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唐侯- 第3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眼眉微思,李世民隐隐发觉有点不大对劲,于是命人把唐舟给宣进了宫。

    “唐爱卿,你这个办法行不通啊,你说如今该怎么办?”

    事已经提出来了,李世民若半途而废,难免有损威严,可若一意孤行,势必造成大唐混乱,这两种情况都是李世民不愿意看到的。

    唐舟见此举不行,道“圣上,臣这几天也在想办法。”

    “那你想到了吗?”

    “想到了。”

    “讲。”

    “喏,圣上,既然我们之前的办法行不通,那不妨来个绝的,规定各地藩王每两年换一下封地,这样大家的封地不停的换,他们想在两年内聚集起庞大的势力也不太可能,这对圣上来说效果是一样的。”

    “你的意思是说只换封地,这个藩不削了?”

    唐舟摇摇头“非也,圣上想,如果我们要他们换封地,他们肯换吗?他们在一个地方已经熟悉了,已经有了根基,牵一发而动全身,换封地等于是大换血啊,他们肯定不愿意,不愿意换封地,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同意削藩了。”

    两个选择中,人总会倾向于选择容易的,就跟你说要在房间开个窗,他们不愿意,可你说要把屋顶给拆了,他们就会同意你开个窗是一个道理。

    唐舟说完之后,李世民终于明白了,他想了想,道“这个办法好,让封地肥沃的往贫瘠的地方去,如此他们自然就更加不会想要换封地了。”

    见李世民说出这话,唐舟连连点头应着,心想还是李世民上道啊,自己只稍微提醒了一下,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而且比自己想的还要厉害。

    两人这样说完,李世民问道“听说你种的棉花开了?”

    “正是,臣已经命人开始做棉衣棉被了,做好后就给圣上进献几套来。”

    李世民点点头“明年可以大规模种植了吧?”

    唐舟心中暗自叫苦,如果只有他一个人种,这利润绝对是巨大的,可如果让其他百姓也种植,利润不知要下降多少,不过李世民心怀天下,肯定不会让他一个人种植的。

    思虑过后,唐舟点点头“回圣上话,的确可以大规模种植了,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种,还需要司农寺的人给下乡指导一下。”

    李世民点点头“好啊,这事就这么定了,要是我大唐百姓都能够穿上棉衣,盖上棉被,唐爱卿你功不可没啊。”

    “所以呢圣上?”

    李世民微微一愣“没什么所以啊?”

    唐舟暗自苦笑,然后便退了去,自己功不可没,你怎么连个封赏都没有,抠到你这个地步的皇帝还真是不多见。

第797章 无耻之徒() 
再次的早朝,有着凄风苦雨。

    早朝的氛围很怪,仿佛每个人都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仿佛今天的早朝有大事要发生。

    唐舟站在朝堂上显得有点心不在焉,如今下这么大的雨,自己种的棉花怕是要晚收好些天了。

    正想着,李世民突然问道“唐爱卿,你可有什么事情上奏?”

    唐舟一愣,想起今天的确有事,于是连忙站出来道“圣上,上次我们不是说要把各封地的赋税收归朝廷嘛,很多王爷都不同意,臣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又是这事,群臣眉头微凝,心中很是不爽,每天都是这事,烦不烦?

    李世民却很高兴,问道“你有什么折中的办法啊?”

    “圣上,让诸位王爷每两年换换封地就行了,这样就算有王爷品行不端,也只能坑百姓两年不是?”

    这话一出,朝中王爷各个瞪眼,唐舟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交他们坑百姓两年?

    还换封地?

    呸,他们的根基都在自己的封地,这要是两年一换,他们能积攒到什么东西?

    换封地是绝对不行的事情。

    “圣上,此事万万不可啊”

    “不可,父皇,儿臣觉得这事不好”

    诸位王爷纷纷反对,李世民却道“朕觉得挺好,以后就这么做,每两年换一次封地,而且封地不能比换之前的大,除非有朕的特殊命令,马周,这事就交由你来负责吧,统计一下各王爷的封地大好让他们做调整。”

    马周是个聪明人,一听李世民和唐舟像唱双簧般的说词,多少就猜出是怎么回事了,于是连忙应了下来,道“请圣上放心,这事臣能办好。”

    马周这么一说,那些王爷心下更是急了,这个时候,晋王李治站出来道“父皇,儿臣觉得这样做也挺不错的。”

    李世民点点头“还是治儿明白朕的心意啊。”

    治儿?

    魏王李泰听到这个词顿时觉得腹内翻滚想要呕吐,接着立马也跟着站了出来“父皇,儿臣觉得还是上缴赋税归朝廷的好。”

    魏王李泰在自己的封地经营多年,那里的很多有头有脸的人都跟他关系不错,那也是他的根基,可若是换了封地,他还需要再次经营,可每两年就要换一次,他的经营又有什么用?

    所以在他看来,还不如把百姓的赋税交给朝廷的好,至于钱财,他可以想其他办法来弄到钱,就凭他的身份和地位,还怕没有钱?

    魏王李泰站出来表态,其他人也连忙都跟着站了出来。

    “圣上,还是莫要换封地了,天麻烦,不如把赋税上交朝廷吧。”

    “是啊,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时间,所有人都开始支持起赋税上交朝廷了,长孙无忌程咬金等人见到这种情况,不由得朝唐舟望了过去。

    在他们看来,这本来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竟然在唐舟的运作下完成了,这小子简直就是魔鬼,如果有一天他想把一个人推上皇帝的宝座,是不是也可以?

    程咬金等人这样想着的时候,魏王李泰等人则在暗骂唐舟无耻,他怎么能想到这么无耻的办法,他简直就是个无耻之徒。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这赋税上缴朝廷的事情就这么说定了,你们谁若是再耍花样,朕就降了你们的爵位,亲王的降为郡王,郡王的降为国公。”

    李世民这么一说,那些王爷各个暗自叫苦,但心里却并无半点敢反抗的念头。

    削藩的事情挺大,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李世民并没有把这件事情交给唐舟,而是交给了朝中的那些比较有名望的人,比如长孙无忌这些人。

    李世民也不是笨蛋,唐舟的所作所为把很多人都给得罪了,这削藩的事情再让他去做,那唐舟非得树林很多敌人不可,既然如此,倒不如让长孙无忌这样的权贵去做。

    权贵跟王爷斗,不管谁胜谁负,对李世民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而李世民这样想的时候,长孙无忌等人却是暗自叫苦,这么遭人恨的事情让他们做,这李世民是怎么想的?

    这削藩的事情是唐舟提出来的,怎么不让唐舟去做?

    这唐舟也是的,提都提了,干嘛不做,最后反倒把烫手的山芋给了他们,无耻,你说无耻不无耻?

    现在,就连长孙无忌这些人也觉得唐舟很无耻。

    不过就算如此,李世民交代的事情他们该办还是得办。

    长孙无忌这些人都是老狐狸,办起事来还是很有能力的,该威胁的威胁,该讲人情的讲人情,如此在寒冬来临的时候,这削藩的事情也算是小有成果,朝廷的库房顿时爆满,比之前好几年的加起来都要多。

    朝廷肥了,各地方却贫瘠了,那些王爷以前想买的东西不能买了,只能勒紧腰带做人。

    不过一些王爷也聪明,既然封地百姓的赋税自己不能用了,那就做生意吧,凭他们在封地的人脉,要垄断几样生意还不是小事情?

    王爷做生意,自然对封地的那些商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并不是很大,王爷再能做生意,也不可能把所有生意都给做了吧?

    这点冲击对整个大唐不算什么,但赋税上交朝廷,却是对整个大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大唐打仗总是缺钱缺粮,打个仗都得瞻前顾后的,可唐舟这三招一出,顿时让整个朝廷富了起来。

    这以后再做什么事情,可就容易的多了吧?

    寒冬的时候,李世民专门进仓库看了看,看到那些粮食和各种收上来的东西,他忍不住就想乐,而他乐的时候,也对自己让唐舟任户部尚书的这个决定而感到自豪。

    这小子是个聚财能手啊,要是能一直这么有钱,朕打仗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正想夸赞唐舟,突然想到唐舟这几年赚的钱也不少,心中又多少有点不平衡,于是轻声哼了一声之后,便直接进了宫。

    本来是想奖赏唐舟的,可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吧。

    唐舟不知道李世民曾经有过想要奖赏他的念头,不过现在的他也没有时间想这个了,寒冬来临,绣春坊的棉衣棉被卖的很好,好的都快把绣春坊的门给挤爆了,现在的他赚钱赚的手抽筋,那里还有心思去考虑李世民是怎么想的?

第798章 京城局势() 
寒冬来临,离太子李承乾谋反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京城长安发生了很多事情。

    经过唐舟的一些改革,朝廷的库房满了,朝廷富裕了,可以很任性的对灾民赈灾,也可以很任性的发动战争了。

    再有就是本来并无多大势力的晋王李治一跃成为了跟魏王李泰旗鼓相当的王爷了。

    如今的晋王李治麾下聚集了很大一批人,长孙无忌,褚遂良,程咬金等,当然也包括唐舟。

    这些人的存在让晋王李治完全有能力去争夺太子之位,而魏王,虽说仍旧贵不可言,只是相比较下他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成长。

    以前李世民还说要把太子之位传给他的,可如今李世民好像忘了这事似的,根本不提。

    魏王李泰见晋王李治势力越来越大,心中很是着急,为此将杜构等一些人找来后,就商议了一番,他们打垮了太子,可如今又上来个晋王,这不是逼他吗?

    “诸位,如今这种情况,你们说本王应该怎么做?”

    “王爷,要不明天早朝我们以国无储君,对局势不稳,请求圣上册封太子吧。”

    这事他们早就应该做了,只是因为之前李世民有过允诺,所以才觉得早晚是魏王的,所以没有来得及提,如今晋王李治崛起,他们怕再不提的话,可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这些人提出这事之后,魏王李泰沉思片刻,接着问道“如今晋王李治已然崛起,若真册封太子,你们可有把握将本王推到太子之位?”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王爷不过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而已,不过若能得一人助,您可有七成把握成为太子。”

    杜构沉思片刻之后,说出了这么一句话,而这句话出口,所有人皆是一愣,连忙问道“何人所助?”

    “吴王李恪。”

    “他?”魏王李泰一愣,倒是没有想到杜构说的人竟然是他。

    而杜构则点点头“没错,吴王李恪现如今势力也不弱,他虽不在京城,可京城中投靠他的人也不少,若能得他的帮助,王爷的胜算会更大。”

    “可可吴王李恪也是有野心的人,他肯帮助本王吗?”

    “正因为吴王李恪有野心,所以他才会帮助王爷殿下,王爷若信得过属下,属下愿意去当说客,替王爷走一趟。”

    魏王李泰想了想,道“好,那就劳烦杜先生了。”

    大家这样说好之后,杜构便连日启程,向吴王李恪的封地赶去。

    一连奔波了好几天后,杜构来到了吴王府门前。

    这个时候天正下着大雪,杜构的身子冻的抖着,手则冻僵了,他抬头看了一眼吴王府的大门,接着就送上了名帖。

    而这个时候,吴王李恪正在雪中舞剑,听闻魏王李泰的谋士来了,他眉头微凝,心想魏王李泰的谋士来找自己做什么?

    “让他进来。”

    不多时,杜构来到了还下着雪的庭院,不过他的身子骨可没有办法和吴王李恪相比,两人站在那里后,对比很是鲜明。

    吴王李恪看了一眼杜构,接着有点吃惊,道“你是杜老宰相的公子?”

    杜构道“回王爷话,在下杜构。”

    吴王李恪点点头“你竟然是魏王李泰的谋士,可惜,可惜了啊。”

    “哦,不知王爷可惜什么?”

    “你家境不错,却投靠了魏王,想出头,难了啊。”

    两人刚见面,吴王李恪就先给杜构来了个下马威,不过杜构却也不急,道“我倒不认同王爷的这个观点,魏王乃长孙皇后所出,属于正统,而且魏王如今很得圣宠,若论出路,怕是没有几个皇子比得上的,跟着魏王,不说有肉吃,喝点汤肯定是可以的。”

    见杜构巧舌如簧,李恪把手里的剑收了起来,漫步向客厅走,杜构犹豫片刻,便连忙跟了上去。

    两人这样一前一后的走着,快到客厅的时候,吴王李恪突然问道“既然跟着魏王李泰前途无量,你却是为何来我这吴王府啊?”

    杜构笑了笑“来给吴王殿下指一条明路。”

    吴王李恪眉头一凝,接着哼了一声“给本王指一条明路?如今魏王处处被晋王打压,他却说给本王指一条明路,你不觉得这很可笑吗?”

    京城的事情,吴王李恪了如指掌,杜构听到这话,就知道吴王李恪还是有心帝位的,而明白这个后,他觉得自己要成功就更容易了。

    “没错,我今天来的确是为了给王爷指一条明路,自从唐舟削藩之后,王爷的实力大不如前了吧?如今晋王李治越发受宠,眼看就要成为太子了,晋王李治可不是当初的李承乾,他若成了太子,圣上可不会废他,而他在长孙无忌,褚遂良、唐舟等人的扶持下,必定能够顺利登基,若晋王登基,吴王殿下可想过自己的出路?”

    吴王李恪心头一紧,若晋王李治登基,他此生怕是再没有机会去争夺帝位了,那个李治跟李承乾不同,而且他身边的人也绝非李承乾身边的那些庸才可比,李治登基,他必再没有机会,而他很可能将在自己的封地终老。

    不过吴王李恪城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