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白眼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日之白眼狼-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或许是因为徐彦卓的原因,乌斯旗主竟然说的是汉话:“圣武皇帝临死的时候曾经为蒙古人留下了预言,他说‘如果你们忘记了自己的文明、语言、文字,乃至民族而投向外邦,那么,当千里牛犊出现的时候,我将会让白驼附着我的灵魂去惩罚你们!’没想到我们部族在这里守候了六百多年,预言竟然成了现实。”

    徐彦卓知道,乌斯旗主所说的圣武皇帝就是成吉思汗,但他却对预言的事情却一无所知。

    见郭东辰和徐彦卓一脸茫然,乌斯旗主又说道:“郭掌柜,你行走草原多年,应该听过鄂尔多斯圣武皇帝陵墓的事情吧?”

    郭东辰点了点头。

    乌斯旗主缓缓地说道:“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有一座规模宏伟的圣武皇帝陵。当初,圣武皇帝驾崩后,窝阔台汗从宫廷守卫者中挑选出一千户人,其中五百户为达尔扈特人,他们负责守护和祭奠圣武皇帝的八白室衣冠冢。而另外五百户就是我们维拉尔人,我们负责守护圣武皇帝的魂灵。蒙古大汗一直都实行的是密葬制度,陵墓的埋葬地点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在案。所以,除了我们的部落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再没有人知道圣武皇帝其实是葬在巴丹吉林沙漠的中心地带的……”

    通过乌斯旗主的介绍,徐彦卓这才知道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出征西夏前一年,成吉思汗的身体状况已经出现问题。一次打猎时,从马背上摔下受伤,并发起高烧。当时进攻西夏的计划已定,因成吉思汗因身体不适,考虑退兵。但在使臣交涉过程中,西夏将领阿沙敢不出言不逊,致使成吉思汗大怒,于是抱病出征。最终虽然灭亡了西夏,而成吉思汗也死在军营里。蒙古人没有肉身崇拜的传统,认为人的肉身来自于大自然,去世了也应该回归大自然。早日安葬,灵魂方可升天。于是根据遗嘱,成吉思汗被葬在了离军营不远的巴丹吉林沙漠里。

    最后,乌斯旗主悠悠道:“圣武皇帝之所以要葬在巴丹吉林,是因为巴丹吉林是蒙古的吉祥之地,蒙古最圣洁的白骆驼就在巴丹吉林!圣武皇帝去世时,用白色公驼的顶鬃,放在自己的嘴上和鼻子上,他将灵魂附着在这片白色驼毛上。圣武皇帝留下遗嘱将自己葬在巴丹吉林,并留下了那段预言!”

    “白骆驼?”

    在徐彦卓后世的记忆中,骆驼一般只有灰色、黄色或棕色,白色的骆驼太让人震撼了。

    “是的,是白骆驼!”乌斯旗主点点头。

    郭东辰不解地问道:“乌斯旗主,不知成吉思汗留下的预言,与我这位徐兄弟有何关系?”

    乌斯旗主没有回答反而问道:“哲布尊丹巴代表喀尔喀宣布独立,将来将会依附与何人?”

    郭东辰毫不犹豫:“那还用问?肯定是沙俄!”

    乌斯旗主点点头:“圣武皇帝所说的‘忘记了自己的文明、语言、文字,乃至民族而投向外邦’不就是指现在的哲布尊丹巴之流吗?至于千里,那就更好解释了,你们从张家口而来岂不是千里之外。牛犊在圣武皇帝看来就是小孩子的意思。圣武皇帝曾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高兴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般欢快。”

    说到这里,乌斯旗主眼中闪过一道异彩:“圣武皇帝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天,他也想好了如何应对这一天。那就是组织白驼军去去征服他们。白驼军一出,必然所向披靡,因为白驼身上有圣武皇帝的魂灵。论起征战四方,这世上何人是圣武皇帝的对手?”

    徐彦卓无语了,他只不过是因为来不及练习骑马,经郭东辰建议才来维拉尔后旗想办法组建野驼队的。谁知道阴错阳差,竟然挖掘出这么大的秘密。他不相信什么魂灵和预言,他宁愿当作是一个巧合。不过,乌斯旗主有一点说的倒没有错,论起征战四方来这世上还真没有人是成吉思汗的对手。想想以前大元朝的无限荣光,再看看现在中国的委曲求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第97章 白骆驼山() 
想到这里,徐彦卓心中暗想,既然自己来到了这个年代,既然让自己碰上了,这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决不能从自己的手上丢掉。他要让后人永远记住:中国的地图是桑叶而不是雄鸡。

    乌斯见徐彦卓怔怔出神,以为他不相信:“这位徐公子,难道你不相信我们的圣武皇帝?”

    徐彦卓这才回过神来,不相信谁也不能不相信最伟大的成吉思汗,他赶忙摆手道:“不不不!乌斯旗主,你误会了!我只是在想,什么时候可以见到白骆驼!”

    “明日,我亲自带你们去!”乌斯旗主的这句话让徐彦卓大喜过望。

    ……

    徐彦卓骑着一头骆驼,慢慢地在巴丹吉林沙漠的沙海中移动。

    此时,和徐彦卓一起行走在沙漠里的,除了郭东辰和徐彦卓一行以外,还有乌斯旗主、帕默尔和五十名维拉尔部落的蒙古孩子。

    一百多人骑着骆驼列成长队,在沙漠上悠闲地走着,除了悦耳的驼铃声以外,就只剩下身后留下的两行深深的蹄印。

    徐彦卓还是第一次骑骆驼,当然他骑的是一般的家骆驼。

    刚进入沙漠的时候,徐彦卓还觉得新鲜。因为在沙漠的边缘,还可以看见无边的沙海中,点缀着一丛丛树木,那是沙柳。慢慢进入沙漠腹地之后,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单调的黄色,连一棵树木都没有,沙漠的广阔使每一个人都感到疲倦,似乎永远走不出去似的。时近中午,太阳升得老高老高,晒得沙漠直冒烟。

    “乌斯旗主,为什么这一路有许多白骨,不像是人的,像是狼骨,这是怎么回事呀?”徐彦卓指着如路标一般一路蜿蜒而去的白骨,回头询问乌斯旗主。

    “徐公子,这的确是狼骨,这条路叫做狼骨路,这是通向白驼山的唯一道路。”

    见徐彦卓疑惑地看着自己,乌斯旗主解释道:“沙漠边缘有一种狼,它同草原狼不一样,脖子上长有不很长的鬃毛,它格外贪婪和残暴。这种狼掌握了骆驼的生活规律,每到骆驼产羔时,它们便成群而来。野骆驼羔大多在这个时候被狼惨害。因此野骆驼成活率很低,狼群是野骆驼的天敌。可偏偏白骆驼却不怕狼群,这一路的狼骨都是白骆驼战胜狼群的结果!”

    “乌斯旗主说的没错,我就曾经亲眼见到过白骆驼是怎样斗狼群的!”一旁的帕默尔接过了话题。

    帕默尔向徐彦卓等人讲起了他的亲身经历。

    那天中午,他在沙漠深处准备支撑帐篷休息一会,突然看见四只狼正在紧追一群白骆驼,这群白骆驼有大有小,共有十几峰,看样子已经有点筋疲力尽了,而狼群似乎还精力充足紧追不舍,相距只有四五十米了。

    帕默尔为白骆驼担心,不忍看到那悲惨的一幕,闭起眼睛默默为白骆驼祈祷。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他慢慢睁开眼睛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种场面:沙海中,四只狼在艰难地逃跑,狼的蹄子又小又硬,每跑一步都要深深地陷进沙里,每向前一步都非常吃力。而白骆驼却跑得轻巧快捷,尤其跑在前面的几只白公驼,追上落在后面的一只狼,用各自的有力的前蹄踢那只已经跑不动的恶狼,没几下,那只恶狼就变成肉饼了。

    白公驼并没停下来,它们趁胜追击,没多久另一只狼也倒在沙漠中再也爬不起来了。

    就这样,连续有三只狼被白骆驼追得活活累死在沙漠中,只有一只年轻体壮的狼侥幸逃出沙漠……

    进入了沙漠深处,渐渐地徐彦卓可以看见一群群的野骆驼了。但是其中没有一只是白骆驼。

    到了下午时分,他们终于远远可以看见了此行的目的地---白驼山。

    白驼山屹立在茫茫沙海之上,峰尖高耸云天。由峰尖往下延伸着多条沙脊,沙脊之间形成许多沙窝。

    沙窝是沙漠生命的“摇篮”,一簇簇的黄蒿、沙米和骆驼刺在这里顽强地生长着。极目远眺,千里瀚海沙丘如波,层层叠叠,涌向天际,蔚为壮观。远远近近的沙漠地貌布满了象水波、象耳廓、象蜗牛壳一样的美丽景观,这都是风神的杰作。

    终于到了近前,徐彦卓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沙山四周竟然布满了动物的骨头,从山脚一直到山顶,除了白色骨头几乎已经看不见沙子了!

    根据乌斯旗主的叙述,这座沙山就是成吉思汗埋骨之处。每一只白骆驼在预感到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都会辗转来到沙山,然后卧在白骨堆上,静静的等待着死亡。即使从未到过也未见过沙山的白骆驼,也能凭着一种神秘力量的指引,准确无误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

    几百年过去了,沙山也变成了白驼山。

    不远处有什么慢慢向他们走来,徐彦卓发现正是传说中富有灵性的白骆驼。这两只白骆驼看上去年龄已经不小了,体型比家驼要小,脖颈细长,耳朵短小。四肢细长,蹄盘较小。驼峰呈圆锥形,矮小但坚挺,头骨凹凸不平,鼻梁平直,脑袋相对较小,毛色是纯白色。

    乌斯旗主见了白骆驼双膝跪倒,嘴里喃喃地念着什么,他后面的蒙古人都跪下了。

    两只白骆驼从他们身旁目不斜视的走过,眼神像天空一般的清澈,像海一般深沉,充满了骄傲和自信。

    它们顺着白骨往山顶行进,尽管显得吃力,却没有丝毫停顿。当它们到了白骨山顶的时候,各自找了个合适地地方,静静地跪倒,平静地望着远方,不再动弹。

    乌斯旗主指挥蒙古孩子卸下好几捆晒干的沙冬青,引火将其点燃,然后扑灭火苗,任其冒着浓烟。

    那群蒙古孩子围着浓烟双手合十虔诚的低声吟唱,显得既悲凉又哀怨。

    乌斯旗主从怀中掏出个银质方盒,从中捻出一些白色粉末,洒在沙冬青上。

    片刻,一股异香四处弥漫开来。时间不长,就有成群结队的野骆驼缓缓行来,集中到了白驼山的附近,它们跪卧在远远的地方,只是其中没有一只是白骆驼。

第98章 赶赴奉天() 
落日时分,陆续有白骆驼赶来。

    白骆驼和其它的野骆驼不同,径直来到白驼山下,就像到了自己的家一样的随意,找个合适的地方,然后静静的跪倒。

    那些蒙古孩子的歌声如泣如诉四处飘荡,徐彦卓惊异地发现越聚越多的白骆驼,都朝着一个方向,直勾勾地盯着这些孩子,它们的眼中都噙着亮晶晶的泪花。

    那些孩子们逐个起身,继续吟唱着,穿梭在白骆驼当中,不停地抚摸着他们的脑袋……

    ……

    列车行驶在京奉铁路上,徐彦卓坐在火车靠窗的位置,凝望着窗外迅速往后推动的美景,心中的思绪似乎还停留在那神奇的巴丹吉林沙漠,还有那充满灵性的白骆驼。详实话,徐彦卓很想在维拉尔后旗多待些日子,可宝贵的时间不允许他停留。

    当得知那些白驼至少还要半个月才能完全驯好,徐彦卓毫不犹豫的把两名忍者和全部的天罚战士都留下了,自己则和伊贺纳言、刘晚亭带着铁血战士跟随郭东辰一行返回张家口。

    徐彦卓还记得自己离开的时候,专门去和乌斯旗主告别。他要留些大洋给乌斯旗主,可乌斯旗主一口拒绝了。

    乌斯旗主虔诚的话语似乎还在耳畔:“我们是遵照圣武皇帝的旨意行事,这是我们的本分,我们是不会收钱的。”

    为了补偿维拉尔后旗部落,徐彦卓回到张家口以后,留给郭东辰一万大洋,让他经常运送些货物给乌斯旗主。谁知,徐彦卓再次遭到了郭东辰的拒绝:“徐公子,你说的事情我会照办,钱我是无论如何不会收的。”

    想到这里,徐彦卓从怀里掏出了一本小册子,伴随着火车的轰隆声仔细看了起来。这本小册子他几乎都可以背下来了。但是,没事了总还要拿出来看看,这里面凝结着郭东辰的一番心血。

    当初郭东辰建议他双管齐下,一方面建立驼队,一方面练习骑术。郭东辰现在递给他的小册子,就是这几十年来自己从蒙古各部落听来的、学来的以及自身体验来的训练骑术和骑兵的办法。

    徐彦卓正看得津津有味,火车慢慢停下来了。

    “到哪里了?”徐彦卓头也不抬的问道。

    “首领,到辽中县了!”回答徐彦卓的是坐在对面的刘晚亭。

    “哦,这么说快到奉天了?”徐彦卓放下了手中的小册子。

    “是的,还要一个多小时!”刘晚亭回答道。

    徐彦卓看了看窗外的景色,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又要见到另外一位大人物了---未来的东北王张作霖。

    不过,此时的张作霖还没有发迹,只是奉天中路巡防营的统领,手中有五六千人。

    想到张作霖今后还要看着自己的脸色过日子,徐彦卓脸上露出了笑容。

    就在徐彦卓做好准备要见张作霖的时候,张作霖正搓着手在奉天火车站台上来回转悠。他陪着徐世昌在这里等了有半个多小时了,如果不是碍着徐世昌的面子,他早就甩手而去了。

    “老总督,就这么个小毛孩子,至于你老人家亲自来迎接吗?”张作霖还想再劝劝徐世昌。

    张作霖对徐世昌还是非常敬重的,可以说没有徐世昌就没有张作霖的今天。

    当年,土匪出身的张作霖深得东北三省总督徐世昌的信任,徐世昌先后将张作霖调到辽宁西北部和洮南一带剿匪,张作霖采取强攻和智取两手策略,派人打入蒙匪内部,最后终于将危害东北边疆多年的匪患解除了。为此,徐世昌把张作霖升为奉天巡防营中路统领,管辖马步5营,后来又专门为张作霖增加2营。张作霖是个很知道感恩的人,他受到徐世昌如此青睐和器重,自然要为徐世昌着想

    “不就是剿匪嘛?老大人您是知道的,这可是咱的老本行了。您老招呼一声,我马上鞍前马后效力!干嘛非要求着个小孩子呢?”张作霖还是不死心,他实在想不通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会让自己的老上司如此上心。

    “这次不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