点点头,而后命人去把孙雨给抓了来。
孙雨瘦瘦弱弱的,给人的感觉很窝囊,是那种很容易被人欺负的人,他上得大堂,扑通一下就跪了下来,但他跪下后却也不说话,只是用一双很怯懦的眼睛望着狄知逊。
狄知逊见孙雨是这样一个人,怎么都不相信他会是割掉牛舌的人,道“听说你跟那陈山有过节?”
孙雨点点头,并没有多做解释。
狄知逊眉头微凝,接着问道“你们什么过节?”
孙雨被问,这才继续答道“那陈山把自家的牛放在我家的田里放,把我的庄稼给糟蹋了很多,我与他理论,他却跟我动手,他欺负我。”
“所以你就割了他家牛的舌头?”
孙雨又露出怯懦神情,道“没有。”
狄知逊看了一眼唐舟,唐舟摆摆手,道“来人,这孙雨既然不肯说实话,那就先打二十大板再说。”
一听唐舟要用刑,狄知逊就愣住了,到“小侯爷,这有些不妥吧,用刑逼供,难以信服啊,您以前不也是不喜欢用刑的吗?”
唐舟耸耸肩“我用刑是有选择的,对于孙雨这样的,我不介意用刑。”
说罢,唐舟回事就要衙役动手,那孙雨见这些衙役真的要动手,顿时慌了神,若因为这个被打的半身不遂,那可真是太不划算了。
于是,就在衙役赶来动手的时候,他突然高喊起来“饶命,饶命,我什么都说,什么都说。”
狄知逊望向孙雨,眼神之中带着一丝怒意,刚才你不说,现在要对你用刑了你却开口,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奸诈了。
“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回大人话,那陈山欺负我是老实人,经常让他家牛到我家田里吃庄稼,我气不过就跟他理论,他却仍旧不讲理,竟然跟我动起手来,我见他如此,心下愤恨,就找了个时机把他家牛的舌头给割了。”
“可有什么证据证明你说的这些?”
“牛舌头还在我家,大人派人去找便是。”
狄知逊挥手让衙役去找,不多时衙役赶回来,还真的在孙雨家中发现了已经煮过的牛舌,牛舌被吃了一半,还有一半没吃,想来是孙雨准备留着下次吃的。
牛舌很大,味道鲜美,既然割了,断没有丢掉的道理。
如今人赃俱获,孙雨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那这牛舌案也算是破了,为此狄知逊便开始宣判,刘达无罪释放,孙雨割了陈山牛舌,实属有罪,但陈山纵容自家的牛去吃别人的庄稼,也是不妥,两人各打五大班子,关府衙大牢五天了事。
狄知逊办案不行,但在处理这方面却是很有经验,他这样审判,倒是无人不服。
牛舌案破后,狄知逊道“还是小侯爷厉害,只是小侯爷怎么就知道割牛舌的人一定是孙雨,而且用刑吓唬一下他就会把一切给说出来?”
唐舟道“本侯爷一开始并不知道割牛舌的人一定就是孙雨,但我知道只要用刑一吓,他是不是割牛舌的人就一清二楚了。割牛舌这事算不上特别的大,但打二十大板是有可能把一个人给打残废的,是被打残废重呢,还是承认罪行被关几天重?”
唐舟这么一说,狄知逊连连称是,如果两个惩罚选择的话,聪明人都是会喜欢选轻的,那孙雨虽然看起来软弱无能,但也并不是傻子,他自然不喜欢自己被打残废,那个时候,他承认不承认还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这种情况是放在罪行小来说的,若是罪行很大,比如杀人罪什么的,犯人宁愿挨板子也不可能承认罪行。
断案,很多时候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行。
牛舌案断完之后,唐舟和李虎他们在永州城又玩了几天,这几天他们纯粹就是玩的,并没有任何烦心事发生,这样玩了几天之后,唐舟他们才回柳州城。
而就在唐舟他们回柳州城后一两个月时间,长安已是初夏时节的时候,唐舟的名字再次在长安城被人频频提及。
两个月的时间,京城长安已经聚集了全国各地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来到长安城后,便开始了相互之间的唱和。
往年这个时候,那些来京城长安赶考的书生是不敢这么明显的,因为长安城有大唐第一才子唐舟,有他在谁敢张狂?
但今年不同,所以这些书生显得很活跃,不过就在他们活跃的时候,从一些书生嘴里,唐舟弄的那两本启蒙读物百家姓和三字经却是突然在京城长安风靡起来,就连那些自认才高八斗的人都想弄几本这样的书好好读一下。
第897章 长安的传说()
唐舟虽不在长安城,但长安城仍旧有他的传说。
百家姓和三字经的样本被人给送进了宫,刚从高句丽回来没多久的李世民在御书房把这两本启蒙读物仔细的看了一遍。
两本书洋洋洒洒并没有多少字,但却浅显易懂,使得那些刚入学没多久的孩童可以了解一些常识,一些简单的或者说是基本的人生道理。
这很不错,至少并不会对整个大唐造成不好的影响。
李世民看过后,便下了一道命令,命人将这两本启蒙读物刊印,分发各学堂、私塾,以后将这两本书和另外一本千字文共列为启蒙三大读物。
这样吩咐下去后,李世民突然想到自己已经两年多没有见过唐舟了,除了百家姓和三字经外,这唐舟可还做出了什么事情吗?
“唐舟最近在柳州城都做些什么啊?”
“回圣上话,听说小侯爷前段时间去永州玩去了,还写了一篇游记。”
“哦,唐舟这小子还会写游记,拿来我看看。”
一人将那片小石潭记默写下来递交给李世民,李世民接过后轻轻念道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这样念完,李世民忍不住大赞道“好文,好文啊,没有想到唐舟这小子竟然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清新脱俗,清新脱俗啊,以前以为他只会写诗作词呢,看来是真小瞧了他。”
李世民怎么也没有想到唐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其实这也不奇怪,唐建国没多久,如今最重要的还是经济、农耕方面的建设,文化上稍显落后一点,根本没有办法和后来的盛唐想必。
毕竟只有解决了大家的生活问题,才会有更多人的投入到文学中来嘛。
此前大唐并没有多少文章写的好的,如此见到这么一篇文章,自然也就觉得这文很不错了。
再者,这是柳宗元的游记,而柳宗元跟韩愈他们是古文运动的提倡者,他们的文章是要比诗词更有名的,再者,柳宗元、韩愈以及欧阳修、苏轼四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能成为千古文章四大家的人,他们的文章能差到哪去,只怕穷及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