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白眼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日之白眼狼-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兴向韩恢回了一礼,欲言又止道:“韩恢呀……这个……”

    韩恢见状赶忙接过话来:“黄总长,您一直是我的长辈和上级,我敬重您。但是,如果您是来劝我撤出雨花台的,那恕我难以从命!”

    看着黄兴和张孝淮哑口无言,徐彦卓上前一步,对韩恢主动自我介绍道:“韩参谋,你好!我叫徐彦卓,是孙先生委托我来处理江苏各项讨袁事宜的。”

    “徐彦卓?”韩恢点点头:“我听说过你!”

    接着韩恢又补充了一句:“虽然你的年龄不大,但你还算条汉子!”

    徐彦卓第一次听到有人如此夸奖他,说他是条汉子,面上不由露出古怪之色。

    “我不想劝你,我只是想知道你这样做的原因!可以告诉我吗?”徐彦卓轻声道。

    “原因?”韩恢思考了片刻,像是在回答徐彦卓,又像是在喃喃自语:“我曾经是个军人,至少我骨子里是个军人。我认为,作为一个军人,就应该死在战场上。事实上,我早就该死在战场上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我是敢死队队长,一百二十三名敢死队员有七十二人壮烈牺牲,而我活了下来。秣陵关起义与张勋军队雨花台激战,我还是敢死队队长;一百零三名敢死队员战死四十七人,我又活了下来。死,谁都会死,人总有一死,但我要死在战场上。死没啥可怕,但我一定要让敌人知道我的可怕。我的战友战死了,此仇我永远铭记。张勋是我的仇人,此仇必报。同样的道理,一个不能报仇,忘记仇恨的民族,怎么能够被别国尊重!?害我者,必诛。犯我者,虽远必诛。”(未完待续。)

第239章 防守三天() 
听了韩恢的话,徐彦卓无语了,他发自心底地敬重面前的这个年轻人。韩恢以这种飞蛾扑火式的执着,坚守着自己的信念。选择牺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个人毁灭行为,也绝对不是毫无意义的!这种行为是在捍卫一种精神,是那种舍生而取义的精神。

    思忖了片刻,徐彦卓对韩恢道:“韩参谋,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尊重你的这种选择。”说到这里,徐彦卓指了指在防守阵地上穿梭忙碌的士兵:“可是,他们呢?他们是不是也应该有选择的权利?你不能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剥夺他们选择的权利,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韩恢听罢不由沉思起来。

    “就算现在,他们做出了和你一样的选择。可是,将来他们又做出了另一种选择,你将如何?”

    韩恢痛苦地摇摇头。

    “韩参谋,我给你一个提议如何?”徐彦卓不失时机的向韩恢建议道。

    “徐公子,请讲!”

    “你准备和雨花台共存亡,对吧?”

    “是的!”

    “最终的结局你心里也明白,是吧?”

    “是的!”

    “你的仇人是张勋和他的辫子军,是吧?”

    “是的!”

    “这样吧,我想办法让张勋全力向雨花台进攻,你全力防守。为了让你手下的士兵有个公平选择的余地,你必须给我一个具体的防守期限。到了时候双方都必须停战,你与手下再做一次决定,到时候是走是留是战是和全凭你们,如何?”

    韩恢考虑良久,坦然看向徐彦卓:“说实话,徐公子。我很感谢你能理解我的想法,也感谢你的好意和做出的努力。如果我再拒绝,那真的就是不识好歹了!我接受你的建议,防守三天时间。如果三天之后雨花台还在我们的手里,我们会认真做出下一次选择的!”

    韩恢的话音刚落,张孝淮在一旁大喊道:“韩恢,你疯了?用不到两千的兵力对付三万人的进攻,防守三天时间,这怎么可能呢?”

    韩恢笑而不答。

    张孝淮转过身来,激动地对黄兴道:“黄总长。我希望您能批准我留下来,让我去助韩恢一臂之力吧!”

    黄兴还没有回答,徐彦卓却插了一句话:“不行。张参谋,你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听了徐彦卓的话,黄兴和张孝淮都看向徐彦卓。

    徐彦卓对张孝淮道:“假如,假如三天后韩参谋守住了阵地,双方停火后,我需要派人上雨花台联络。张参谋你是当仁不让的人选。”

    说到这里。徐彦卓又转向黄兴:“克强先生,我得提前给你打个招呼。从现在开始让张参谋跟着我,后天和我一起回芜湖。他就担任我们之间的联络员。另外,江苏事了以后,你要陪孙先生去日本。让张参谋跟我去河南吧,何璐铭一事还需要张参谋甄别!”

    “黄总长,璐铭有消息了?”张孝淮在一旁焦急询问道。就连一旁的韩恢也露出了关心的神色,毕竟三人曾经朝夕相处了那么久,感情非常之深。现在突然听说有了失踪一年多的何璐铭的消息,怎能不欣喜万分呢?

    黄兴为难的看着徐彦卓,毕竟他们曾经有过约定,关于日本的阴谋要守口如瓶。

    “克强先生,关于何璐铭的事情,可以告诉他们!”

    黄兴听出了徐彦卓话中的意思:可以仅仅告诉他们关于何璐铭的事情,其它的就不要涉及了。

    于是,黄兴把张孝淮和韩恢拉到一边,详细给他们讲了关于何璐铭一事的前因后果。

    在黄兴叙说的档口,徐彦卓也没有闲着,他叫过了徐纳言,详细的吩咐着什么,徐纳言在一旁不住的点头。

    不一会,黄兴给张孝淮二人叙说完了。

    徐彦卓看了看他们三人:“何璐铭的事咱们后面再说,我们还是先解决眼前的事情吧!”

    黄兴点点头。

    徐彦卓对黄兴郑重道:“克强先生,既然事已至此,您就不用再劝韩参谋了!毕竟他是代表革命党和北洋军打的这一仗,您现在应该大力支持他。阵地防守是件很残酷的事情,韩参谋守得住守不住暂且不说,但至少不能让他弹尽粮绝。您说是吧?”

    黄兴点头道:“我明白,我会给予韩恢最大的帮助的!”说到这里,黄兴拍拍韩恢的肩头:“打输打赢都没关系,但一定要打出我们的精气神来!”

    “黄总长,你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韩恢攥紧了拳头。

    徐彦卓待黄兴说完,又转向韩恢:“韩参谋,你的勇气我很钦佩。但是,打仗不是儿戏,光凭勇气是不行的。我有几点建议,希望韩参谋认真考虑一下,如果做得好,防守三天也不是什么难事。”

    韩恢是黄兴手下三个军事参谋中唯一没上过军校的,同时又是亲自上战场最多的一个。作为军事参谋,他的经验比较丰富,但是理论上就差了些。尽管这些年从张孝淮、何璐铭身上学了不少东西,但是正儿八经的阵地战,他还是第一次遇到。本来张孝淮刚才要主动留下,他心里一阵欣喜,但却被徐彦卓阻止了。这会,听徐彦卓这么一说,他赶忙点头道:“请徐公子赐教!”

    黄兴在一旁打趣道:“韩恢,你不会连个指挥部都没有吧?难道让徐公子在这里和你商议作战之事?”

    韩恢这才反应过来,他赶紧往一边侧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怠慢了,徐公子,请!”

    进了韩恢的指挥部,徐彦卓坐定后也不客气,直截了当道:“韩参谋,今天是七月二十二日,预计八月二日左右张勋和辫子军将会赶到南京城下,也就是说你的准备时间大概有十天左右!”

    韩恢点点头:“时间足够了!”

    “打仗要知己知彼,这才是取胜之道。首先我们看看对手的弱点,第一,张勋人数虽多,战斗力却有限。张勋辫子军的战斗力按理说应该是很强的,毕竟打过多年恶仗。但是,在上次江浙联军进攻南京的战斗中,辫子军的元气大伤,只剩下了三千人。现在的武卫前军虽然有近三万人,但基本上都是这两年扩招的,由此可以想象得出他的战斗力究竟如何!第二,张勋远道而来,人多势众,肯定认为很快就能拿下雨花台。可是他忘了骄兵必败,如果能顶住他的前几次进攻,再往后就容易多了。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这次攻防战是有期限的。如果没有期限,他只需将雨花台牢牢围住,时间久了,不用打你们肯定必败无疑。可是有了三天的限制,他就会有压力,有眼力就会急躁,急躁了就会犯错,这就是你们的机会!说完了弱点,再让我们看看对方的优势,第一,对方人多这是最大的优势。人多了进攻力量就强,可以分批次不间断的进攻,这样防守的压力就会很大,毕竟人是需要休息和吃饭的。第二,张勋是进攻,他可以利用的资源要比防守方多得多,譬如炮火压制、弹药补充等等。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张勋和革命党有仇,这次你们代表革命党与张勋作战,他势必会把仇记在你们的身上。要知道仇恨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对你们最大的考验。”(未完待续。)

第240章 左右为难() 
徐彦卓分析的头头是道,黄兴三人不住点头。特别是张孝淮,那可是科班的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自然明白如何进行敌情分析。可他没想到徐彦卓小小年纪就能一语中的,分析的如此透彻。

    “除了知己知彼以外,还有几点很重要。一是士气。我不否认和你一起留守雨花台的都是有血性的男儿,可是战争残酷是最消磨士气的,无法保持大家的士气,就不可能坚持下去。二是火力。防守方人员不足,唯有加强火力才能弥补,如果人员不足、火力也不及对方,那必败无疑。三是战术。要想成功的防守,必须要有正确的战术布置,否则无异于自杀!四是配合。要想打赢这场防御战,靠一个人不行,靠一部分人也不行,必须要靠所有的人。要进行合理分工、战前演练、互相配合、如臂使指,运用整体的力量才能打好这场防御战……”

    徐彦卓侃侃而谈,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只听的黄兴、张孝淮和韩恢目瞪口呆。

    张孝淮叹口气道:“听了徐公子你的一席话,我这才明白,一直以为自己对军事比较了解,现在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井底之蛙!”

    徐彦卓也不客气,张孝淮的赞扬他担得起。毕竟后世对阵地防御理论的研究,要比现在全面的多。他只是搬出了冰山一角,如果真要细细说来,估计没有个三天三夜是说不完的。

    韩恢也傻眼了,原本以为带着两千人守住雨花台阵地也不算是什么难事,毕竟他有必死的勇气。现在听徐彦卓这么一忽悠,心里也没了底。

    思忖片刻,韩恢很客气的询问道:“徐公子,您所说的这些。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呢?”

    “这哪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这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充分的准备,你说是吧,张参谋!”徐彦卓叹了一口气说道。

    听了徐彦卓的话,张孝淮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就在韩恢失望之时,徐彦卓又说道:“不过……”

    “不过什么?”韩恢急切问道。

    “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徐彦卓不紧不慢道。

    “什么办法?”

    ……

    七月二十四日,徐彦卓如约回到了芜湖。

    七月二十五日,驻江苏各部队的首脑在芜湖召开了最高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段祺瑞和徐彦卓以外,还有江淮宣抚使兼北洋军第二军军长冯国璋和武卫前军统领张勋以及他们的得力手下。

    会议由陆军总长段祺瑞主持,段祺瑞首先将前一段时间上海和江西的情况对大家进行了简要介绍。

    然后。段祺瑞对众人说道:“下面,请总统特使、江苏军事行动总指挥徐彦卓徐公子讲话!”

    见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自己,徐彦卓也不客气。站起身来笑眯眯的说道:“其实,和我合作很简单,也很愉快。除了两件事情不能做,其他的你们想做什么我是不大管的。”

    顿了顿,徐彦卓接着说道:“我说的两件事情,一是不能违抗命令。二是不许骚扰百姓。如果做了这两件不该做的事情。不管是谁,我都会让他死!”

    徐彦卓面上虽然在笑。但说出的话却让人觉得阴森恐怖:“在上海镇守使郑汝成那里,因为不服从命令。我枪毙了营长以下十三人。在第二师王占元那里,因为违命我枪毙了团长以下十二人。在第六师李纯那里,因为骚扰百姓我枪毙了旅长以下一百二十九人。不到一个月时间。我总共枪毙了一百五十四人,很多人都在背后称我为屠夫。其实,我也不想呀!”

    说到这里,徐彦卓突然看向冯国璋:“冯宣抚使,不知你有何想法?”

    冯国璋没想到徐彦卓对他来了一个突然袭击,但他反应也够快,立即起身立正朗声回答道:“卑职承诺绝不违抗特使大人命令,绝不骚扰百姓,如有违反甘愿接受军纪惩处!”

    听了冯国璋的回答,徐彦卓也是一愣:这个冯国璋回答的挺溜呀,看来练了不少次了吧!

    徐彦卓还真没猜错,冯国璋真的练了不少次了,这些都是袁世凯和段祺瑞的功劳。

    每次徐彦卓给冯国璋和张勋发完通报之后,袁世凯总会再给冯国璋发个电报叮咛一遍,让他务必一切都听徐彦卓的,万万不可造次。搞得冯国璋郁闷不已,好像自己就是个捣蛋鬼一般,还需要大总统不时的提醒。

    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三人号称“北洋三杰“,是袁世凯的股肱之臣。袁世凯自然不希望冯国璋碰到徐彦卓的枪口上,免的到时候让自己左右为难,所以对冯国璋格外上心。

    袁世凯在冯国璋眼中,向来都是杀伐果断,冯国璋很少见过袁世凯如此婆婆妈妈,由此可见此事的重要。

    段祺瑞召集他们到芜湖开会,冯国璋赶到的时候,徐彦卓去了南京未归,段祺瑞又给他当了一次婆婆。冯国璋和段祺瑞共事多年,彼此以兄弟相称,他自然了解段祺瑞的本性。听了段祺瑞的警告,冯国璋终于明白了此事非同小可。

    为了以防万一,冯国璋想好了应对之词,昨天连夜进行练习,没想到今天就用上了。

    听了冯国璋的回答,徐彦卓点点头:“有这话我就放心了,感谢冯宣抚使的理解和支持!”

    人敬我一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