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天改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偷天改宋-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并且马上就要在大理投入使用的大理货币,也需要更完善的机制,和兑换方式,不然泸州就是就是大理的榜样。不想让人钻空子,那么就先定一个规则出来。否则就只能面对别人的算计。

    韩振汉优越的知识,使他觉得古人的经商经验和能力,远远的不如自己,所以当他洋洋得意,踌躇满志的准备发展大理的时候,就被古人狠狠的教训了一下。这一下激起了韩振汉的斗志。同样也吓到了,在外征战的刘整。

    大理远征军,在空地协同作战的情况下,势如破竹的攻下了陈朝的首都,并且将陈朝纳入了自己的版图,建立了南越自治区。就在刘整想要进一步,去进攻占城的时候,刘整收到了大理的来信,他自己的老家被人给阴了,百姓们损失很大,直到这个时候,刘整才想起来,自己还是大宋的官员。而且也马上就要到了进京述职的时间了。

    最近刘整真的是意气风发,率领着这个时代最精锐的部队,开疆扩土,在一个政治清明的朝局当中,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都让刘整觉得整个大理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

    但是大理发来的一纸消息,却让刘整想起了自己还有一个身份。而且这个身份更加的重要。追根溯源,刘整还是汉人,汉人的正统还是中原。额,中原已经丢了。正统就是大宋,起码已经被承认了几百年的大宋那里才是刘整真正的家。

    虽然已经过了年少轻狂的年纪,但是在外建功立业,意气风发的刘整收拾心情即可打道回府。带了数千随从顺流而下。从金沙江,进马湖江,最后进入闽江,回到了泸州境内。

    当刘整在外征战了半年之久回到泸州后,泸州城内外一片生机盎然,各个地方都在大兴土木。一座座四五层高的高楼拔地而起。看到眼前这一切,刘整知道这是韩先生在帮自己。

    泸州怎么说都是刘整的,而大理怎么都可以说是韩振汉的,韩振汉曾经客居泸州帮助泸州甚多,而刘整也没有亏待过韩振汉。现在大理的建设还需要大量的人手,没想到韩振汉却留在了泸州帮自己建设“老家”,刘整怎么能不感动。

第四百二十七章 祸心() 
刘整刚刚走进城门,却发现了一桩奇事,因为一个不大的小孩正在坐在一张桌案前,喝着面前的茶水,另一只手用铁尺敲着桌子正在斥责一个中年人。

    “乔公子,是我的错,您看能不能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想去大理看看呢。”

    “给什么机会,那么多人,都想去你这样是让我难做啊。。。。。我在之前就说过,赶工可以,但是要合理,并且不能糊弄。你欺负我年级小,读书少吗?你把石灰和沙子十比一往上弄,你想糊弄谁?这是人住的房子,你怎么不拿豆腐来做。。。。。下午我检查完你们队里所有的成品以后,我再跟你谈。”

    刘整原本已经走过了城头的脚步,却又再次退了回来。原本看到那个孩童的面庞,已经让刘整很是好奇了,而听到这个孩子,说出的话,刘整就更加的好奇了。

    这小子看样子明显是个监工啊,刘整一脸的尴尬,站在原地考虑了半晌。还是走到了,那个小小监工的面前,

    “你是谁家的孩子,不去读书,坐在这里干什么?”

    “您是哪家的大人,不用执勤,站在此处为哪般?”

    原本刘整心里还一肚子的气没想到这孩子还挺能言善变,接着自己的话就溜了下来,刘整起了心思看着孩子巧舌如簧,就考校一番,

    “鹦鹉能言难似凤。。。”

    “蜘蛛虽巧不如蚕。。。”

    前一句是刘整嘲笑,这个小孩,能学大人说话,但只是鹦鹉学舌。可当那孩子对出了句子,刘整转念一想,自己一身戎装,身上又是宝剑,又是马鞭,支楞巴翘,可不就像是蜘蛛一样。

    “有意思,你小子叫什么?可知道我是谁?”

    “小子乔志才,不才任,兄弟会工部小小领事,将军应该是刘将军手下悍将,如果再年长几岁兴许姓刘也有可能。。。。。”

    刘整先是哈哈大笑,随后反应过来,这孩子八成是看出了自己的身份,这马屁拍的不留痕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将都喜欢别人夸自己年轻。

    “是老夫看走眼了,回头我跟你们老大替你美言几句,就当赔礼了。”

    “小子,先谢过将军,美言之词大可不必,我年幼任此要职,完成工作,就已经胜似千言万语了。”

    刘整一通叫好之后,骑上马背跃马扬鞭的离开了,骑在马上的刘整心里面就不是滋味,那个叫做乔志才的孩子,少年老成,有城府有能力,这韩振汉对于大理的教育也极为重视,后辈力量前赴后继。

    而自己已经五十有余,两个不成器的儿子,也没有什么实质的建树和能力。看着眼前这个十二三的孩子,刘整心里羡慕的很。再想想那个高园的弟弟如今好像也有了那么点人样,在刘整眼里男人就应该威武阳刚,有个军人的气质。

    “韩先生,韩先生,刘某回来了,多谢韩先生倾力解泸州之围。。。。。。”

    韩振汉和刘整见面后两个人正好把陈国的战事讨论了一下,关于陈晃向西北逃走的事情,韩振汉也并没有说什么,毕竟陈晃没有带多少人,也没什么财物,量他也翻不起什么风浪了。

    对于自己两个儿子,长子刘恒,次子刘延。两个的教育也扔给了韩振汉,韩振汉也不推辞,言辞中韩振汉知道了刘整见到了乔志才,才深有所感。并且觉得自己有点后继无人。所以才有此意。接下刘整的委托,韩振汉也没有给刘整打什么包票,只是说,自己会命人照顾,好好带带两个子侄。

    说是子侄,实际上,刘整的大儿子刘恒反倒是比韩振汉还要年长几岁。但是论到辈分那就小了一辈。虽然刘恒,刘延两人都已经成年。但是韩振汉还真是有办法改变两个人。

    因为韩振汉有颠覆这个世界常识的知识,整个兄弟会学习的东西,都是在经过百年后的积累才能出现在世界上的内容,虽然不够深入,但是作为科学的入门却是够了。

    最后再刨除掉那套仁政理议,真的去用数字,用实际情况去处理问题,那么很容易就能改变学习者的思维,所以韩振汉还是敢去接下这种教育人的活计的。

    再说也不用韩振汉自己费心费力的去教育,兄弟会内部自己就有培训课程。因为兄弟会的人数众多,在泸州发展的规模也已经超过了三万多人的规模,所以负责培训课程的人,一天几乎二十个小时都有人在讲课。

    虽然讲授的内容很多都是重复的,因为要对不同时间段的人群还有不同层次的人反复的讲,所以每天只讲一种课,一个月讲四次,七门课程不断循环讲。而刘整的两个儿子就被扔到了课程里面去不断的听课。

    这种方式都快变成了一种洗脑的办法,课后还有内部的考核,考核成绩优异的就可以提升他们在兄弟会内部的职位。而且现在对于各个地方对于有管理懂知识的人简直求贤若渴。所以根本就不缺岗位,现在是坑多萝卜少,就缺大头萝卜对应位置去占座位呢。

    刨除这两个刘整的儿子不说,韩振汉跟刘整还讨论了一下,福建泉州的蒲寿庚,对于这个商界奇才,连刘整都若有耳闻。当初淳祐初年,官家发布说是可以用招商海外贸易而得到官职的时候,泉州蒲家就拿到了最高级别的官位,而且还得到了赵昀的接见,并且大加赞赏了蒲寿庚的功绩。

    可以说蒲寿庚带动了一大批人为大宋创富,给大宋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提升,使得理宗有钱在各个地方挥霍。同时蒲寿庚自己也是赚的盆满金箔。

    但是当刘整得知是这个,通过招商引资得来官职的蒲寿庚在暗中竟然要破坏泸州宝钞,这时刘整就不淡定了,大宋仍然是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这个蒲寿庚竟然敢对自己出手。证明他确实是抱有祸心啊。

    在房间内刘整暴走了一会之后,也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对策,表示愿意都听韩振汉的安排。。。。。

第四百二十八章 勾引韩振汉() 
当刘整提出进京述职想要韩振汉一通前往以后,韩振汉就犹豫了,为什么犹豫,因为他真是很想去看看。临安府南宋最大的都城,城内的繁荣绝不是大理或者泸州能比拟的。

    作为汉人的政治经济中心,虽然南迁到了临安,但是皇帝在哪都城就在哪里的一直是老百姓心中的想法,而至于迁都动摇国本,什么的只是对那些是大夫来说可能比他们的生命更加重要。

    对于老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哪怕皇帝是谁也不会有太多的百姓在乎。而韩振汉作为一个从后世来到这个时空的人。对于南宋高度发达的经济,混乱的朝政,这个国都他当然想去看一看。

    也许还能看到那个祸国殃民,权倾一时的蟋蟀宰相贾似道。但是韩振汉真的很忙,从泸州去临安几乎要横跨整个南宋国一来一回至少要半个月的时间。而且进京述职也绝对不止是到了就能办完的工作。所以至少要去上个把个月。

    “还请韩先生能配在下一同前往。”

    这句话,刘整不知道说了多少遍,而韩振汉也推辞了数次,只不过越是推辞韩振汉心里就越是痒痒。

    “这样吧,我把大理和泸州最近要做的事情梳理一下,再让白老板。。。。白余明,和王灿两个人过来交代一下。如果可以的话我再跟你一通前往。”

    两个人聊了一整个下午,最后韩振汉还是被勾引去了大宋京师,在整理了数天的事物之后,韩振汉也让人做足了准备,白老板,和王参谋两个人终于在韩振汉翘首期待的情况下到达了泸州城。同行的还有顺子。

    “老大,没个人给你端茶倒水,我们大理皇帝不放心,让我来给你当保镖。。。。。。”

    “嗯,女皇陛下,还是很担忧你的安危的。。。。。这里有一包东西是给你的。她连白老板都不放心,硬是嘱托我拿给你。。。。。。”

    “哈哈哈哈哈哈。。。。。。”

    一帮老兄弟见面,当着刘整的面就开始打趣韩振汉,听着确实是嘻嘻哈哈,但是听在刘整的耳中却不是滋味,本来想选个傀儡,以后大理差不多就变成了自己的底盘。自己做个大宋的忠臣,大理的枭雄进退皆有路。但是万万没想到。。。。。

    不过长叹一声后,刘整还是想的开的,大理开明的朝政,和全新的政治形式,让刘整觉得一切都很舒服,而且不论是韩振汉的为人,还是刘整跟大理签订的契约,大理怎么说都是他刘整一条非常宽阔的退路。

    随后韩振汉就开始安排起了大理的事务,实际上韩振汉还是有一点不好意思的,因为毕竟这是他自己真的想去。可如果要说找借口也可以说的通。

    因为不管如何,韩振汉未来都是需要救助大宋的国力,来为自己建造庞大的远洋船队,才能让自己的兄弟们出海。而现在韩振汉如果能和大宋的高层,或者说是掌权者多一些交流能对未来不论是合作,还是敌对都会有所帮助和了解。

    对于大理的建设,韩振汉确实有很多要挂念的东西,各个位置的矿产开发。农业水利兴修,建设交通道路增强运输能力。要想富先修路。就连生育这一块也被韩振汉关注了起来。这个时候可不是少生孩子多种树的年代。森林资源在这个时代还是非常的充沛的。而人口的多寡绝对是衡量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一个必要条件。

    大理现在拥有的国土面积,和自然资源可能并没有比大宋要小上多少,但是人口却只有大宋的十分之一。大宋的经济高速发展也源自于此,大宋的国土面积,经过金辽蒙古这些北方国家的打压之后,如今只有北宋时期的三分之二还要少,但是人口却并没有减少,反而还在增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们没有土地可以耕种,更多人开始进行从事手工业的工作,或者选择去给一些作坊,打工赚钱,也就是工人的雏形。所以大宋的经济发展是因为种种原因自然形成的。并不像大理那样是韩振汉有意引导的。

    而大理的百姓也早就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任然还是比较在意农耕。想拥有自己的土地的人更多。但是韩振汉却给了他们一个解放地方劳动力办法,就是耕牛。耕牛和农用器具的大量发放,让在大理分到了土地的百姓非常的兴奋。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里面还有韩振汉的后手。

    原本一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各种,在器具得当,又有畜力协助的情况下,只需要半个月不到,就可以全部完工。而大理的皇庭给百姓发放耕牛绝对不是单纯的给百姓发福利。

    这些耕牛是不可以死亡的。如果想要转卖是要上交一笔税金的,并且还要到地方的伍长,屯长处出报告。耕牛的拥有者,在没有官方的同意书下是不得宰杀和虐待耕牛的。被盗也同样是要受罚的。

    另外就是对于战俘的优待,当然了并不是说让这些战俘不用去干活了,挖矿修路还是肯定要去做的。但是生活条件要好一些,起码能吃饱饭。睡好觉,生病了,有人看病。这些可都是廉价劳动力,韩振汉还不想让他们死掉减员。

    还有给战俘的希望,如果他们工作的工时累计到了一个什么时间以后,就要给他们释放的机会。给人留下机会,但是却要上兄弟会的洗脑的课程。尽可能的让他们出了战俘营以后,还能在兄弟会名下的矿场啊,施工队继续工作。

    除了战俘,就是社会治安管理了,战后的大理改朝换代,当然有很多地痞流氓,还有政治犯出现,而出现的些人自然就被扔到了监狱里面。

    在监狱里白养这些人肯定是不行的,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挖矿修路,会写写算算的,就去做账房。没有体力真的干不了的,就去纺织厂。总之要全民劳作。

    出了大理的建设剩下的就是教育的问题了,之前创办的教育机制要保持下去,多多的培养和招募老师,实际上教育是百年大计,并不是韩振汉一朝一夕能见到成效的。

第四百二十九章 极北殇() 
得不到成效韩振汉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