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白眼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日之白眼狼- 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台下的各界群众掌声一片。(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670章 孙文护法() 
8月5日,程璧光与海军第一舰队全部抵达广州。国会议员应孙文电邀,也有150多人到达广州。但这个数字仍不足法定人数,但众人认为护法誓在必行,于是决定按照法国的先例,召开“非常国会”。

    8月25日,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正式开幕,孙文被选为中华民**政府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

    在军政府里,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军界人物。李烈钧做了总参谋长,许崇智做了参军长,陈炯明做了第一军总司令。他们三位都是革命元勋,蒋志清此时还排不上位置。

    陈炯明被赋予第一军总司令的职务,但他只是个光杆司令。孙文希望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司令,他现在总算知道自己手里没有军队是干不了事情的。于是,他派胡汉民跟朱庆澜去谈,希望把陈炯明过去的那20营部队还回来。

    此时的广东其实是桂系的地盘,督军陈炳焜是陆荣廷的把兄弟和第一干将,他早就惦记着朱庆澜的部队。朱庆澜索性将20营警卫军交给孙文,并提议由陈炯明担任省长公署亲军司令。

    孙文在广州所作所为,西南军阀都当做笑话来看。但听说孙文要拿走这20营部队,陈炳焜立即疯了,马上出动部队,将陈炯明的司令部团团围住,缴去司令大印。亲军司令才做了一天,陈炯明便被逼出走,跑到香港避难。随即,陆荣廷又亲自操纵广东省议会选举,将李耀汉推上广东省长的宝座,又将朱庆澜逼走。

    孙文长叹一声道:“难道搞支部队就这么难吗?”

    孙文无奈。而陈炯明则被气得卧病在家。眼看孙文的建军计划又成泡影。

    天无绝人之路,现在能够帮助孙文的是段祺瑞。

    1917年,张勋复辟,各派势力组织护法势力驱逐张勋,并顺便谋求自己的利益。

    最先获利的是段祺瑞。他在北京附近拥有支持自己的军事力量。他于马厂誓师。带着5万军队打进北京,一下就将张勋军驱逐了。段祺瑞回到了北京,却没有恢复原来的政府、议会和总统。而是另组临时参议院。段祺瑞的作为,让那些失去议员津贴的老国会议员们不满,还有那些对段祺瑞强势政府心存余悸的南方实力派们也很不满。

    孙文号召反段的力量在广州集结,最先响应的是程壁光和他控制的第一舰队,

    一个新问题又出现了。这些来参加护法的人究竟就是支持孙文,还是支持护法。孙文和其他人的理解不一样,产生分歧也就很正常了。护法势力中,最有声望两个人,一个是黎元洪,一个是孙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支持黎元洪恢复总统的位置。可是。黎元洪远没有支持他的那些人那样的热情,他不愿意南下,而更愿意在天津当炒房、炒股的商人。

    黎元洪不愿意南下,于是只有孙文可以担任护法的代言人了。但是护法各派却希望护法政府和原来的护**一样,大家成立合议制的机构。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人说了算,而是遇事协商解决。这与孙文的想法不一样,他希望护法政府中,一切由他决定。

    联合各派的护法运动实际上已经出现分裂。

    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对南方采取不妥协政策,派傅良佐坐镇湖南,吴光新进驻四川,冯玉祥部进兵福建,从三个方面进击南方。

    陆荣廷对北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颇为忌惮,担心后院起火,于是主动缓和与孙文的矛盾,将那20营人马终于给了陈炯明,但前提是陈炯明领兵去打福建。同时,陆荣廷调走了陈炳焜,而以部将莫荣新做了广东督军

    从长远看,这次交易,陆荣廷不合算。军队远比地盘重要,有了这支部队,孙文的革命事业迎来了新局面,而且最终把广东也拿到手里。

    尽管孙文命令不能出府门,但他却制定了一个会师武汉、大举北伐、统一中国的宏大计划。他制定的这个计划,其实是以蒋志清原先的计划为蓝本的。

    9月1日孙文在广州开基立业之时,蒋志清便将一份《对北军作战计划》寄往广州。蒋志清之所以能这么快将计划送到孙文面前,当然是在徐彦卓提醒下,早早制定出来的。

    蒋志清对敌我态势进行了最乐观的估计,认为我强敌弱,建议护法军应北进湖南,再克武昌,扫清长江一带,然后直捣“黄龙”——北京。这一计划,环环相扣,严密无缺,孙文看后大为欣赏,随即采纳。

    当然,孙文终其一生也无法完成这一计划,还是多年之后蒋志清亲自把经完成了。

    许崇智也是帅才,不能久在陈炯明之下。于是,孙文让陈炯明拨出四营,让许崇智组建粤军第二支队。

    陈炯明对蒋志清早有耳闻,因此请求孙文派蒋志请到粤军参赞军机。

    孙文随即给蒋志清发去急电,让他速到粤军报到。蒋志清在粤军的第一个职位是一个重要的岗位——作战科主任之职,上校军衔。

    蒋志清到广州见过孙文,即匆匆赶到汕头粤军司令部。此时,北军正急攻衡州,战局危机。

    陈炯明有意试探蒋志清:“志清,现今广东危在旦夕。敌军大举进攻衡州。衡州为粤、桂、赣三省通衢,他们占了衡州,我军防线洞开,敌军必兵分三路,一路攻广西桂林,一路攻广东韶关,一路攻江西赣州,然后合攻广州。因此,我以为,应该集中主力死保衡州。你意如何?”

    蒋志清摇了摇头,又摆了摆手道:“不可,不可。”

    陈炯明惊问其故。

    蒋志清道:“湖南战局,没有那么严重,我军大可不理。”

    “什么?不理?”陈炯明惊得眼珠子都快掉了出来。

    蒋志清胸有成竹地走到地图前,道:“我军应以主力进军福建,只要拿下漳州、龙岩,广西、广东和福建便连成一片,敌军便会落入我军的反包围之中,他们即使拿下衡州,又何敢向我前进一步。这叫敌进我进,他们的家当比我们多,他们南来就来,我们不管,反正我们要北去。”

    陈炯明一听,不禁醍醐灌顶。

    蒋志清又道:“同时,假如贵州、四川、云南方面能够与我们配合,进击湖北荆州、宜州,扰敌之后,敌军军心必乱,我军即可趁势反攻了。”

    一席话说得陈炯明二人心悦诚服,陈炯明上前拍了拍蒋志清的肩膀,道:“志清真乃我之子房也。”

    蒋志清闻言,微有不悦,道:“我希望尊驾做孙先生帐下的韩信,鄙人做樊哙就不错了。”

    蒋志清将《今后南北两军行动之判断》递给陈炯明,道:“这是我在路上写的。刚才说的话,都在上面。待我去前线看看,回来再制定作战计划。”

    转天一大早,蒋志清即赴黄冈、潮安、三河坝、松口、蕉岑前线视察,随即拟定《第一、二两期作战计划》。

    蒋志清回来后对陈炯明道:“我军应尽快拿下福建。福建易守难攻,又位于江西侧翼。我们在福建,北军断不敢深入广东,如此我军可立于不败之地,而后可谋制胜之方也。”

    陈炯明闻言大喜,当日即下达总攻击令,兵分三路,进击福建。

    按照蒋志清的计划,粤军以许崇智部为左翼,以邓铿、洪兆麟部为右翼,陈炯明亲率4个支队为中路。

    许崇智辛亥时就是在福建起家,闽军中有不少他的老相识。在他的努力下,有一营人马反正,因此许崇智进展迅速,率先杀入闽境,连克武平、上杭。(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671章 炮轰督府() 
粤军从广东进入闽地一百里,此时孙文在广东却一天也呆不下去了。

    护法战争初期,面对当时北洋政府挥师南下的态势,陆荣廷表面上与孙中山的广州军政府合作,军政府当时也要面对军饷缺乏,人心涣散的境地,两派在广州便相安无事了一段短暂时期。待战事稍稳定,桂系与孙系的矛盾,便越发突出。

    孙要扩展军政府势力,在广东到处征兵,陆荣廷曾对胡汉民多次提出抗议,军政府于是下令暂缓征兵,不过暗地里各地仍在继续。

    1917年底,莫荣新下令各县,将孙系派出的征兵委员当做“土匪”一律枪毙。

    12月初,更将军政府卫戍队连长和五十名新兵当作“土匪”处决,孙中山决定发动军事行动教训桂系。

    大元帅要动手,可是谁来出兵?至少在法理上,莫荣新是合法的督军,何况莫荣新手里有兵权,观音山上有炮台,炮口正对着白鹅潭和大元帅府,真要打起来,涂炭的是城里的无辜平民。不过孙文主意已定,当时他能指挥得动的兵力并不多,一下想到了程璧光的海军舰艇。

    程壁光是广州香山人,是孙文的老乡。年轻时程壁都考入了“福建船政学堂”,毕业后成为了海军军官。甲午海战的时候,程壁光带来三艘粤舰正好在天津出差,于是主动要求参战。程参加了中日海战的几次主要战事,并在战斗中负伤。然而他受的伤不仅如此,他见证了屈辱的时刻,他带来的三艘舰最终两沉一俘,自己甚至不得不亲自击沉搁浅的靖远号。

    程壁光带着愤恨。回到了广东,并加入了兴中会。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后程壁光逃到了南洋。

    1896年,李鸿章去欧洲途径槟榔屿的时候,程壁光拜见了这位主管过海军的上司。李鸿章对这位海军军官在甲午之役的表现格外欣赏。邀请他回国参与重建海军。程壁光于是回到了国内,后从管带一路升迁,直至担任了巡洋舰队的司令。

    辛亥革命前夕。程壁光带领着海军远洋舰队的海圻号,开始了中国现代海军史以来第一次远洋。他带领舰船,从上海起航,途经印杨度洋,红海。地中海到达英国,参加了英皇乔治五世加冕仪式。后又经美国、古巴等国回国。

    当时古巴、墨西哥等国正在排华,海圻号的到来,让古巴总统表示:“古巴军民决不会歧视华侨。”

    墨西哥政府则就排华事件向清政府赔礼道歉,偿付受害侨民生命财产损失。

    在回国的路上,辛亥革命的消息传到了舰上。程壁光召集全体官兵表决,结果一致支持革命。

    1911年12月。程壁光还没有回到国内,就被在上海聚集的起义海军代表们投票选举为革命政府的海军总长。

    海军是辛亥革命和民国初期的重要军事力量,是第一支倒戈参加武昌起义的主要官方武装。没有海军的加入,武昌军政府在清军大举进攻之下,是支持不了多久的。

    孙文认为。程壁光是广东人,又是自己年轻时的好友,应该不会阻止自己的计划的。但是孙文错了,此时,湘桂联军正在湖南战场和北洋军激战,程壁光反对此时护法阵营内有任何的冲突。

    孙文决定炮轰广州城内的督军府,他要求程壁光部海军向广州开炮。程壁光火了,说道,我是来护法的,不是来参与你和桂系之间的纠葛的,作为广东人,应该是维护广州市民的安全,怎么能炮轰广州城?

    程壁光知道,孙文可能会直接对舰长发布命令。于是,下令各舰戒严,不准任何船只靠近。

    没多久,孙文的侄子孙振兴企图接近军舰的时候,遭到了炮击。

    孙振兴受伤后不久身亡,这让孙文更是怒不可遏。

    1918年1月3日,孙文宴请同安、豫章两舰舰长,一通酒水下去,这两人乱醉如泥了。孙中山把反对自己举动的部属暂扣,和自己其他的亲信,带着这两人上了军舰,要他们下令炮轰广州城内的督军府。两个舰长当然犹豫,孙中山于是亲自点火开炮,其他火炮也相继开火。

    广州城居民尚在残冬的梦中酣睡,忽然,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炮声,划破寒风,惊醒了全城居民,炮声持续了两个小时,依稀还夹杂着零星的机关枪声音。循声看去,炮声是从城外白鹅潭上的军舰发射出来,炮弹越过古城上空,射向观音山上的督军府。

    观音山上督军府里,住着新任广东督军莫荣新,他属于桂系陆荣廷的心腹。

    广州城内的桂军没有反击,而是任由孙文的大炮轰击,反正也没有几发炮弹击中督军府,死的都是广州城内的百姓。

    程壁光在炮轰广州事件中非常愤怒,但他不好拿孙中山怎么办,只好撤掉了两舰舰长的职务,并坚决表示不准海军介入各派军事冲突中去。

    1918年2月26日,程壁光坐船在广州海珠码头上岸,突然遭到两名杀手对其胸口开枪,程壁光在大呼抓住他之后,当场身亡。

    程壁光是谁暗杀的?成为了疑案,首先义愤填膺的是孙文。他指责是桂系派人杀害了程壁光。孙文以海陆军大元帅名义签署《通告程璧光被刺逝世讣电》;对程壁光进行了高杨度评价。

    国会非常会议一致议决为程壁光举行国葬典礼;以酬殊勋;而慰英灵。

    护法阵营的各界对程壁光的被害都十分愤慨,要求严查凶手,军政府也决心严办此案。

    护法政府还没散呢,就自己打起来了,段祺瑞那个高兴啊。支持孙中山的一些人也非常不满,至于那些南下护法的议员、政客也无法接受这样的内讧。

    很快,护法各省在广州召开“护法各省联合会议”,这个会议实质上取代了孙中山的军政府,毕竟他们才真正代表了护法派的各路人马的利益,这包括了滇系、桂系,相对独立的黔系、湘系、海军,还包括一批国民党稳健派。

    孙文到广东是来护法的,但法却不护他。他在广州被军人排挤也就罢了,现在却连法律的化身议员们也不支持他。留在广东剩下的唯有耻辱,于是孙文在胡汉民、朱执信的陪同下,离开广州登上北上的航船。

    好在孙文并没有输到家,因为此次广州之行毕竟收获了一支部队。在归沪途中,孙文惦记着这支部队,于是特意在汕头弃船登岸,启程到大埔三河坝粤军总司令部视察。因为心疼年轻的宋庆龄,乃让她坐船先行回沪,自己只带着胡汉民和朱执信随行。

    三河坝,距梅州140里,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