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于大明160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吾生于大明1600-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父亲放心,孩儿一定安然无恙的回来。”

    一群人商量好后,各自去做自己的事。刘玉波也带着虎皮和母亲一起赶往高家庄。

    烈日当空,刘玉波和刘母疲倦的走向庄外卖凉茶的高婆婆家,因为刘玉波神童的名气所以刘玉波只花一文铜钱就买了两碗凉茶,喝了凉茶母子二人皆回了一口气,在茶铺里休息了一会整理了一下衣冠,打起精神走向商站。

    两人来到店里还是上次的伙计来接待的他们,但这次伙计可比上次热情多了。不但上来就带着两人来到了里屋,还热情的给两人泡了一杯好茶。让两人在这里稍等片刻,他去叫吴管事过来。

    吴管事不一会就来了,“二位吴某这里醋茶陋室真是委屈二位贵客了。”

    “哪里哪里,吴管事这里是粗茶陋室的话,那我家可就是一个乞丐屋了。”

    “哈哈,刘公子可真会开玩笑。不知刘公子来找刘某是为何,可是有意将虎皮卖给吴某。”

    “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吴管事你猜对了我的确有意将虎皮卖给你,不过可能需要吴管事帮我一个小忙。若吴管事可帮我这个忙,虎皮我一文铜板都不要白赠与您。”

    “刘公子的忙我一定帮,但是一定要是吴某力所能及。吴某可是一老实本分的商人断不会做伤天害理的事情。”老狐狸就是老狐狸面对诱惑也是有一定的操守的。

    可惜的是他是一个商人,所有商人的血液里流的都是利益。正如后世的名言所言:“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百分之二十,就会活泼起来;有百分之五十,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百分之百,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百分之三百,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刘玉波显然知道如何去利用他来为自己提供帮助,刘玉波将大门关上从刘母那里拿过包袱。打开包袱拿出虎皮展示在吴管事眼前,吴管事也被这块霸气美丽而且完整无缺的虎皮震住了,目不转睛的盯着虎皮伸出颤巍巍的双手想去抚摸一番。

    刘玉波显然不想给吴管事这次机会伸出手拦住了他,“吴管事这虎皮你认为如何。”

    吴管事不舍的收回手,“老夫活了几十年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虎皮,此物绝对是一件宝物。刘公子我出四百两,不,五百两你一定要卖给我啊!”

    刘玉波也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吴管事,我不是说了吗?只要吴管事帮我一个忙,这虎皮就免费赠予您。吴管事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啊。”

    “不知刘公子有何事,吴某定当全力以赴。”

    “世人都说江南好,刘某也想去江南这文风鼎盛之地继续自己的学业,听闻吴管事是来至福建,不知吴管事可否顺路带我到浙江?”

    “不知刘公子随行有几人,吴某也好估量一番我停泊在青岛港的船上粮食是否足够。”

    “十一人,六个大人,四个小孩,一个老人。”

    “船上的粮食还是够的,不知公子何时启程。”

    “今晚可否?越早麻烦越少,吴管事你看怎么样?”

    “虽然有点急,但是公子的话的确非常有道理。那就今晚出发把,幸苦一点明天凌晨就可以到了。”

    “刘某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大人可否与我一起同行去我家。”

    “那时自然,我这就让伙计把货装上车送到青港,我院里还有两头骡子,刘公子你们母子二人乘一头我乘一头。我们就抓紧时间去你家。”

    “刘某多谢吴管事了。”

    “客气啥,快走了。”

    在吴管事的催促下,三人乘这骡子赶向刘玉波家里。

第15章 逃离() 
刘玉波母子二人和吴管事一路不停歇的赶路,终于在月亮将要露出来的时候堪堪赶到刘玉波的家门口,吴温将骡子绑在院子里的树上,三人一起走了进去。

    “娘亲、吴管事你们就先在这里歇息一下,我去找父亲将众人召集起来,收拾好东西等下就出发。”刘玉波将面色有点难看的刘母和吴管事带到正屋坐下。

    “玉波,娘不累,你在这里歇息一会吧,我去喊大虎去召集人手。”刘母疼惜儿子自告奋勇的提出自己去。

    “娘亲,孩儿没事的,你就在这里好好歇息不要多想,这点事孩儿自己就行了。”刘玉波说完就快步走了出去。

    “高夫人,你家的孩子可是又聪明又孝顺啊,真是羡煞吴某啊!”吴管事羡慕的看着刘母说道。

    “吴老爷过讲了,不过我能生出玉波这孩子真是我们家三生三世修来的福气,玉波打小就聪明的紧,小小年纪就有大人样,高老先生都不知道向多少人夸过他少年老成。而且玉波小时候就很孝顺,每年到了我和大虎的生辰都会给我们烧长寿面呢,到了晚上还会给我们洗脚呢。。。。。。。。。”刘母讲到儿子就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堆刘玉波的事例,开始得意的向吴管事展示别人家的孩子。

    “高夫人真是生了一个好儿子啊,要是我也可以有这么一个聪明又孝顺儿子就好了。”

    “听吴管事你这么伤感的口气,想必吴管事家的小公子定是顽劣,让您烦心不已吧。”

    “唉。”吴管事被刘母说中心事重重的叹了一口气,“高夫人,我跟你说实话吧。我夫人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但是天不佑我,我儿子在三岁时就夭折了,只有女儿活了下来,而我夫人因为伤心过度身子骨一下子就垮了下去,到现在还是卧病在床,命苦啊。”

    “吴管事为何不纳一妾,若你没有儿子以后有何脸面见列祖列宗。我想夫人也会同意的。”

    “吴某妻子也是识大体的,知道自己情况不宜生育早就劝说吴某纳妾,只是老天爷好像要和我作对一样,一次出海中遇到风暴货船倾覆,吴某在海中苦熬了很长时间虽然最后得救了,但吴某却已不能行房中之事,于是纳妾的事就此作罢了。吴某真是愧对列祖列宗啊!”

    刘母突然听到吴管事告诉他这么大的秘密赶忙安慰道:“吴管事不必伤心,我想以吴管事的本事,家中必定不缺金银,到时候入赘一个乘龙快婿岂不美哉,到了九泉之下对列祖列宗也说的过去了。”

    “难啊!你也知道我家中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可是说小女是被我们从小宠到大的。那脾气可以说娇惯到了极点,对女婿的要求也难免高了一点,一心就想找个聪明又孝顺的读书郎,所以想找一个愿意入赘的佳婿很难啊!不知刘母有无好的人选可以给介绍一个。”

    刘母终于明白明白吴管事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秘密说给她这个外人听了,原来是想把自己儿子招上门做上门女婿啊。刘母对吴管事的好感一下子就没有了,在这年代做上门女婿可是不到迫不得已绝对不会有家庭去做的,只有那些好吃懒做的二流子才会做出这种丢尽列祖列宗脸面的事。

    “我一个山野农妇,哪知道去那里给您找乘龙快婿啊!再说我就是给你找到了,一个北方一个南方难免会有点水土不服,我看吴管事你还是在你们福建找一个乘龙快婿比较稳妥。”

    “高夫人不用激动,可否在听吴某一言。”

    “不用了,吴管事的高言还是以后在听吧。我已经听到我儿玉波的脚步声了,想来他已经准备好了。我们还是快快出发免得多生麻烦。”

    吴管事竖耳细听果然听到了脚步声,知道接下来的话不能说下去了。不然要事让刘玉波知道了这件事,以他的性格那绝对会让这件事泡汤的,为今之计只有让他父母同意,在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大义来压他方有一线生机。

    过了一会刘玉波走进来对两人说道;:“娘亲、吴管事,大伙已经收拾好了。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出发吧,有劳吴管事在前面带路了。”

    “麻烦什么,这是吴某应该做的。”

    吴管事走出门外看着院子里背着大包小包集聚好的人,也不多说直接走过人群翻身上骡。

    刘玉波大喊:“大家先跟着我父亲刘大虎绕出大山,然后就都跟着吴管事走,大伙今晚幸苦一点明天我们就离开这里了。”

    虽然众人知道自己即将逃出生天,明天过后就不用过这样担惊受怕的日子了,但脸上依旧没有多少开心的笑容,反而在为要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面带沮丧。刘玉波看着这些人第一次体会到了古人对于家乡的眷恋,要事没有什么天灾人祸,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国人绝对不会离开自己的故土的。

    刘玉波和母亲商量了一下将自己在骡子上的位子让出来给韩阳的母亲,也就是上次的那个老婆婆坐,韩阳夫妇背着包袱带自己的一对儿女走在中间,前后则由刘大虎父子、张博父子及其弟张乐天负责警戒。众人先在刘大虎的带领下从大山绕过人烟多的地方,来到通往青岛港的大道旁。

    吴管事停下来辨认了一下现在的方位,然后让大伙从附近的一条小道走。

    “吴管事为何大道不走,走小道。”吴管事看着带着怀疑目光的刘玉波,“刘公子请相信吴某,这大道说不准会有官兵把守设关收钱,还是从我以前走私的小道走安全许多。”

    “原来如此刘某多虑了,望吴管事大人不计小人过。”刘玉波抱拳向吴管事赔罪,“公子何罪之有,人活在世上小心谨慎是应当的,想公子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警惕的少年,我夸都来不及怎么会怪罪呢。”

    吴管事笑眯眯的盯着刘玉波,刘玉波都快被他盯了好久浑身不自在,找了一个理由回到刘大虎身边,停滞不前的队伍也再次动了起来。向着前面的黑暗开始他们漫漫长夜的征程。

第16章 青岛() 
现在人们谈起青岛历史,大部分人都会认为青岛在被德国占领之前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在德国也有许多人说他们占领青岛之前,青岛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事实是青岛其实在明朝时期就摆脱了小渔村的命运,其中很大程度上左右这一命运的乃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即墨县令许铤。在许铤担任县令时考察地方,上书了一份言辞恳切的奏折。请圣上开恩,给“登莱赤子开一线生路“。于是于大明万历六年(1578年),青岛口、金家口、女姑口三个即墨境内的海口,获准对外开放海上运输,货物直通苏、闽、浙一带,沿海贸易日趋繁荣。

    此时天空上月亮已经消失,天空开始现出些许鱼肚白,灰白镶嵌,而青岛口上向大海讨生活的渔民已经起来劳作了。

    “啊!”坐在骡背上的吴管事打了一个哈欠,揉揉自己不停的做拥抱的上下眼皮,疲倦的对刘玉波说道:“刘公子,这里就是青岛港了,虽然比不上泉州、广州这些大港,但在这附近也算是不错的了。”

    “这都亏了许县令,要是没有他当年冒着大不敬请求皇上开即墨海禁,那有现在这片繁华。”刘玉波生于即墨县自然知道许铤的事迹,对于这样敢于为百姓开口的官员刘玉波还是非常敬佩的。

    “什么海禁不海禁,现在这天下有背景的商人那还有人遵守这狗屁玩意。这外番的钱这么好赚,每次出去一船货进来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也就是皇帝这样拥有整个天下的人,才不会在意这些阿堵物。”

    “吴管事你这话说的我可不认同,这只是陛下没有看到这方面的巨大利益,加上那些有背景的官员蒙蔽了陛下而已。”

    “啊!”吴管事实在太困又打起了哈欠,“算了、算了,吴某都快困死了。我们也不要在这里争了,,还是快点赶路去船上好好休息一会等下船一出海,在海上颠簸可睡不了一个好觉咯。”

    “吴管事说的有理,大家行走了这么久也都累了,的确需要睡个好觉,那就有劳吴管事带我们去船上吧。”

    众人随吴管事来到港口,只见港口帆樯林立,岸上人声鼎沸,好一派热闹的景象。刘玉波举目望去竟然一眼都望不到头,实在是匪夷所思。

    “吴管事那艘是你的船?”刘玉波被港口上的船瞭花了眼毫无头绪只好请吴管事来带路。

    吴管事哈哈一笑举起手豪迈的往港里一点,“那艘船便是我的了。”

    众人看向吴管事所指的方向,只见一艘大船耸立在那里,其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

    “吴管事,这便是你们福建闻名于世的福船吧。”

    吴管事自豪的挺起胸膛,“那是,当年三保大人率领舰队去南洋巡视,给那些蛮子展示天家威严时,用的可都是福船。”

    “当年三保大人巡视南洋的确是本朝开国以来的前所未有的盛事。”刘玉波也对郑和七下西洋也是崇敬万分的,毕竟这可是载入人类史册的伟大壮举,在以前时空当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可惜的是当年的天家威严已经被那些红毛番邦给取代了,我们南洋的好些亲戚都活在红毛番邦的淫威之下。”谈起现在南洋状况吴管事不由的叹起了气。

    “吴管事莫担忧,这些红毛番邦只占了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们这边,只要汉人出一英主,南洋还是我们的。”

    “只能求老朱家能出一个明君了,可不要想现在的皇帝一样连早朝都不上。”

    “小心隔墙有耳。”刘玉波善意的提醒道。

    “多嘴多嘴了,多谢刘公子提醒。”吴管事轻轻扇了自己嘴巴一下去去晦气。

    “阿大,快把船板放下来。让我们上去。”

    “好嘞,吴老爷。”一个憨厚矮小的中年汉子回应道。

    众人走上船,在吴管事的安排下吃了早饭,然后各自在吴管事的安排下去休息的地方。

    “刘公子你不困吗?”吴管事安排好众人后看到刘玉波没有去船舱休息而是站在甲板上非常疑惑。

    “刘某心中不安,吴管事你家船一刻没开,小子我一刻也不敢睡。”

    “刘公子难道不相信吴某的人品,吴某走南闯北十几年。可从未有做过背信弃义之事。”

    吴管事不高兴了,而且是非常不高兴,在这个时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