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白眼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日之白眼狼- 第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斗,德军的最后一次强大进攻宣告失败,头戴煤矿工式钢盔的德国兵又向马恩河以北转移。

    西线的德军步兵由于大批伤亡。已少于协约国的步兵,威廉二世的陆军一蹶不振。

    与此同时,德国的同盟国先后退出了战争。

    保加利亚是德国重要的同盟国,43万人的保加利亚军队和55万人的协约国混合部队艰苦的作战着。可是协约**猛烈的进攻和西班牙流感的肆虐,导致保加利亚军队的士气低落而很快崩溃了。保加利亚代表团在9月的最后一天签署了停战协定。这样。同盟国中保加利亚首先被迫退出战争。

    英**队回师东进。直指土耳其边境,对此,绝望的土耳其政府不能漠然视之。保加利亚的崩溃是一个开端。接着来的是土耳其。倒霉的土耳其军队,被节节败退弄得百孔千疮,士兵大量逃亡,补给缺乏,因此对美索不达米亚已不构成威胁。对巴勒斯坦的威胁也极小。美索不达米亚,是耗尽协约国力量而又无相应的军事收益的另一个战区。终战争之局,约有90万不同种族的人员先后在美索不达米亚值勤,而英帝国约有9。25万人受伤、失踪或被俘,约2。67万人阵亡或因伤致死或病死。

    9月19日,经过长期准备的协约**队向土耳其发动的雷霆般的攻击。土军固守从海上到约旦河谷的65英里长的战线。英军以5个师对雅法以北沿海平原的土德防线发动进攻,约三小时就完成突破。并以骑兵扩大突破口。隆隆炮声在圣地回响,土军则兵败如山倒。

    溃逃的土耳其第7、第8集团军残部,在狭窄的河谷地带遭到皇家空军的大屠杀,骑兵则围捕成千上万的土耳其土著士兵。

    英军清点了他们的胜利果实——7。5万名俘虏、300多门火炮和各类战利品,敌人遭到成千上万人的伤亡。英军付出死、伤、失踪5;666人的代价。

    土耳其已经招架不住了。

    10月30日傍晚,土英两国代表在穆德罗斯湾阿迦门农号英国战列舰上签订了停战协定。

    土耳其,同盟国中的又一个国家退出了战争,它伤亡惨重,希望落空。停战时,它在战场上尚有不足50万人的军队,其中只有五分之一具有战斗力;它当年那支浩荡大军的其余部分已经阵亡、病死或逃亡。

    11月4日,一支意大利海军远征军占领的里雅斯特,抓获俘虏达50万人之多。德国的最后一个盟国——已故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的古老宗主国奥匈帝国的残余也宣告投降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土崩瓦解的最后日程,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了深重的苦难和混乱。

    在整个德国,有组织的革命的烈火正在向各地蔓延。在腓特烈港,策佩林工厂的工人成立了委员会。在斯图加特地区,包括规模很大的戴姆勒工厂,工人们举行了罢工,他们在社会党人领导下,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水兵举行了暴动。他们在陆军士兵的支持下成立了委员会,并迫使市长承认了他们的权力。

    在卡塞尔,全体驻军,包括指挥官,都参加了暴动,而没有发一枪一弹。在科隆,当四万五千名驻军宣布支持**时,发生了一些枪击事件,但很快市内就恢复了平静。在汉诺威,平民暴动获得成功。当局虽然下令军队镇压,但大兵反戈一击,纷纷参加了暴动者的行列。在杜塞尔多夫、莱比锡和马格德堡,情况也是同样。

    德国各地的地方政权一个接一个地垮台,被工人委员会、水兵委员会或陆军士兵委员全接管。柏林本身实际上陷于包围之中,通讯联络遭到严重破坏,乃至弄不清哪些是谣言,哪些是事实。警方已经意识到,首都即将爆发一场全面的革命,但官员们对如何制止这场革命,意见不一。柏林的军事总督得悉满载赤色水兵的火车正从各地向首都开来,于是着手派飞机去轰炸。国防大臣连忙撤销了这个命令。军事总督只好辞职。正在休假的军官们奉命到国防部报到。他们全副戎装,携带随身武器来到国防部大楼。政府看到这种情况十分惊慌,担心他们集合在一起会被误解为要发动一次白色反革命。迷惑不解的军官们乱哄哄地转了一阵子,就渐渐地散开了。

    在柏林,人们都聚集在各家报社的展览橱窗前面,等着看来自斯帕的消息。皇帝会退位吗?在首相府,麦克斯亲王给皇帝陛下写了一个报告,用电话传到斯帕。他说,至关重要的是,必须让造反的社会民主党人继续留在政府内,并制止群众加入极端分子的行列。为此,皇帝必须马上宣布,一俟停战谈判允许选举立宪议会,他即行退位。在此之前,皇帝陛下应当任命一位代理人。

    可是当报告送到威廉二世手里时,他不慌不忙地说:“请告诉帝国首相,皇帝不打算退位。”

    徐彦卓见到威廉二世的时候是十一月九日上午,在这之前,他先去了中立国荷兰。(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676章 军情五处() 
徐彦卓去荷兰是为了见威廉明娜女王。

    徐彦卓开门见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要求威廉明娜女王在德国战败后,务必接受威廉二世的避难,并且不能将威廉二世引渡给协约国。

    尽管威廉明娜女王与威廉二世是亲戚,尽管徐彦卓的青霉素救了威廉明娜女王女儿的命,但她却不能答应徐彦卓的要求。

    欧洲战争进行了四年,荷兰就是因为信奉中立立场,所以才没有被卷入到战火之中,威廉明娜女王怎么可能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因为威廉二世而去得罪协约国呢。

    荷兰女王的拒绝早在徐彦卓的预料当中,不过,他相信自己有把握说服威廉明娜女王。因为,他的手中有一个重要的筹码,这个筹码会让威廉明娜女王无法拒绝他的建议。

    果然,当徐彦卓缓缓说出自己作为威廉二世避难的的交换条件后,威廉明娜女王沉默了。

    好一会,女王才缓缓说道:“徐彦卓阁下,这个我一个人决定不了,我能和内阁商量商量吗?”

    徐彦卓笑了笑:“当然可以,女王陛下,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威廉明娜女王立刻召开了内阁会议,经过简短的讨论之后,终于决定同意让威廉二世避难,并说服本廷克伯爵,让威廉二世住到他的庄园避难。

    徐彦卓到达柏林的时候,正是柏林形势最乱的时候。他坐在一部缓慢行驶的汽车里,看着柏林街头的混乱,简直和上次来的时候截然不同。

    一群年轻人拦住了一辆出租汽车,从车里拖出一位年迈的将军。

    “我已经不是现役军人,”将军抗议道:“我曾光荣地参加了三次战役;放开我。让我回家。”

    但他的请求完全是徒劳的,他的勋章被扯下来扔在人行道上,钢盔也被摘下来扔掉了,他的军刀被砸碎了,臂章也被摘了下来。

    “怎么会这样?”徐彦卓皱着眉头问身旁的卢维艰。

    卢维艰是琼赣特区驻柏林办事处的代表。同时也是张孝淮欧洲情报局在德国的负责人。如果不是卢维艰派车来接徐彦卓。徐彦卓都觉得自己肯定是寸步难行了。

    卢维艰将自己知道的讲给了徐彦卓:“徐总督,是这么回事。前些日子,德国海军司令部命令驻基尔舰队出海作战。四万名海员及船只认为德国在战争是大势已去,抗拒海军的出兵命令,认为出战只是自取灭亡。海军司令部的命令遭到水兵拒绝,许多水兵因之被捕。水兵联合码头工人举行了游行示威,要求释放被捕的水兵。而且由游行示威很快发展成了武装的起义。水兵和工人组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夺取了基尔的全部政权。汉堡、不来梅、来比锡、慕尼黑等地也纷纷起来响应了这次起义,组成了工兵苏维埃,也纷纷夺取了各地的政权。柏林的工人和士兵也爆发武装起义,占领了政府机关、邮电局和火车站。”

    “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有人在背后操纵!搞清楚了吗?是谁在背后捣的鬼?”徐彦卓望着吵杂的街道,头也不回地问道。

    在汽车行进的街上。有望不到头的游行队伍,不少地方还有路障。男男女女举着红色横幅,几乎家家户户都挂了红旗。天知道在他们是从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红布。一辆辆满载步兵和机枪手的大卡车风驰电掣地穿过大街,士兵们挥舞红旗,兴高采烈地高呼口号。他们显然是想煽动罢工者诉诸暴力。卡车上的年轻人穿着土灰色的制服或便服,手持上了子弹的步枪,枪上扎着一面小旗子。他们不时地从座位上跳起来,强迫士兵和军官们把领章和帽徽摘掉,如果有谁拒绝,他们就自己动手。他们同不肯投降的士兵交上了火。但看来大多数士兵都转向革命,反戈一击。在皇宫那边可以听到大炮的声音,不时传来机枪的嗒嗒声……

    “查清楚了,是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和英国的军情五处在背后操纵!”

    “什么?英国人也掺和在其中?”徐彦卓吃了一惊。

    俄国的布尔什维克是搞暴动上台的,如果说此次德国形势的混乱没有俄国布尔什维克的策划和参与,徐彦卓是不会相信的。所以,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在背后操纵,徐彦卓并不感觉到意外。可是英国人是最反对红色政权的,他们怎么也会同意让德国赤化呢?

    “没错,军情五处的首脑凯尔上校亲自参与了策划!”卢维艰肯定地说道。

    “这个军情五处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的……”

    ……

    军情五处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时德国间谍在英国四处活动,港口和造船厂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1909年,英国首相领导的英帝国国家防务委员会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来调查和解决德国间谍问题。工作小组随后提出了创建一个保密局的建议,并从军队里抽调军官开展工作。凯尔上校当时在国防委员会的情报科工作,由凯尔领导的军情五处负责英国本土的反间谍工作,保卫国内的安全,派遣英国特工去德国收集海外情报。

    凯尔和他的军情五处至少查获了36起德国间谍案,为保卫英国国内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有一天,凯尔和他的助手在前往苏格兰的火车上,偶然听到两个中年男人在用德语交谈。

    其中一个说,他接到一封波茨坦来的信,询问有关英国备战的情况。这样的对话立即引起了凯尔和他的助手的注意。

    后来经过调查,他们发现收信的那个男子是利思市孔雀旅馆的德裔老板霍尔斯坦。军情五处对那家旅馆进行了搜查,查获了那封来自德国情报机构的所有的信件,并且获得了几个回信的地址,那些地址位于德国勃兰登堡州的首府波茨坦,都是霍尔斯坦与德国情报机关的联络点。

    凯尔通过这些地址和信件,从而确认了德国情报机构在英国各地建立的间谍网和各个间谍人员的身份,获知了这些间谍的信箱号码和接头地点。由于那次行动的成功,结果让英格兰和苏格兰警方在一天之内,竟然抓获了21个德裔间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军情五处随着英军参战也不断地扩大。大量有才能的人进入了军情五处,发挥他们非凡的才能。出于战争的需要,整个英国都在进行情报搜集活动,追捕间谍、叛徒和破坏分子。后来在海军部的情报机构第“40号房间”还配备破译人员破译敌方的电报密码。

    1916年,军事作战局五处改称为军事情报总局第五局,但这只是机构名称上的改变,其地位、活动和人员并没有因此而变化。虽然军事情报总局在编制上仍然是陆军部的一个下属机构,并对陆军大臣负责,可是它取得了独立地位,可以直接与首相联系。

    然而,军事情报总局第五局缺乏吸引人的魅力,他们的军官干的是不显眼的工作,而且功劳常常是他人的,所以军情五处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自然也就不够风光。有一些人试图取消军情五局,把它合并到其他部门,但由于凯尔上校的坚决抵制,那些想把军情五处挤垮的人没有获得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证明军情五局的存在价值,凯尔上校亲自策划了这次行动。

    ……

    “军情五局策划这样的行动,目的是什么?”徐彦卓再次询问道。

    “将威廉二世悄悄带出德国,押回伦敦审判!”

    卢维艰得出的结论让徐彦卓不得不佩服凯尔上校的大手笔。

    威廉二世作为德国的最高统帅,对发动战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国战败后,威廉二世肯定会成为战犯。英国内阁当然希望能够威在伦敦对廉二世进行审判,可是如何才能将威廉二世送到伦敦,这却是一个大难题。德国虽然战败在即,可想要把德国皇帝带离德国也非易事。凯尔上校的做法很有针对性,暗中支持布尔什维克搞乱德国,在混乱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威廉二世带走。

    “可否查清了他们的具体计划?”

    “是的!已经查清楚了!”

    ……

    威廉二世正在比利时斯帕的弗雷诺伊塞堡德军总部,国内的兵变令他十分惊讶,不知该如何应对。德国的这次革命和俄国革命出奇的相似,都发生在皇帝在前线打仗的时候。

    在开车前往弗雷诺伊塞堡的路上,徐彦卓和兴登堡、格勒纳三人都沉默不语。兴登堡的老搭档鲁登道夫被逼辞职后,便由格勒纳接替了军需总监的职务。

    兴登堡的嘴唇不停地打颤,他使劲地咬住它们,让自己镇静下来。

    上午十点钟,皇帝在一间面朝花园的房间里接见了他们,房间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屋内冷嗖嗖的,只有壁炉里生着火。皇帝靠在炉台旁,由于寒冷和内心的不安,身子直打哆嗦。(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677章 德皇退位() 
“东方精灵,你能来太好了!”威廉二世见到了徐彦卓,面上的喜悦之色一闪而过。

    “皇帝陛下,无论最终是什么结果,我都会陪着您的!”

    看着威廉二世苍老的面庞,徐彦卓有些感慨。不管怎么说,威廉二世对自己还是相当不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